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

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易经
  • 八卦
  • 文化
  • 哲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预测学
  • 命理学
  • 自我修养
  • 思维方式
  • 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来只是颠倒错乱?
传统义理派对卦爻辞解释,虽然义正词严,但却多属荒腔走板?
《易经》全新註解,完全颠覆,翻转人生!

  ★王溢嘉执起手术刀,对《易经》大体解剖,2+6种思维,101篇透析
  ★从现代科学、情色欲望、逻辑辩证等多面向着手,易经入门新经典


  传统象数义理靠边站,六大思维重新透视经典

  书市上众多《易经》解,从商业管理、历史考古、卦爻辞解析、心灵成长、占卜命理,有没有一本书,可以有自己看世界的方法?

  王溢嘉以全新思维,从象数派、义理派解析开始,彻底翻转六十四卦的起源演变,以及后世对卦爻辞的诠释;他另辟新路,由科学、情色、历史、思维、经营、生活六个全新角度,以近百年来东、西方学者的最新发现为经、个人心得为纬,剖析《易经》渗入中国思想、文化、逻辑的种种脉络,破除长期被圣化、扭曲、误读与霸占而产生的迷思,赋予《易经》新的时代意义。

  「如果你约略读过、甚至认真学过《易经》,那么本书将翻转你对《易经》的看法;如果你只听过《易经》,而有兴趣想了解它究竟在说些什么,那么本书将是你理想的入门书。」──王溢嘉

