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切存在着的都伤害了我。
我和你都是等待被虎扑的羊。

  ★收录2015年梁实秋文学奖首奖作品<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收录2013年林荣三文学奖散文佳作作品<精神病院皮下钩沉>。
  廖梅璇在写「痛」,那些细微、难以言喻、来自现实的,却回避不了的各种疼痛。这些痛,透过一次又一次地自我揭露,一丝一丝地剥离,直至赤裸裸地展露在读者眼前。在时代的阴影下,她洞察而诚实,不向读者应允冀望与阳光,她只专注地剖开自己,再一笔一划地,把这些细微的震颤刻成文字,直至成书。

  散文集分成五个部分:「沿途荒凉」、「慾望咬开所有」、「记忆回路」、「女人标本」和「异城人」。她写同性恋爱关系中的孤独与怅惘;写父女间的爱恨交织;写都市生活的无助与空虚;她写她自己;她写的,也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她是坐在女友外公追思礼拜上的纤细女生,想要以微小力量撼动异性恋体制。
  她是躺在租屋处地板竹蓆上的绝望灵魂,看着天花板的风扇转成一个浑浊的圆圈。
  她是公车上的乘客,手心紧捏着硬币而攥出了汗。
  她是父亲病床前的女儿,遗嘱那张纸上写满了妈妈和弟弟的名字,而她不存在。

本书特色

  ◎台湾新生代备受瞩目的创作者。
  ◎收录2015年梁实秋文学奖散文首奖作品<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收录2013年林荣三文学奖散文佳作作品<精神病院皮下钩沉>。
  ◎收录2012年时报文学奖小品文组台湾山水优选作品<风中东埔>。
  ◎<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因婚姻平权议题发酵,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文字干净透明,却铿锵有力,准确击中核心,易引起共鸣。
  ◎陈栢青、钟文音专文推荐。

名人推荐

  陈栢青、钟文音热唿唿推荐序文
  胡淑雯、简媜、郝誉翔动容推荐

  「廖梅璇的文章是通风良好格局方正的现代主义建筑,很简明,结语总在收束,吶喊的时候少,不过分延伸,只是将观察作一番妥贴的收纳,窗明几净。她把自己训练成思考机器,文章有逻辑性。理性昌明,也能引用傅柯,谈规训,讲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彷彿光天化日下无任何惊诧之事。一切都可以摊开来检视。」——陈栢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廖梅璇


  1978生,台湾嘉义人,台大历史系双修外文系毕。善于失眠,喜阴溼,背对镜子面朝苔绿,在诗、散文和小说间切换电频,曾获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林荣三文学奖散文奖,梁实秋文学奖,2015年于法国出版中法对照诗集《双耳的对话Dialogue des oreilles》。
 

图书目录

《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廖梅璇着
推荐序一 后玻璃年代/陈栢青  
推荐序二 荆棘里的哀谧花园/钟文音  
代自序  

辑一 沿途荒凉
●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父亲  
●黑眼珠的日子  
●精神病院皮下钩沉  
●北迁的壁虎  

辑二 慾望咬开所有
●耻骨  
●双  
●女装女肉  
●众女神  
●当时你在做什么?  
●萧条时代的爱情
 
辑三 记忆回路
●必然的起始  
●羞耻  
●直到世界末日  
●滨崎步时光  
●熊人
●补遗四帖  
■之一 孰非孤独  
■之二 花事  
■之三 说话  
■之四 前兆不会是疯狂  
●银生命  
●后玻璃时代  
●柜中幽明  
●笑的,漂亮的  

辑四 女人标本
●胖女人  
●破女人
●瘦女人
●血女人

辑五 异城人
●猫流
■之一 宛若猫步
■之二 面对面,眼对眼
■之三 生存游击战
■之四 伤毁
■之五 遍地无常
●三个人的恋爱   
●夏日幸福考   
●风中东埔 

图书序言

当我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冬季最冷的一天,我和我女友去参加她外公的追思礼拜。
 
我和女友都是女的。
 
最初见到阿公,他是个寡言的高大老人,一身铮铮铁骨撑起日式教育传统大男人的威严,只对外孙女温颜软语。女友幼时跟阿公阿嬷住,独佔老人的疼宠,与其说是外孙女,更像老来生的屘女。阿公中风后,家人把阿公安置在家附近的安养院,女友和我时常去看他。我看着阿公逐渐衰朽,直到某个深夜接到他过世的消息,享寿九十。
 
追思礼拜当天,女友舅舅开车载我们一行人到教会。女友母亲打开车门,按住纷飞灰发,眼角皱纹蚀进发鬓。我知道她是紧张的。她出身南部仕绅家庭,上一辈在日本时代便纷纷前往日本留学,为家族注入进步气息,并保留了本省家族的拘谨教养。到女友母亲这一辈,形容举止仍散发着旧日大家风范,像日光静静停驻在善本书上,虽然眼看就要翻页了。
 
这些轶闻都是听女友说的,我认识她父母弟弟舅舅舅妈表弟表妹,但没出席过大家族亲戚聚会,只见过姨婆舅公们的照片。毕竟要对亲戚介绍我们的关系,太不方便。
 
不方便,尽管我们已经同居十一年,我和她的关系,仍是不方便公开的真相,脱离了伦理学范畴,踰越了对性别与爱情的想像,甚至没有一个称谓来界定归类,嵌进亲属网络,焊进家族树图谱。过去顾虑女友,我也回避掉家族相聚的场合,独自在两人蜗居的公寓等女友回来,听她描述亲戚的精采人生。
 
然而,一种奇特的心理驱使我告诉女友,我想参加阿公的追思礼拜。我想亲眼见识穿梭在女友早年生活中的身影,考掘我们爱情的史前史。同时,我觉得即使没公开出柜,光是在家族聚会现身,就是一种对抗沉默社会压力的宣示。
 
女友于是跟母亲说,阿公过世前几年,我去探望他的次数比其他亲戚多,理当拥有追悼的权力。她说,假使亲戚问起我的身分,她打算说是朋友,他们能领略就领略,不懂也无所谓。我能理解女友性格里缺少出柜戏剧性的壮烈,对「朋友」的称唿却略有不满。尽管我的性倾向让我背离人群,潜意识还是渴望得到认同,尤其是女友家人的认同。
 
但我不想为此跟女友唠叨。阿公阿嬷于她比父母更亲。阿嬷几年前先走了,留下阿公,如今阿公也离开了。有些深沉的哀伤是只能一个人浸沐,不容侵扰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