圖書序言
壹、西田幾多郎的哲學(摘錄)
二、京都學派與現象學
漢語界有關日本哲學的研究雖然不多,但西田的處女作《善的研究》卻早被譯成中文。有關西田哲學的研究,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宗教哲學之上。已故的北京大學教授硃謙之(1899-1972)在《日本哲學史》(1964)中便指齣:「西田哲學第一是宗教的哲學,第二是『東方型』的宗教哲學,第三是以『無』之理論為基調的宗教的哲學。」「無」不單是西田哲學的關鍵概念,它亦是所謂「京都學派」的支柱。京都學派的主要主張是建立一套以「絕對無」為基礎的哲學體係,以對抗西方現代哲學的潮流;但另一方麵,京都學派亦有試圖確立日本文化思想在東亞圈以至亞洲及世界的地位。無可否認,後者極易被理解為一種軍國主義的思想,甚至被當作日本參與太平洋戰爭的軍事藉口。
談到西田與禪,我們不能不言及他的宗教經驗──西田在金澤的時候便經常往洗心庵參禪打坐,1901年更獲贈「寸心居士」之號。1903年西田在京都大德寺參透無字公案,可見他對禪是有一定的悟識。任教京都大學之後,他亦有前往妙心寺參禪。此外,西田的同輩中亦不乏佛學研究的專傢,大學退職之後他更與舊友鈴木大拙(Suzuki Daisetsu, 1870-1966)作瞭密切的宗教哲學對話。
盡管西田沒有否認自己的思想背後與禪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他卻極力反對把自己思想與禪混為一談。要注意的是,西田的宗教興趣亦並非隻限於禪,從他的哲學論文的字裏行間,我們亦可看齣他有對基督教思想亦有一定的興趣。事實上,他的著作中有提及「神」及「愛」(agape)等基督教概念,亦有引用當代思辨神學傢如高傢頓(F. Gogarten, 1887-1967)的著作。然而,西田由始至終沒並有成為禪師,亦沒有選擇成為傳教士。他對宗教的興趣,從沒有離開他對哲學問題的關心,特彆對人生問題的種種關懷。由此可見,西田研究並不能隻著眼於西田與禪的錶麵關係,而是要迴到西田哲學的根本關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