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

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汽车电子
  • 汽车系统
  • 汽车维修
  • 汽车技术
  • 电子工程
  • 汽车工程
  • 汽车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传感器
  • ECU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德国戴姆勒发明汽车,美国福特将原被视为是工艺品的汽车带到生产线大量生产福特T型车起,汽车的发展历史已逾百年以上。在1960年代之前长期带动汽车发展的是机械技术与制造技术。电子科技则以1947年电晶体的发明为开端,由电晶体迈向积体电路,再发展出微处理器。从而将电子科技的应用扩及到所有的产业,也全面的应用到汽车领域,带动了汽车电子领域快速的发展。

  本书是由(日本)DENSO汽车电子研究协会团队合着,DENSO公司是引领全球的汽车与汽车电子系统及元件研发与制造的指标大厂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元件(零组件)制造厂商。撰写的作者都是长期在该领域钻研,经验豊富的资深专家。日经BP社(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发行的Automotive Technology丛书即借重该公司专业权威撰写本书。

  本书有系统的整理汽车应用到电子科技的所有领域及现已实用化的实际应用、发展的现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并依系统篇及必要的(关键)基础技术篇详细完整的论述,将汽车电子系统与必要的基础技术现今开发中及已实用化的所有领域与产品尤如汽车电子字典(手册)的图文并茂的整理、论述。读者可典藏本书上下册整套作为汽车电子字典随时参阅。包含汽车产业、电子产业、机械与电机产业从业人员、及全国汽车维修厂的经营者,还有以汽车代步的所有读者都能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与元件(零组件)知识与技术的字典收藏参阅、与应用。期望本书对读者及企业有所助益。
 
精装硬壳典藏版:《现代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实例》 —— 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完美融合 本书特色与内容详述: 本套《现代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实例》共分三卷,旨在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师、研究人员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资料。本书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碎片化叙述模式,以系统化、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知识框架。 第一卷:材料科学与结构强度分析 本卷聚焦于支撑所有机械系统的基石——材料的特性与结构的可靠性。内容深度远超一般材料学导论。 第一章:先进工程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 晶体结构与缺陷工程: 详细阐述了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晶格缺陷(点、线、面缺陷)如何决定其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重点分析了通过热处理和应变诱导的微结构演变对材料性能的调控机制。 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 深入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中基体与增强体界面的物理化学结合特性。引入了经典的Schapery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在预测短期与长期服役性能中的应用。 功能性材料的突破: 涵盖了形状记忆合金(SMA)、磁流变液(MRF)以及压电材料在传感器和执行器中的应用机理,并辅以实际工程案例(如主动减振系统)。 第二章:经典与现代结构强度理论 应力与应变张量的高阶分析: 不仅限于弹性力学基础,更深入讲解了莫尔圆的三维推广、应力奇异性分析,以及在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断裂力学的精确应用: 全面解析了线弹性断裂力学(Griffith, Irwin模型)与弹塑性断裂力学(J积分理论)。特别对疲劳损伤的累积模型(如Miner法则的修正)和高周/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进行了详尽的数学推导和图表说明。 非线性与接触力学基础: 阐述了材料本构关系中的塑性、粘塑性模型的选择与参数辨识。重点解析了接触问题中的Hertz理论的局限性,并引入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非光滑接触算法。 --- 第二卷: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系统设计 本卷是理解机械系统运动规律与实现精确控制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从单自由度振动到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MBS)的全面解析。 第三章:机械系统的振动理论与分析 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分析: 详细讨论了阻尼模型(粘滞阻尼、库仑阻尼、材料阻尼)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对周期性激励下的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求解提供了解析方法与数值验证流程。 随机振动与可靠性评估: 引入了随机过程理论,用于描述环境激励(如地震波、风载荷)。采用功率谱密度(PSD)方法分析系统的振动输出,并据此评估系统在随机载荷下的失效概率。 转子动力学与临界转速: 专门针对高速旋转机械,分析了不平衡力、陀螺效应和不对称刚度对转子动力学的影响。重点讲解了动平衡技术(单平面、双平面)的理论依据及现场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多体系统动力学(MBS)建模: 侧重于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欧拉方法在复杂机械(如机器人、连杆机构)建模中的应用。本书提供了统一的坐标描述(如约束驱动坐标、相对坐标)的建模策略。 经典控制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详细讲解了PID控制器的设计、整定(Ziegler-Nichols法、IMC法)及其在速度、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对系统的稳定性裕度和鲁棒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现代控制方法简介: 引入状态空间法,并简要介绍了LQR(线性二次型调节器)设计思想,用于提升系统的最优控制性能,特别是针对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 --- 第三卷:摩擦学、润滑技术与系统集成 本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中的关键挑战——界面失效与系统集成——紧密结合。 第五章:摩擦、磨损与现代润滑理论 摩擦学的基本定律与机制: 探讨了粘着、滑动和滚动摩擦的微观机理。详细分析了表面形貌(粗糙度、波纹度)对摩擦系数的非线性影响。 磨损的分类与寿命预测: 区分了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和疲劳磨损。引入了Archard磨损定律的适用边界,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表面工程(涂层、改性)来控制磨损率。 流体动力润滑(薄膜理论): 深入解析了雷诺方程的推导与求解,特别关注了边界润滑与混合润滑状态下的油膜压力分布计算。介绍了各种润滑剂(矿物油、合成油、固体润滑剂)的性能指标与选择标准。 第六章:机械系统的集成、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机械系统的故障模式与可靠性工程: 系统分类了机械系统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例如,轴承的早期失效、齿轮的接触疲劳)。应用Weibull分布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评估。 状态监测与信号处理基础: 讲解了如何从振动、温度、油液分析等多种传感器信号中提取健康信息。重点阐述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包络解调技术在早期故障特征(如轴承滚道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预测性维护(PdM)框架构建: 结合前述的理论模型,构建从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到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的端到端流程,强调了数据驱动方法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混合预测策略。 读者对象: 本书内容覆盖广度与深度兼备,是以下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书: 1. 从事精密机械、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汽车底盘等领域的设计、分析与研发工程师。 2. 致力于机械系统动态学、结构可靠性研究的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 3. 有志于系统深入学习机械工程核心理论的研究生(硕士及博士)。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工具,更能理解这些工具背后的深层物理和数学原理,从而实现从“会用”到“精通”的飞跃。本书的图表清晰、公式推导详尽,是案头常备的权威工具书。

