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李白文集

新譯李白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李白
  • 唐詩
  • 文集
  • 古典文學
  • 詩歌
  • 翻譯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化
  • 藝術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白是最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傢。他不但為我們留下瞭約一韆首詩歌,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瞭頂峰;而且還為我們留下瞭六十多篇文章,包括古賦、錶、書、序、贊、頌、銘、記、碑、祭文十種文體,從各個方麵深刻反映瞭他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和社會風貌,以及封建社會從極盛到衰落的情況。這些文章,或駢或散,或駢散結閤,大緻與他的性格和詩風相似,感情真率,語言自然,經常運用豐富的想像、極度的誇張、生動的比喻、充沛的氣勢,形成獨特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而且剪裁得當,既富文采,又無雕琢堆砌之病,堪稱唐代文章的上乘之作。本書特請李白研究專傢、南京師範大學鬱賢皓教授,以現存價值最高的宋蜀刻本第二十五捲至三十捲文的部分為底本,參校多種善本與資料,剔除僞作,補入遺文,並進行注釋、翻譯和研析,供讀者閱覽,理解每篇文章的意義,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景,進一步欣賞李白文章的藝術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鬱賢皓


  一九三三年生,上海市人。原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一九八八年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一九九○年國務院評定為博士導師。一九九一年起接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一九九二年被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現為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名譽會長(前會長),全國古籍整理齣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唐學會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以及復旦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講學。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唐刺史考》、《李白選集》、《唐刺史考全編》、《李太白全集校注》、《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唐風館雜稿》、《唐風館雜稿續集》、《元和姓纂附四校記》(閤著)、《唐九卿考》(閤著)、《李杜詩選》(閤著)、《新譯左傳讀本》(閤著)、《李白大辭典》(主編)、《唐代文選》(主編)、《古詩文鑒賞入門》(主編)、《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漢唐捲主編)、國傢級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主編)等三十餘種。發錶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捲第一 古賦
明堂賦 並序   一
大獵賦 並序   三八
大鵬賦 並序   六九
劍閣賦 送友人王炎入蜀   八三
擬恨賦   八五
惜餘春賦   九四
愁陽春賦   九九
悲清鞦賦   一○二
 
捲第二 錶、書
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錶   一○五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錶   一一○
為宋中丞自薦錶   一二二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一二七
上安州李長史書   一三七
與賈少公書   一四七
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一五一
與韓荊州書   一五七
上安州裴長史書   一六五
 
捲第三 序
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   一八一
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   一八六
夏日奉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   一九一
江夏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一九五
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二○○
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   二○五
鞦於敬亭送從姪耑遊廬山序   二○九
送黃鍾之鄱陽謁張使君序   二一三
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傢雲夢序   二一七
鞦日於太原南柵餞陽麯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二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二二七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二三一
澤畔吟序   二三八
夏日諸從弟登沔州龍興閣序   二四三
鞦夜於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   二四六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二五○
鼕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飡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二五三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二五八
早夏於江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二六三
鼕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二六八
 
捲第四 贊
當塗李宰君畫贊   二七三
金陵名僧頵公粉圖慈親贊   二七六
李居士贊   二七八
安吉崔少府翰畫贊   二八○
宣城吳錄事畫贊   二八二
壁畫蒼鷹贊 譏主人   二八四
方城張少公廳畫師猛贊   二八六
羽林範將軍畫贊   二八八
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贊 並序   二九○
江寜楊利物畫贊   二九七
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   二九九
誌公畫贊   三○二
琴贊   三○五
硃虛侯贊   三○六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三○八
地藏菩薩贊 並序   三一○
魯郡葉和尚贊   三一四
 
捲第五 頌、銘、記
趙公西候新亭頌 並序   三一七
崇明寺佛頂尊勝陁羅尼幢頌 並序   三二七
化城寺大鍾銘 並序   三四五
天門山銘   三五六
任城縣廳壁記   三五八
 
捲第六 碑、祭文
比乾碑 (刪)   三六七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 並序   三六八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 並序   三八五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並序   三九六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 並序   四○七
為竇氏小師祭璿和尚文   四一九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   四二四
 
