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4

生于19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成长
  • 八零后
  • 个人经历
  • 时代变迁
  • 文学
  • 散文
  • 社会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跟你讨论这些东西,其实不是想解决世界的问题,而是想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生于1984》是郝景芳寻找自我的纪录,也是初次对于纯文学的尝试。内容讲述三十年里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

  1984年,正是中国经济狂飙的时代;经历文革、上山下乡的父亲,本应重享天伦之乐,却卷入一场黑市外汇交易的危机,在内心负疚的驱使下,前往世界各地,寻求精神出路。1984年,女儿出生,被归类为「八零后」;她从小按部就班上学读书,生活平稳,却在大学毕业那年面临人生方向的选择,陷入迷茫,试图从纷杂的现实中寻找自己,以及内心疑问的答案,经历了公务员生活、北漂生活、精神崩溃的痛苦,最终获得领悟,找到内心的清明安宁和一生志向。全书部分内容暗合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一九八四》,从1984年出发,是平行宇宙的一个分岔口,Y字型的历史走到这一点,和小说终于在陌路的两端彼此相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郝景芳


  1984年生于天津,九岁时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后立志做科学家,2002年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北京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同年,郝景芳正式开始科幻写作,其科幻作品包括长篇科幻小说《流浪苍穹》,短篇小说集《孤独深处》、《去远方》。2013年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现从事经济研究工作,闲暇时间仍致力于写作。

  得奖纪录:
  .2016 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得主
  .2014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得主
  .英国《卫报》2016 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书单推荐作者
  .中国豆瓣2016年度读书榜单前十大中国文学
  .中国新京报年度致敬青年作家
 

图书目录


第零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零零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零零零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零零零零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七章
第零零零零零章
后记

 

图书序言

自序

  陆陆续续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台湾出版,我的心里充满喜悦。

  《生于一九八四》是一本特殊的小说。这本书写了很多我自己的心路历程,虽然具体的事件并非我自己的故事,但代入了我许多成长中的思绪。正如书中所写,在成长的过程中,世界 文学和书籍给我打开了整个心的视野,是让我成为如今之我的重要泉源。其中,台湾文学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分支,从早期的三毛,到后来了解到的朱天文、龙应台,都给我很多温暖和想像。这次非常开心我的作品能继续与台湾读者见面,有一种与喜爱之人相逢的欣悦。

  我生于一九八四年。这一年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寻常的地位,或许《一九八四》是小说史上 唯一一本单以一个年分命名且出名的着作。我中学时读过这本书,那时就在心里留下一丝疑 问:与文学史上的一九八四年相比,真实世界的一九八四年——这个我出生的年分——是什么样子的?

  一九八四年,在大陆发生了一些举足轻重的事件,包括邓小平南巡、国企改革、城镇化和 打开十四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签订香港回归等。这一系列事件决定了后来三十年发展。在台 湾,一九八四年的江南案和一清专案也为后来数年的变化埋下伏笔。历史某一年的事件永远不 只在这一年起到影响,它们的影响绵延到我们今日的世界。

  这些事件本身并不是小说的主题,但是它们是小说的背景。小说与新闻最大的不同在于,小说关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影响下的人,是在大背景下每一个具体人的所思所想。小 说关心的是人心中的小世界。当我慢慢梳理清楚从我出生那一年到今天发生的世界大势,我就越来越清晰地沉入内心,沉入我自己一路走来的心灵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讲,我的成长很平凡,我在天津、北京两个城市,度过了我从小学到博士的全部学业,又在北京开始工作,但从 另外一个角度讲,我的成长又并不平凡,我经历了周遭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看到事物变化如潮水,洗刷我儿时熟悉的一切。这种过程中,我曾经历每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彷徨,但也经历了 大时代不平凡的历练。

  对我来说,观察和记录个人的内心成长,最重要的意义是看清人与人的本真处境。我们经 常被时势冲击、裹挟,过度关注时势风云中的火花,但抛去那些风云变幻,人心深处在意、关 心的东西,其实仍然是简单而不轻易变化的。太多外界眼光的灼烧让人成为空空的躯壳,只有回到真正内心的孤独与爱,才回到人的本质,才能变得沉着而平静。而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相通的部分。即使世界局势让人区隔,感情也仍然让人相通。

  我衷心希望两岸文学交流越来越充分,情感交流越来越畅达。

  谢谢我的台湾版编辑林馨琴女士的悉心帮助和远流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图书试读

统计局的日子并不令人快乐。办公室的视窗将我困在数字里。工作半年,我的不快发酵为轻度抑郁。

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对着同样的程式和同样的表格,输入看不懂的数位,想去数字背后的现场看看,却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看。办公室里一个大姐喜欢聊各种人的各种家长里短,在 她的普及下,我很快知道了全单位所有人的家庭、婚姻、子女、收入状况,她喜欢说谁谁家里有钱、谁谁家小孩找不到对象。另一个阿姨戴着厚瓶底眼镜,也喜欢聊家常,只不过只喜欢聊她自己的女儿,每句话都关于女儿,还带我去她家和她女儿见面,那女孩刚上高三,瘦得像抽干水的暖水袋。还有一个单身大哥,不爱说话,每次看见女人聊天就躲出去,他的身上有一股永远不消失的汗臭味,身上总是痒,上班时总要用一半时间把手伸到衣服里搔痒。统计局新来的年轻人一共三个,剩下两个都是研究生,比我年纪大,都在计画着结婚的事。我们每天十一点半下去食堂吃饭,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七、八个大锅菜中间任选,总是差不多的几个菜,每週回圈。吃完饭,有几个人会在后院天井里拉绳子打一会儿羽毛球,有几个人坐在花坛边闲聊,从五楼视窗俯瞰他们,就像看一口井里一座方形的舞台。

下班之后各自回家,两点一线没有特殊节目。偶尔单位聚餐,去附近的饭馆坐一圆桌,东 坡肘子、鱼香肉丝、八珍豆腐、虾仁面筋、铁板牛柳、葱爆羊肉、蘑菇炖鸡、酱香茄子和聊八 卦的闲情。饭桌上用啤酒搭配廉价白酒相互敬酒,同事敬领导,同事敬同事。来,王哥,我敬你一个。小沈,咱们一同来的,喝一个吧。彷彿许久不曾见过,第二天也将不再见似的。似乎其他所有人都爱相互敬酒,都盼着这样的聚餐,相互找理由唿吁请客。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