著者信息

译者简介

张振灿


  学历:(日本)_横滨国立大学资讯科学研究所资讯科学硕士

  经历:
  辅仁大学日语讲师
  国科会助理研究员
  资策会研究员
  (日本)珠式会社QUICK台湾分公司副总经理

  现任:和致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人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电子技术的进化
1-1 汽车与汽车电子发展历史 
1-1-1 汽车发展历史
1-1-2 汽车电子发展历史
1-2 半导体技术的进化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演进 
1-2-1 半导体技术的进化  1-2-2 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演进
1-3 带动汽车电子发展的基础技术

第2章 动力传动控制
2-1 汽油引擎控制
2-1-1 汽油引擎控制概要  2-1-2 燃料喷射控制
2-1-3 点火控制
2-1-4 可变气门正时(VVT)控制
2-1-5 电子控制式节流阀
2-1-6 汽缸休止控制
2-1-7 均质充量压缩点火(HCCI)控制
2-2 柴油引擎控制
2-2-1 柴油引擎控制概要
2-2-2 共轨喷射系统
2-2-3 吸气/排气再循环系统
2-2-4 燃烧辅助控制系统
2-2-5 排气后处理系统
2-2-6 ECU(电子控制单元)
2-2-7 柴油引擎控制技术今后发展趋势
2-3 变速器控制
2-3-1 变速器种类 
2-3-2 扭力转换式自动变速器控制
2-3-3 无段自动变速器控制
2-3-4 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

[补充] 能用指尖擧起大象的共轨的压力

第3章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控制
3-1 什么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3-1-1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发展历史
3-1-2 电动汽车(EV)构成
3-1-3 电动汽车的行车控制
3-2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概要
3-2-1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种类
3-2-2 轻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ISS)
3-2-3 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3-2-4 串联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3-2-5 串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3-2-6 串并联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控制
3-2-7 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系统
3-2-8 业界投入电动汽车的普及化
3-3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元件
3-3-1 电动机
3-3-2 转换器
3-3-3 电源系统
3-3-4 高压辅助设备系统
3-3-5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发展课题

[补充] 引擎汽车的能源效率约为12%

第4章 行车安全控制
4-1 行车安全控制概要
4-2 行车辅助系统
4-2-1 行车辅助系统概要 
4-2-2 只提示资讯的行车辅助系统
4-2-3 整合车辆控制的行车辅助系统
4-2-4 行车辅助系统用的感测器
4-2-5 行车辅助系统用的ECU
4-2-6 由行车辅助到自动驾驶
4-3 煞车(制动器)控制 
4-3-1 煞车控制概要
4-3-2 防锁死煞车系统(ABS)
4-3-3 循迹控制系统(TCS)
4-3-4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4-3-5 车辆整合控制系统
4-3-6 煞车控制今后发展趋势
4-4 转向控制
4-4-1 转向控制概要
4-4-2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4-4-3 其他的转向控制系统
4-4-4 转向控制的应用
4-5 碰撞安全控制
4-5-1 碰撞安全控制概要
4-5-2 安全带
4-5-3 安全气囊

补充 50年前的汽车与现今的汽车相撞会如何?

