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娟成语学堂Ⅰ:寻兽记(新版)

张曼娟成语学堂Ⅰ:寻兽记(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张曼娟
  • 成语
  • 语文
  • 儿童文学
  • 新版
  • 寻兽记
  • 学习
  • 教育
  • 趣味阅读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系列销售20万册,上市十週年全新纪念版!
为经典刻画新妆,从故事汲取智慧,
跟着曼娟老师提升中文力,让年轻的心灵充满善意。

  我一直相信,如果孩子确实了解每个典故的由来,
  甚至对于典故中的人物产生理解或同情或钦羡,
  他们就不会错用成语,
  能更进一步体会这些四字成语,是多么简约又精致。──张曼娟

  一个在推理冒险中感受手足情谊的故事

  十岁女孩小杏生日,魔法阿姨送了她和哥哥、弟弟一人一个愿望。因为不想听见爸妈一直吵架,兄妹三人不约而同的许下了「让爸爸妈妈消失」的愿望,而且竟然成真了!

  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三兄妺必须同心协力,前往沧海桑田寻找传说中的「愿之兽」。然而,在这趟奇幻的旅程中,他们将接受层层考验,每一道谜题,都是一场出其不意的冒险。三兄妹一路上将遇到怎么样的难题?他们能不能顺利找到「愿之兽」,救回爸妈呢?经过这次意外后,兄妹三人的感情会因此破裂或是更团结一心呢?

本书特色

  特色1  由知名畅销作家张曼娟策划,将成语融入新编故事中,带领孩子享受阅读、真正理解成语。
  特色2  规划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如:寓言神话、推理寻宝、同侪社交、亲情启示,让人忍不住往下阅读。
  特色3  依照成语的难易度分成中级、晋级、高级、少年,循序渐进的学习更有自信与乐趣。
  特色4  每则故事后皆附有成语出处、典故、解释,并补充相似及相反的成语,读完一本书约可学会150个以上的成语,具实用价值。

