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之家:《丰饶之海》四部曲原型,三岛由纪夫「现代地狱」巡游之作

镜子之家:《丰饶之海》四部曲原型,三岛由纪夫「现代地狱」巡游之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岛由纪夫
图书标签:
  • 三岛由纪夫
  • 现代文学
  • 日本文学
  • 小说
  • 经典
  • 丰饶之海
  • 地狱变
  • 心理
  • 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丰饶之海》四部曲的创作原点 从「个人」跨写「时代」,描绘日常性的野心之作 三岛由纪夫最喜爱也最揪心的作品 历时半世纪,繁中版首次授权 如果将《丰饶之海》视为三岛的自我轮回, 那么,《镜子之家》就是作家阐述四个平行的自我, 本书透过镜子这个女人,演绎出一幅巡游现代地狱的的图景。 「她总是吃掉别人的慾望,把慾望当成滋养自己的东西……」 四名青年聚集在镜子之家,宛如此处即隔世的避风港。 然而所谓庇护,是否也是深渊,他们自始至终只能看见自己的生命, 最后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现实生活中日常性所带来的虚无。 艺术家气质的夏雄、崇尚力量的峻吉、追求肉体美的阿收、内敛隐秘的清一郎, 镜子的魔力,就是轻易地将他们的体悟,饰演成自己的记忆。 他们的意志与挫折,展现一个时代虚无的感情世界。 一九五○年代的日本,因为韩战爆发而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带来空前的「特需景气」,经济由此走出困境迈向繁荣,这是非日常的开始,所有人事物都显得欣欣向荣,独特而有朝气。然而三岛由纪夫将《镜子之家》的时间设定在韩战之后,并且把场景写在东京与纽约,他认为现代的地狱,理所当然是都市的。而这个令人感到孤独的地狱,光亮且没有杂质,人们毫无疑问在此生活,丝毫没有发现这个非日常的世界正缓慢步向崩解。 「我们来缔结一个同盟,无论陷入什么困境都不可以互相帮助的同盟……」 一九五○年中期,三岛由纪夫因为《金阁寺》而达到个人的巅峰,他企图扩展野心,描绘时代的毁灭,于是写出了《镜子之家》。三岛将自己的四个分身放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个性与观念,三岛像是旁观者,冷静地观察四个人的发展。这些人物的共同交集是镜子之家,他们避免互相影响,观察彼此,宛如身处一座璀璨的旋转木马,刻意避免纠结。如同三岛体内充满冲突却又和谐,和谐却又不断相互推翻的思想。《镜子之家》可以说是三岛对自我的持续印证,一直到完成《丰饶之海》后,才得以平息。 ※特别收录──【解说】陈系美:三岛由纪夫自己最喜欢的小说 三岛的青少年时期在战时及战后初期度过,战时不知有明天的世纪末之美,与战后初期的废墟之美,深深影响了少年三岛。对三岛而言,那是个「充满生死悲剧崇高之美」的时代,随着战后复兴,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逐渐指向「平庸的日常之美」,呈现出一股阴溼、情感化的和平主义女性化性格。因此,三岛的悲剧,就在他自小憧憬的生死悲剧崇高之美被时代拒绝,同时也被当下偏向女性化的日常性之美的拒绝中,迸放开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


  本名平冈公威,1925年出生于东京。1947年自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通过高等文官考试,随后进入大藏省任职,隔年为了专心从事写作而从大藏省离职,开始专职作家的生涯。

  三岛由纪夫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其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曾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也是二战结束之后西方译介最多的日本作家之一。

  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深为赞赏,他对日本二次大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美国非常不满。1970年11月25日他带领四名「盾会」成员前往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挟持师团长要求军事政变,期使自卫队能转变为正常的军队,但是却乏人响应,因而切腹自杀以身殉道,走上了日本武士最绚烂的归途。

  主要着作有《丰饶之海》四部曲、《假面的告白》、《金阁寺》、《镜子之家》、《盛夏之死》、《忧国》、《反贞女大学》、《不道德教育讲座》等。

译者简介

陈系美


  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日本筑波大学地域研究所硕士,专攻日本近代文学,硕士论文《三岛由纪夫《镜子之家》论──以女性像为中心》。曾任空中大学日文讲师、华视特约译播,现为专职译者。近期译有太宰治《小说灯笼》,佐野洋子《静子》、《我可不这么想》、《没有神也没有佛》,山田咏美《贤者之爱》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解说 三岛由纪夫自己最喜欢的小说


  《镜子之家》是读者花最少心力,便可窥知三岛强大的作品,也是三岛自己最喜欢的小说。

  这部作品发表时,三岛曾说:「我在《金阁寺》描写了『个人』,这部《镜子之家》想描写的是『时代』。《镜子之家》的主人翁,不是人物,而是一个时代。这部小说,并非所谓的战后文学,而是『战后结束』的文学。」战争结束,连「战后时期」都走向结束,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但《镜子之家》开头第一句竟是:

  「大家都在打哈欠。」

  因为无聊又平凡的日常回来了。日常是多么需要珍惜的东西,尤其在经历战乱之后。但在三岛文学里,战后社会的「生」,泛指重复、单调、无聊、平庸、琐碎、近乎无机质的「现实之生」,亦即所谓日常性或日常生活。三岛不愿妥协、无法接受,甚至唾弃诅咒的,即是这种充满日常性的「现实」。

  三岛的青少年时期在战时及战后初期度过,战时不知有明天的世纪末之美,与战后初期的废墟之美,深深影响了少年三岛。对三岛而言,那是个「充满生死悲剧崇高之美」的时代,随着战后复兴,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逐渐指向「平庸的日常之美」,呈现出一股阴溼、情感化的和平主义女性化性格。因此,三岛的悲剧,就在他自小憧憬的生死悲剧崇高之美被时代拒绝,同时也被当下偏向女性化的日常性之美的拒绝中,迸放开来。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三岛的二元对立世界里,看到「生」与「丑」划上等号,「死」与「美」划上等号。

  这个令人打哈欠的时代充满虚无感,甚至成为一道高墙,迫使《镜子之家》中的四位青年必须面对。因此无秩序根据地的「镜子之家」像个孤岛,成为憧憬非日常的最后堡垒,最后随着「镜子之家」的消失,也宣告战后结束的时代全面来临。

  《镜子之家》执笔于三岛由纪夫三十三到三十四岁之时,描写时代结束的同时,也是三岛青年期最后一座纪念碑,因为他在这时(三十三岁)结婚了。介绍结婚对象杉山瑶子给三岛认识的,是他的多年好友汤浅敦子,而汤浅敦子的家,正是「镜子之家」的原型场所,三岛将其作为《镜子之家》的舞台。汤浅敦子的先生经常出差,宽敞的家里经常只有汤浅夫人和年幼的女儿,这和《镜子之家》的设定也有相似之处。其实在更早之前,三岛二十九岁时便曾以汤浅母女为材料,写了短篇小说〈上锁的房间〉,作中的女主角是位娼妇,而〈上锁的房间〉就是《镜子之家》的母胎。

  因为是青年期最后一座纪念碑,算是总结算,也算是告别,三岛将自己拆为四个分身,拳击手峻吉、演员阿收、画家夏雄,与上班族清一郎来写这部作品。

  这时的三岛已积极进行肉体改造,勤于上健身房,练拳击,还曾去日本大学的拳击社指导拳击。但拳击只练了八个月,因为他听说练拳击必定导致脑压上升,破坏大脑机能。虽然只练了短短八个月,但描写拳击手峻吉上擂台比赛的场面,仍充满鲜活的跃动感。峻吉是三岛行动家的象征人物,他只相信行动和有效的拳击,认为思考是敌人,是一切丑陋的代表。

  而美男演员阿收则象征三岛的自恋角色,靠着一张俊美的脸,让女人供养过活,但三岛后来也送他去健身房练身体,夸耀自己的胸围长了几寸,肌肉变得多结实,使阿收成为「诗人的脸与斗牛士的身体」,是肉体的赞美者。但美男阿收,却碰上丑女清美。从三岛的文学脉络来看,阿收与清美也相当于金阁寺与沟口。然而最让我震惊的是,译到清美用剃刀割伤阿收时,日本刚好公布三岛自杀前九个月未公开的访谈录音,听到三岛提到「死」时说:「死是肉体形成之后,从体外进来的。」我一阵鼻酸,这分明在讲阿收。难道三岛在那时,已如此思考死法?阿收是四个男主角里,唯一死亡的。日后三岛的那把武士刀,也是从体外进来,在三岛的肉体形成之后。

  至于画家夏雄,则是最像也最接近三岛的角色,代表三岛身为文学艺术家极富感受性的一面。但这样的夏雄,却槓上阿收所代表的肉体美,并直言:「这么重视肌肉的话,趁还没老之前,在最美的时候自杀吧。」这也可以看出三岛内心的矛盾与纠葛。然而宛如预言般,阿收在最美的时候自杀了。

  清一郎是三岛理论家的侧面,除了代表上班族对俗世的处世之道,带着三岛的冷眼,伪装成参与命运的旁观者之外,也是三岛文学脉络里,从《假面的告白》以降,戴着「面具」成为「他者」的人物。三岛更直言「成为他者是我自负的根本」。因此就在《镜子之家》的四位青年,面对时代这道异质性的他者高墙时,清一郎想的是:「我要变成这面墙。我要化为这面墙本身。」当其他三人,峻吉、阿收、夏雄宛如成了「献给虚无的供物」,唯有戴着面具成为他者的清一郎倖存下来。

  这样的清一郎,令人想起芥川龙之介说:「最聪明的处世之道是,既对世俗投以冷眼,又与其同流合污。」虽然令人唏嘘,却也象征着三岛决定从战后时代毕业,也是和自己人生和解的努力吧。