捲第七 宋本集外文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四二七

圖書序言



鬱賢皓

  
  本書是應颱灣三民書局之約而編寫的。我與三民書局已有二十多年的交往。早在一九九六年十月,三民書局就委派徐誌宏、邱垂邦兩先生來南京,降臨寒捨,約請我撰寫《新譯左傳讀本》。起初,我以為三民書局乃意在宣揚三民主義為宗旨而命名的,經兩位先生暢談,始知「三民」乃三個人發起創辦的意思。得知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白手起傢,艱苦創業的情景,使我非常敬佩。《新譯左傳讀本》乃三民書局刊印的《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一種,於是我認真地拜讀瞭劉振強先生為這套叢書所寫的〈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一文,使我對劉先生更是肅然起敬。劉先生認為:「處於現代世界而倡言讀古書。」就是「要擴大心量,冥契古今心靈,會通宇宙精神,不能不由學會讀古書在一層根本的工夫做起」。由此我深感劉先生胸懷之寬廣和識見之高遠,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深切熱誠,值得我們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尊敬。劉先生還規定瞭這套叢書的工作原則是「兼取諸傢,直注明解」。「一方麵熔鑄眾說,擇善而從;一方麵也力求明白可喻,達到學術普及化的要求」。這不但反映齣劉先生對古代文化普及的真誠態度,而且也嚮每位注譯者指明瞭方嚮。徐、邱兩先生還介紹劉先生對這套叢書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古書中的每個字都加注音。考慮到古書中有不少漢字多音多義,所以希望我在遇到有些必須異讀的漢字一定要加注音。從這些要求中,我深切體會到劉先生不是一個普通的書局領導,而是一個以普及傳統文化為己任而對學術研究事業極端認真和精細的學者。於是當時我就決定接受撰寫《新譯左傳讀本》的任務,當即簽訂瞭閤同。
  
  從此以後,每年四月和十月,三民書局都會派兩位先生來南京,並蒞臨寒捨。先是徐、邱二先生,後來是邱垂邦、張聰明先生,再後來是張加旺先生。他們一方麵是來敦促我盡快完成書稿,另一方麵也是來嚮我詢問大陸學術界適閤撰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人選。我嚮他們推薦和介紹瞭不少先生參與這項工作。我與三民書局逐步建立起長期的友好請誼。而使我感動的是,從我與三民書局簽訂第一份閤同開始,每年元旦春節,我都會收到劉振強先生寄來的賀卡。賀卡上不但有精美華麗的圖畫,而且還有劉先生自撰的熱情祝賀的文字,讀後總有一種溫暖親切之感。說實話,幾十年來,我在海內外許多傢齣版社齣過書,可是沒有一傢齣版社的董事長像劉先生那樣每年都給我寄來精美的賀卡,並寫有深切的祝福。這充分反映齣劉先生對作者的尊重,也促使我必須盡快完成書稿的撰寫,纔對得起劉先生對我的關懷。而當時我指導博士研究生的任務很繁重,手上還有幾個國傢級的科研項目,於是徽得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同意,約請我的老同學周福昌先生和我的學生姚曼波女士三人閤作,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努力,終於在二○○一年全部完稿,二○○二年九月,三民書局分上中下三冊用精裝本正式齣版這部《新譯左傳讀本》。
  
  在此期間,三民書局編輯部得知我是研究唐代文史的學者,特彆是研究李白的專傢,當時我正擔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一九九七年六月,颱灣商務印書館又齣版瞭我的學術專著《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於是三民書局又專門委派張加旺先生蒞臨寒捨,約我撰寫一本《李杜詩選》。由於這是我長期從事研究的工作,加上杜甫的部分請我的弟子封野博士協助撰寫,所以很快就完成瞭這一任務,三民書局在二○○一年二月即齣版此書。據說此書在颱灣有些大學採用作為教材,影響較大。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先生們也都感到很滿意。緊接著,三民書局編輯部又約我編撰《新譯李白詩全集》。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李白詩今存一韆餘首,我以颱灣學生書局影印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宋本《李太白文集》為底本,參校各本,擇善而從,逐捲注譯,每次三民書局來人,即把已完成的數捲帶迴去審讀,一直到二○一○年,我纔將全書寫完。三民書局在二○一一年四月就正式齣版由我個人注譯完成的《新譯李白詩全集》(全三冊),全書約一百五十萬字。不但包括瞭宋本《李太白文集》中的全部詩歌,還對集外詩作瞭甄辨。真者收入注譯,僞者辨析刪除。
  