得奖记录

  ★文化部第31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
  ★荣登诚品、博客来书店畅销榜

  ◎本书关键字:成语、典故、作文、奇幻、冒险闯关、推理解谜、手足情谊
  ◎无注音,适合10~15岁以上阅读
  ◎教育议题分类:家政
  ◎学习领域分类:语文、社会、综合活动
《诗词意境探微:从经典中汲取文学养分》 引言:诗词,流淌的古典灵魂 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情感、哲思与生活态度的结晶。从《诗经》的质朴浑厚,到唐诗的雄浑壮丽与婉约细腻,再到宋词的格律严谨与意境深远,诗词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然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如何跨越时空的阻隔,真正走进诗词的世界,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往往成为一个挑战。《诗词意境探微:从经典中汲取文学养分》一书,正是致力于搭建这样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带领读者深入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生命意蕴。 第一篇:溯源与奠基——诗歌的黄金时代 本书的开篇将聚焦于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风、雅、颂”的分类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格局,更以其朴素、真挚的语言,描绘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农耕劳作到爱情婚姻,从战争徭役到祭祀典礼。我们不会停留在简单的文本解读,而是会深入探讨《诗经》中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温柔敦厚的审美情怀,分析其四言为主的句式如何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紧接着,我们将进入楚辞的浪漫世界。以屈原的《离骚》为核心,本篇将剖析楚辞所特有的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及其对神话、巫术元素的运用。楚辞的恢弘想象力与屈原“美人香草”的政治理想,为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会详细辨析“骚体”的自由奔放与《诗经》的规整之间的艺术张力,展示中国早期文学如何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路径。 第二篇:盛唐气象——格律的完善与意境的升华 唐诗的繁盛,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本篇将围绕唐诗的成熟与多元展开论述。首先,我们会细致拆解近体诗(律诗与绝句)的格律之美。这并非枯燥的规则讲解,而是探讨格律如何成为限制中的自由,如何通过对仗、平仄的精确拿捏,达到声韵的和谐与意义的张力。 随后,我们将分类探讨唐代诗歌的流派与风格: 王孟的山水田园诗:重点分析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探讨禅宗思想如何渗透入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李白的飘逸豪放,则通过分析其大量运用夸张、浪漫的想象,展示盛唐自信、自由的精神面貌。 杜甫的沉郁顿挫:我们将深入解读“诗史”的内涵,分析杜甫如何将个人的忧患意识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探讨其语言的锤炼与情感的深厚。 边塞诗的壮阔:高适、岑参的作品,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对边疆战士精神世界的捕捉,分析其如何以雄浑的笔触,展现盛唐的雄心与开阔的胸襟。 第三篇:宋词的精巧——婉约与豪放的交响 宋代,词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本书的这一部分将重点剖析词的音乐性与抒情特质。 词牌的不同,决定了词在结构、节奏上的多样性,这使得宋词在表达细腻情感方面更具优势。我们将分析: 柳永与都市的繁华:探讨柳永如何将市民阶层的情感引入词坛,以及他长调慢词在铺叙叙事上的创新。 苏轼的旷达与哲思:解析苏轼如何突破传统词体的局限,以“以诗为词”,将个人的哲理思考融入词中,开创了豪放一派。他的作品,是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进行对话的绝佳范本。 李清照的易安体:着重分析李清照如何以极其精炼、口语化的语言,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国破家亡后的愁绪与孤独,体现了婉约词在表达深度上的极致。 辛弃疾的英雄情结:剖析辛弃疾在豪放词中融入的对恢复大业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分析其对典故的运用与词境的开拓。 第四篇:意境的解码——审美范畴的构建 如何“读懂”诗词的意境?这是本书最核心的探索部分。意境并非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情景交融”后产生的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艺术感受。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1. 虚实相生: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实写营造氛围,再通过虚写(想象、联想)来扩展意境的深度,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与“孤舟蓑笠翁”。 2. 象征与隐喻:探讨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如松竹、梅兰、月亮、酒)如何承载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重量。 3. 节奏与韵律的心理效应:分析不同句式长度和韵脚变化如何引导读者的情绪起伏,从而达到“韵外之致”。 4. “留白”的艺术:探讨中国古典艺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哲学思想,即诗人如何在有限的文字中,为读者的想象留下广阔的空间。 结语:诗意生活的回归 《诗词意境探微》旨在引导读者将古典的审美趣味融入现代生活。通过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文学技巧的精湛,更能从中汲取应对人生起伏的智慧与超脱。学习诗词,即是学习如何更深刻地感受世界,如何以更优雅、更富哲理的方式安放自己的生命。本书相信,每一首经典的诗词,都是一次通往古代心灵的邀请函,等待着今天的我们去开启和体悟。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套系统的审美工具,用以解锁中国古典文学中蕴藏的无尽光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曼娟


  知名作家与中文系教授,已出版文学作品近四十种,创办【张曼娟小学堂】,致力推广少儿中文力、创作力,关注于人格之培养,企图将经典转化为生活化的实用手册。2006年企划创作【张曼娟奇幻学堂】,2008~2009年策划出版【张曼娟成语学堂I、II】, 2010年策划出版【张曼娟唐诗学堂】,2017年策划出版【张曼娟论语学堂】,借由好看的故事,将经典带入日常生活,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坚实基础。

高培耘

  东吴中文系毕业,小时候的愿望是文字和海洋,长大后很幸运的悠游其间,从事出版行业,并拥有潜水教练执照。出版过小说、诗集与童书《火里来,水里去》、《寻兽记》、《胖嘟嘟》、《诗无敌》等作品。总认为好听动人的故事才能永恆。

绘者简介

刘旭恭


  台大土木研究所毕业,参加「陈璐茜手制绘本教室」后开始创作图画书,曾获「信谊幼儿文学奖」。 

  在家里画画和写字,偶尔外出上课。喜欢人和大自然,爱看电影和漫画,对想故事特别有兴趣,最羡慕家里的小baby可以一直玩。近日发现带小孩是全世界最累人的工作之一。着有《好想吃榴槤》、《请问一下,踩得到底吗?》等绘本,以及《小壁虎不哭》、《小红》、《寻兽记》等书插画。

