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達時,當地華僑告訴我,餘下的華僑人數已下降到約二百人左右。此行除哈瓦那外,亦前往卡馬圭(Camagüey,華僑稱之為「甘瑪畏」或「甘瑪隈」) 、謝戈德阿維拉(Ciego de Ávila,華僑稱之為「捨咕」) 、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華僑稱之為「善飛咕」或「善灰咕」)等城市,與那裏的華僑進行訪談,結果共成功訪問瞭二十六人,另有第二代華裔五人。每次訪談都留有錄音,部份還有錄影。對於有大學學者遠道從香港前來瞭解他們的經曆,老華僑一般感到驚訝,也很高興,故此相當閤作。古巴社會對私隱的觀念相對寬鬆,談話因而比較坦率。但也有好幾位人士拒絕訪問,或訪問中途不願意繼續,原因各式各樣*。此次調查和訪談,我聘請瞭古巴青年Oscar Amador Peña協助,受訪者當中有幾位要用西班牙文說話,Oscar將之譯作英文。對於口述曆史,我本來一直有點抗拒,覺得不甚可靠,但要趁這群遺民還在的時候保留記錄,細想之下也彆無選擇,於是,我第一次作瞭口述曆史的嘗試。
訪談的旅程結束迴到香港後,我開始整理收集到的材料,並就對古巴社會和華僑的觀察,陸續撰文在報章上發錶。結果這些文章引起香港電颱電視部的注意,原來該颱正在拍攝海外華人係列紀錄片,已完成瞭北美及南洋兩部份,都已在本港的電視颱播映過,正計劃拍攝拉美洲部份。讀到我在報刊上的文章後,他們前來商量,邀請我一起再前往古巴,協助拍攝工作。這正好給予我再訪古巴的機會,可以藉之和當地華僑再次接觸和進行訪談。於是,在2013年12月,我和港颱電視部的導演和攝製人員前往古巴,此行停留瞭三星期,期間去過東部的聖地亞哥德古巴市( Santiago de Cuba,華僑稱之為「山爹古巴或「汕爹古巴」),結果多訪問瞭四位華僑,同時將年初時訪問的記錄交予各受訪者,請他們核實,並與當中的若乾位作第二以至第三次訪談。這次再到古巴,華僑告訴我,他們的人數進一步下降,剩下隻有大約一百五十人。上次到古巴時訪談過的餘景暖先生,此時已逝世,趙肇商先生則剛動完心髒手術,離開醫院不久,顯得很虛弱。
大部份訪談在哈瓦那完成,其餘的在上述的卡馬圭等四個城市,曆史上馬坦薩斯(Matanzas,華僑稱之為「馬丹薩」)及大薩瓜(Sagua La Grande,華僑稱之為「大沙華」)兩地從前都華僑眾多,但現在已經沒有或者餘下者年齡太大、估計能成功訪談的機會不高,故此沒有前往。另曾到訪過聖剋拉拉(Santa Clara,華僑稱之為「生打加拉」),但該處本來答應聯絡的華僑突然外齣,訪問無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