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艺术

理性思考的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思维方式
  • 批判性思维
  • 决策制定
  • 逻辑推理
  • 问题解决
  • 认知偏差
  • 理性分析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实用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浅白文字、配以漫画及图表,助你轻松掌握理性思考法。

  在纷扰杂乱、讯息爆炸的时代,众说纷纭,事件瞬息万变,要求现代人有更高的判断力,方能保持脑筋清醒。而要增进个人的判断力,可通过有效的理性思考训练。

  本书以简明及实用为宗旨,附以不少出自日常生活的真实例子,扼要地解释理性思考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每章开首的热身练习,加上章末的练习题及摘要,让读者轻松学会最基本的理性思考技艺,既可作进一步追求真知实学的准备,又可有一技旁身,提防受人愚弄或误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锦波


  现为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总监。

  香港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研究专长为儒家哲学及应用伦理学。

  近着有︰Logic as a Foundational Science、《孝经的道与理》、《逻辑的艺术》、《社会伦理通识》、Taking Confucian Ethics Seriously,及一系列关于儒家和谐、多元价值、战争、和平等观念的论文。
 

图书目录



第1章︰理性思考的性质与应用
1.1 何谓思考?
1.2 何谓理性思考?
1.3 理性思考的用途
1.4 理性思考与独立思考

第2章︰言语的意义
2.1 言语与意义
2.2 废话、空话、浑话与假话
2.3 歧义、含混、阙义与歪义

第3章︰资讯的可靠性
3.1 不可靠资讯举例
3.2 学术着作亦不可尽信
3.3 判断资讯可靠性的方法
3.4 判断资讯可靠性示例

第4章︰对意见的批评
4.1 反例
4.2 类比
4.3 归谬
4.4 揭发预设

第5章︰推理
5.1 甚么是推理?
5.2 推理谜题
5.3 消减法
5.4 矩阵法

第6章︰演绎论证
6.1 推理正确与推理不正确的论证
6.2 如言推理
6.3 联言推理
6.4 选言推理

第7章︰归纳论证
7.1 何谓归纳论证?
7.2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分别
7.3 归纳论证的类别

第8章︰逻辑谬误
8.1 不相干谬误
8.2 证据不足的谬误
8.3 不当预设谬误
8.4 基于语言的谬误

第9章︰涉及概率的思考
9.1 概率释义
9.2 概率的由来
9.3 一些计算概率的公式
9.4 一些计算概率的例子
9.5 对概率的错误估计

第10章︰涉及统计的思考
10.1 统计学是甚么?
10.2 不当的资料搜集方式
10.3 统计结果的表达
10.4 图表的运用
10.5 数据的比较

第11章︰猜想与检验
11.1 猜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
11.2 猜想的重要性示例
11.3 对猜想的检验
11.4 猜想的修正

第12章︰结语──理性思考的界限与局限
12.1 理性与行为
12.2 理性与信念

附录  练习题答案
参考书目
推介书籍

图书序言



  商务印书馆1993年初版,1995年修订版的《思考与理性思考》,由叶保强教授与我合撰,已经脱版多年。承蒙商务印书馆张宇程先生厚意,认为此书在今日仍有参考价值,建议重新修订出版。原版由二人合撰,分为上下两编,体例及用意略有不同,而叶保强教授事忙,亦另有出版计划,我征得商务印书馆及叶保强教授同意,将我所撰部分作出修订,并加入新章节,独立成书,题为《理性思考的艺术》。

  新增的章节包括第2章〈言语的意义〉、第3章〈资讯的可靠性〉及第8章〈逻辑谬误〉。其中〈资讯的可靠性〉一章之内容曾刊于由麦格罗希尔(McGraw-Hill)出版之《批判思考》一书,承蒙麦格罗希尔出版社准予载入本书之中,谨此致谢。我对此章亦曾稍加修改及扩充,以符合本书之体例。

  我所理解的理性思考,涵盖多个部分,包括确认主题、釐清意义、提出批评、推导结论、评核论证、揭发谬误、检验猜想,亦包括判断资讯的可靠性、提防认知偏差,以及了解涉及概率及统计的论述。以上的各个理性思考的范畴,都有其实用方法,也就是所谓技艺或艺术(art)。

  本书以简明及实用为宗旨,扼要地解释基本概念及思考原理,附以大量实例,不少更是出自日常生活的真实例子,每章前有热身练习,章末附有练习题及摘要,书末附有参考答案。希望读者可以轻松地学会最基本的理性思考的技艺,既可作进一步追求真知实学的准备,又可有一技旁身提防受人愚弄或误导。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咏雪》,认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亦可借以说明本书的撰作宗旨:

  龙山风骨不须妍,扫却尘埃照大千。
  溶水化身滋草木,辟瘟灭蜮破云烟。
  咏吟谁比风花月?商略原同海瀑泉。
  岂为楼台徒点缀?要教来岁是丰年。

余锦波
2016年8月18日于香港

图书试读

第1章︰理性思考的性质与应用
 
1.1   何谓思考?
 