  然而对《镜子之家》中的女人来说,这道时代的高墙似乎并不存在,即便同样在镜子之家出没的民子与光子,对战后社会也没什么不满,活得悠游自得,因为她们是活在趋向女性化的社会吧。这个社会对她们而言不是他者。最明显的莫过于三岛描写清一郎的这一段:

  「他精于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且塑造的方法和世间教的相反。他以奇妙的直觉发现,若想洞悉社会的本质,与其研究别人,不如研究自己才是捷径。这是女人的方法。可是现在社会对青年要求的,并非当一个男人。」

  就连镜子后来也信起「人生这种邪教」,还对夏雄说「若要像清一郎那样藐视幸福活下去,女人是办不到的。」

  若将当时的东京,看成一个走向女性化的社会,三岛则将后来清一郎去的纽约形容成非常「男性的都会」,而且是「全世界和『幸福』这个字眼最无缘的大都会」,所以清一郎的妻子藤子在这里过得痛苦。

  借由这些描述,也更能看出三岛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看法。

  《镜子之家》发表后,虽然成为畅销书,但当时的日本文坛并没有给予太高的评价,主要在于这四个主角之间近乎平行状态,彼此没有纠葛,只是各自去碰撞时代之壁。可是这本来就是三岛的设定。近来日本文坛也重新审视《镜子之家》,认为这不是缺点,并肯定三岛如实描写了时代的虚无,是三岛文学相当重要的作品。

  即便在当时不受文坛好评,三岛也不气馁,隔年便开始构思《丰饶之海》,继续坚持四条线,只是这次不是平行,而是纵接,而且角色设定和《镜子之家》有异曲同工之处。

  「感受性」:画家山形夏雄与松枝清显
  「行动家」:拳击手深井峻吉与饭沼勋
  「理论家」:上班族杉本清一郎与本多繁邦
  「被看者(被观赏的肉体)」:演员舟木收与月光公主

  三岛曾说,《镜子之家》是他自己最喜欢的小说。这话不是在他三十四岁《镜子之家》问世时说的,所以并非为了推销自己的作品。他说这话,是在他四十二岁时,距离自决前三年。看来三岛是真的很喜欢《镜子之家》,毕竟他曾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投进去了。

  《镜子之家》付梓半世纪之后,台湾终于首度出版繁中授权版。我想三岛在天之灵也会微笑吧。
 
文/陈系美

图书试读

1

大家都在打哈欠。接下来要去哪里,峻吉问。

「大白天的,实在无处可去啊。」

「让我们在美容院下车。」

光子与民子说。她们真是精力充沛。

峻吉和阿收,对于让她们在这里下车都没有意见。如此一来,车上剩下的女人只有镜子,光子和民子也不在意把镜子留在车里。峻吉和阿收以各自的作风,极其干脆地向她们点头道别。但她们期待的却是夏雄的温柔道别,纵使夏雄并非她们的男伴,而夏雄果然也满足了她们的期待。

这是一九五四年四月初的一个午后,将近三点。峻吉开着夏雄的车,在市内的单行道转来转去。要去哪里呢?对了,去人少清静的地方吧。待了两天的芦湖人潮汹涌,回到银座更是人满为患。

这时应该听夏雄的意见。

「去月岛那边的海埔新生地如何?我去那里画过一次素描。」

大伙儿都赞成,便驱车前往月岛。

远远便看到胜闹桥那一带车流壅塞。阿收不禁纳闷地说:「怎么搞的?难道是出车祸了?」但随即也明白,八成是到了开桥的时间。峻吉不爽地说:「啧,海埔新生地就别去了,有够烦。」可是夏雄和镜子都没看过胜闹桥的开桥情景,很想看看,于是将车子停在稍远处,大伙儿下车走过部分铁桥,去看开桥情景。可是峻吉和阿收,摆出一脸了无兴致的表情。

桥的中央是铁板,唯有这个部分会开阖。工作人员拿着红旗站在前后两端,被迫停下的车辆挤得水洩不通。人行道前面也挂着一条锁链,阻止行人通行。前来参观人潮众多,也有因通行受阻而趁机摸鱼的推销员或餐点外送人员。

铁板上铺着电车路线的部分,什么都没有载,一片漆黑寂静。人车在两旁望着它。

不久,铁板中央开始缓慢蠢动,慢慢地抬起头来,接缝处也分开了。随着铁板升起,两侧的铁栏杆与跨于其上的铁拱柱,与柱上光晕柔和的电灯,全都跟着升起。夏雄觉得这一连串的动作优雅美丽。

铁板即将垂直时,两侧与轨道凹陷处扬起的尘埃,如轻烟般飘落。两侧无数的铆钉,各自拖着小黑影。这些小黑影越来越短,逐渐和铆钉合而为一。两旁护栏的影子也缓缓改变角度。当铁板完全垂直时,所有的影子都静止不动了。夏雄抬起视线,看到一只海鸥掠过打横的铁拱柱。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