  【2+6个翻转角度,王溢嘉说易经94狂】

  △象数易:
  参透天机的野望与虚实,古人如何去参透神明意旨和自然法则?
  △义理易:
  焦虑就求神问卜,拜天拜地,穷究天人的抱负与偏航,从中培养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科学易:
  引进爱因斯坦、李约瑟、杨振宁的看法,《易经》跟中国科学发展,真正是什么关系?
  △情色易:
  对《易经》当时的性观念、青少年性行为、性饥渴或无能、老少配、性教育,直白剖析!
  △历史易:
  近代学者自《易经》挖掘失传商周历史,庶民食衣住行、婚丧喜庆的描述,重新出土!
  △思维易:
  探讨中国人的思维特色,对水平思考、抒情推理的偏爱,对形式逻辑、实证主义的漠视。
  △经营易:
  对个人人生、事业的经营,领导统御、人际关系的改善都会有实际的帮助!
  △生活易:
  水墨书法、金庸木心,《易经》融入当代美学,成为现代人养生、养心与养性的指南!
深入探索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交汇:一部关于中国哲学、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解析 本书是一部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度阐释中国古代思想精髓,特别是儒家、道家等主流哲学流派在历史演变中的核心概念、应用实践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个体修养的深刻启示的学术性著作。全书力求通过严谨的考据、清晰的逻辑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古代思想图景。 第一部分:思想的源头与奠基——先秦哲学的核心构建 本部分将聚焦于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先秦时期。我们将详细考察这一时期社会剧变如何催生了对“道”与“德”、“仁”与“义”的深刻探究。 第一章:礼乐文明的崩塌与哲学觉醒 本章首先追溯周代“礼”的起源及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过程。探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如何迫使知识分子(士)开始构建新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理论基础。我们将细致分析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脉络,着重解读“仁”作为核心范畴的内涵——它如何从血缘伦理扩展到社会政治伦理,以及“孝悌”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对“君子”人格的塑造标准、教育方法(如“六艺”)及其在乱世中的实践困境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章:老庄的自然之辩与逍遥心境 本章转向道家思想的源流。我们将区分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本体论阐述与庄子更侧重于个体精神自由的哲学实践。重点解析“无为”的深层含义——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法则(自然)的“不妄为”。通过对“逍遥游”、“齐物论”的详细解读,阐述庄子如何构建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与万物合一的生命境界。比较老庄思想在政治哲学上的差异:老子的“小国寡民”构想与庄子对权力的彻底疏离。 第三章:法、名、墨的实践理性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名家和墨家代表了对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不同维度回应。本章将分别阐述: 法家(韩非、商鞅): 聚焦于“法、术、势”的理论体系,分析其如何彻底摒弃道德说教,以客观、绝对的法律规范来整合国家机器,并讨论其在秦朝统一中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内在的局限性。 名家(公孙龙、惠施): 探讨其对逻辑与语言哲学的早期探索,例如“白马非马”的论辩,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对概念界定和辩证思维的早期尝试。 墨家(墨子): 详述“兼爱”、“非攻”的伦理主张,将其置于社会功利主义的框架下考察。同时,深入研究墨家在军事技术、科学实验(如光学、力学)方面的实践成就及其组织形式(墨家集团)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思想的融合与帝国秩序的构建——汉唐时期的学术转型 本部分考察儒家思想如何吸收和整合其他学派的成果,最终确立为维护大一统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结构性变化。 第四章:汉代独尊儒术与谶纬的兴衰 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动因。重点研究董仲舒如何通过融合阴阳五行学说(源自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来构建“天人感应”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使儒学具备了维护皇权的神学基础。同时,考察谶纬之学在东汉盛行及其对学术风气的腐蚀作用。 第五章:魏晋玄学的兴起与个体精神的回归 探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士人阶层对僵化儒家教条的反思。玄学的核心特征是“以有无释名家,以名教为伪饰,以自然为归趣”。深入剖析“竹林七贤”的行为模式,及其对魏晋风度的塑造——即在维护名教外壳下追求个体生命本真、摆脱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 第六章:隋唐佛学的鼎盛与儒学的再定位 本章分析佛教(特别是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影响。研究佛教关于“心性”、“空”的概念如何挑战并丰富了原有的儒家和道家体系。重点阐述唐代儒者如何吸收佛教的思辨深度,重新阐释“性理”,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理性回归与心性探求——宋明理学的系统化 理学(新儒学)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它试图系统地重建一个涵盖宇宙论、人性论和修养论的完整哲学体系。 第七章:周易学说的本体论改造 以北宋“二程”(程颢、程颐)为核心,探讨他们如何将《周易》中的符号系统转化为描述宇宙万物本源与规律的哲学语言。重点解析“理”的概念——“理”是宇宙的最高法则,也是人心的内在规范。分析“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与调和。 第八章:朱熹的集大成与格物致知 详细梳理朱熹的“理气二元论”,探讨“理”与“气”的关系:理是本,气是末;理在气先。着重阐释朱熹的修养方法论——“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外部事物现象的穷尽探究,以达到对宇宙本体之“理”的体认。分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后世科举制度和士人教育的深远影响。 第九章: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革命” 本章对比朱熹的“程朱理学”与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重点剖析王阳明“心即理”的核心命题,即“理”不外在于心,人心是万物的本源。深入探讨“致良知”的实践路径——强调道德自觉、直觉体悟,以及“知行合一”对传统知行分离观的颠覆性修正。 第四部分:古代智慧在当代的映射 本部分将超越历史叙事,探讨上述古代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伦理、治理和个人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第十章: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治理的对话 分析儒家“民本”思想(如孟子的“仁政”)与现代民主、人权观念的潜在契合点。探讨法家“效率原则”对现代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以及如何在“德治”与“法治”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避免绝对化。 第十一章:古典修养论对现代心理健康的启示 考察道家“顺应自然”与玄学“清谈”对当代“内卷化”和精神焦虑的疗愈潜力。对比佛教的“止观”法门与现代正念(Mindfulness)实践的共通之处,论述如何运用古代哲学方法论来构建个体在高速发展社会中的心理韧性与超脱感。 第十二章: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展望 总结中国思想体系的整体特征——强调实践性、整体观和伦理中心主义。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和创新这些思想资源,以期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具有东方智慧的解决方案,塑造一个更具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的社会图景。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批判精神的古代哲学导览,而非简单的知识罗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溢嘉


  1950年生于台中市,台大医学系毕业,毕业后即专事写作和文化事业工作,曾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牛顿》《台北评论》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历任《健康世界》月刊总编辑、《心灵》杂志社及野鹅出版社社长等职。

  着作有《实习医师手记》《虫洞书简》《古典今看》《与老子笑弈人生这盘棋》《庄子陪你走红尘》《如果漏读人性,成功总是差一步》《活用禅:豁然开朗的人生整理数》《谁伸出看不见的手?:中国人的命理玄机》《问世间,性是何物?:中国文化里的情与色》《青春第二课》等四十余种,涵盖散文、中国经典诠释、心理、文化评论、科学论述等范畴,融合知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

