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领导思维与学校领导

易经领导思维与学校领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易经》包容万有的玄奥易理,蕴含了神秘智慧的丰富能量。《易经》更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之源,代表中国古人一种至高智慧的结晶,那么,它的思想必然左右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自然影响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本书旨在探究《易经》领导思维中的四大面向-太极整体思维、阴阳转化思维、变易创新思维及人文圆融思维,透过时空转换,期能建构一套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学校组织领导思维方式。笔者观察目前学校领导上的困境,提供八项解决策略和十五项可行途径供校长参考。希冀本书能发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之功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毛金素


  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毕业。玄奘大学中文系硕士暨文学博士。经历教育部秘书室办事员、苗栗县政府教育局课员、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商借教师、国民小学主任、国立空中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何谓「易」  3
一 「易」之本义  3
二 郑玄「易三义」  4
第二节 《易经》成书之流变  9
一 《周易》  9
二 《易传》  11
三 《易经》  19
第三节 《易经》的领导属性  20
一 《易经》是古代政治家的领导智慧宝典  20
二 《易经》中成功领导者的养成阶段—干卦六阶段  24
第四节 人们日用《易经》而不知  30
一 《易经》思维方式已深植在人们生活中  30
二 身为学校领导人需要一套具有本国文化背景的领导
思维方式  33
第五节 《易经》领导思维的四大面向  34
一 太极整体思维  34
二 阴阳转化思维  34
三 变易创新思维  35
四 人文圆融思维  35

第二章 东西方领导思维的时空转换  37
第一节 学校领导的特性  37
一 何谓「领导」  37
二 学校领导的特性  41
第二节 近代科学三大发现与《易经》领导思维之联系  44
一 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  45
二 《易经》领导思维与近代科学三大发现之共通处  51
第三节 近代领导理论趋向与《易经》领导思维殊途同归  55
一 近代管理与领导理论发展趋向概述  56
二 《易经》领导思维与近代领导理论研究趋向之共通处  61

第三章 《易经》太极整体思维  67
第一节 太极化生  68
一 太极—宇宙的本源  68
二 太极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  69
三 太极是动态的有机整体系统  71
第二节 卦象衍化  77
一 阴阳二爻以简驭繁  77
二 八卦取法天地之象  78
三 六十四重卦的系统性  82
四 三百八十四爻的整体性  86
第三节 天人合一  90
一 三才之道  91
二 天人关系  99
第四节 学校领导应用《易经》太极整体思维之道  104
一 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  105
二 学校组织目标与个体成员发展相互联系  106
三 追求整体与个体和谐关系有助于学校组织目标之实现  108

第四章 《易经》阴阳转化思维  111
第一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  112
一 「阴」「阳」之涵义  112
二 一阴一阳之谓道  114
第二节 阴阳相反相成  117
一 阴阳无法二分  117
二 阴阳合一作用  119
第三节 阴阳相互转化  123
一 阴阳往来  124
二 阴阳交感  125
三 刚柔相济  128
第四节 尚中求和  130
一 「中」的涵义  131
二 以中道行之  134
三 阴阳平衡  137
四 保合太和  139
第五节 学校领导应用《易经》阴阳转化思维之道  144
一 应用阴阳辩证全方位思考问题  144
二 转化学校组织中的冲突为合作  147
三 刚柔相济才能相辅相成  149
四 追求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  151

第五章 《易经》变易创新思维  155
第一节 变易现象  156
一 变动不居  157
二 变易之吉凶由人  159
第二节 变易原理  162
一 生生不息  162
二 盈虚消长  164
三 物极必反  167
第三节 变通之道  171
一 变通才能长久  171
二 变通应兼顾时位  175
三 创新以应变  182
四 知常用变  183
第四节 学校领导应用《易经》变易创新思维之道  186
一 「终日干干」所以「见微知机」  187
二 「适可而止」以防「物极必反」  189
三 「审度时位」并能「知常用变」  190

第六章 《易经》人文圆融思维  195
第一节 《易经》人文精神之意涵  197
一 《易经》人性论中的人文精神意涵  200
二 《易经》知识论中人文精神意涵  204
三 《易经》道论中的人文精神意涵  205
第二节 《易经》人文圆融思维中校长应备之信念  208
一 人性应当受到尊重  208
二 人具有主动觉知能力  210
三 以全人的观点看待组织成员  211
第三节 《易经》人文圆融思维中校长应备之修养  213
一 谦以自省  214
二 诚以待人  224
第四节 学校领导应用《易经》人文圆融思维之道  230
一 校长缺乏人文圆融思维之现况  231
二 《易经》人文圆融思维对学校领导之启示  236

第七章 结论及应用途径  243
第一节 《易经》领导思维应用到学校领导思维模式  244
一 人文圆融思维是《易经》领导思维之「钥」  245
二 阴阳转化思维是《易经》领导思维之「道」  245
三 变易创新思维《易经》领导思维之「用」  245
四 太极整体思维是《易经》领导思维之「本」  246
第二节 解决学校领导困境之策略  246
一 校长应具《易经》人文信念及修养  246
二 校长必须成为可被信任的沟通者  247
三 具有接纳多元的开放态度  248
四 转化对偶冲突的危机成为转机  249
五 审慎评估变革的适宜性  249
六 建立学校组织成员间的对话平台  250
七 使学校成为动态有机的生命系统  251
八 学校组织内外和谐达成双赢局面  252
第三节 《易经》领导思维应用于学校之途径  253
一 整合学校内外部资源  253
二 学校组织目标与个体成员发展相互联系  255
三 追求整体与个体和谐关系有助于学校组织目标之实现  256
四 应用阴阳辩证全方位思考问题  257
五 转化学校组织中的冲突为合作  258
六 刚柔相济才能相辅相成  260
七 追求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  261
八 「终日干干」所以「见微知机」  262
九 「适可而止」以防「物极必反」  264
十 「审度时位」并能「知常用变」  265
十一 以人性出发尊重学校组织成员的阶段需求  266
十二 以正向鼓励促使学校组织成员主动觉知自己的责任  268
十三 以养贤求才使学校组织成员表现更好的自己  269
十四 谦以自省、功成不居  270
十五 诚以待人、接纳关怀  272
第四节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