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3:兩宋到近代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3:兩宋到近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宋代
  • 明清
  • 近代史
  • 文化經典
  • 曆史
  • 文學
  • 思想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由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名傢選講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既是曆朝曆代名著名篇的精粹選本,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較小體量的縮影。按時間順序分為“先秦時期”、“秦漢到隋唐五代”、“兩宋到近代”三輯。內容包括先秦詩歌、辭賦及曆代論說、語錄、史傳、奏議、碑誌、雜記、序跋、尺牘等多方麵的題材,涉及哲學、曆史、文學、科技、外交等諸多領域。是一套名著名篇的新古文觀止,也是一枚通往中華傳統文化的金剛鑽。

  既立足於現實的需要,追求學術的高水準,又堅守學術的規範,並兼顧讀者的需要,對每一篇文章都做瞭詳細的注釋和解說。在當前流行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的局麵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幫助讀者潛心閱讀原典,全麵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

  此冊係兩宋到近代的經典篇章。包括傳記、政論文、序跋、銘記、書信、小品文等文體,內容涉及航海傢鄭和、清官海瑞、魏忠賢閹黨、明末清初反清復明、歐洲幾何學、清末維新圖強等,作者有範仲淹、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文天祥、王陽明、黃宗羲、龔自珍、曾國藩、梁啓超等,每篇文後有當代名傢結閤傳統文化、時代精神的注文、講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袁行霈(1936—)


  字春澍,原籍江蘇武進,生於濟南。北京大學中文係資深教授、人文學部主任、國學研究院院長、國際漢學傢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詩詞研究院院長、《國學研究》主編。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晉升教授,1986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1982—1983年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教師;1992—1993年及1998年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1997年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學者。2002年任颱灣淡江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05—2006年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與北大聯聘)。

  主要著作有《中國詩歌藝術研究》(有日文、韓文譯本)、《中國文學概論》(有韓文譯本)、《陶淵明研究》、《陶淵明集箋注》、《陶淵明影像⸺文學史與繪畫之交叉研究》(有韓文譯本)、《唐詩風神及其他》、《當代名傢學術思想文庫•袁行霈捲》、《學問的氣象》、《古韻新風》(袁行霈捲)、《論詩絕句一百首》等。另有《中國文學史》四捲本(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四捲本(主編)、《曆代名篇賞析集成》兩捲本(主編)、《中華文明史》四捲本(主編之一,有英文譯本)、《盛唐詩壇研究》(閤著)、《中國詩學通論》(閤著)等。
 

圖書目錄

待漏院記(北宋)王禹偁   2
嶽陽樓記(北宋)範仲淹   9
六國論(北宋)蘇洵   14
朋黨論(北宋)歐陽修   19
五代史.伶官傳序(北宋)歐陽修   24
愛蓮說(北宋)周敦頤   29
諫院題名記(北宋)司馬光   33
西銘(北宋)張載   37
答司馬諫議書(北宋)王安石   44
遊褒禪山記(北宋)王安石   49
赤壁賦(北宋)蘇軾   54
潮州韓文公廟碑(北宋)蘇軾   62
中庸章句序(南宋)硃熹   71
指南錄後序(南宋)文天祥   79
正氣歌序(南宋)文天祥   88
學政說(金)元好問   92
吏道(元)鄧牧   99
送東陽馬生序(明)宋濂   103
答顧東橋書(明)王守仁   108
報劉一丈(明)宗臣   118
五人墓碑記(明)張溥   123
獄中上母書(明)夏完淳   131
幾何原本序(明)徐光啓   138
海瑞傳(清)張廷玉等   144
鄭和傳(清)張廷玉等   161
原君(清)黃宗羲   169
《日知錄》二則(清)顧炎武   175
正始
廉恥
讀通鑑論‧敍論(清)王夫之   182
獄中雜記(清)方苞   193
哀鹽船文(清)汪中   203
原學(清)章學誠   211
疇人傳序(清)阮元   217
病梅館記(清)龔自珍   225
海國圖誌原敍(清)魏源敍   229
養晦堂記(清)曾國藩   237
譯《天演論》自序(近代)嚴復   243
原強(近代)嚴復   252
少年中國說(近代)梁啓超   260
本書引用參考書目   272
後記   280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一提到「兩宋到近代」這段歷史時期,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鮮活的畫麵。想像一下,南宋時期的文人雅士,如何在戰亂的陰影下,依舊維持著對藝術與文學的熱情,他們的詩詞,是否帶著幾分漂泊與無奈,卻又能在字裡行間流露齣堅韌的生命力?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較少為人知的作品,或是針對某些大傢,例如辛棄疾,提供更為詳盡的考證與詮釋。他的詞,那種「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豪邁,至今仍能激勵人心。而到瞭近代,那是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思想的激盪,社會的轉型,文學的麵貌也隨之改變。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剖析,瞭解它們如何迴應時代的挑戰,如何塑造瞭當時人們的價值觀。例如,那些早期白話小說的齣現,對傳統文學格局產生瞭怎樣的影響?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又如何為後來的文學發展奠定瞭基礎?我非常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更為立體、更為深刻的認識,不再僅僅是課本上的片段記憶。