第5章 车体控制
5-1 车体控制概要
5-1-1 什么是车体控制
5-1-2 车体ECU主要功能
5-2 遥控车门锁 
5-3 电子钥匙系统
5-3-1 电子钥匙系统概要
5-3-2 电子钥匙系统功能
5-3-3 电子钥匙系统构成
5-3-4 电子钥匙系统构成元件
5-3-5 电子钥匙系统检知区域
5-3-6 智慧型车门启闭的控制
5-3-7 按键式引擎启动的控制
5-4 汽车空调
5-4-1 汽车空调概要
5-4-2 自动空调用ECU
5-4-3 自动空调的控制
5-4-4 汽车空调构成元件
5-4-5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上的对应
5-5 组合仪表 
5-5-1 组合仪表概要
5-5-2 组合仪表主要功能及动作原理
5-5-3 其他显示系统
5-6 汽车室内照明
5-6-1 汽车室内照明概要
5-6-2 汽车室内灯的动作
5-7 车头灯
5-7-1 车头灯概要
5-7-2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5-7-3 主动头灯转向照明系统(AFS)
5-8 雨刷 
5-8-1 雨刷概要
5-8-2 雨滴感应式自动雨刷
5-8-3 雨滴感测器
5-9 声纳系统
5-9-1 声纳系统概要
5-9-2 声纳系统的检知原理 
5-9-3 声纳系统检知范围控制
5-9-4 超音波感测器
5-10 週边监视摄影系统 
5-10-1 週边监视摄影系统概要 
5-10-2 週边监视摄影系统应用实例
5-10-3 週边监视摄影系统今后发展趋势
5-11 远端保全系统
5-11-1 远端保全系统概要
5-11-2 远端保全系统主要功能
5-12 胎压侦测系统
5-12-1 胎压侦测系统概要
5-12-2 胎压侦测系统种类 

补充 依电场与磁场特性应用的智慧型电子钥匙系统

第6章 汽车导航系统
6-1 汽车导航系统技术 
6-1-1 汽车导航系统概要
6-1-2 汽车导航系统基础技术
6-1-3 汽车导航系统的进化
6-2 汽车导航系统的开发流程
6-3 汽车导航系统今后展望
6-3-1 安心/安全/精确的汽车导航
6-3-2 车载资通讯汽车导航系统
6-3-3 数位地图新鲜度的提升 
6-3-4 侦测资讯提供系统
6-3-5 无所不能的汽车导航系统 
6-3-6 能解决都市问题的汽车导航系统 
6-4 汽车导航系统发展的课题

补充 发展过快的通讯汽车导航系统与可携式导航装置 

第7章 通讯
7-1 通讯概要 
7-2 蓝芽
7-2-1 什么是蓝芽
7-2-2 利用蓝芽提供的服务
7-3 专用短距离无线通讯 
7-3-1 什么是专用短距离无线通讯
7-3-2 电子道路収费系统概要
7-3-3 电子道路収费系统(ETC)技术 
7-3-4 专用短距离无线通讯应用系统 
7-3-5 专用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7-4 车路协调安全系统
7-4-1 车路协调安全系统的定位
7-4-2 提供的服务
7-4-3 车路协调安全系统构成
7-4-4 提供服务的发展趋势
7-4-5 通讯规格的制定
7-4-6 今后发展课题 
7-5 行动电话网 
7-5-1 广域无线的进化
7-5-2 行动电话的通讯方式
7-5-3 无线电频率
7-5-4 通讯方式的进化
7-5-5 利用行动电话网提供的服务 