  曾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推荐书、台湾大学生票选十大好书等。多篇文章被选入国中、高中、大专院校国文教科书中,写作具有多种风格,寓教于乐、言简意赅,赋予经典典籍不一样的眼光,阅读与诠释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图书目录

自序 破除文化旧迷思,秀出《易经》新风采

壹 颠倒干坤:为何要吹皱一池春水?
品物流形:飘盪在你周遭和脑里的文化幽灵
探蹟索隐:从鼎泰丰、同仁堂到永和四条街
方以类聚:茶圣与小说家vs.唐太宗和忽必烈
观象玩辞:「经」——无字天书与有字天书
化而裁之:「传」——提供诠释,套上框框
游魂为变:伪造的身世与「易」的多重含义
泽中有雷:六十四卦符号系统演化的大翻转
受之以睽:是谁搅乱了六十四卦的顺序?
范围天地:先进的《易经》为何掉进泥沼?
八卦相盪:新八仙过海,各显妙神通

贰 象数易:参透天机的野望与虚实
吉凶悔吝:对神明意旨与自然法则的窥探
参天两地:传统筮法操作里的玄机
贞悔相争:判读方法是虚幻的迷宫?
舍尔灵龟:从阿波罗神谕看《易经》卦爻辞
不利东北:断占语与预测功能的演变
错综其数: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动态预测
崇德广义:让命运翻转的另一只手
十朋之龟:古代智者对卜筮的十种看法
天水违行:预测可信度的检验与商榷
与时偕行:荣格的共时性理论与《易经》

参 义理易:穷究天人的抱负与偏航
高尚其事:圣人眼中的《易经》四道
阴阳之义:一个「借壳上市」的哲学体系
效天法地:天人之际与三才之道
田获三品:得时、当位与守中
安不忘危:忧患意识下的防微杜渐
素履之往:将忧患转化成安乐的行动
损下益上:欲望与能力的减法和加法
以此洗心:从困境中生出甘冽的井水
风自火出:在义理大海中的两个偏航
君子征凶:可议的性别意识与阶级意识

肆 科学易:格物致知的理想与歧路
观象制器:从捕风捉影到言之凿凿
同功异位:二进位制的灵感来自《易经》?
无往不复:易方阵与物质波、量子力学
不宁方来:发现十大行星或十大科技骗局?
触类长之:遗传密码子与六十四卦
朋从尔思:对爱因斯坦的误读与误解
乘马班如:看李约瑟怎么谈论《易经》
龙战于野:杨振宁、易经、中国文化与科学
载鬼一车:前科学、类科学、伪科学、超科学
城复于隍:阿Q的梦想、胜利与悲情

伍 情色易:男欢女爱的隐喻与商榷
见龙在田:这里一根阳具,那里一个阴道
刚柔相摩:图文并茂的性行为模式
云行雨施:青春男女的性爱指南
不拯其随:性欲受挫vs.禁欲止望
系于金柅:迎面走来一位性饥渴的壮女
小往大来:君子与小人槓上男女性交体位
有命无咎:是性交体位or怀孕性禁忌?
枯杨生华:老少配所产生的房事问题
密云不雨:从埃及艳后到床上怨妇
鸿渐于陆:琵琶别抱的寂寞妻子

陆 历史易:社会真相的挖掘与想像
丧羊于易:埋藏在卦爻辞里的历史
震用伐鬼方:两场战争背后的深意
帝乙归妹:中国最早的和亲策略
匪寇婚媾:初民社会的抢婚及其他婚俗
王用三驱:易经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旅焚其次:在利益与雷雨中漂泊的商人
噬肤灭鼻:从吃肉啃骨到惩治犯人
箕子之明夷:彗星撞中国的调查报告
虎视眈眈:中国第一位女强人和她的儿子
飞鸟遗音:从历史「真相」的迷梦中醒来

