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烂逻辑!:别再被这些话术唬弄过去

打脸烂逻辑!:别再被这些话术唬弄过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i Almossawi
图书标签:
  • 逻辑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认知偏差
  • 话术识别
  • 反驳技巧
  • 沟通技巧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实用工具
  • 防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教你破解政客、名嘴、正义魔人那些似是而非的话术!

  在这里,我们要把生活中常见的错误逻辑通通说清楚、讲明白,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稻草人逻辑谬误、滑坡逻辑谬误、诉诸人身攻击等。你还会见到一群超萌的动物,把这本书里面所有逻辑谬误通通犯了一遍!(虽然如此,但牠们还是很可爱啦!)

  兔兔觉得天上那道奇怪的光一定是幽浮,因为没有人能证明那不是幽浮啊!(这个就叫做诉诸无知)。而小狮子不相信牛只排放的气体会伤害地球,因为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他可就惨了!(这个叫做诉诸后果)。

  当你了解什么叫做逻辑谬误之后,就会发现不合逻辑的言论怎么到处都有啊!从国会发言到YouTube留言通通都是!所以习惯在网路上潜水的人们,绝对不能错过这本萌萌风格的宝典。这本书是治疗头脑不清楚的特效药,而且还有毛茸茸的动物们跟你作伴喔!

  「超好消化的……我想不出有哪个方法,能把基本的逻辑概念解释得比这本书更清楚。这是一本好看的小书。」——艾伦‧柯布林(Aaron Koblin),Google资料视觉化团队创意总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阿里‧艾默沙维(Ali Almossawi)


  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程系统硕士学位,以及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软体工程硕士学位。现与妻子、女儿定居旧金山,并在旧金山担任Mozilla标准化团队的视觉资料设计师,并不定期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他也曾在哈佛大学以及软体工程学院(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研究如何设计原始码等级的预测模型。文章散见《科学人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连线杂志》(Wired)、《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快速企业》(Fast Company)等媒体。

绘者简介

阿勒詹卓‧格若多(Alejandro Giraldo)


  拥有玻利瓦尔主教麦德林大学(UPB Medellin)平面设计学位,以及巴塞隆纳设计与工程学院(Barcelona School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艺术指导硕士学位。现居哥伦比亚麦德林市,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各项专案。

译者简介

庞元媛


  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毕业,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联合专业考试及格,现为专职译者。译有《别当政治门外汉》、《第一探长的最后正义》、《法律,不只是法律:行为与社会事实在法律判决时的角色》、《真想立刻出发(纽约、伦敦、巴黎、罗马)套书》、《蓝鲸志》、《白蚁之魂》、《时间漩涡》、《狮子与我》、《查理桑莫的走骗人生》、《我继承了一座庄园》等数十部作品。译稿赐教:theresakitty6907@yahoo.com.tw。

图书目录

为谁而做?
前言

逻辑谬误
诉诸后果
稻草人谬误
诉诸无关的权威
含煳其词
假两难
相关非因果
诉诸恐惧
轻率概化
诉诸无知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起源谬误
罪过牵连
肯定后件
诉诸伪善
滑坡谬误
乐队花车谬误
诉诸人身
循环论证
合成谬误与分割谬误

结语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
作者与插图作者简介

 

图书序言



  现有的探讨逻辑与逻辑谬误的书籍广博又详尽,它会告诉读者如何善用逻辑推理的工具与范例,增添讨论的建设性。但我们也需要书籍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不该做。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论写作》(On Writing)一书写道:「要想知道写作时什么事情不该做,阅读劣质文章是最有效的办法。」他说他曾经看过一本特别烂的小说「这种体验在文学上就等于接种天花疫苗」。数学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ólya)也曾在演讲中提到,教授一门学科除了要精通学科的内容之外,还要知道哪些地方容易被误解。这本书主要就是在探讨我们应该避免的论证错误。

  这本书的新奇之处,在于利用生动的插图,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几种逻辑谬误。插图的某些创作灵感是来自欧威尔(Orwell)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这类的寓言;还有些是来自荒诞逗趣的作品,比方说路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的故事与诗篇。而这本书与那些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并非用一个故事把所有插图串连起来,书中插图各自独立,并将风格与主题相互连贯,使其有更多的弹性及使用方式。每一种逻辑谬误只有一页的解说,希望如此能让读者比较容易消化并记住。