附録1 专有名词(日、中、英)对照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汽车维修的看法。我一直以为汽车电子是个神秘莫测的领域,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一步步地把我领进了门。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汽车维修,主要是因为家里的老车总是时不时地出些小毛病,比如仪表盘上的某个指示灯会亮起,或者空调时好时坏。当时,我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找个修车师傅,但每次去修理厂,看到他们摆弄各种我看不懂的设备,听他们说一堆专业术语,我心里总有一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特别是当他们告诉我某个电子元件出了问题,需要更换时,我更是两眼一抹黑,只能听之任之。 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起初,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没想到这本书的编写方式非常特别。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将复杂的汽车电子系统拆解成一个个清晰易懂的部分。我记得里面有一章详细介绍了汽车的整车电气架构,从发电、点火,到车灯、仪表,再到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几乎涵盖了汽车电子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每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释,比如,当讲解到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时,它会配上一张清晰的ECU内部结构图,并标注出各个关键部件的功能,同时还有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让你一目了然地看到数据是如何在ECU内部进行处理,然后如何控制其他部件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常见故障的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坏了要换”,而是会深入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比如某个传感器信号异常,可能是传感器本身损坏,也可能是线路问题,甚至是ECU的问题。书中会给出详细的排查步骤,并且配有相应的电路图和诊断流程图。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大毛病”,其实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连接件松动,或者一个简单的参数设置错误。这极大地增强了我自行诊断和处理一些小问题的信心。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系统”的阐述。它没有孤立地介绍某个电子元件,而是强调这些元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组成一个个完整的系统。比如,在讲解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时,它会详细介绍车轮速度传感器、ABS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等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配合,在紧急制动时实现高效制动而不抱死的。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能够从宏观上理解汽车电子的工作逻辑,而不是零散地记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汽车电子一无所知的“小白”了。下次遇到汽车小问题,我至少能大概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哪里,甚至可以尝试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维修。这种知识的获得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给予的。我甚至开始对汽车的各个电子模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它们。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汽车电子百科全书。它用最直观的方式,揭示了汽车身上那些看不见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匠心独运,将复杂的原理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我记得书中对车载网络(CAN总线)的讲解,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ECU比作一个个信息节点,CAN总线就是连接这些节点的高速公路,数据就像车辆一样在上面穿梭。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CAN总线的核心概念。 过去,我总觉得汽车维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专业的技能和昂贵的设备。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掌握基础的汽车电子知识,对于普通车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爱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维修费用,避免被一些不良商家“忽悠”。我曾经因为对汽车电路不了解,被修理厂告知需要更换一个昂贵的传感器,结果自己查了资料才发现,只是一个插头氧化了,简单清洁一下就好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图片清晰,色彩还原度高,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这对于一本需要大量图示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喜欢在闲暇时翻阅这本书,即使不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仅仅是浏览那些精美的插图,阅读那些条理清晰的讲解,也能让我学到很多新知识,并且感受到汽车电子技术的魅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细致剖析。比如,在讲解氧传感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它在发动机排放控制中的关键作用,还配有多种氧传感器的结构图,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氧传感器的内部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将测量到的氧含量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ECU。这让我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的来说,《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是一本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汽车爱好者和想要了解汽车电子知识的朋友的书籍。它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对汽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甚至已经开始期待它的下册,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汽车电子的更多奥秘。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价格。

