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壹、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摘录)
二、京都学派与现象学
汉语界有关日本哲学的研究虽然不多,但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却早被译成中文。有关西田哲学的研究,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宗教哲学之上。已故的北京大学教授朱谦之(1899-1972)在《日本哲学史》(1964)中便指出:「西田哲学第一是宗教的哲学,第二是『东方型』的宗教哲学,第三是以『无』之理论为基调的宗教的哲学。」「无」不单是西田哲学的关键概念,它亦是所谓「京都学派」的支柱。京都学派的主要主张是建立一套以「绝对无」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以对抗西方现代哲学的潮流;但另一方面,京都学派亦有试图确立日本文化思想在东亚圈以至亚洲及世界的地位。无可否认,后者极易被理解为一种军国主义的思想,甚至被当作日本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借口。
谈到西田与禅,我们不能不言及他的宗教经验──西田在金泽的时候便经常往洗心庵参禅打坐,1901年更获赠「寸心居士」之号。1903年西田在京都大德寺参透无字公案,可见他对禅是有一定的悟识。任教京都大学之后,他亦有前往妙心寺参禅。此外,西田的同辈中亦不乏佛学研究的专家,大学退职之后他更与旧友铃木大拙(Suzuki Daisetsu, 1870-1966)作了密切的宗教哲学对话。
尽管西田没有否认自己的思想背后与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他却极力反对把自己思想与禅混为一谈。要注意的是,西田的宗教兴趣亦并非只限于禅,从他的哲学论文的字里行间,我们亦可看出他有对基督教思想亦有一定的兴趣。事实上,他的着作中有提及「神」及「爱」(agape)等基督教概念,亦有引用当代思辨神学家如高家顿(F. Gogarten, 1887-1967)的着作。然而,西田由始至终没并有成为禅师,亦没有选择成为传教士。他对宗教的兴趣,从没有离开他对哲学问题的关心,特别对人生问题的种种关怀。由此可见,西田研究并不能只着眼于西田与禅的表面关系,而是要回到西田哲学的根本关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