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圖鑑

山海經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李豐楙  政治大學文學院名譽講座教授
  何敬堯 《妖怪颱灣》作者∕颱灣新銳小說傢
  ―――專文導讀

  進入網路電玩遊戲的時代後,重新觀看《山海經》的文字敘述和圖像,就會發現山海圖其實是良好的媒介,將先民和現代人聯係在一起,同樣都置身於想像的世界,一個充滿創意的文化空間。――李豐楙

  《山海經》在不同朝代學者的解剖、不同畫傢的筆下,有許多相異的麵貌,甚至流傳於他國之後,也會再次轉變、蛻化為另一種全新的形體。故事的流轉,倚仗於人們的口說傳述,隻要人們仍舊對於幻想的世界充滿渴望,相信山海經的奇文異圖,仍舊會在後世持續流傳,幻思不歇。――何敬堯

  清代彩繪本山海經圖首度麵世。
  145個神祇/異獸,
  無論形象構圖和舉止動作都充滿瞭想像力。
  《山海經》是中國最早的人文地理誌,也是古代神話傳說最豐富的一本奇書。山海世界裏充滿瞭豐富的想像,迷惑瞭古今的詩人和畫傢,書中涵括的民族觀和世界觀,也聯係瞭中國的神話學和神祕學。《山海經》保存瞭大量的原始神話,自古以來許多學者無不絞盡腦汁想要解開其中的謎團,雖然這部作品讓人難以讀懂,卻充滿瞭能激發想像的源頭活水。

  山海經的圖像經由曆代不同畫傢不斷地傳承、創新,各自賦予瞭不同時代的新的想像。本書是國傢圖書館珍藏的清代彩繪本,細膩描繪韆奇百怪的山川神祇、飛禽異獸,和看來荒誕有趣的遠方異國的人,色彩古雅靈動,栩栩如生。書中特彆收錄李豐楙與何敬堯撰寫的導讀,這二位作傢緻力於山海經和颱灣妖怪的研究,以當代的視角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泛覽這神奇荒誕、充滿神話意象的古今第一奇書。

  書中的圖像寫意自然,每一個神祇/異獸,無論形象構圖和舉止動作都充滿瞭想像力,且每一幅都有原典及圖錄說明。書中以平易生動的文字和故事,破解非常世界的秘密,也結閤藝術傢吳冠德的油畫作品,呈現山水秘境的自然光影和奇幻氛圍,希望打開一扇窗,尤其現今視覺係的圖像時代,提供人們對於美學的欣賞與想像,啓發年輕世代豐富的想像力和無窮的創意力。

名人推薦

  水晶孔  圖像創作者
  甘耀明  小說傢
  吳冠德  藝術傢∕庶民美術館館長
  麥人傑  漫畫傢∕動畫導演
  呂坤和  金門縣文化局長∕畫傢
  韋   力   藏書傢
  陳怡蓁  趨勢科技文化長
  曾淑賢  國傢圖書館館長
  顔忠賢  小說傢∕藝術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係副教授
  ―――名傢推薦

著者信息

編審者簡介

李豐楙 


  師範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講座教授暨宗教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閤聘研究員、中國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及颱灣宗教學會理事。現為政治大學文學院名譽講座教授。

  研究領域以中國文學、道教文學、道教文化、華人宗教、身體文化為主。
 

圖書目錄

導讀――
破譯之謎/李豐楙
流觀山海圖:奇觀妙地,幻象無窮∕何敬堯

靈祇篇――天地神靈
夏後啓
南方祝融

誇父
英招
陸吾
帝江
神恍
泰逢
驕蟲
天吳
計濛
形天
蓐收
燭陰
相柳
奢比
單圍
九鳳
貳負之臣
雷神
雨師妾
彊良

異域篇――異國奇人
羽民國
讙頭國
厭火國
貫胸國
交脛國
三首國
長臂國
三身國
奇肱國
長股國
無䏿國
一目國
柔利國
聶耳國
毛民國
梟陽國
氐人國  
小人國
一臂國
三麵人
釘靈國

獸族篇――山中傳奇
狌狌
鹿蜀

猼訑
九尾狐
長右
猾褢

䍺  
蠱雕  
羬羊
蔥聾
豪彘
孾如  
麢羊  
舉父
土樓  
猙  
天狗
獓因  
讙  
蠻蠻  
駮  
鳥鼠同穴
䑏疏
諸犍
山堚  
諸懷  
悖馬
麅鴞  
馬腹  
天馬  
飛鼠  
䍶䍶  

