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四論

紅樓四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紅樓夢
  • 古典文學
  • 論著
  • 文化研究
  • 文學批評
  • 脂硯齋
  • 紅學
  • 中國古典小說
  • 思想史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無立足境,是方乾淨。
  讀《紅樓夢》,能助我去到孤獨的極緻,這實為人生一大幸事。

  本書從審美和精神層麵探討《紅樓夢》不可復製的獨特價值,書中涵攝瞭四大主題:第一是《紅樓夢》的解脫之道,探討書中如何藉清白女兒之身,以情抗禮,以美的秩序去質疑天地男女陰陽的尊卑之道,使寶玉作為拯救者,黛玉承擔最徹底的自救,由此得解脫。第二是從小說中人的疾、癖、癡,探究《紅樓夢》對於俗世肉身的悲憫,以及對於人類的大悲心。第三論及《紅樓夢》的生育敗象,藉薛蟠這個角色,及其對黛玉驚鴻一瞥中所呈示的意義。從人性與兩性的角度而論,男人最大的危機也許不在於失去性能力,而是在於失去愛人的能力沒有愛的意識,薛蟠正是一個無愛的寓言。第四則是論及《紅樓夢》的審美之趣,作者反覆叩問:文學的高貴、自由與境界,如何追求?文學的超越性,究竟何在?

本書特色

  擺脫考證索隱,從審美和精神層麵重新探討《紅樓夢》的簡淨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鬍傳吉


  學者,文學評論傢,現為中國中山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學術誌趣為中國文藝思想史及現代學術史研究,近年主要考察近現代中國文學思想史、1949年前後中國知識人的選擇及精神現象、鬍適與現代學術思想等。著有《文學的不忍之心》、《中國小說的情與罪》、《自由主義文學理想的終結(1945.08-1949.10)》等,在CSSCI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同時從事當代文學批評及文化研究,自2004年至2015年間,為《南方都市報‧閱讀週刊》撰寫每月人文期刊觀察,每期約四韆字,另於新京報、明報、羊城晚報、北京日報等各類報刊發錶百萬餘字的文學與文化批評。

圖書目錄

前言

無立足境,是方乾淨―《紅樓夢》的解脫之道

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紅樓夢》的疾、癖、癡
病、癖、癡的因緣相生
疾、癖、癡的囫圇之語
癡、幻、患―美中不足今方信

薛蟠寓言―《紅樓夢》的生育敗象
男性主場的背景鋪墊
性主動權危機―非自控逃離傢庭
隱性符號的寓言―兩性關係發展的失控失衡
暴力的顯象逃遁―男性權力體係閤法性危機
寶玉帶著否定和重構而來

關於文學的超越―《紅樓夢》的審美之趣

後記

圖書序言

前言

  本書從審美及精神層麵探討《紅樓夢》不可復製的獨特價值,內容為四大主題:《紅樓夢》的解脫之道(〈無立足境,是方乾淨〉)、《紅樓夢》的疾癖癡(〈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紅樓夢》的生育敗象(〈薛蟠寓言〉)、《紅樓夢》的審美之趣(〈關於文學的超越〉)。如果一定要強調方法論,這些文章,不妨納入美學和文學思想史的範疇。將之集結齣版,也是為敦促自己以後反覆閱讀《紅樓夢》及其相關研究。不一定要寫許多的相關文章,但希望能藉此保持閱讀的狀態。讀《紅樓夢》,能助我去到孤獨的極緻,這實為人生一大幸事。讀《紅樓夢》的相關研究,如評點、考證、索隱、版本、文獻、審美、翻譯等學派的文章,又相當於得到瞭學問大師們的指點,真是受益無窮。

  《紅樓夢》及其研究,實在是一個能融閤古典審美及現代眼光的絕佳「文本」。

  〈無立足境,是方乾淨〉,原載《東吳學術》二○一五年第三期。文章認為,《紅樓夢》藉禁慾之法,力保大觀園的「乾淨」。《紅樓夢》藉女兒清白之身,寄託審美理想與救世理想,審美價值極高。以情抗禮無須置疑,以美的秩序去質疑天地男女陰陽的尊卑之道,是最深層的大逆不道。寶玉是美的承擔者與闡釋者,他讓審美理想有容身之所,他行的是拯救之路,也即拯救他人之路,但審美的拯救之道並非徹底的禁慾主義,所以,他難以解脫。最高的智慧,最美的美,最徹底的自救,由黛玉承擔,極有象徵意義。曹雪芹在清白女兒身上發現拯救與解脫的意味,於思想史,是瞭不起的貢獻。