柒 思维易:推理辩证的门道与色彩
原始反终:主观、圆满、封闭又自足的观念
物以群分:跨越层次的分类与思考
山下有风:类比式诠释与抒情推理
同声相应:相似律与阴阳二气交感
乃见天则:天人合一的哲学与科学思考
童牛之牿:淡化冲突的素朴辩证思维
周流六虚:小小的变易,大大的不易
小狐汔济:从共时性到水平式思考
水在火上:说理论证时的浮气与没有定法
穷理尽性:戴着功利与道德帽子的思考

捌 经营易:成就志业的明灯与暗盘
阴阳合德:光明而又隐晦的人生指南
动静有常:悠游于变与不变之间
交易之道:水乳交融vs.背道而驰
比乐师忧:人生战场上的竞争与合作
消息盈虚:从剥极必复看如何拨乱反正
羝羊触藩:小人用壮,君子用罔的差别
不恆其德:坚守僵化的信念让人陷入困境
敦临无咎:领导统驭与管理的艺术
遇主于巷:武媚娘PK唐太宗与唐高宗
反复其道:人生目标的既济与未济

玖 生活易:华美人生的採集与品味
我有好爵:拥有快乐人生的几个关键
自求口实:养生、养心与养性之道
鸣鹤在阴:卦爻辞里的诗意与生活情趣
拟诸形容:体会水墨画与书法的意象美
有孚在道:从文心雕龙到降龙十八掌
升其高陵:建筑中的生活哲学与美学
盥而不荐:对自我、他人与世界的观照
苦节不可:即使是美德,也要适可而止
王假有家:家是爱的天堂,责任的学校
中行独复:生命的追寻、等待与回头

拾 调和阴阳: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路口
黄牛之革:是谁绑住了《易经》和我们?
用拯马壮:从《明夷待访录》谈破除执念
各正性命:经传分离,让它们各走各的路
日月合明:儒家仁义与《易传》阴阳的辩证
蒙童求我:传统教育理念的弦外之音
化成天下:自然∕文明的新天人合一观
大人虎变:「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省思
观其所养:对中医与《易经》的一些联想
我仇有疾:胡适与荣格对《易经》的歧见
笑言哑哑:我为什么没用《易经》卜过卦?
束帛戋戋:沧海一笑,平常心看《易经》
 

图书序言

自序

破除文化旧迷思,秀出《易经》新风采


  在陆续完成对《庄子》、《论语》、《老子》的新解读后,《易经》成了我认真研读与思考的对象。一年下来,最大的感触是:如果我想让读者认识真正的《易经》,并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那么我必须先破除因为它的长期被圣化、扭曲、误读与霸占而产生的种种文化迷思。在这里我只举两点:

  一是六十四卦的起源与演变:过去易学家津津乐道的「易经四圣」: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周公添爻辞、孔子作十翼(易传)的说法,如今已被认为是为了将《易经》神圣化而撒下的漫天大谎。陆续出土的考古文物也显示,六十四卦(六画卦)很可能是由更早的数字卦(六个数字)直接演变而来,也就是先有六十四卦,后人再从中析离出八卦、四象、两仪等更基本的元素。它完全颠覆了传统观点,但绝大多数的易学大师对此却「视若无睹」,依然对不明究里的一般读者大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叠成六十四卦」的老调;更不提现今六十四卦的顺序是被大规模窜改后的产物。

  一是对卦爻辞的诠释:传统(义理派)的解释多望文生义,譬如泰卦的九二爻辞:「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传统的解释是「君子要有包容荒秽的心胸,徒手渡河的勇气,连远处都不遗漏的深思熟虑,以及不羁绊于朋党的大公无私。」但根据文字考证,包通匏(即葫芦),荒是空虚,朋为古货币,整句的意思应该是「商人抱着空心大葫芦渡河(古代常见的渡河方式),不至于沉没。但钱币却弄丢了,还好半路得到别人的帮助。」原本是一则对上古时代商旅生活生动描述的短文,却被曲解成君子的修身守则,虽然义正词严,但未免扯得太远,只能用「荒腔走板」来形容。