  在多年以前,我花了一些时间用一阶谓词逻辑(first-order predicate logic)撰写软体规格。这个经验很有意思,我必须使用数学推理,取代平常惯用的英语。如此一来,反而使得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全都变得精确,有可能含煳带过的地方全都变得严谨。

  那段时间,我看了几本探讨命题逻辑的书,这些着作有古代也有现代的。其中一本是罗伯特‧古拉(Robert Gula)的《胡说八道:逻辑谬误手册》(Nonsense: A Handbook of Logical Fallacies)。看了这本书,使我想起十年前在笔记本潦草写下的一些论证准则。那是我累积了数年与陌生人在网路论坛你来我往的经验后,所归纳出的准则,其中像是「不要以偏盖全」,现在看了觉得理所当然,但对当时还是个学生的我而言,就像发掘出天大的真理一般。

  我很快就发现,将推理的内容形式化有几个好处,例如:思考与表达会更为清晰,看事情更为客观,也更有自信。懂得分析别人的论证,自己也能知道何时该从註定是徒劳无功的讨论中抽身。
当我们遇到某些会影响生活,以及所处周遭的社会议题(如公民自由)、事件(如总统大选),往往会开始争论政策与信仰。从旁观察这些论述,会发觉其中不少论证都存在有逻辑瑕疵。

  当然,辩论所使用的工具并不是只有逻辑一种,熟悉其他方式也有好处,其中最有用的工具大概就是修辞,其次是「举证责任」、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意思是说要解释一种现象,不应在解释的内容添加不必要的猜测,又称简约法则)之类的概念。探讨这些主题的专书不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参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逻辑规则并不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无法涵盖人类推理的所有内容,正如马文‧敏斯基(Marvin Minsky)所言,一般的常识推理很难用逻辑原则去分析;并且他说:「逻辑不见得能解释我们如何思考,就好比文法不见得能解释我们如何说话。」逻辑并不会产生新的真理,而是让我们验证现有思想是否前后连贯,正因如此,逻辑才得以成为我们分析、传达思想的利器。
 

图书试读

稻草人谬误

故意曲解他人的论点,以便攻击曲解过后、并非原本的论点,这就叫做「攻击稻草人」。不实陈述、错误引用、误解以及过度简化,都算是稻草人谬误。稻草人论点往往比原本的论点更荒谬,所以会成为一个容易攻击的目标;而提出原本论点的人可能会被诱导,不去捍卫原本的论点,反而去捍卫那个荒谬又脆弱的稻草人论点。

举个例子,反对达尔文主义的人可能会说:「相信『人类是从在树间摆盪的黑猩猩所演化而来』的这种说法实在荒唐!」演化生物学其实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类与黑猩猩在几百万年前拥有同一个祖先,所以这句话显然是扭曲了演化生物学。由此可见,扭曲事实比反驳科学证据容易多了。

精力旺盛、肌肉发达、色彩鲜艳的大嘴鸟,被一位画家画成一幅完全失真的画像。后来画家把画像拿给别人看,并批评大嘴鸟是多么无精打采、色彩单调的一种动物。

诉诸恐惧

这个谬论是利用对方的恐惧,让对方认为如果接受了某种主张,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运用这种手段的人,可能会以诡辩、威胁甚至谎言加以证明某个主张确实会造成某种结论(使恐惧有了根据),举例来说,我告诉我的员工:「这次选举要投给我支持的候选人。因为其他候选人当选之后将会加
税,你们很多人都会失业。」

还有一个例子来自小说《审判》(The Trial):「你们赶快把贵重物品交给我,不然当警察到时会把东西通通放进仓库,在仓库的东西总是很容易不见。」这句话比较接近威胁,一种隐约的胁迫感,但还是有逻辑推理的成分存在。如果是直截了当的威胁或命令,完全没有提供证据,那即使牵涉到
恐惧,也不能算是诉诸恐惧的逻辑谬误。

诉诸恐惧的人通常会告诉对方,一旦接受某个主张,就会发生一连串可怕的后果。但是这个主张与这些可怕的事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也就是类似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使用诉诸恐惧的人攻击一个命题的同时,只提供一种,而且是唯一一种选择给对方,也就是他自己的主张,这种情况很类似假两难谬误(false dilemma)。

青蛙先生这次选举落败,因为驴子先生跟大家说:「如果青蛙先生当选学院院长,不久之后整间大学都会被青蛙统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