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晗讲古

听吴晗讲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吴晗先生是当代着名历史学家,在明史研究方面声誉卓着,但他谈一般史事与人物的散文、杂文也非常丰富,且平易、生动。

  近人为何要给曹操、武则天翻案?
  明朝的皇帝会什么爱打大臣板子?
  诸葛亮《八阵图》真能困住敌人吗?
  古人如何劳动、贸易?怎么穿衣、起居、饮食、读书及旅行?
  ......

  本书从今日读者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自吴晗先生谈历史的诸多文章中选取了一些较为简短有趣的篇章,编为政治生活、军事活动、历史人物、百姓日常四辑,涉及古代社会概况、民间生活实景,丰富而有趣,是一般历史爱好者了解古代生活的通俗读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


  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31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等多种职务。

  吴晗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杂文家、社会活动家和民主斗士,20世纪中国知识份子的一个典型。他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关心政治,忧国忧民。治学之余,他撰写了大量杂文政论,敢于直言、疾恶如仇的个性展露得淋漓尽致。

  吴晗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明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早期的研究作品如《胡惟庸党案考》《明成祖生母考》,都堪称经典之作。从40年代开始数易其稿的《朱元璋传》,在史学界乃至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重大影响。他提倡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手录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不仅留下了一部方便实用的研究资料,而且留下了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
 

图书目录

一、政治生活/1
3/治人与法治
10/特权阶级与礼
12/刑与礼
14/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21/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
28/说士
33/言官与舆论
35/廷杖
40/冗兵冗吏
42/论贪污
49/贪污史例
52/明代的锦衣衞和东西厂
66/三百年前的历史教训
70/论五四

二、军事趣谈/75
77/古代的战争
80/古代的斗将
83/斗将的武艺
86/诈降和质子
89/炮
92/明代的火器
95/阵图和宋辽战争

三、历史名人/107
109/卧薪尝胆的故事
113/谈曹操
125/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
130/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
134/谈武则天
142/海瑞骂皇帝
146/论海瑞

四、百姓日常/173
175/劳动
177/古人的坐、跪、拜
180/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唿
184/从幞头说起
189/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192/庶民服饰
195/南人与北人
202/主奴之间
206/木棉的广泛种植和传入朝鲜
209/古代的农书—《齐民要术》
213/《农桑辑要》
216/路引
218/刺配
221/度牒
224/当铺
226/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
229/古人读书不易

图书序言

政治生活
 
治人与法治
 
历史上的政治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有治人,无治法。”意思是徒法不足以为治,有能运用治法的治人,其法然后足以为治。法的本身是机械的,是不能发生作用的,譬如一片沃土,辽廓广漠,虽然土壤是十分宜于种植,气候也合宜,假如不加以人力,这片地还是不能发生生产作用。假如利用这片土地的人不是一个道地有经验的农人,一个种植专家,而是一个博徒,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一曝十寒,这片地也是不会有好收成的。反之,这块好地如能属于一个勤恳精明的老农,有人力,有计划,应天时,顺地利,耕耨以时,水旱有备,丰收自然不成问题。这句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就历史的例证看,有治人之世是太平盛世,无治人之世是衰世乱世。因之,有些人就以之为口实,主张法治不如人治。
 
反之,也有人主张:“有治法,无治人。”法是鉴往失,顺人情,集古圣先贤遗教,全国聪明才智之士的精力,穷研极讨所制成的。法度举,纪纲立,有贤德的领袖固然可以用法而求治,相得益彰,即使中才之主,也还可以守法而无过举。法有永久性,假定是环境不变的时候,法也有伸缩性,假定环境改变了,前王后王不相因,变法以合时宜所以成后王之治,法之真精神真作用即在其能变。所谓变是因时以变,而不是因人以变,至于治人则间世不多得,有治人固然能使世治,但是治人未必能有治人相继,尧舜都是治人,其子丹朱、商均却都不肖,晋武帝、宋文帝都是中等的君主,晋惠帝却是个白痴,元兇劭则禽兽之不若。假使纯以人治,无大法可守,寄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不肖子白痴低能儿枭獍之手,其危险不问可知,以此,这派人主张法治,以法纲纪国家,全国人都应该守法。君主也不能例外。
 
就人治论者和法治论者所持论点而论,两者都有其颠扑不破的理由,也都有其论据上的弱点。问题是人治论者的治人从何产生?在世业的社会组织下,农之子恆为农,父兄之教诲,邻里之启发,日兹月兹,习与性成,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好农人,继承父兄遗业,纵然不能光大、至少可以保持勿失。治人却不同了,子弟长于深宫,习于左右,养尊处厚,不菽麦,不知人生疾苦,和现实社会完全隔绝,中才以上的还肯就学,修身砥砺,有一点教养,却无缘实习政事,一旦登极执政,不知典故,不识是非,任喜怒爱憎,用左右近习,上世的治业由之而衰,幸而再传数传,一代不如一代.终致家破国灭,遗讥史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