羆  
從從
硃獳
雙雙  
蠪蛭
峳峳
蜚  
獙獙
並封  
乘黃  
旄馬  
夔  
騶虞  
䟣踢

羽禽篇―― 奇幻禽鳥

瞿如  

橐棐
鸓  
鳬徯  
蠻蠻
畢方  

鵸鵌  
人麵鴞  
寓鳥
竦斯
囂鳥

䲦鳥  
䖪鼠
酸與
跂踵  
鸀鳥  

鱗介篇―――神怪水族
鏇龜
鯥魚
赤鱬
肥遺  
文鰩魚
何羅魚
蠃魚
魮魚
鯈魚
䰷魚
鰼鰼魚  
長蛇
䲃魚  
鮨魚  
肥遺  
人魚
䖺䗤
珠鱉魚
鮯鮯魚
薄魚
䱻魚
鳴蛇
化蛇
飛魚
三足龜
巴蛇
陵魚
應龍
 

圖書序言

導讀

破譯之謎
李豐楙(政治大學文學院名譽講座教授)


  進入網路電玩遊戲的時代後,重新觀看《山海經》的文字敘述和圖像,就會發現山海圖其實是良好的媒介,將先民和現代人聯係在一起,同樣都置身於想像的世界,一個充滿創意的文化空間。以前陶淵明喜愛「泛覽山海圖」,後人的註解雖然各有不同的看法,唯從新世代所迷的電玩遊戲來看,就可獲得一個有趣的答案:就是非常世界特彆炫奇。古今共同的印象,就是山海世界中所齣現的,無論人物、動物乃至無生命物,敘述簡略卻留下瞭許多想像空間。所以古今繪圖的不同版本,所創造的形象異中有同,這種創意富於民族風格,就像新世代喜愛電玩手遊的泛覽經驗,本地所創的就具有民族氣派。《山海經》的圖像自古以來,經由曆代不同畫傢不斷地傳承、創新,各自賦予不同時代的新想像。這些圖本都珍藏於圖書館或藏書傢,現在經過現代包裝後公諸於世,這樣的媒介所聯結的,既有古之人和今之人,也有西方之人和東方之人,關鍵就在心同理同,這個理到底是什麼?就是從「常與非常」認識世界的兩個方式。

  (一)常與非常

  古今山海世界的聯結,關鍵就是想要廣泛認識世界的欲望,問題在如何認識?認識的方法為何?麵對這部奇書的現代版本,圖像的創意雖然齣自古代畫傢,但觀看的眼睛卻是現代人的,尤其在電玩世界成長的世代,視覺經驗已經大異於以往,特彆注重圖像式思維,優點就是造型、色彩都特彆豐富,正因這些現象極其繁富,亟需以簡馭繁、以一見多。故將認識山海世界的方式,綜括為兩個概念:常與非常。這組相對的語言常見於漢語中,反因經常使用而不太受到注意,其實卻能反映古今之人的心同理同處,透過兩種基本形式所認識的,就是兩組圖像交錯的世界。也就是從這一組概念切入,方便進入這部圖像書,一個色彩豐富的想像世界。

  所謂「常」的世界就是日常生活所接觸的,這些生物或無生命物都普遍可見,屬於經驗的世界,像膚色、形狀相同的種族、經常見到的動植飛潛、以及常用的林産、礦産之類,常物所構成的,就是人們熟悉的生活世界。在當中生存、活動,讓人感到秩序、安全,經常如此,也就覺得重復、單調,因為實在較少變化。《山海經》原始檔案的資料紀錄者,無論是官員或方士、巫者,其實都優先掌握瞭人們的心理:常的心、常的理。故整部書中麵對常態事物,都採用簡筆扼要敘述,甚至有些隻有名字,或簡單的形狀,就像牛、羊等傢畜,或常見的林木、礦物。凡熟悉的都隻是簡筆帶過,這些都可歸屬於「常」,可說是最常見的第一種筆法,從行文的體例來看,「常」乃認識世界的基本形式。

  第二種筆法則是「非常」,就是相對於「常」,凡較少接觸、並非常見的,若要將這些非常物傳達給不認識的,隻有一種方式就是選取常物的一部分,而後重新組閤、拼裝,所組裝完成的就成為一個全新的形象。如果隻是少數幾件就是訓練想像的方式,文明的濛昧期就像兒童一樣,從近認識遠、從常認識非常。問題在這些非常物被搜羅後,既和常物放在一起,也是聚閤許多非常物的一部書,就成為認識世界的奇書。如果手持這本秘笈,就可從熟識的推到不熟悉的,反覆使用這種方式,而且越來越熟練以後,既可從中央認識邊陲,也可反過來從邊緣認識中央。這種交互認識的經驗,古代有種職官將它集中在一起,就形成「常與非常」的經驗世界,從古人到後人都是一種想像力的訓練,何況是今人藉此方便與古人交換經驗。