  最使我永遠難忘的一件事,就是二○○二年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我應颱灣唐代文學學會的邀請,赴颱灣參加在輔仁大學召開的「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瞭「論鬍小石《中國文學史講稿》的建構特點」學術講演。三月十八日,劉振強董事長派邱垂邦先生用專車來接我到三民書局,使我終於有機會當麵拜見劉董事長。承濛劉先生盛情款待,深為感激。得知劉先生與我同為上海人,於是交談更歡。看到劉先生身體非常健康,精神特彆旺盛,甚為欣慰和歆羨,談話結束以後,劉先生還專門囑咐兩位工作人員陪我參觀三民書局的各個部門,包括造字、編輯、印刷、書店門市部,工作人員告訴我三民書局原來隻是一個很小的書店,在劉董事長領導下不斷發展,現在已成為颱灣最大的齣版社和書局。我也深深體會到,正由於劉董事長強烈的事業心和勤奮精神,待人誠懇和藹,纔使三民書局從幼苗茁壯為參天大樹。我與劉先生雖然隻見過一次麵,但兩個小時無拘束的暢談,劉先生的音容笑貌已深深銘記在我的腦海中。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劉董事長親筆寫信給我,信中對拙著大加贊譽,我愧不敢當。信中還特彆提到:「猶記得多年前,先生大駕敝局,我們相談甚歡,弟彼時方知早年在外灘的雕刻藝術為先令尊心血結晶,印象十分深刻。」我極為佩服劉董事長的超人記憶力。二○○二年那次談話中的一些細節,劉董事長居然還記得那麼清楚。從此以後,我與三民書局的情誼就更加深厚。
  
  不久,三民書局又約我撰寫《新譯李白文集》一書。當時我也認為:既然李白的詩已全部譯注齣版,李白的文也應該全部譯注齣版,這樣纔能說完成瞭李白全集的譯注。於是我也就接受瞭這一任務。李白的文雖然比詩少得多,隻有六十多篇,但有些大賦和碑頌文章的篇幅都非常大,其中還有不少文字比較費解,要正確譯成現代漢語,必須下很大功夫和花許多心血。但想到劉董事長對我的關懷,想到三民書局與我的深厚友情,我決心盡最大努力,將這本書寫好。經過多年的埋頭苦乾,終於寫成瞭現在這樣的一本書,在本書撰寫過程中,張聰明先生、張加旺先生曾多次蒞臨寒捨當麵指教,謹在此一併緻以由衷的謝忱。
  
  今年二月初,我接到三民書局張加旺先生來電,告知劉振強先生不幸已於一月二十三日駕鶴仙去。這真是晴天霹靂!使我大為震驚,極為悲痛。我當即請張加旺先生代我嚮劉董事長治喪委員會錶示我的哀悼,並請慰問其傢屬。今天我又收到三民書局寄來的劉振強先生的紀念文集—《永遠的劉振強先生》。劉振強先生的逝世,是三民書局的重大損失,也是颱灣齣版界的重大損失。但我相信,劉振強先生早就安排好後事,三民書局在他的繼承人領導之下,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發揚光大,齣版更多更好的書籍,在齣版界和讀者中産生更大的影響。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於金陵秦淮寓所
  
導讀(節錄)
  
  李白是最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傢。他不但為我們留下瞭一韆首詩歌,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瞭頂峰,作齣瞭偉大的貢獻;而且還為我們留下瞭六十多篇文章,從各個方麵全麵地反映瞭他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和社會風貌,以及封建社會從極盛到衰落的情況。現在,我們將他的全部文章進行注釋、翻譯,並作一些研析,供青年人閱讀,使人們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景,欣賞李白文章的藝術魅力,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一、李白的生平事蹟
  
  李白(西元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排行十二。他自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後裔,〈贈張相鎬二首〉說:「傢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又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他的祖先曾「遭沮渠濛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傢」,據《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記載,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乃李廣十六代孫,東晉安帝隆安四年(西元四○○年),李暠在敦煌一帶被部眾推戴為涼公。死後由其子李歆繼位,被沮渠濛遜打敗而死,諸弟奔逃。李白所說當即指此事。李陽冰〈草堂集序〉、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也都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代孫。而唐朝皇帝也自稱是李暠後代,由此可說李白與唐皇室同宗。可是,《新唐書‧宗室世係錶》載涼武昭王李暠後代各支甚眾,卻沒有李白這一支傢族。他在詩文中稱李唐皇室的人為從祖、從叔、從弟、從姪,也往往不符閤他作為李暠九世孫的輩分。李陽冰還說李白先世曾「謫居條支」,範傳正則說隋末「被竄於碎葉」,曾隱姓埋名,中宗神龍初(西元七○五年)纔逃歸蜀中,李白齣生時纔恢復李姓。這些說法也存在一些矛盾。據李白在至德二載(西元七五七年)寫的〈為宋中丞自薦錶〉說當時年五十七,李陽冰在李白臨終受囑寫序時為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年),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稱李白卒時年六十二,都可證知李白生於武後長安元年(西元七○一年),至神龍初歸蜀時已五歲,說明李白並不是生在蜀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陳寅恪先生發錶〈李白氏族之疑問〉1,認為李白先世「本為西域鬍人」,「隴西李氏」說乃「詭托之辭」。最近,張書城又發錶《李白傢世之謎》2,提齣李白不是涼武昭王李暠後裔,而是李陵—北周李賢—楊隋李穆一係的後代。但都沒有確據。看來,李白的種族、籍貫、傢世、齣生地等問題,至今還不可能取得一緻的看法。
  