人在清醒的时候(其实在梦中的时候亦不例外),不断会有一些念头浮现脑海中。以下是一个例子:小丽在课堂上不留心听课,她似乎正在想得出神,她是在思考吗?她脑海中出现的意念可能是这样的:“今天真热呀!前面的女孩子穿的花裙很好看。晚上的约会我穿甚么衣服好呢?糟了!明天要测验,我差点忘记了呢!”小丽的念头一个一个地浮现,有人称这种念头的接续浮现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种意识流与本书所说的思考并不是同一回事。意识流是自动而不受制约的(Dewey, 1933: 4),思考则是有方向且受我们控制的。
 
我们平常说“我想如此这般”,例如说“我想现任美国总统可以连任”,意思是说“我相信现任美国总统可以连任”。这类想法与本书所说的思考亦不是同一回事。有某个想法是一个心理状态(state),思考却是一个活动(activity)、一个过程(process)。当然,思考的过程可以是由一个想法引起的,最后亦可以归结于一个想法,但只是有一个想法(可以是仅凭自己的直觉或别人的说话而来的),并不算是思考。
 
思考是有目的的──目的是求取某个答案,最简单来说亦要包括以下的过程:(一)困扰、疑惑、不确定等状态:(二)分析、寻找、质询等活动(Dewey, 1933: 12)。
 
1.2   何谓理性思考?
 
思考有目的,而理性思考则不单有目的,而且是有方法的思考。沃森(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当初是如何灵机一触,想到遗传因子的结构是双螺旋(double helix),其间的思考活动并无一定的法则可循。但得到这个想法后,如何去判断他们的想法是否合理或正确,则有一定的章法可寻,这方面乃属于理性思考的范围。
 
我们可以将思考分为创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与理性思考(rational thinking)。创造性思考是新意念的泉源,而理性思考则是检定纷纭众说的工具(Giere, 1979: 7)。
 
创造性思考与理性思考两者不可偏废。没有了创造性思考,我们的思想内容将会贫乏──欠缺姿采和新发展:没有了理性思考,我们的思想系统将会混乱──在众说纷纭中不知如何判断。正如孟子所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另一方面,“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正好道出了有规矩地思考(理性思考)的必要性及局限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一开始是被《理性思考的艺术》这个书名吸引的。总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清晰的头脑和判断力是多么重要。然而,拿到书后,我被书中展现的深度和广度深深震撼了。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告诉读者是什么”,更着重于“引导读者去思考”。书中的许多章节,比如关于“非黑即白谬误”的探讨,以及如何识别那些看似有道理但实则站不住脚的论证,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固执己见,并非因为我们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那个最容易接受的解释,而这本书恰恰教会我如何去挑战那些“舒服”的结论。它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正视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并在复杂的问题面前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本书不是一本让你快速“变聪明”的速成指南,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陪伴你一起探索思维的奥秘,培养一种审慎而批判性的习惯。

评分

这本《理性思考的艺术》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在翻开它之前,我对“理性”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觉得不过是数据分析、逻辑推导之类的东西。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将那些看似抽象的思考原则一点点渗透进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确认偏误”那一章时,举的那个关于人们如何看待不同政党新闻的例子,简直太真实了!明明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事实”,而这本书却清晰地剖析了其中的认知陷阱。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思考”,更是关于“为何会那样思考”,以及“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思维误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多了几层“过滤网”,在接收信息时,不再那么容易被情绪化的表述或者片面的证据所左右。这种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品味和实践,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和丰富的工具箱。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你知道多少信息,而在于你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理性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恰恰精准地击中了这一点。它没有像很多畅销书那样,用大量的人生哲理或者鸡汤式的鼓励来填充篇幅,而是实实在在地分析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专业工作中,容易犯的各种思维错误。书中的“滑坡谬误”和“相关不等于因果”的章节,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两个现象同时发生,就轻易地将它们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殊不知这可能只是巧合,或者背后有着我们未曾察觉的共同原因。这本书教会我,在下结论之前,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尝试寻找更多的证据,要警惕那些简单化的解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思路清晰了很多,也更能耐心分析问题的各个层面,而不是急于下定论。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思维的“洗礼”。在阅读《理性思考的艺术》之前,我常常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问题了,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中隐藏的许多“盲点”。作者巧妙地将一些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原理融入到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让我恍然大悟。例如,关于“诉诸权威”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即使是专家的话,也不能全盘接受,批判性地审视才是关键。而且,书中对“非理性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判断的分析,也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做理性的决定,但实际上,情绪的暗流早已在悄悄地搅动。这本书不是让你变得冷酷无情,而是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它让我学会了在情绪和理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评分

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掌握一种方法,让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加严谨、不那么容易被误导,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理性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讨论,而是深入到思维的每一个环节,从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到结论的形成,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讲解,虽然概念听起来有些学术,但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让我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培养一种“反思”的习惯,鼓励读者在每次思考后,都去审视自己的过程,看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的“小白”,而是多了一份沉着和冷静,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能够更有条理地分析,做出更可靠的判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