图书目录

系列总序 十年一瞬间
创作缘起 故事知多少
人物介绍 

第一章 三兄妹的愿望
舌粲莲花 
一诺千金
弄巧成拙
功亏一篑

第二章 纸星星的谜题
背水一战
巧夺天工
煮豆燃萁
脣亡齿寒
四分五裂

第三章 蒐集三样宝物
量入为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乘风破浪
请君入瓮 
阮囊羞涩
凿壁偷光
害群之马
雪中送炭
萧规曹随
反求诸己
孤注一掷
东施效颦

第四章 找寻愿之兽
倾国倾城
天下无双
王祥卧冰
一箭双鵰
骑虎难下
打草惊蛇
庄周梦蝶
沧海桑田
否极泰来

成语录

图书序言

系列总序

十年一瞬间

张曼娟


  常常在演讲的时候,遇见一些年轻的读者,他们从容自在的聆听,意会的颔首,耐心等待着我为他们的书签名,而后,像是要倾诉一个祕密那样的靠近我,微笑着对我说:「曼娟老师,我是读着【○○学堂】长大的。」【奇幻学堂】、【成语学堂】或是【唐诗学堂】就这样被说出来,说的时候,带着对于童年与成长的温柔依恋。

  啊!这一批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啊,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好的成年人了。也许不是念文学相关科系的,可是,他们一直保持着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

  「老师什么时候要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写书呢?」到现在,我依然能听见最初提出这个请求的那个女孩,对我说话的声音。

  而我确实是唿应了她的愿望,开始创作并企划一个又一个学堂系列。

  以【奇幻学堂】为起点,我和几位优秀的创作者:张维中、孙梓评、高培耘与黄羿瓅反覆的开会讨论着,除了将古代经典的宝库传承给孩子,更想与他们一同走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喜悦或失落;不管是相聚与离别,都是生命的课题,都那么贵重,应该要被了解着、陪伴着,成为孩子心灵中恆常的暖色调。

  这样的发想和作品,获得了许多家长、老师的认同,更令我们感到欣喜莫名的是,孩子们的真心喜爱。于是,接着而来的【成语学堂Ⅰ】、【成语学堂Ⅱ】和【唐诗学堂】也都获得了热烈回响。

  十年之后,那个最初提议的女孩,化成许多个大孩子与小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与我微笑相认。让我们知道,当初不只是古典新诠,更是探讨孩子成长中各种情境的系列作品,有着这样深刻的意义。

  也是在演讲的时候,常有家长询问:「我的孩子考数学,演算题全对,但是一到应用题就完蛋了,他根本看不懂题目呀。到底该怎么办?」这是发生在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的悲剧。

  「中文力」不仅能提升国语文程度,而是提升一切学科的基础,这已经是陈腔滥调了。中文力,不仅是阅读力,还有理解力与表达力。能不能看懂考题,在考试时拿高分,固然重要。然而,更大的隐忧却是,应付考试,得到高分的岁月,只占了短短几年,孩子们未来长长的人生,假若没有足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他们将如何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担忧与期望,才是我们十年来投入许多心血与时间,为孩子创作的初衷。

  我们感知到孩子无边无际的想像力,在成长中不断消失,于是创作了【奇幻学堂】;察觉到孩子对成语的无感,只是机械式的运用,于是创作了【成语学堂】;发现到孩子对于美感和情感的领受,变得浮夸而浅薄,于是创作了【唐诗学堂】。

  十年,彷彿只在一瞬之间,许多孩子长大了,许多孩子正在成长,我们仍在创作的路上,以珍爱的心情,成为孩子最知心的陪伴。     

创作缘起

故事知多少

张曼娟


  我在小学堂的课堂上,并不见得都是唿风唤雨,令孩子们心悦诚服的。有时候,他们也会不耐烦,也会忍不住的喧闹,专注力对孩子来说,本就是个考验。当他们愈来愈躁动的时候,我只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我本来想讲个故事给你们听的,可是,我看大家好像也不想听的样子……」