  坊间多数的《易经》读本依然是这样的「瞒天过海」和「荒腔走板」,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易学」只有象数与义理两个派别,《易经》的诠释权长期被他们所垄断、霸占。象数派利用《易经》所提供的象与数来卜卦、占断吉凶,将《易经》说得愈神圣、愈深奥、愈不可思议,对他们愈有利。义理派虽然利用《易经》的符号与文字建构出一个阐释宇宙和人生的哲学体系,大大提升了《易经》的价值,但却满脑子「君子小人」.对《易经》的解读往往陷入自设的泥沼。

  破除迷思、为它松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易经》恢复它原本的丰繁,展现它该有的时代新义。所以接下来我兵分八路,除了传统的象数、义理外,又另外从科学、情色、历史、思维、经营与生活等六个角度来解读《易经》,以近百年来东西方学者的最新发现为经、个人的一些心得为纬,为大家呈现《易经》在现代社会、有一定见识的读者面前该有的模样。下面就略举数例:

  在和西方文明接触后,有人发现西方科学家提出的二进位制、电磁波、相对论、量子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遗传密码子等,都可以从《易经》里找到它们的雏形,「科学易」应运而生,成为一个热门的新派别。但真相如何?我除了对此做全面性的剖析,更引进爱因斯坦、李约瑟、杨振宁的看法,让大家了解《易经》跟中国科学发展的真正关系。而在「思维易」里,则更进一步从《易经》来探讨中国人的思维特色,譬如对类比思维、水平思考、抒情推理的偏爱,对形式逻辑、实证主义的漠视,而它们又如何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

  《易经》有很多卦爻辞都神祕难解,譬如「丧羊于易」,根据王国维考证,它说的是殷商先祖王亥在有易高地放牧牛羊的故事。在「历史易」里,我胪列了近代学者从《易经》里挖掘出不少失传的商周历史,甚至还有彗星陨石撞击中国本土,箕子前往了解的调查报告(明夷卦),当然也包括对当时庶民食衣住行、婚丧喜庆等的描述。让人更感兴趣的是很多卦爻辞在经过精神分析的象征解码后,都成了活色生香的性描述。在「情色易」里,我对当时的性观念、青少年性行为、性饥渴、性无能、老少配、性教育等都做了直白的剖析。

  对读者来说,更关心的也许是三千年前的《易经》能为现代人和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启示?「经营易」和「生活易」这两大领域就全聚焦于此:《易经》里的阴阳、刚柔、动静、变与不变间矛盾又统一的辩证法则,如果能深刻体认并善加利用,那么不管是对个人人生、事业的经营,领导统御、人际关系的改善都会有实际的帮助。在为古老的词汇注入新颖的含义后,很多卦都成了我们生命追寻、等待与回头的箴言,现代人养生、养心与养性的指南。而在了解《易经》独特的美学后,更能让我们对水墨画、书法、中式建筑、甚至金庸的降龙十八掌、木心的《素履之往》等都能有更深刻而丰富的体会。

  八个角度就好比八仙过海,在各显神通后,组合成新的文化八卦,希望经由这种当代解码,能让大家重新认识《易经》,秀出它新的风采。

  如果你约略读过、甚至认真学过《易经》,那么本书将翻转你对《易经》的看法。如果你只听过《易经》,而有兴趣想了解它究竟在说些什么,那么本书将是你理想的入门书。
 
王溢嘉 二○一六年七月

图书试读

【内文节选一】

品物流形:飘盪在你周遭和脑里的文化幽灵


很多人认为《易经》是古老的经书或占卜算命用的,而且深奥难懂,跟现代社会、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所以大都敬而远之。其实,我们的很多观念、做法、食衣住行、甚至无聊时的闲话家常,里面都含有《易经》的影子,只是大家习焉而不察,不知道它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

譬如你现在想要投资一家公司,那你一定会先去看看这家公司的损益表,但你可能不知道,「损益」这两个字就来自《易经》的损卦()和益卦(),它们是彼此相邻,但卦象却颠倒的两个卦(第四一、四二卦)。

在各式庙宇和不少住家门口悬挂的八卦图,也是大家从小就看惯的,它同样来自《易经》,这个文化符号一直被认为具有「辟邪」作用,即使你不相信,它还是会像阴魂不散的视觉记忆缠绕着你。当年高喊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原名就叫「八卦拳」,而「义和」两字正是来自《易经》第一卦干卦的《文言传》:「利者,义之和也。」这个半宗教团体慷慨激昂地声称要捍卫中华文化,结果被洋人打得落花流水,余波至今还在盪漾。

