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大陸自貿區體製改革與TPP應對策略
劉孟俊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
吳佳勛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副所長)
摘要
近年來隨著亞洲經濟崛起,全球經濟重心由西往東移轉,預期在未來數十年亞洲市場的經貿主導權將是全球角力的焦點。2015年10月,TPP宣布談判成功,象徵著美國的影響力重返亞太地區,更直接挑戰中國大陸的區域經貿霸權地位。另一方麵,TPP、TTIP和TiSA所代錶的新國際貿易、投資與服務規範的發展亦成為趨勢。對中國大陸而言,亟需轉變其經濟體製加以因應,擴大運用自貿區政策試點機製,探索對外開放策略與深化經貿體製改革,根本問題仍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本文綜整中國大陸各個自貿區的設置意涵,及其因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任務與發展現況。預期中國大陸會持續在自貿區政策上深化和廣化,探索投資、貿易、金融、監管、雙創、區域戰略等措施,進行體製的綜閤型改革。其次,透過自貿區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藉以加速經濟結構調整,也為服務貿易談判預作準備,並打造未來服務業國際化的基礎。第三,在「一帶一路」倡議與對外洽簽FTA與加速中美BIA策略下,自貿區政策有著為其企業「走齣去」鋪路的意涵。
關鍵詞:中國、自貿區、體製改革、TPP、國際經貿規則
壹、前言
近年來,以歐美等先進經濟體試圖透過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和服務貿易協定(The 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 TiSA)等方式,形成新一代高標準、高規格的全球貿易、服務和投資規則。於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趨勢下,中國大陸麵臨法規製度國際接軌的衝擊和壓力,亟需以政策試點方式尋求有效開放並降低風險,進而形成「倒逼」體製改革的格局。
尤其近年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帶動全球經濟重心由西往東移,亞洲市場的經貿主導權預期在未來數十年仍是全球角力的焦點之一。2015年10月,TPP宣布談判成功,象徵著美國影響力重返亞太地區,更直接挑戰中國大陸大國崛起,衝擊其於亞洲經貿霸權的地位。另外,麵對TPP、TTIP與TiSA等「新世代FTA(自由貿易協定)」(New Generation FTA)國際規範的高規格要求,乃至於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BIA)等談判,均給中國大陸帶來對外開放與體製轉型的龐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