评分

我是一个对汽车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不仅仅是喜欢它的外观和驾驶感受,更着迷于它内部那精密的机械和电子构造。《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揭开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神秘面纱。 书中对汽车电气架构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它就像一位建筑师,将汽车庞大的电子网络,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模块,然后逐一进行介绍。我记得有一章节是关于汽车的传感器网络的。书中详细地展示了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分布在车身各个部位,以及它们是如何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总线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它甚至还对一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它会解释差速器传感器是如何检测车轮转速的差异,从而实现差速锁的控制。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讲解。它不只是给你一张ECU的图片,而是把ECU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并且用不同颜色和箭头清晰地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信号的流向。然后,它会详细解释每个模块的功能,比如进气系统控制模块、喷油控制模块、点火控制模块等等。而且,它还把ECU内部的微处理器、内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都给画了出来,并且解释了它们的作用。这让我感觉,我仿佛真的打开了汽车的“大脑”,能够看到它里面的“思考过程”。 书中对汽车的制动和悬挂系统的电子控制,也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例如,在讲解电子稳定程序(ESP)时,书中详细描述了ESP是如何通过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适时地介入制动,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书中甚至还配有ESP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示意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ESP的工作逻辑。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是我见过最好的。每一幅图都清晰、细腻,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如同真实的工程图纸一般,将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我记得书中对汽车内部网络(如CAN总线)的讲解,配有详细的总线拓扑图,以及各节点之间的通信流程图,让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汽车内部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另外,这本书的文字表达也相当专业且易懂。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电子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书中在讲解车载网络时,就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比喻,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变得简单易懂。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个人认为,《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对汽车技术产生濃厚兴趣的启蒙读物。它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汽车电子的奥秘,让我对我的爱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满意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讲解清晰,图文并茂,质量上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汽车电子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看看的心态买下了这本《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之前对汽车电子了解不多,总觉得那些电线、芯片什么的,实在是太复杂了,不是我这个普通人能搞懂的。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设计实在是太棒了!它没有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一上来就给你讲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直接用非常精美的、如同电脑三维建模一般的插图,把你带入到汽车的电子世界里。 我记得有一章节是关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书中不只是给你一张ECU的图片,而是把ECU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并且用不同颜色和箭头清晰地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信号的流向。然后,它会详细解释每个模块的功能,比如进气系统控制模块、喷油控制模块、点火控制模块等等。更厉害的是,它还把ECU内部的微处理器、内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都给画了出来,并且解释了它们的作用。这让我感觉,我仿佛真的打开了汽车的“大脑”,能够看到它里面的“思考过程”。 书中对于各个传感器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只知道汽车有很多传感器,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完全不清楚。这本书就像一个汽车电子的“侦探手册”,它会告诉你,当你的车出现某个症状时,可能是哪个传感器出了问题。例如,它会详细讲解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如何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的,以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又是如何感知油门踏板的踩下程度的。而且,书中还配有这些传感器的实物照片以及内部结构图,让你不仅知道它们的名字,还能看到它们的样子,甚至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汽车电气连接的讲解。那些密密麻麻的电线,以前在我看来就是一团乱麻,根本无从下手。但是,这本书用非常清晰的电路图,把复杂的线束系统变得井井有条。它会告诉你,哪根线是电源线,哪根线是信号线,哪根线是地线,以及它们分别连接到哪些电子元件。而且,它还会教你如何看懂这些电路图,这对于以后自己诊断一些小问题,简直是太有用了。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汽车的照明系统。它不只是讲了前大灯和尾灯,还包括了室内灯、刹车灯、转向灯等各种灯光。书中不仅给出了每种灯的结构图,还详细解释了它们的控制电路。例如,当你说“打转向灯”时,书中的图示会清晰地展示出,来自转向灯开关的信号是如何传递给转向灯继电器,然后驱动转向灯泡闪烁的。这种一步一步的讲解,让我觉得非常容易理解。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几乎把汽车上所有重要的电子系统都讲到了。从最核心的发动机控制,到牵引力控制、刹车防抱死系统,再到车载娱乐系统和导航系统,它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而且,书中在讲解每个系统时,都会强调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让你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汽车的运作。 我以前一直觉得,汽车维修是多么高深莫测的一门技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耐心,普通人也能对汽车电子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又专业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把我引导进了汽车电子的世界。 我不得不说,《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的质量真的很高。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拿在手里就感觉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专业书籍。而且,它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提升读者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即使你不是汽车维修专业人士,这本书也能让你在遇到一些汽车电子方面的小问题时,能够心中有数,甚至有可能自己动手解决。这不仅能为你节省时间和金钱,更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满意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讲解清晰,图文并茂,让我受益匪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汽车电子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评分