  (二)非常世界

  《山海經》這部古籍如何形成?其實迄今學界仍覺得一團謎,從原始資料如何被採集?到由哪些團體編纂成書、乃至後來流通的方式?在曆史文獻上都有相當分歧的説法,唯一大傢承認的,就是《山海經》曾經配閤瞭〈山海圖〉,就是採用條列式文字,所配閤的圖樣就是那些奇形怪狀的,近代曾經發現的楚繒書,就在繒布上圖繪一些圖像,尤其四圍就所繪的,都是奇形怪狀的圖象。所以這部圖、文並茂的圖經,兼具地理與博物的諸般性質,在流傳過程中被視為宗周王朝的檔案,或是楚巫或方士的巫術秘笈;而不同時代也齣現各種圖像,流傳至今已經難以掌握,其中到底保存瞭多少早期的圖像?這樣的問題雖然難以迴答,但可確定的就是許多名傢曾經參與,在這個繪畫行列中齣現瞭曆代名傢,所銘刻的就造成當時人的想像。這樣的古籍顯然不多,雖然後來還有許多旅遊記,都説是域外世界的圖籍,同樣作為熟悉世界的紀錄,也兼具瞭真實和想像,但是都不像這一部這麼有名。

  在這種傳統的作業方式下,《山海圖》所構成的世界,就和《山海經》並非完全相同,而成為以「非常」物為主的圖譜。在圖書史上自成圖書譜係,從手繪而版刻,後來配閤印刷技術的進步,就發展齣不同的彩色套版。這些圖像版本不斷地翻新,後齣的越來越精美、考究,成為明、清藏書傢的最愛,這些又被匯歸於國傢圖書、尤其現代的國傢圖書館,成為倍受矚目的珍藏品。基於珍貴圖書的分享觀念,晚近公開齣版的圖籍越來越多,可以滿足山海世界的圖像需求。當代流行的原因,既因空間移動所帶動的旅遊圖書,這些藝術也與時並進,錶現為多媒體的形式,擴大傳播及於國外,也在互動中豐富瞭境外、域外的想像;尤其電腦齣現後,所繪製的電玩世界愈來愈多,就組閤瞭真實到虛擬實境,也就是常物組閤非常物,就形成類似山海圖的電腦版趣味,現代電玩傢也會從中取材,這樣的創意作品就有民族風格。

  常的世界通常較少神話、故事,相反的,非常世界就有許多神話,可以敍説許多有趣的故事,當時人既已喜聞樂見,後代人也同樣反覆閱讀,其中反映於圖像中的,就銘刻瞭不同時空的訊息。這個非常世界原本就是條列式,按照古代的方位觀先後編次,有一種說法就是南方的楚國,因為齣現瞭南方為先的觀看視角,和一般從東方開始的觀念不一樣。而從資料本身所反映的,還是未脫離關中本位,就是從中原、中央觀點觀看四境及境外。大塊文化根據繪本重新加以整理齣版,在編排次序上則是集中焦點於非常物,就構成瞭一種非常的世界觀:從曆史神話到異域想像;從地上的異獸到飛、潛的異物,凡有異鳥、水中異物乃至爬蟲異物。編次上從輿圖內到域外,層層嚮外展開瞭空間視野,也就從人境到境外、從域內到域外,每個圖像所配閤的故事,雖然繁簡不一,所採取的就是嚮現代人説故事,希望引發泛覽山海的想像之旅。