  瞬间,真的是不可思议的短暂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大改变,每个孩子立即双眼炯炯闪亮,闭上嘴,坐直身子,成为等待故事的状态。偶尔有一、两个还没准备好的孩子,就会被同学呛声:「不要闹了啦,老师要讲故事啦。」「好的,我们今天来讲个『指鹿为马』的故事吧……」我清了清喉咙,开始讲故事,一面打量并感受着故事的巨大神奇力量。

  它能令激动的孩子安定下来;它能令沉静的孩子充满热情;它能令瞬间变为永恆;它能令粗糙的生命过程变得细微精致。而我们何其幸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累积了无数的故事与启示,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让古代人与现代人亲密对话

  自从成立了【张曼娟小学堂】之后,我开始思索,该用什么方式把这些好故事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二○○六年与亲子天下合作,推出了【张曼娟奇幻学堂】系列共四本书,将名着中的老故事用崭新的角度诠释,获得了许多回响。让孩子迷恋的奇幻人物,不只是哈利波特和神隐少女而已,他们也爱上了哪咤和花蕊儿;唐小山和唐大海。

  二○○八年,我们再接再厉,用新编故事来介绍成语典故,让古代人与现代人亲密对话。既是好看的故事书,又有实用的价值。我一直相信如果孩子确实了解每个典故的由来,甚至对于典故中的人物产生理解或同情或钦羡,他们就不会错用成语,能更进一步体会这些四字成语,是多么简约又精致。我与四位经验丰富的优秀创作者合作,为孩子写作了四本书,针对不同年龄,规划出孩子感到兴趣的主题,策划编撰完成了【张曼娟成语学堂】。

  张维中继《看我七十二变》之后,创作了《野蛮游戏》,仍是以《西游记》中唐三藏师徒四人为主角。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经成功,要转回大唐长安城时,却离心离德,变得自私自利。于是,他们迷失在时空之中,劫难纷纷而至了。这不再是个人逞英雄的时候,必须要靠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一关一关往前闯。

  高培耘则在《火里来,水里去》之后,创作了《寻兽记》。在这个奇幻故事中,三兄妹不约而同的许下一个愿望,希望一直吵个不停的父母亲「消失」,当愿望成真,他们既后悔又恐惧,决定去沧海桑田寻找那只传说中的「愿之兽」。而他们必须从古代的成语典故中先找到三样宝贝,才能成功营救父母亲回来。

  得过儿童文学奖的黄羿瓅这次的作品《我是光芒!》,是以国小即将毕业的学生为写生对象,写出他们的小小忧烦与欢喜;似有若无的青梅竹马;深刻浓厚的友情,也写出校园中会出现的歧视或排挤,更写出一群孩子为了帮助别人,许下了一个大梦想,而后一步步让梦想成真的过程。

  孙梓评上次的创作是《花开了》,这次则是《爷爷泡的茶》,一个叫阿铁的男孩,由茶山的爷爷一手带大,度过欢乐的童年。而后,他长大了,必须告别茶山上的朋友和同学,告别亲爱的爷爷随父母回都市里念国中。更艰难的是,在他离开茶山之后,爷爷突然过世,太多的转变与太大的创伤,一齐降临在这个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了。

  在故事中流泪、昇华

  这四本书,不仅是四个动人的故事,更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与父母、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学校或团体中如何自处;他们怎么去面对至亲或是宠物的死亡?他们从转变中能长成怎样的人?