我一直认为,汽车的灵魂在于其内部精密的电子系统,《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就是我探索这个灵魂世界的最佳向导。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它用“图解”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电子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书中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讲解,可以说是“庖丁解牛”,精准而又细致。我记得有一章是关于汽车的传感器网络的。书中详细地展示了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分布在车身各个部位,以及它们是如何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总线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它甚至对一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它会解释差速器传感器是如何检测车轮转速的差异,从而实现差速锁的控制。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它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ECU是如何通过接收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来精确地控制燃油喷射量、点火提前角以及换挡逻辑。书中甚至还展示了ECU内部的决策树,让我能够理解ECU是如何根据这些输入信息,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的。 书中对汽车的制动和悬挂系统的电子控制,也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例如,在讲解电子稳定程序(ESP)时,书中详细描述了ESP是如何通过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适时地介入制动,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书中甚至还配有ESP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示意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ESP的工作逻辑。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是我见过最好的。每一幅图都清晰、细腻,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如同真实的工程图纸一般,将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我记得书中对CAN总线通信数据的波形图,并对波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你能够直观地看到数据是如何在总线上进行传输的。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专业且易懂。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电子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书中在讲解汽车内部网络时,就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比喻,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变得简单易懂。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个人认为,《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对汽车技术产生濃厚兴趣的启蒙读物。它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汽车电子的奥秘,让我对我的爱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满意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讲解清晰,图文并茂,质量上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汽车电子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而且对汽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当我看到《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知道我必须拥有它。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汽车电子世界的大门。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汽车电气系统的“解剖”。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个部件是什么,而是会把这个部件拆解开来,然后让你看到它内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例如,在讲解汽车的中央锁系统时,书中不仅展示了锁止电机、控制模块以及门锁开关的结构,还详细描绘了它们之间的电路连接。它会一步一步地告诉你,当你按下车门上的解锁按钮时,信号是如何从按钮传递到控制模块,然后控制模块又是如何向锁止电机发出指令,最终实现车门的解锁。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非常过瘾。 书中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讲解,更是让我叹为观止。它把发动机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通过精美的图示和文字,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从燃油喷射的精确控制,到点火时间的精准调整,再到各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条。我甚至能够看到ECU内部的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根据各种外部条件,动态地调整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效果。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汽车的制动系统,特别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SP(电子稳定程序)。它不仅展示了这些系统的硬件构成,比如轮速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转向角度传感器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解释了这些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工作逻辑。例如,当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紧急制动时,ABS是如何通过快速地释放和施加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的,以及ESP又是如何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通过制动单个车轮来纠正车辆的跑偏。这种对复杂安全系统的清晰解释,让我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类型汽车电子元件的分类和介绍。它不是把所有东西混在一起,而是根据功能和类型进行划分,例如传感器类、执行器类、控制模块类等等。然后在每个类别下,再详细介绍具体的元件。这种条理清晰的分类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感到迷茫,并且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诊断接口(OBD)的讲解。它不仅介绍了OBD接口的作用和分类,还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OBD诊断仪来读取和清除车辆的故障码。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汽车出现故障时,不一定非要去修理厂,很多时候,通过OBD诊断,就能大致了解故障的原因,甚至自己就能进行简单的修复。 这本书的文字表达也相当精彩。虽然是技术书籍,但它的语言风格却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电子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书中在讲解车载网络时,就用“邮递员”的比喻来形容数据包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CAN总线的工作方式。 我对于书中对汽车内部网络的讲解,印象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CAN总线,而是深入地讲解了不同类型总线(如CAN、LIN、FlexRay等)的特点、优势以及它们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汽车内部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各种电子设备如同网络节点,通过总线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换。 另外,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厚实且带有一定光泽的纸张,使得那些精美的插图更加鲜艳夺目。书本的装订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得不说,《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真的是我近几年来阅读过的最让我感到满意和震撼的一本技术类书籍。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汽车电子的求知欲,更让我对汽车技术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热爱汽车,想要深入了解汽车的人。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看不见的、隐藏在汽车内部的“智慧”感到着迷,而《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汽车“智慧”的百科全书。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充满了作者的匠心和对汽车电子的热情。 书中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讲解,可以说是“庖丁解牛”,精准而又细致。我记得有一章是关于汽车的电子稳定程序(ESP)的。书中不只是告诉你ESP的作用,而是会把ESP系统的每一个传感器都给你讲清楚,比如转向角度传感器是如何测量方向盘转动的角度,侧滑传感器又是如何感知车辆的横向移动速度,还有偏航角传感器又是如何测量车辆绕自身轴线的转动速度。然后,它会详细解释这些传感器的数据是如何被ESP控制单元收集和分析,以及ESP又是如何通过精确地制动单个车轮来帮助驾驶员纠正车辆的失控状态。我甚至能看到ESP控制单元内部的决策逻辑图。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内部通信网络(如CAN总线)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介绍CAN总线,而是会深入讲解CAN总线的帧结构、通信协议以及它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书中还配有CAN总线通信数据的波形图,并对波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你能够直观地看到数据是如何在总线上进行传输的。这种深入的讲解,对于理解现代汽车的电子架构至关重要。 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汽车的排放控制系统。它详细介绍了氧传感器、三元催化器、EGR阀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书中甚至还展示了ECU是如何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来实时调整空燃比,以达到最佳的排放效果。这让我对汽车环保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每一幅图都清晰、逼真,仿佛是专业工程师的手绘图。而且,图中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连接,都标注得非常清楚,让你一目了然。我记得书中对汽车发动机的曲轴、凸轮轴、活塞等核心部件的讲解,配上了非常精美的剖视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燃烧室内部协同工作的。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地强调“系统性”和“集成化”的概念。它不是孤立地介绍某个电子元件,而是强调这些元件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高度集成的汽车电子系统。这种全局观的讲解,对于理解现代汽车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汽车的舒适性配置,比如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电动天窗等。虽然这些配置看起来相对简单,但书中也对其电子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自动空调是如何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鼓风机等部件,来精确地调节车内温度和空气湿度的。 另外,这本书的排版和布局也做得非常出色。页面设计简洁大方,文字清晰易读,而且重点内容会通过加粗、下划线等方式进行突出。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抓住关键信息。 我个人认为,《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对汽车技术产生濃厚兴趣的启蒙读物。它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汽车电子的奥秘,让我对我的爱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毫不犹豫地给这本书打满分。它不仅内容丰富,讲解深入,而且图文并茂,质量上乘。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汽车电子的汽车爱好者,以及希望提升自己汽车维修技能的朋友们。