  關於李白的齣生地,目前也有蜀中說、中亞碎葉說、條支說、焉耆碎葉說等,但多數學人認為李白齣生於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托剋馬剋附近),當時屬唐朝安西都護府(後屬北庭都護府)管轄。李白五歲時纔從碎葉遷居蜀中,住在綿州昌隆縣3。
  
  李白父親的真正名字和生平事蹟均不詳。因從西域到蜀中,蜀人以「客」稱之。範傳正說他「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可是他能讓李白長期漫遊,輕財好施,因此不少研究者認為他可能是個大商人。李白傢庭的其他成員,現存資料很少。李白晚年在潯陽獄中寫的〈萬憤詞投魏郎中〉詩中提到有一個弟弟在三峽:「兄九江兮弟三峽」。據《彰明逸事》記載,還有一個妹妹名月圓,嫁在本縣。其他情況均無考。
  

圖書試讀

捲第一
古 賦
明堂賦1.並序


昔在天皇2.,告成岱宗,改元乾封3.,經始明堂,年紀總章4.。時締構之未輯,痛威靈之遐邁5.。天後繼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來6.,崇萬祀之丕業7.。蓋天皇先天,中宗奉天8.。纍聖纂就9.,鴻勛剋宣10.。臣白美頌,恭惟述焉11.。

【章 旨】以上為序。概述唐朝開始創建明堂的經過及詩人作賦贊頌之事。

【注 釋】1.明堂賦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然曆代名稱製度有所不同。隋代無明堂之稱。此處特指武則天時所建東都洛陽之明堂。據兩《唐書》記載,唐太宗貞觀初,詔奉高祖配圜丘及明堂北郊之祀。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一年),詔建明堂,又奉太宗配祀於明堂。時太常博士柳宣依鄭玄義,以為明堂之製為五室,內直丞孔誌約據《大戴禮》及盧植、蔡邕等義,以為九室。諸儒紛爭不一。乾封二年(西元六六七年)二月,詔以製造明堂宜及時起作,於是大赦天下,改元為總章,分萬年縣置明堂縣(《舊唐書‧高宗紀下》),示必欲立之,而議者益紛然。則天臨朝,以高宗遺意,乃與北門學士議其製,盡棄群言。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二月,毀東都之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是年明堂成,號萬象神宮。證聖元年(西元六九五年)一月,明堂為火所焚,又令重造。萬歲登封元年(西元六九六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號為通天宮。四月,武則天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萬歲通天(《舊唐書‧則天皇後紀》)。玄宗開元五年(西元七一七年),幸東都,將行大享之禮,以武太後所造明堂有乖典製,遂拆,依舊改建為乾元殿。「十年鼕癸醜,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舊唐書‧玄宗紀上》)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年),「鼕十月,毀東都明堂之上層,改拆下層為乾元殿。」

用戶評價

评分

閱讀《新譯李白文集》,是一種非常特彆的體驗。它不同於我過去讀過的任何一本李白詩集。以往的譯本,大多追求的是對原詩的忠實復刻,而這本新譯,則是在保留原詩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進行瞭一次大膽的“再創作”。作者的翻譯語言,非常具有颱灣特色,那種親切、自然的錶達方式,讓我讀起來毫無壓力。我甚至可以在閱讀時,想象著作者用一種輕鬆的語氣,和我分享他對李白詩歌的理解。比如,那些關於離彆的詩篇,以往讀起來總是帶著一種淡淡的哀愁,但在這本新譯中,我卻讀齣瞭更多的灑脫與釋然,仿佛李白在告彆時,不僅有不捨,更有對未來旅途的期待。此外,書中的一些導讀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地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而是聚焦於詩歌所傳達的情感,以及這些情感與我們現代人生活的關聯。這種“以人為本”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李白的詩歌,並非遙不可及的藝術品,而是可以陪伴我們生活的良師益友。

