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智慧:建立强权、霸国的智慧
三大中心:法、术、势
谋事重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法家,起源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年代,发展秦王朝的鼎盛时期,是一个主张法治的激进学派。西汉后,法治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独立的法家逐渐消失了。
法家的起源很早。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都有法家的倾向和特征。西元前五三六年,子产在郑国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公佈成文的法规。后来,邓析又在郑国修订法律,刻在竹简之上,史称「竹刑」。李悝(约西元前四五五年~前三九五年)通常被看作是战国法家之祖。他在魏国魏文侯支持下进行改革,强调以法治国,并着有《法经》一书,这是我国古代一部着名的法典。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在某些重要内容上与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有些相似,他所定的法律,也显然受到《法经》的影响。据说,商鞅到秦国去谋出路时,就是带着《法经》而行的。
法家中比较有名的是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几派。
特点各是: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建立起以法为主,法、术、势紧密结合的、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法家理论。
秦王嬴政十分赞赏韩非的这种思想,践行这一思想的结果,使秦国开始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王嬴政也因此称为秦始皇。从秦始皇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朝代改了又改,京城迁了又迁,治国之法变了又变,但秦朝形成了的官僚帝制没有变,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没有变,始终成为帝王将相统治民众的思想武器。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两汉后,法家思想融入儒家,德刑并用成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独立的法家逐渐消失。法家着作主要有《商君书》和《韩非子》《管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