评分

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我对汽车的机械部分比较熟悉,但对于其内部复杂的电子系统,一直以来都感到有些神秘和遥远。《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我带入了汽车电子的殿堂。 书中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讲解,可以说是“庖丁解牛”,精准而又细致。我记得有一章是关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书中不只是给你一张ECU的图片,而是把ECU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并且用不同颜色和箭头清晰地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信号的流向。然后,它会详细解释每个模块的功能,比如进气系统控制模块、喷油控制模块、点火控制模块等等。而且,它还把ECU内部的微处理器、内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都给画了出来,并且解释了它们的作用。这让我感觉,我仿佛真的打开了汽车的“大脑”,能够看到它里面的“思考过程”。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传感器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列出了各种传感器的名称,而是深入讲解了每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比如霍尔传感器是如何测量磁场变化的,压电传感器又是如何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的。而且,书中还配有这些传感器的实物照片以及内部结构图,让你不仅知道它们的名字,还能看到它们的样子,甚至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书中对汽车照明系统、雨刮系统、后视镜控制系统等舒适性电子系统的讲解,也同样详尽。它会详细解释这些系统的控制电路,以及各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例如,在讲解自动大灯系统时,书中会详细说明光线传感器是如何感知外界光照强度的,以及ECU又是如何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来自动控制大灯的开启和关闭。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汽车的防盗系统的。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防盗系统,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例如,它会解释遥控钥匙是如何通过无线信号来解锁车门的,以及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Immobilizer)是如何防止未经授权的启动的。这种对安全电子系统的讲解,让我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另外,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每一幅图都清晰、逼真,如同专业工程师的手绘图。而且,图中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连接,都标注得非常清楚,让你一目了然。我记得书中对汽车内部网络的讲解,配有详细的总线拓扑图,以及各节点之间的通信流程图,让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汽车内部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我不得不说,《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真的是我近几年来阅读过的最让我感到满意和震撼的一本技术类书籍。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汽车电子的求知欲,更让我对汽车技术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讲解深入,而且图文并茂,质量上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汽车电子的汽车爱好者,以及希望提升自己汽车维修技能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汽车的内部构造,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电子系统感到好奇,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书籍。《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的出现,可以说是解了我燃眉之急。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丰富而精美的插图。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这本书的图片就像是一张张精心绘制的蓝图,把那些抽象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连接,变得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书中对汽车电子系统的讲解,更是细致入微。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故障排除,而是循序渐进地从最基础的电气原理讲起,然后逐渐深入到各个子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汽车电源系统的讲解,从蓄电池、发电机到稳压器,每个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都通过清晰的图示一一呈现。书中甚至还解释了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以及稳压器又是如何保证稳定的电压输出,这让我对汽车的“心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重要的电子元件,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比如,当讲到点火系统时,书中不仅展示了点火线圈、火花塞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还详细解释了它们是如何配合工作,产生高压电火花,从而引燃混合气的。书中的图示甚至能够模拟出火花塞跳火时的瞬间过程,让我仿佛亲眼看到这个关键的动作。这种“全图解”的方式,真的太直观了。 我以前总觉得汽车维修是专业技师的专属领域,自己根本插不上手。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比如,书中在讲解车灯控制系统时,就详细列举了灯光不亮可能出现的各种原因,从灯泡熔断、保险丝烧毁,到开关触点不良、线路断路,甚至包括灯光控制模块的问题,都一一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检查方法。这让我觉得,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汽车电子侦探”。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它将汽车电子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例如动力系统、安全系统、舒适性系统等,然后逐一进行讲解。这种分类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并且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尤其喜欢它对动力传输系统的讲解,它详细描绘了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等部件之间的电子控制信号是如何传递和响应的,让我对汽车的“骨骼”和“肌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记得书中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汽车的传感器技术。它不仅仅是列出了各种传感器的名称,而是深入讲解了每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比如霍尔传感器是如何测量磁场变化的,压电传感器又是如何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的。这些知识让我惊叹于现代汽车技术的精密和智能化,也让我对那些隐藏在车身各处的“眼睛”和“耳朵”有了更深的敬意。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作者也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我记得书中在讲解CAN总线时,就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比喻,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变得简单易懂。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地强调“系统性”。它不是将各个电子元件孤立地介绍,而是着重阐述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汽车电子系统。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于理解汽车的整体运作至关重要。 另外,这本书的篇幅适中,内容充实,而且讲解清晰。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其他关于汽车电子的书籍,但往往内容过于晦涩,难以理解。而《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却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易懂,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总而言之,《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汽车电子入门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汽车内部的复杂电子系统,更能激发我对汽车技术的热情。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深入地了解和维护我的爱车。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的“大脑”——也就是它的电子控制系统——充满了好奇。《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一步地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这本书的优点真的太多了,让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那大量精美的、如同专业设计图纸般的插图。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非常逼真、立体的展示了汽车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我记得有一章是关于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书中不仅展示了EPS控制单元、电机、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还详细地描绘了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信号的流向。它甚至把EPS控制单元内部的电路板也给画了出来,并且对关键的芯片进行了标注,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EPS系统是如何通过传感器感知驾驶员的转向意图,然后驱动电机来辅助转向的。 书中对于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不已。它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ECU是如何通过接收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来精确地控制燃油喷射量、点火提前角以及换挡逻辑。书中甚至还展示了ECU内部的决策树,让我能够理解ECU是如何根据这些输入信息,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的。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安全电子系统的讲解,比如ABS、ESP、安全气囊系统等。它不仅展示了这些系统的硬件构成,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解释了这些系统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安全气囊系统时,书中详细描述了碰撞传感器是如何感知车辆的碰撞能量,以及ECU又是如何根据碰撞的剧烈程度,来决定何时何地引爆安全气囊。这种对安全技术的深入讲解,让我对现代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汽车的传感器技术。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传感器名称,而是详细解释了各种传感器的物理原理和工作方式。例如,它会告诉你,霍尔传感器是如何利用磁场变化来检测物体的位置,而压电传感器又是如何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种对基础原理的深入讲解,对于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另外,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它不会一开始就抛出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系统。而且,书中总是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我记得书中在讲解汽车的诊断接口(OBD)时,就用“汽车的健康记录仪”来比喻OBD,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OBD的作用。 我非常欣赏作者的严谨和专业。书中引用的所有技术信息,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证,并且配有详细的图示和说明。我甚至注意到,书中在解释某些复杂的电子电路时,还引用了相关的电路图符号和行业标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专业功底。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也非常好。纸张的质感上乘,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高,拿在手里感觉非常有分量。而且,书本的装订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 总而言之,《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汽车电子入门书籍,也是一本难得的汽车维修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深入了解汽车的电子系统,更能激发我对汽车技术的热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汽车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想要自己动手解决汽车小问题的朋友们。