评分

初次捧讀這本《新譯李白文集》,便被那封麵設計所吸引。不同於以往市麵上常見的古樸典雅,它采用瞭一種更具現代感的留白與寫意相結閤的風格,仿佛是在古人的詩意留白中,點染齣屬於當代的理解與共鳴。迫不及待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序言,作者對於李白詩歌的解讀,並非一味地追溯曆史典故,而是巧妙地將李白置於當下語境,用一種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引導讀者去感受那位“詩仙”跨越韆年的情感共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翻譯上的大膽嘗試,沒有拘泥於字麵意思的對仗工整,而是更側重於意境的傳達和情感的流動。例如,那句“舉杯邀明月”,在舊有的翻譯中,總覺得少瞭一份灑脫,多瞭一份生硬。而這本新譯,則用更自然的白話,仿佛你我都能在某個微醺的夜晚,對著一輪明月,吐露心中真實的感慨,沒有距離感,隻有共鳴。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閱讀古文詩集,最怕的就是晦澀難懂,或是過於學術化的注釋,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新譯李白文集》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注釋簡練而精準,點到為止,既不會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又能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老友促膝長談,他用最純粹的語言,訴說著他最真摯的情感,而我,則在這字裏行間,找到瞭屬於自己的那份慰藉與力量。

评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書籍,是能夠與讀者産生對話的。而《新譯李白文集》,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與我産生深刻對話的書。它的新,不僅僅體現在翻譯上,更體現在它所帶來的全新閱讀視角。作者在翻譯李白的詩歌時,並沒有刻意去模仿古人的語氣,而是用一種更符閤現代人思維和情感習慣的方式,去詮釋那些韆古名句。我記得有一首描寫月亮的詩,以往讀到的版本,總覺得有些疏離,像是隔岸觀火。但在這本新譯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月光灑在臉上的溫度,聽到月亮在耳邊低語。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意象,變得生動而具體。而且,書中還附帶瞭一些關於李白生平的趣聞軼事,這些小故事,就像是調味料,讓原本就美味的詩歌,更添一番風味。它們讓我看到瞭李白作為一個人,他喜怒哀樂,他的平凡與偉大。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李白,也讓我更加熱愛他。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李白的詩歌有些“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屬於文人雅士的絕世風華,與我等凡夫俗子,似乎有些距離。但《新譯李白文集》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這本書在翻譯上的匠心獨運,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親切。它沒有刻意去追求那種“古色古香”的腔調,而是用一種更為貼近當代生活的語言,將李白筆下的壯麗山河、豪邁情懷、以及那些藏在詩句深處的細膩情感,一一呈現在眼前。我記得有幾首關於飲酒的詩,以往讀起來總覺得有些誇張,像是酒神附體。但在這本新譯中,我讀齣瞭那份“但願長醉不復醒”背後的無奈與逃避,也看到瞭那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豁達與超脫。作者在翻譯的同時,還加入瞭一些關於詩歌創作背景的簡要介紹,這些信息並非冗長,而是點到為止,恰到好處地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語境,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我們領略李白詩歌的獨特風光。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都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每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滌,那些被生活瑣事壓抑的情緒,似乎都能在這宏大的詩意中得到釋放。它讓我明白,李白的詩,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壇,而是可以觸及的,鮮活的情感。

评分

作為一個在颱灣生活多年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深厚的情感。然而,接觸李白的詩歌,總感覺隔著一層薄薄的紗。直到我看到瞭這本《新譯李白文集》,纔真正體會到“隔紗如隔年”的感受得到瞭緩解。這本書的翻譯,與其說是“新譯”,不如說是“心譯”。作者並非生硬地轉換字詞,而是深入李白詩歌的靈魂,用一種更加貼閤現代人情感邏輯的方式,去重塑那些經典篇章。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解釋某些詩句時,所加入的那些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將李白的豪邁比作夜市裏揮灑自如的攤販,或是將他的孤獨比作深夜獨自坐在陽颱上看星空。這種跳脫的聯想,非但沒有顯得突兀,反而讓我更容易理解李白詩歌中那些復雜的情感。而且,書中還附帶瞭一些精美的插畫,這些插畫並非對詩歌內容的直白描繪,而是通過寫意的手法,捕捉詩歌的意境,為讀者提供瞭更具象化的感受,也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每讀一首,都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我看到瞭那個灑脫不羈的李白,也看到瞭那個內心深處的柔軟。這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