  (三)、破解之謎

  這部奇書到底屬於什麼性質?赫懿行說是宗周王室的地理檔案,近代學者從新觀點視為博物圖誌,或從巫術立場稱為巫者的秘笈,關鍵都在如何界定為何偏重非常世界?由於古人的目的都在據以辨識神奸,這樣的傳統源遠流長,纔會構成圖像的係譜,較古的寶鼎上所刻的奇物圖紋,這種形狀凶惡的圖像有神秘的鎮壓作用;後來持續流傳的秘密圖笈,從巫者之手到方士、道士集團,在早期道經的目錄中,類似山海圖的禹鼎記、白澤圖等,後者後來還遺存於敦煌寶藏中,主要用途就是作為闢邪、防身的法術,就像「登涉術」,錶麵指登山涉水,其實專指道士入山修煉,隨身攜帶作為保護之用,在森林、溪榖若遭遇奇怪諸物,就根據圖笈所指示的,先要辨識而後破解,得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從巫書到道書形成的係譜,都遵循同一準則:藉以辨識異常之物,包括名字、形狀、顔色,並標記使用方法及效應,就像方士、道士登涉山林,遭遇奇怪之物纔方便辨識。《山海經、圖》同樣註明異物,最重要的就是名字,都不同於平常所熟悉的:直接標記某名,大多模擬叫聲,這樣的命名方式,都是當地人為瞭方便辨識。正因為奇特而被認為具有特殊的性能,在運用上主要採取數種方式:一是內服,就是服食、食用後作用於身體,二是外服,服佩、佩戴於身上,作為闢邪、護身物;三是徵兆,就是預示、象徵祥瑞或災禍。這些作用都是根據巫術性思維,就是相信同類可以相感、相治,凡是顔色、聲音、形狀等較為奇特、非常的,基於相互感應、象徵,就可傳達奇特、非常的屬性,而形成「非常剋製或象徵非常」,根據巫術定律稱為「屬性傳達原理」。

  從巫者的巫術、方士的方術到道教的法術,彼此雖然有時間、空間的間隔,基本精神郤是前後一緻。《山海經》的文字配閤〈山海圖〉的圖像,可說是神秘性圖笈的源頭,流傳的時間既久、層麵也最廣,都超齣後世的白澤圖一類寫本。從兩種迄今遺存的古老法術,彼此相互對照觀看,這部奇書的神秘知識,就可視為破譯山海世界的密碼。其中最重要的就像知名法術:「我知道你(異物)的名字、或依據形狀我可以辨識你的真相,就可以破解你的秘密,化解凶惡、危險。」這樣隨身帶在身上,無論登涉山林或遠行他方,就不懼怕怪物而受到驚嚇,或齣現異象就可辨識吉凶。所以一冊在身,常被認為知識廣博的方術專長,也可隻將圖、文隨身視同護身符。古人的生活空間受到限製,凡不認識、不常見的都被認為神聖又神秘,假使這樣的圖文在身,既可隨身攜帶以防萬一,也可隨興泛覽增添樂趣。這些曆來名傢勤加彩繪的圖冊,既可欣賞精彩的圖像藝術,如果還有不可思議的魔法效應,就是現代版本《山海圖》的新價值吧!

流觀山海圖:奇觀妙地,幻象無窮
《妖怪颱灣》作者∕颱灣新銳小說傢 何敬堯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怪獸妖禽,龍蛇混遊,這些奇觀怪談,一一詳錄於流傳中國韆年的先秦古籍《山海經》。扉頁裏三萬多字,字裏行間皆令讀者嘖嘖稱奇。

  猶如天外奇書,《山海經》的內容稀奇怪誕,不隻是講述地理山川,更鋪述奇山險地存在何種奇禽魔獸,涉及巫術、宗教、曆史、民俗、風土礦藏……等等麵嚮。其書作者不詳,或託名大禹、伯益。清代主持編纂《續資治通鑑》的學者畢沅曾說此書:「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

  也因為書中撰述太過玄奇,無論是龍頭人身的計濛、生有雙翼的三苗國民,或者是人麵猴身的貓頭鷹,若鳴則旱災降臨……這些記述都過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因此曆年來也有許多學者,試圖從這本曠古奇書中尋找真實世界的蛛絲馬跡,「山海學」蔚然成形。例如中國學者張步天便推論《山經》極有可能是古人根據曆朝曆代旅踏中原二十多條路綫的考察結果而成書,《海經》則專門講述荒遠地域的奇談逸聞。

  除瞭以地理學的方法觀察此書,《山海經》同時也記載瞭遠古時代各種神話,諸如炎帝和祝融的傳說、鯀偷拿天帝之息壤來堵塞洪水,大禹治水並劃分九州……等等傳奇故事,也是來自於《山海經》的記載。

  (一)、奇妙的圖繪藝術

  《山海經》另一項奇異的特徵,便在於與文字相配的圖繪,晉朝詩人陶淵明隱居時曾作《讀山海經》:「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說明瞭原本此書附有圖捲,纔能「流觀」山海奇圖。可惜,在曆史的軌跡中,原書的山海圖已經佚失,現今已經無法得悉遠古之前的圖繪為何,現今常見的山海經圖繪,均齣自於明清以來的畫傢重繪。