评分

我对汽车的痴迷,不仅仅停留在驾驶层面,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精密技术。《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就像一本宝藏,为我揭示了汽车的“灵魂”所在。这本书的独到之处,让我爱不释手。 书中对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详细介绍了ECU的硬件组成,还深入剖析了ECU的软件逻辑。我记得有一章是关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控制的。书中展示了ECU是如何根据节气门位置、空气流量、发动机转速、水温等多种信号,来精确计算出每次喷油的时间和量。而且,它还介绍了ECU是如何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实时调整空燃比,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效果。这种精密的控制,让我惊叹于现代汽车技术的智能化。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讲解,比如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和主动悬挂系统。它不仅展示了这些系统的硬件构成,比如轮速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解释了这些系统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工作原理。例如,当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紧急制动时,ABS是如何通过快速地释放和施加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的,以及ESP又是如何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通过制动单个车轮来纠正车辆的跑偏。这种对安全技术的深入讲解,让我对现代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是我见过最好的。每一幅图都清晰、细腻,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如同真实的工程图纸一般,将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我记得书中对CAN总线通信数据的波形图,并对波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你能够直观地看到数据是如何在总线上进行传输的。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专业且易懂。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电子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书中在讲解汽车内部网络时,就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比喻,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变得简单易懂。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个人认为,《汽车电子全图解(上册)系统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对汽车技术产生濃厚兴趣的启蒙读物。它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汽车电子的奥秘,让我对我的爱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满意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讲解清晰,图文并茂,质量上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汽车电子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