  〈吾之大患,為吾有身〉,原載《紅樓夢學刊》二○○六年第四輯。文章從「疾」「癖」「癡」入手,探討《紅樓夢》的大悲心。如果從傳統中醫學的解釋角度齣發,《紅樓夢》中一些重要的人物都「患」有不同的疾病,而這種「病」又與「癖」緊密聯係在一起,並最終指嚮「癡」。這樣大規模的疾病及其隱喻書寫,在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實踐中,實屬罕見之現象。疾、癖、癖因緣相生,又互為隱喻(後四十迴卻存在疾病與隱喻的衝突),由「癡」指嚮「幻」,再由「幻」道齣「患」的存在本質。「癡」、「幻」、「患」的互證,勾勒齣《紅樓夢》前八十迴的美學倫理、思想脈絡,也印證瞭「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的「人間世」悲劇。

  〈薛蟠寓言〉,原載《紅樓夢學刊》二○○三年第四輯,收入本書時略有改動。此文無論是結構還是文字,都顯得相當不成熟,後讀之,常為自己的粗魯妄為蠢鈍而駭然。但文中論及薛蟠的重要、《紅樓夢》之生殖力敗象、薛蟠對黛玉的驚鴻一瞥,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也說明初由史學跨入文學的我,願意認真思考問題,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莽撞得來,卻也鬍亂寫下瞭個勇字,姑且留存,以自省自悔。猶豫再三,還是收入本書,以作懵懂深愛《紅樓夢》的證詞。

  〈關於文學的超越〉,原載《文藝爭鳴》二○○九年二月。此文藉《石頭記》探討文學的超越問題。文學的超越,並不是虛無的指嚮。如果世上真有天纔,《紅樓夢》當稱天纔之書,靠呼籲嚮《紅樓夢》靠攏,敦促寫作者「生産」齣《紅樓夢》這樣的悲憫大作,既不現實,也有違文學之獨立自由意願,但至少,我們可以言說文學之超越的閤法性、正當性、可能性,進而去想像偉大文學的至美至善境界。《石頭記》對時間一辯再辯,多次明示看官放下朝代年紀、地輿邦國,這對文學寫作來講,尤其有寓言般的提醒。順著她先知般的提醒,我們可以叩問文學之高貴、自由、境界──文學為什麼能夠超越?文學要超越什麼?文學之超越意義何在?

  始終認為,學問是生命之事,她遠比職業和專業大。研讀古今中外經典的好處,道之不盡。《紅樓夢》之偉大,絲毫不亞於史詩、悲劇、教典之偉大。

圖書試讀

(*節錄自本書〈關於文學的超越──《紅樓夢》的審美之趣〉一章)
 
文學為什麼能夠超越?因為,生命至少屬於兩個世界,塵世的、塵世以外的,肉身的、精神及靈魂的,可窮盡的、不可窮盡的。文學為什麼既能寫實、又能想像,就是因為塵世呈給它現象,精神賦予它想像,靈魂引導它論辯。發現、相信不同世界的關聯、分野、對照,文學就能夠超越,文學精神就能夠健全。
 
那麼,文學又要超越什麼?我想,今天的文學,尤其當有超越朝代年紀、地輿邦國、性彆階級、集體人群的思索與誌嚮,因為這其中的每一個名詞,對人都有相對具體、越趨強勢的規定性,它們所含的每一樣標準,又都試圖在人身上寫齣它自認為的絕對真理性與閤法性。換句話說,朝代年紀等,處處都是他律性原則,他們或者是知識性定義,或者是塵世戒律,他們與自律性原則的衝突,無處不在。超越他們,並不是要否定他們。《西遊記》師徒四眾,一路降妖伏魔,並不盡為湊足劫數,在客觀上他們也為世間減少瞭魔障,最後取經而歸,並不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變成信眾,而更大程度上是為瞭傳達善念、改進人間;哪吒割肉剔骨、託蓮再生後,也曾助薑子牙伐紂事業。朝代年紀、塵世肉身的存在,無容置疑,超越他們,是因為在他們之外,還有另外的存在。
 
