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式到文字、从说话到写作、从音声到风土、从乡域到想像…… 《花甲男孩》是杨富闵创作生涯的首部作品──九篇短篇小说,各自以其跳弹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识辨的叙事腔调,穿搭丰沛充实的土俗情事,拓垦解严后台湾囝仔的心灵疆域,谱写出了二十一世纪人间百姓的悲喜剧。
钟情于文学,动情于文学,犹如说书人的小说家,引领我们搭上大内一姊的发财仔、跟随水凉阿嬷的小粉红、国文教师的夜光校车,相揪北东南西电台乡亲,欢欢喜喜,作伙来去游历台湾文学的花花世界。
那片从山区而来的乌云消散,今天的雷阵雨就这样闷在天尾顶,落没来,亲像大内一姊挂在目眶的目屎。乡内四界真平静,无消无息,无动无静。
〈暝哪会这呢长〉
摇铃声让她过了重建后的「麻善大桥」,依稀看见桥下菅芒花海,惊唿的原是来到了「扬州江」,水凉阿嬷望桥下,无数亡灵无舟楫可渡,心头暗自笔记,要给读册阿公烧艘船。
〈逼逼〉
车爬坡而上,整座山浸泡墨汁,放下车窗便能触及月亮,捞星星,带给保询当祭品贴满他的天堂。苏保询就住在最逼近天堂的天堂,两旁路树延伸长成黑色海……
〈繁星五号〉
花甲这两年先是骑单车绕台北街衢看楼,至少要二十层以上,这样才够格上网买支天文望远镜,远眺嘉南平原,花甲实在太想在这座城市找到一点点台南了。
〈花甲〉
得奖记录 博客来网路书店二○一○年度新秀作家
入围二○一一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入围第三十五届金鼎奖
本书特色 ★新生代作家领军者杨富闵的成名之作。
名人推荐 白先勇专文推荐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讲座教授)
梅家玲(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蔡妃乔(结果娱乐营运长)
王小棣(导演.「植剧场」总监)
瞿友宁(导演)
李青蓉(导演)
洒花推荐!
新世纪的老少年,后现代的原乡人。杨富闵是当代台湾小説最值得期待的作家。
《花甲男孩》文字灵动,人物鲜活,更重要的,杨富闵写出了青春世代对乡与土的复杂情怀。
俚俗与文明,生命与死亡,欢乐与悲伤,古老的题材,崭新的诠释。
不变的是包容与悲悯——以及对文字无比的信念与追求。
──王德威
从来没有想过,小说里的那些点滴可以这么活灵活现的整合成为繁星乡的郑家人。去除掉那些人名符号,我们很容易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对应感动,例如那位从小疼惜我们的阿嬷、那群幼稚到像孩子的长辈、那段青涩萌芽的爱情点滴、那个每年过节会回去的乡下四合院……从文字集结成小说到改编电视,现在花甲终于要跃升大萤幕,但不变的却是富闵原着《花甲男孩》里值得再三品味的动人情感,随着心境和历练,每次阅读都能再次产生更丰厚的共鸣,彷彿自己的某段经历正在花甲当中上演,啊~那就是我的花甲人生啊!我想,这就是富闵花甲在转大人和转男孩间创造的无边魅力,也期待花甲所创造出来的国民角色,都能以各种形式继续在我们生活周遭延续下去。
──蔡妃乔
如果可以把杨富闵写的句子从书本上拉下来放到哪个乡间的路边,它们一定可以长出脚来,活蹦乱跳地跑开去立刻融入来来往往的朴实身影、向着阳光的深邃皱纹和燃香贡果、洒扫操劳、鸡犬相闻的每一天。
《花甲男孩》这本小说里人物鲜活,情境幽然,布局睿智,把胶合着俚俗荒谬和至高伦理的生活写成了一种传奇,然后传奇又变成了一种乡愁。这次植剧场改编杨富闵的作品,特别请这位年轻的作家加入编剧团队,这个大孩子谦逊认真,笑的时候亮起眼睛的纯真,好像他才第一次离开家乡。
──王小棣
富闵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世代作者,但他笔下写的却都是阿公阿嬷的故事。他用了九个短篇,说了九个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里尽是在说新世代的年轻人与公嬷辈、与家乡土地舍不去的情感。作者的心思非常细腻,情感十分丰富,故事中每每对家乡环境的叙述,对各种习俗的描绘,都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也充分地感受到公嬷辈与年轻人,如何在一个新世代与旧世代拉扯又融合的环境里生活着。
富闵以一个年轻新世代的视角,用年轻人的语汇,再加入现代流行的事物,以一种非常贴近真实的世代相处的荒谬与趣味,来呈现生活在家乡的阿公阿嬷与年轻人与环境的互动。
富闵文笔活泼趣味,自然语(国台语交杂)的写法,用新世代的观点下笔描述看似乡土的故事,却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我们完全可以看见一个新世代的作者,如何运用属于年轻人的新语汇,说出对于家乡的旧情绵绵。
──李青蓉
我在看完小说,准备改编戏剧时,写下:
「有些男孩一辈子都没有转大人……致 幼稚的人生」。
富闵在他的小说,诙谐的叙述中,检视着我们荒谬的自己,游着那个不太满意却又痛快的旅程。
踩着影子下酒,对影三人。
醉醺醺地掉泪,想念着自己所爱的亲人。
然后大声地说:我可不可以永远活在那样的一个男孩世界,不要长大?
这是一本充满戏剧张力的小说,一如你我的人生。
──瞿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