评分

這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3:兩宋到近代》的書名,讓我不禁迴想起大學時期,在圖書館裡翻閱線裝古籍的懷舊時光。當時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讓我沉醉於唐詩的壯麗、宋詞的婉約,以及明清小說的奇幻。這本書的副標題「兩宋到近代」,觸及的正是那段文學與思想百花齊放的輝煌時期。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收錄陸遊那充滿傢國情懷的詩篇,感受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的悲壯;也希望能讀到蘇軾那豁達超然的詞作,體會他「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豪情。更不用說,近代部分,魯迅先生的雜文,那帶著批判與憂思的文字,在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許多人的心靈。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名傢名作的匯編,更能深入淺齣地解析這些經典的背景、藝術特色,以及它們在歷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分析宋詞為何能與唐詩分庭抗禮,其發展脈絡又是如何;或是探討明清小說如何在市井文化中生根發芽,並承載瞭多少當時社會的縮影。我深信,透過這些經典,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以及那綿延不絕的文化血脈。

评分

當我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3:兩宋到近代》這個標題時,腦中立刻聯想到的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的智慧之光。從兩宋時期文人筆下的婉約與豪放,到明清時期小說傢筆下的市井百態與奇幻想像,再到近代思想傢們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憂思與探索,這三個時期涵蓋瞭中華文化最為燦爛且充滿變革的篇章。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這些經典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意涵」有深入的闡述。例如,宋詞如何在詩歌的基礎上,發展齣獨特的抒情方式,並反映瞭當時社會的變遷;明清小說為何能在民間廣泛流傳,又承載瞭怎樣的社會價值與道德觀念;而近代文學,又如何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尋找自身的定位,並為現代中國的文學藝術奠定基石。我渴望從這本書中,不僅僅是讀到一篇篇優美的文字,更能理解這些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思想,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並延續至今。我希望這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去思考,去感悟,去真正「讀懂」傳統文化的書。

评分

每次看到「兩宋到近代」這樣的標題,我總會聯想到那個充滿挑戰與轉型的時代。那是一個從帝製社會逐步走嚮現代社會的過渡期,文化的傳承與革新在此交織。我特別好奇,這本書在探討文學經典的同時,是否也會觸及與之相輔相成的思想流派?例如,宋代的理學,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學創作產生瞭怎樣的影響?而到瞭明清之際,王陽明的心學,又如何在民間傳播,並激發齣怎樣的文學反思?更不用說,近代以來,西方思想的湧入,與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碰撞,催生齣瞭多少新的文學形式與思想火花。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這些經典,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於當時的歷史、社會、思想土壤之中。我期望的,不是一份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一場與歷史對話的旅程,讓我在閱讀經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那段複雜而輝煌的歷史。

评分

說實話,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這樣的書名,我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又是一本「大而無當」的選集?市麵上類似的書籍已經很多瞭,要能夠真正脫穎而齣,並且滿足像我這樣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但又希望有所深度的讀者,確實需要一些特別的巧思。我最關心的是,這本書在選材上是否有獨特的視角?例如,除瞭耳熟能詳的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之外,是否會挖掘一些被時間洪流淹沒,但卻同樣具有極高藝術價值或歷史意義的作品?我希望作者能夠在書中展現齣一種「縱橫捭闔」的學術態度,將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經典作品,以一種有機的方式串聯起來,展現它們之間的關聯與演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的導讀和賞析部分,能夠超越流於錶麵的讚譽,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去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當時的社會語境,以及作品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例如,對於一篇古文,除瞭講解字詞,更能剖析其思想的高度、結構的巧妙,以及情感的真實。這樣,讀者纔能真正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