  他们怎么看待不可避免的孤独?又怎么与他人合作创造奇蹟?让他们读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看见一个更软弱或更坚强的自己,让他们在故事中流泪或昇华,让他们明白,自己也可以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的创造者,书写了自己的明天。

  孟浩然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后主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而我要说,讲一个好故事,便对世人有益;听一个好故事,让心灵充满善意。「故事知多少」。

谨序于二○○八年立秋之后 台北城

图书试读

舌粲莲花
 
墙上的钟已经走到了十一点五十七分,威威跳起来对姊姊小杏说:「我去开门,让阿姨可以进来。」
  
小杏拉住他:「不要急,还有三分钟,哥哥也还没来啊。」
  
「哥哥一定挂在网路上,他说不定早就忘记了。」威威坐回去,有点不开心的样子。
  
「不会啦,哥哥不会忘记我的十岁生日的。」小杏正说着,门被打开,闪进来一个细长的身影。
  
「哥!」威威和小杏一起叫着阿坚,他穿着居家运动服,手长脚长的,环顾一下房间,低声问:「阿姨还没来啊?」
  
「还没。」小杏让了个位子给他坐,一边问:「爸妈还没回来喔?」
  
阿坚摇摇头,把一个可爱的纱制束口袋放在小杏手里,对她说:「小杏,生日快乐!」
  
小杏连忙打开礼物袋,一个闪电发夹落出来,闪着蓝色的电光,也照亮了小杏的圆眼睛:「哥!谢谢你,我好喜欢!」她热情地拥抱阿坚,阿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又不愿意把她推开,于是,就露出雪白的牙齿,呵呵的笑了。
  
小杏对着镜子把新发夹别在头发上,她的头上满满的都是夹子,同学常常嘲笑她,说她是外星宝宝,头上插满天线。
  
威威赞叹的说:「哇!姊姊,你好漂亮!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生。」
  
「好话威!你的礼物呢?」阿坚问威威。
  
「我刚刚已经送啦。」威威理直气壮的说。
  
威威是不送礼物的,因为他「只有八岁」,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他近来学习说好话,他觉得说出好话比送礼物还要珍贵。因为听见好话的人,都会发自内心感到快乐。
  
「哇!原来你的礼物就是『舌粲莲花』。」阿坚故意说。
  
「莲花?在哪里?」小杏看着双手空空的威威。
  
「那不是一朵真的花啦。」阿坚笑着解释:「这是从佛经演变来的成语,古时候有个叫佛图澄的人为了感化喜欢杀人的石勒,就用石钵装水,然后烧香祷告,不一会儿水中就生出光彩夺目的青莲花,石勒觉得很惊奇。佛图澄就跟石勒说:『国君若以德治理国家,会出现四种吉祥动物;要是以暴治国,不祥的彗星就会显现。』石勒听完再也不杀人了。后来,形容人家口才很好,说话像莲花盛开那样美妙,就叫『舌粲莲花』。」
  
没想到说好话就是送人家一朵花,而且还不用花钱买,威威觉得很得意,真是一举两得啊。他开心的看着小杏问:「姊,喜欢我送你的『莲花』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那种复古又带点童趣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那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兽”,它们好像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神奇的生物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翻开书的第一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是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起来光滑但不滑腻,厚实而有分量,让人觉得很有阅读的仪式感。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我一直对成语的故事和来源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之前也读过一些成语故事的书,但总感觉有些枯燥,缺乏一些生动性和趣味性。而这本书的封面和整体风格,给我的感觉是充满了想象力和故事性,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成语的书,更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一场寻宝之旅。 我特别喜欢封面上的那些“兽”,它们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有的威武雄壮,有的娇小可爱,有的神秘莫测。这些“兽”是否与成语有关?它们是成语故事中的角色,还是成语本身的一种象征?光是想象就足够让人兴奋了。我期待着在书中能看到这些“兽”如何串联起一个个成语,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难忘。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成语世界的大门,一处激发想象力和探索欲的乐园。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彩故事,去认识那些有趣的“兽”,去体验一次全新的成语学习之旅。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有料”。从封面设计的细节,到书的整体装帧,都透着一股认真和精致。我尤其注意到封面上的那些“兽”,它们的设计非常独特,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卡通形象,而是带着一种古典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笔触,仿佛是从古老画卷中跃然而出。 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如何将“寻兽”这个概念与成语的学习结合起来。我猜测,那些“兽”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成语,或者是成语故事中的关键元素。也许,我们需要通过识别和了解这些“兽”的特征,来理解和记忆成语。这种“解谜式”的学习方法,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学习成语,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既系统又有趣的方式。很多成语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而这本书的“成语学堂”这个名称,以及“寻兽记”这个充满故事感的副标题,让我觉得它很可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内涵。 我个人比较偏好那种能够激发思考的书籍,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教我认识和使用成语,更能引导我去思考成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如果“寻兽”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某种哲学或者智慧,那就更妙了。 这本书的风格,从我初步的观察来看,似乎是一种将学术性与趣味性完美融合的典范。我期待着它能够以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带领我走进成语的世界,让我不再视成语为畏途,而是将其视为探险中一个个有趣的“关卡”,最终收获知识的宝藏。