朝代年紀等,都是短暫現象。試想,在宇宙與永恆麵前,一個朝代的年紀,能佔多大的時空尺寸?地輿邦國、性彆階級的劃分,能保持多長時間的不變?手上握有蠻權的集體人群,又有多大層麵的人類意義?更重要的是,生命齣現在這些定義之前。朝代年紀還沒有的時候,地輿邦國、階級性彆還沒劃分之前,生命就有瞭,生命是天賦的,所以,生命擁有優先於朝代年紀的自然權利。中國人造字,往往有哲學層麵的指義,所謂「生命」,生下來就是命,它必得麵臨生老病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與死都是任何權力、他律性原則都去不到、不可知的地方,所以,人類既有對自身來處的猜想焦慮,又有靈魂的想像與期盼。像中國人講虛歲講生辰八字,從娘胎裏就開始計算人的年紀,從孩子齣生就核對天地人的命格剋閤,撇開迷信之說不論,這裏麵無疑也有對生命的無盡想像與敬重。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讀瞭《紅樓四論》,感覺作者對於《紅樓夢》的解讀,真的是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紅樓夢》是一部充滿魅力的作品,但總覺得以往的讀書心得,都圍繞著那麼幾個點,無法讓人產生太多的新鮮感。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似乎將《紅樓夢》的場景,從一個單純的文學作品,拉到瞭更廣闊的人文、歷史甚至哲學的維度。作者在探討金陵十二釵的命運時,並沒有將她們單純地視為悲劇人物,而是試圖去理解她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所麵臨的無奈與掙紮,以及她們身上所體現齣的某種女性生命力的韌性。我記得書中有提到,寶釵的圓融世故,在某些方麵反而是她對抗現實的一種方式,這點讓我頗有感觸。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過於純粹的理想,反而在複雜的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作者透過《紅樓夢》,似乎在告訴我們,如何在這條麯摺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這本書的文字,沒有過多的賣弄,卻能直擊人心,引人深思。

评分

我最近在圖書館藉瞭《紅樓四論》來讀,一直以來對《紅樓夢》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自己對這部巨著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錶麵的層次。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空間」和「時間」在《紅樓夢》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他認為,賈府這個空間,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的場所,更是當時社會階層、倫理道德,甚至權力運作的縮影。而時間的流逝,則像一把無形的刀,一點點地侵蝕著這個曾經輝煌的傢族。作者在分析人物性格時,也常常將他們置於特定的空間和時間的框架下,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和選擇。例如,他提到王熙鳳的精明強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瞭在這個複雜的賈府中求生存,尋找自己的位置。這種分析方式,讓我對書中的許多人物,有瞭更立體、更真實的認識。這本書的文字,樸實而有力,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準確地傳達作者的思想,讓我感覺自己與曹雪芹筆下的世界,產生瞭更深刻的連結。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紅樓四論》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關於《紅樓夢》的書太多瞭,我擔心這又是一本泛泛之交的解讀。然而,當我翻開書頁,卻發現作者的觀點非常獨特,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他沒有花費大量的篇幅去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而是更著重於探討《紅樓夢》中所隱含的、關於「人」與「時間」的關係。作者在某個章節中,將賈府的衰敗,比喻成一個有機體從鼎盛走嚮衰亡的自然過程,強調這並非全然是人為的因素,而是時代變遷、社會結構演進下的必然結果。這種視角,讓我聯想到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經歷一些無力感的時刻,感覺自己被時代的洪流推著走,而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作者透過《紅樓夢》這個載體,深刻地揭示瞭這種宿命論的無奈,同時也引導讀者去思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個體該如何自處,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活齣自己的價值。這本書的論述,非常嚴謹,邏輯清晰,讀起來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紅樓四論》,書名乍看之下,以為是又是坊間常見的紅樓夢解讀,不過好奇心驅使下翻瞭幾頁,卻發現作者的切入點頗為新穎。他並非從人物的愛情悲劇、社會諷刺或是詩詞歌賦的角度切入,反而更像是從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曹雪芹筆下那個錯綜複雜的賈府世界。書中提到的「四論」,具體內容我還沒深入研究,但從試讀的篇章中,我感覺作者對《紅樓夢》的結構、人物關係的勾勒,以及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有著一種既疏離又深刻的觀察。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某處提到的,關於黛玉的病弱並非全然是身體上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絕與超脫。這種解讀,讓我想起自己有時也會陷入類似的情緒,在人群中卻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疏離感,彷彿置身事外。作者似乎試圖透過《紅樓夢》的鏡子,映照齣我們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某些共鳴。這本書的文字也相當有考究,行文流暢,但又不失學術的嚴謹,讀起來很有味道,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

我是在聽廣播節目時,無意中聽到主持人推薦《紅樓四論》這本書的。當時主持人提到,作者以一種「非主流」的方式來剖析《紅樓夢》,讓我這個對紅樓夢已經有一定認識的聽眾,產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似乎打破瞭過去許多評論傢將《紅樓夢》視為單純愛情小說或社會批判的框架。主持人舉例說,作者在探討寶黛的愛情時,並沒有過度渲染情感的纏綿悱惻,而是更側重於兩人之間那種精神上的契閤與互相理解,甚至是一種「靈魂伴侶」的雛形。這讓我聯想到,在現今社會,真正的理解與共鳴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另外,主持人還提到,作者在分析賈府的興衰時,並非僅僅歸咎於人性的貪婪或腐敗,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當時的社會結構、經濟體係,甚至是文化思潮對一個大傢族命運的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紅樓夢》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層次。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帶我們用全新的角度,重新認識這部經典,發掘其中更深層次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