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晗講古

聽吳晗講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吳晗先生是當代著名曆史學傢,在明史研究方麵聲譽卓著,但他談一般史事與人物的散文、雜文也非常豐富,且平易、生動。

  近人為何要給曹操、武則天翻案?
  明朝的皇帝會什麼愛打大臣闆子?
  諸葛亮《八陣圖》真能睏住敵人嗎?
  古人如何勞動、貿易?怎麼穿衣、起居、飲食、讀書及旅行?
  ......

  本書從今日讀者感興趣的角度齣發,自吳晗先生談曆史的諸多文章中選取瞭一些較為簡短有趣的篇章,編為政治生活、軍事活動、曆史人物、百姓日常四輯,涉及古代社會概況、民間生活實景,豐富而有趣,是一般曆史愛好者瞭解古代生活的通俗讀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1931考入清華大學曆史係,畢業後留校任教。後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教授,以及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市副市長等多種職務。

  吳晗是我國著名的曆史學傢、教育傢、雜文傢、社會活動傢和民主鬥士,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的一個典型。他有深厚的愛國情懷,關心政治,憂國憂民。治學之餘,他撰寫瞭大量雜文政論,敢於直言、疾惡如仇的個性展露得淋灕盡緻。

  吳晗是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明史方麵的研究取得瞭豐碩的成果。他早期的研究作品如《鬍惟庸黨案考》《明成祖生母考》,都堪稱經典之作。從40年代開始數易其稿的《硃元璋傳》,在史學界乃至現實生活中都發生過重大影響。他提倡編輯齣版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在普及曆史知識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他手錄的《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不僅留下瞭一部方便實用的研究資料,而且留下瞭嚴謹治學。刻苦鑽研的學術研究之風。
 

圖書目錄

一、政治生活/1
3/治人與法治
10/特權階級與禮
12/刑與禮
14/曆史上的君權的限製
21/曆史上的政治的嚮心力和離心力
28/說士
33/言官與輿論
35/廷杖
40/冗兵冗吏
42/論貪汙
49/貪汙史例
52/明代的錦衣衞和東西廠
66/三百年前的曆史教訓
70/論五四

二、軍事趣談/75
77/古代的戰爭
80/古代的鬥將
83/鬥將的武藝
86/詐降和質子
89/炮
92/明代的火器
95/陣圖和宋遼戰爭

三、曆史名人/107
109/臥薪嘗膽的故事
113/談曹操
125/論《赤壁之戰》裏的魯肅
130/論《赤壁之戰》裏的周瑜、諸葛亮、張昭
134/談武則天
142/海瑞罵皇帝
146/論海瑞

四、百姓日常/173
175/勞動
177/古人的坐、跪、拜
180/宋元以來老百姓的稱呼
184/從襆頭說起
189/古代的服裝及其他
192/庶民服飾
195/南人與北人
202/主奴之間
206/木棉的廣泛種植和傳入朝鮮
209/古代的農書—《齊民要術》
213/《農桑輯要》
216/路引
218/刺配
221/度牒
224/當鋪
226/元代的民間海外貿易
229/古人讀書不易

圖書序言

政治生活
 
治人與法治
 
曆史上的政治傢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是:“有治人,無治法。”意思是徒法不足以為治,有能運用治法的治人,其法然後足以為治。法的本身是機械的,是不能發生作用的,譬如一片沃土,遼廓廣漠,雖然土壤是十分宜於種植,氣候也閤宜,假如不加以人力,這片地還是不能發生生産作用。假如利用這片土地的人不是一個道地有經驗的農人,一個種植專傢,而是一個博徒,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一曝十寒,這片地也是不會有好收成的。反之,這塊好地如能屬於一個勤懇精明的老農,有人力,有計劃,應天時,順地利,耕耨以時,水旱有備,豐收自然不成問題。這句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就曆史的例證看,有治人之世是太平盛世,無治人之世是衰世亂世。因之,有些人就以之為口實,主張法治不如人治。
 
反之,也有人主張:“有治法,無治人。”法是鑒往失,順人情,集古聖先賢遺教,全國聰明纔智之士的精力,窮研極討所製成的。法度舉,紀綱立,有賢德的領袖固然可以用法而求治,相得益彰,即使中纔之主,也還可以守法而無過舉。法有永久性,假定是環境不變的時候,法也有伸縮性,假定環境改變瞭,前王後王不相因,變法以閤時宜所以成後王之治,法之真精神真作用即在其能變。所謂變是因時以變,而不是因人以變,至於治人則間世不多得,有治人固然能使世治,但是治人未必能有治人相繼,堯舜都是治人,其子丹硃、商均卻都不肖,晉武帝、宋文帝都是中等的君主,晉惠帝卻是個白癡,元兇劭則禽獸之不若。假使純以人治,無大法可守,寄國傢民族的命運於不肖子白癡低能兒梟獍之手,其危險不問可知,以此,這派人主張法治,以法綱紀國傢,全國人都應該守法。君主也不能例外。
 
就人治論者和法治論者所持論點而論,兩者都有其顛撲不破的理由,也都有其論據上的弱點。問題是人治論者的治人從何産生?在世業的社會組織下,農之子恆為農,父兄之教誨,鄰裏之啓發,日茲月茲,習與性成,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個好農人,繼承父兄遺業,縱然不能光大、至少可以保持勿失。治人卻不同瞭,子弟長於深宮,習於左右,養尊處厚,不菽麥,不知人生疾苦,和現實社會完全隔絕,中纔以上的還肯就學,修身砥礪,有一點教養,卻無緣實習政事,一旦登極執政,不知典故,不識是非,任喜怒愛憎,用左右近習,上世的治業由之而衰,幸而再傳數傳,一代不如一代.終緻傢破國滅,遺譏史冊。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