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首次出版,感知性+观念性的建筑永恆之道,最新增订版
可信的基础,启发正确建筑观,30年历久弥新经典导论
最恆久的原理原则 VS 最值得一学的设计理论
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长 曾成德 选书导读
「冯麦斯希望为建筑学习揭橥的是『设计的理论』,也称之为『方案的理论』。『设计』与『方案』不仅是学门之外的人所难以明白的名词,也是建筑人自己说不清楚的过程。……建筑师手中拿着建筑方案,这是他的设计,这是他的梦想。而我们知道:『方案的理论』才是建筑之梦的基础。」──曾成德
「教授建筑近二十年来,这本最适合帮助同学进入建筑领域。」──林昌修
「出版至今逾30年仍历久弥新,是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的一本经典教科书。」──施植明
「在数位时代的今天,书中谈述的空间观念正在全面流失中。」──Kenneth Frampton
国内外各大建筑院校指定参考书目、学术论文引用专书 这不是一本历史也不是理论,而是一本详尽的导论,对建筑界众所接受的概念,做一番分类总览,书中架构出的感知性和观念性,性质接近「设计的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建筑设计的观念,发现一些确实可信的基础,学到一些方法。增订版做了大幅扩增与修订,后半部5-10章,是当中最具新意的部分,收录了许多全新素材,尤其是以空间为主题的第五章,令人耳目一新,当中详述了各种范畴的空间观念,在数位时代的今天,这些观念正在全面流失中。另于附录中,收录半世纪以来讨论建筑组构、城市和地景的三篇重要文章。
作者融合逾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以一位西欧建筑师的角度书写,深受「完形心理学」、「现象学」影响,结合理论与实务,特别强调「know-how」。从不同角度谈论各种建筑体验,包括秩序vs.失序、场所vs.空间、光线vs.阴影、对称vs.非对称。
书中援引的例子,囊括国际大师,从艾森曼、李伯斯金到哈蒂,从黑兹贝赫、西萨到妹岛,从盖瑞、祖姆托到赫佐格与德穆隆,从安藤忠雄到伊东豊雄,并说明一系列最关键的空间观念,包括深度、密度、相互穿透、组合、组构,连同某些现代主义的空间观念,例如阿道夫‧鲁斯的「空间体量设计」和柯比意的「自由平面」。
作者身为建筑教育界的老兵,自身的经验让他强烈感觉到,传统的建筑修辞不该盲目继承,但也不能以日益动盪的后现代情境为由,轻率否定,分析到最后,建筑既非艺术也非科学,它依然是一门哲学技艺,少了传统很难出现真正重大的创新,反之,少了创新也很难让传统存活延续,这种持续、吊诡的互惠,正是本书的终极主题。
专家学者一致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吴光庭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兼艺术中心主任
林昌修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学建筑硕士
施植明 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孙全文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
张崑振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陈珍诚 淡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陈林蔚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曾成德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黄少妤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黄奕智 淡江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刘克峰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本书基于现象学的理论,带领读者进入一座『想像博物馆』内,体验建构场所的建筑空间元素;出版至今超过30年仍历久弥新,是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的一本经典教科书。」──施植明 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书的特出之处,在于对建筑设计,提出一个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描述、分析与论证。」──曾成德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这是一本颇具深度与广度的建筑学基础原理专书;值得建筑系学生以及年轻建筑师阅读及探讨。本书内容涵盖建筑学的基本元素及构筑主题;不仅承续了西方建筑传统之精华,也揭示了符合时代性的建筑议题。」──孙全文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
「教授建筑近二十年来,我认为这本是最适合帮助同学进入建筑领域,不但能够建立完整全面的基础认识,且启发许多正确的建筑观。」──林昌修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学建筑硕士
「本书跳脱一般建筑论述在认知上光滑无断裂的完整性偏见,以多重复音的感知经验描述,清晰呈现了空间/人的实在感。」──陈林蔚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建筑家皮耶‧冯麦斯投注情感于建筑思维中,以现象学诠释材料、构筑、场所、氛围与诗性,拓展了建筑学的想像。」──陈珍诚 淡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建筑学是一种物质美学与非物质的空间美学的综合体。本书借由建筑史之中,必要认识大量的建筑案例,来论证与说明建筑有其自明的体系,在秩序、度量、场所、空间、构筑与知觉的系统中交相辩证!」──刘克峰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经四分之一世纪修整,本书凝聚了建筑的物质性营造与抽象思考之论述,做为一部具备批判当代脉络之哲学工艺导论。对于建筑研究与教学皆提供关键性的梳整与参考。」──黄少妤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