评分

这本《张曼娟成语学堂Ⅰ:寻兽记(新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成语书。从封面上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兽”的形象,我就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故事性和想象力在涌动。我一直觉得,语言本身就充满了魔力,而成语更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浓缩了历史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我特别好奇,作者张曼娟老师会如何设计这场“寻兽记”。“寻兽”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动感和神秘感,让我联想到古老的传说,或者是某个未知的领域。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是简单地罗列成语,而是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将成语的学习串联起来。而那些“兽”,很可能是故事中的角色,或者是我们在学习成语过程中遇到的“线索”。 我非常期待书中精美的插画。我觉得,好的插画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体验,尤其是在学习成语这样的内容时,生动的视觉元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希望这些插画能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将成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兽”的形象与成语的含义紧密结合。 学习成语,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既重要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路径,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模式。如果“寻兽记”能够让我们在探险和解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成语,那将是一种非常高效且令人愉快的学习方式。 这本书的“新版”字样,也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期待。这意味着它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融入了新的思考和元素。我希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夯实成语基础,更能激发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在这个“寻兽记”的旅程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乐趣。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学习成语是一件有些“硬核”的事情,虽然知道它们很有用,但在记忆和理解上总是会遇到一些瓶颈。这次看到这本书的名称,尤其是“寻兽记”这三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寻兽”过程?是寻找传说中的瑞兽,还是在成语的海洋里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珍宝”? 书中的插画风格,我非常喜欢。它们不是那种写实或者呆板的风格,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想象力。那些动物的形象,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带着一丝现代的活力,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有趣。我觉得,如果能将成语和这些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学习过程一定会变得轻松愉快很多,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 我对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张曼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知识和文学的积淀,如果她能将成语的学习与故事性巧妙地结合,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非常出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仅是记住成语的字面意思,更能理解成语的由来、引申义,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 “寻兽记”这个副标题,给我一种探险的感觉。我设想着,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而那些成语就是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宝藏。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指引,去“寻找”这些宝藏,而“兽”可能就是我们探险路上的伙伴、向导,甚至是需要克服的挑战。这种设定,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我觉得,一本好的成语书,不仅要讲解成语,更要传递一种文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成语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通过“寻兽记”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去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成语不再是生硬的规则,而是鲜活的生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色彩的搭配,既有童趣,又不失厚重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些生动有趣的“兽”的形象,它们不是我平时在成语故事里经常见到的那些,而是带有更多想象力和艺术感的设计,让我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一探究竟。 “寻兽记”这个副标题,非常有吸引力。它不像一般的成语书那样直接点出“学习”二字,而是用一种充满冒险和探索的口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设想,这本书里的“兽”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成语故事中的神话动物,还是作者为我们设计的某种学习符号?我期待着,通过“寻兽”的过程,能够一步步地解锁成语的奥秘。 我一直认为,学习成语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它们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场景中。而这本书的“学堂”和“寻兽记”这样的组合,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学习材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大量的成语。 我对作者张曼娟老师的文学功底非常有信心。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我相信她一定能够将成语的讲解,做得既严谨又有文采。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大有可为”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奇妙的文化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寻兽记”的脚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成语世界里的“宝藏”,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