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传

亚圣:孟子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尤其是儒学史上的巨擘。如果说因为有了孔子而促成儒学诞生,那么,应该说因为有了孟子而使儒学立下更牢固的根基。再进一步说,因为有了荀子而使儒学成为深固不摇的参天大树。他们是使中国儒学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永远巍然挺立的鼎足而三的无可替代的伟大人物。因为他们创造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元典,为中华民族构筑了具有永恆魅力的精神家园,从而使中华文明佔领了与世界任何文明都能进行对话的制高点。

  孟子反对一切不义之战,怒斥「春秋无义战」,力主「善战者服上刑」,大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使「正义必胜」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铸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战争观,使热爱和平、崇尚正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辉旗帜。

  孟子将孔子「仁」的理念发扬光大为「仁政」理想,丰富和发展了自周公、孔子以来「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的理论。要求建立一个君仁、臣忠、民富、国强、取民有制、使民以时的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壮有所为、人人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君王「率己正人」,官吏清正廉明,百姓遵纪守法,一切都在既定的规章中有序运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治」和「法治」得到完美的结合。这一充满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美好政治和社会理想,成为后世中国所有志士仁人矢志追求的目标,长期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着不倦的奋斗。

  孟子发扬儒家重视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情系教育,忠诚教育,终生从事教育,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乐事。由于儒家和其他各学派的身体力行,使中国形成了长期重视和发展教育的恆久传统。由国家、社会和家庭组成的教育网络,即使在烽火连天的动乱岁月也没有中断运行,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透过教育得到传承和发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历史和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文明古国之一。

  孟子强调每一个人,尤其是社会上的仁人君子,必须承担起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以「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平治天下」,安定民生。他一生风尘仆仆于列国的王廷,周旋于国君和权臣之间,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虽四处碰壁而不悔,知其不可而勉力躬行,期望澄清天下,救民水火。他以自己一生的言行树立了一个为民救世的典范,诠释着永不言败的责任意识。此后,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民族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就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人生理念。

  孟子一生推尊和弘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价值理想,鼓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追求遗世独立、行我心之所善的仁人君子品格。为此,他要求人们一生不倦地学习知识,刻苦地修养品德,「养浩然之气」,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想,将人性中的善端发挥到极致,以达到与天地同流、参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孟子是中国历代各种着作中提及频率最高的人物之一,仅收录《四库全书》的着作中,就有一万五千卷左右出现他的名字。《孟子》一书,也译成拉丁、英、日、德、法、俄、意、朝、越……等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他显然是屈指可数的世界顶尖级的伟人,为我们民族赢得了巨大的荣耀。

  【孟子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
  吾善养浩然之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孟祥才


  山东临沂人。青年时期曾师从侯外庐先生学习中国史。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专着1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教授。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公族苗裔      
第二章  孟母三迁      
第三章  战国风云      
第四章  私淑弟子      
第五章  诲人不倦      
第六章  首次入齐      
第七章  稷下交游      
第八章  回鲁葬母      
第九章  宋国之行      
第十章  返回故乡      
第十一章  失意鲁国      
第十二章  滕国论政      
第十三章  驳斥许行      
第十四章  距墨辟杨      
第十五章  惠王问政      
第十六章  雄辩大梁      
第十七章  再次入齐      
第十八章  初见宣王      
第十九章  侃侃而谈      
第二十章  浩然之气      
第二十一章  伐燕之议      
第二十二章  去齐归邹      
第二十三章  弟子如林      
第二十四章  文章千古      
第二十五章  落叶归根      
第二十六章  天道性命      
第二十七章  人性本善      
第二十八章  仁政理想      
第二十九章  君子人格      
第三十章  道存古今      
孟子年表
后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