到了当今社会,风气一变,现代人转而把他们喜欢阅听和传播的名人小道消息称为「八卦」,但还是脱离不了《易经》,当然目的已非传统的「辟邪」,而是另有含义:一是像以前香港的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的走光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除了「遮掩、保护」外,更有「这里很奥秘」之意。一是这些小道消息通常未经证实,它们的传播就像阐释《易经》的《系辞上传》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传播过程中添加很多个人的主观臆测、自由发挥,结果愈说愈枝繁叶茂;但若问真实性如何?那就好比用易经八卦算命,你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我们现在很多日常用语,譬如「他变卦了!」或「这件事情非常错综复杂。」其中的变卦、错卦、综卦和杂卦,都是《易经》里用来描述卦与卦间的变化与复杂关系的专有名词(详见本章第八节)。而「不三不四」这句骂人的话也是来自《易经》,因为每个易卦都有六个爻,由上而下两两一组,分别代表天、人、地,在中间的第三、四爻代表人,也最重要,「不三不四」正是在暗喻某某「不是人」、「不像样」。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洞察力和战略思维的书籍。《易经》一直以其深邃的智慧闻名,但我总觉得它离我所处的商业世界有些遥远。然而,《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这个书名,特别是“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部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我看来,“八卦”本身就包含了信息、模式和相互关联的理念,这与市场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的理解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阴阳变化、辩证关系等概念,与当代的商业环境、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领域联系起来。例如,它是否能解释如何通过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来预测市场趋势?如何通过平衡不同的市场要素来制定有效的营销组合?如何利用《易经》中的“变”与“不变”的智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易经式”的思考工具,帮助我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去审视商业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这增加了我对它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简洁却富有张力,淡淡的黄色背景仿佛能透出古老智慧的光辉,中间的“易经101”几个大字清晰醒目,旁边配以一些抽象的线条和符号,隐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符号学意味。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这类古籍充满好奇,但又苦于其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深奥的哲学思想。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易经》的书籍,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找到一个恰好的切入点。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够 bridge the gap 的著作。它承诺“当代解码”,这让我看到了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连接的可能性。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易经》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预测吉凶,更能深入到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层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或视角,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应对挑战。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相当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起来应该会很舒适。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这段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

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出发,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更从容、更智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起伏和挑战。《易经》所代表的深刻哲学智慧,一直让我心生向往,但现实中,关于《易经》的书籍大多过于高深,让人难以企及。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101”象征着入门,“文化八卦”则巧妙地将《易经》的精髓与我们熟悉的概念联系起来,而“当代解码”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意味着这本书能够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易经》的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例如如何把握沟通的尺度,如何理解不同性格的人;它也可能帮助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学会顺势而为,懂得适时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迷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释《易经》中的阴阳变化、周而复始等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如何找到平衡;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如何做到圆融;甚至在个人成长方面,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舒服,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伙伴。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解释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深层原因。《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我一直深有体会。然而,传统的《易经》解读往往涉及大量的古文和难以理解的术语,使得普通读者难以深入。当我看到《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通往《易经》智慧宝库的钥匙。“文化八卦”这个词语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易经》文本本身的解读,更是对它所孕育的文化基因和社会影响力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刚柔并济、顺势而为等,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以及艺术审美等多个方面进行联系,展现《易经》如何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对其发展轨迹产生影响。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用现代的学术方法和分析框架,来重新审视和解读《易经》的时代意义,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独特贡献。

评分

我是一名对西方哲学和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最近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艺术和哲学的讲座,开始对《易经》产生了浅浅的兴趣。了解到《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典籍,它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我尝试着找了一些关于《易经》的入门书籍,但很多都充斥着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名字《易经101:文化八卦的当代解码》让我眼前一亮。首先,“101”通常代表入门课程,这暗示了它很适合初学者。“文化八卦”这个词语更是新颖,将《易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八卦”概念联系起来,似乎降低了理解门槛。“当代解码”则 promises 了它会用现代的视角和语言来解读,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易经》的核心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卦象等,并且能解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我特别想知道,《易经》中的智慧是否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那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