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大唐帝国(二版)

图解:大唐帝国(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唐朝
  • 大唐
  • 历史文化
  • 图解
  • 文化
  • 中国历史
  • 王朝
  • 盛唐
  • 普及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名家论文,绝对经典
  
  本书精心收录了四篇历史名家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让读者能更加详尽地了解大清帝国的兴衰起伏。
  
  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唐朝的初盛》重点讲述了唐太宗登基以后的对外关系,包括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征伐过程以及唐朝与日本、朝鲜、南洋诸国的往来。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则重点介绍了唐朝的官制、教育、兵制、刑制、税制、学术、门阀等七个方面,还特地追溯了各项制度或风气的历史渊源。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则从藩镇和宦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
  
  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的《唐宋时代的庄园组织及其成为村落而发展的情况》,在文中详细阐述了唐宋时代庄园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用丰富的图片与表格,轻松读懂唐朝历史
  
  本书的最大特点即是「图解」。书中设计了一系列鑑赏插页,共分为四大主题,可看成是对文章的一个延伸阅读。其中有对帝都风貌的精彩描绘,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有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精美的插图与详细的图解,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根据图片和图说来辅助理解,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深奥的历史变得更为生动。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看透大唐帝国的全貌
  
  本书创造了一个与文字紧密配合的图表体系,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审美快乐。书中收入了两百余幅精美的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文物照片、传世名画、行军地图等等;另有四十余个细致的表格,比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重要事件的发展过程等。这些图片和表格能给读者带来更直观、更生动的阅读体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楠


  历史系硕士,热爱中华文化精心研究历史,对于中国文学、中国历代典籍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人物、文化背景方面均有精辟的见解,善于用文学的笔调、客观历史的观点与思维,生动的还原历史的细节和真相。并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将中华文化做深入浅出的介绍,以发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学问的精神。

  着有:《图解:大清帝国》、《图解:大唐帝国》、《图解:大汉帝国》、《图解:大秦帝国》。
 

图书目录

序言  大唐盛世今何在

上篇 史传篇
第一章:乱世江山,群雄角逐,谁主沉浮──李渊开国建唐
第二章:一代明主,千秋贤皇,开创帝都盛象──李世民和他的贞观之治
第三章:狐媚惑主,乱政干权,终是巾帼不输须眉──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四章:盛世基业,半生英明,却教天下人负我!──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第五章:政权支离,社稷荒芜,可叹乱世再现──中晚唐的风雨历程

下篇 名家论史篇
唐朝的初盛(吕思勉)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吕思勉)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吕思勉)
唐宋时代的庄园组织及其成为村落而发展的情况(加藤繁)

 

图书序言

序言
  
大唐盛世今何在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古人诗词中的回望与惆怅,历史是千年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历史是侯门深宫里的政局风云、万千变幻……这样的历史,让人向往而陶醉。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历史都有一种深深的误解,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问,研读历史就是与一堆毫无感情的年代符号和深奥难懂的古文字打交道。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历史事实的罗列与陈述,而没有注意到历史背后那些生动的故事。其实,历史远比我们想像的有趣得多。
  
  为了让读者能够真正地走进历史,体会到阅读历史的乐趣,我们特地策划出版了这个系列的丛书。这套图书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几个盛世王朝的兴衰荣辱。本书则为大家讲述了大唐帝国的风雨历程,它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将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故事一幕幕展现在读者面前。
  
  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天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各路英雄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一时间,「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盗贼」现于中华大地。隋朝灭亡之后,大家相互征伐,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他就是李渊。李渊本是隋朝贵族,他趁着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起兵并很快进军长安,在关中立稳了脚跟。之后,他的次子李世民与堂侄李孝恭分别平定了山西、河北、洛阳、江南、岭南等地的割据势力,使天下重归一统。
  
  西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并在不久后登上皇位。他在位期间,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措施。与此同时,他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疆土,并在少数民族中赢得很高的声誉,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逝世后,他的儿子李治继承了皇位。但李治性格软弱,于是武则天乘势而起,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政治斗争,武则天逐渐掌握了唐王朝的最高权力。西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后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但政局却十分黑暗,特别是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最终,唐王室的大臣们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一代女皇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几经波折之后,皇位终于又回到了李家的手里。西元712年,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继位,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登基之后,任用贤相,励精图治,纠正了武则天时期的一些错误,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巅峰 ─「开元盛世」。
  
  然而盛世之下也潜藏着危机,唐玄宗晚年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8年才结束,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同时也导致边防空虚,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自立,侵佔唐王朝的疆土。大唐的盛世景象早已一去不返。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陷入宦官乱政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之中。尽管后期一些皇帝希望能够挽救唐王朝衰落的命运,也尝试着进行改革,但积重难返的唐王朝问题重重,百姓们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巢起义后,唐王朝名存实亡,最终灭于朱温之手。
  
  唐王朝的兴衰荣辱已经成为过去,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阅读历史最重要的还是「以古鑑今」。历史的功能在于立足往事以预知未来,这是一种大智慧,也是读史的最高境界。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与交流。」我们现在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过去历史进程中的兴盛、衰败、复兴的奥秘,都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示。读史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胸怀,增加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信心,为我们前进的道路打开一盏明灯。

图书试读

隋末烽烟起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总共只有37年的历史。
 
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大臣,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当周宣帝去世,年仅7岁的周静帝继位后,身为随国公、静帝外祖父的杨坚便成为辅政大臣,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开皇元年(581年),周静帝禅位,杨坚在临光殿登基,改国号为「隋」,并大赦天下。隋朝建立之后,先后灭掉了西梁和南陈,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隋文帝在位期间,採取了各种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他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制定《开皇律》,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并在前朝的基础上减轻了一些刑罚;创立科举制度,进而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子弟对高官的垄断,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除了政治改革,隋文帝也非常重视农业,他实行均田制,减免人民的赋税和徭役,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大规模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力逐渐强盛,人口迅速增加,府库充盈,社会安定,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可惜好景不长,隋文帝晚年开始变得喜怒无常,疑心甚重。他猜疑身边的功臣,又随意破坏自己曾经定下的法律,加重刑罚,对官员和百姓都十分严苛。同时,他不喜欢自己的长子杨勇,于是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隋文帝晚年的许多举动,动摇了政权的稳定,激化了人民的矛盾,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逝世,太子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隋炀帝登基后,开始了穷奢极欲、纵情声色的生活,致使朝纲不稳、民不聊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隋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也毁于一旦。他登基后不久,就大兴土木,下旨修建东都洛阳,并派人在全国各地搜寻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为了修筑豪华的宫殿,他让人在江南各地砍伐各种珍贵的木材,并不远千里运送到洛阳。结果,在十四年的皇帝生涯中,他在自己耗费了大量钱财与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洛阳城中总共只生活了四年左右,其余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全国各地巡游。他每次出巡都兴师动众,沿途州县无论贫富,都要为他供给精美的饮食,即使只住一夜,也要提供豪华的行宫。所以,隋炀帝的行宫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方。行至江南时,豪华的出巡船队更是首尾相接,足有二百多里长。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