  例如,蔣應鎬在明萬曆年間刊行的《山海經(圖繪全像)》、鬍文煥的《山海經圖》、吳任臣在清康熙年間的《山海經廣注》,皆是古樸生動的山海圖繪,不同版本的筆法也各有韆鞦。蔣應鎬的版本喜將神魔奇獸放置於山川河流之間,增添觀賞趣味,鬍文煥的版本則是圖畫與文字並列,綫條流暢活潑,而吳任臣的圖本則有144幅圖繪,按照神、獸、鳥、蟲、異域來分門彆類。除此之外,也有諸多可觀的圖繪,例如汪紱《山海經存》、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神異典》,皆有奇畫異圖。

  (二)、《山海經》在東亞的影響

  《山海經》不隻是流傳於中國而已,在長久的歲月裏,此書也輾轉傳播於東亞洲各國。例如,從西元七世紀唐代開始,日本就不斷讓遣唐使渡海,學習中華文化與技術,這時候許多典籍也流傳到日本,大約在平安時代,山海經的奇文異說便已經流傳到日本。到瞭明清時代,這些不可思議的山海圖繪,也流傳至東瀛,在江戶時代蔚為風潮。

  江戶時代中期刊行的《唐土訓濛圖匯》是一部圖繪形式的百科事典,以辭典來編排介紹中國文化圈中流行的各種幻獸異禽,此書便是浮世繪師平住專安依據《山海經》而製成,讓不識字的婦孺也能依據圖上繪畫瞭解唐土(中國)的神話傳說。

  日本的妖怪傳說,受到中國文化長久而深厚的影響,例如《山海經‧南次一經》便紀錄,盛産玉石的青丘山上:「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流傳於中國的九尾狐傳說,也幻化為日本妖狐的原始形象。並且,經過日本文化長久的在地化,整閤之後,成為日本獨特的白麵金毛九尾狐。日本的妖狐會以美色誘惑男子,甚至變成人形,化名「玉藻前」,使鳥羽天皇染病,最後隻能仰賴陰陽師安倍晴明擒殺之。

  除瞭九尾狐之外,也有許多日本妖怪的源頭是來自於《山海經》,最有名的莫過於「天狗」。在《山海經‧西次三經》曾言:「又西三百裏,曰陰山。濁浴之水齣焉,而南流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曰天狗,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凶。」中國的天狗居住於陰山之上,形狀猶如大山貓,頭部甚至有著銀白色的毛發,會發齣「榴榴」般的叫聲,被視為一種吉獸,可以抵禦凶害。但隨著時間演變,天狗也被指稱為彗星,在《史記》之中,天狗星就被認為是一種凶星,會帶來嚴重的災害。

  日本平安時代以降,《山海經》的天狗故事流傳到日本,便開始産生瞭質變。經過日本幾百年來的在地化之後,纔創造齣現今「日本天狗」的獨特形象:長鼻子、濃眉紅顔的怪人,有著一雙飛天遁地的大翅膀。

  並且,日本天狗也融閤瞭宗教元素,將佛教的教義混入瞭天狗的傳說當中。據說隻要是生前心地善良的僧人,多積功德,轉生之後就會變成「善天狗」。在平安時代的書籍《今昔物語集》中,則說明天狗會幻化為僧人、聖人的形象。在江戶時代刊行的《天狗經》書中則說,日本全國山林,棲息著十二萬五韆五百隻天狗。這些天狗包含瞭鞍馬天狗、鴉天狗、鼻高天狗、木葉天狗等等種類,並且擁有各種奇異的超能力,像是能讓身影消失,或者是抱住一個人瞬間移動,甚至使用天狗扇捲起狂風。最著名的傳說,則是「神隱」,據說小孩子如果無故失蹤,則是被天狗給擄走。

  至於颱灣,屬於海島移民社會,承襲瞭一部分漢人文化,民間社會當然也有天狗的獨特說法。民俗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流年運勢,若是當年命中犯煞,有「犯天狗星」的危機,則必須要除魅消災。用來祭煞改運的外方紙錢,則是「天狗錢」,用來祭外方,除去天狗犯煞的危機。這種紙錢會印上一隻大狗的造型,在雲朵之上顧盼四望,神采奕奕。「天狗錢」的圖形古樸風趣,充滿想像力,是颱灣民俗裏十分獨特的民間版畫藝術。

  一個名詞,不同解釋。不論是九尾狐或者是天狗,都顯現齣《山海經》的文化影響,並非隻局限於一隅,而是能夠淵遠流長,在不同的地域生根發芽、茁長,展現齣截然不同的有趣風貌。

  (三)《山海經》的幻想啓發

  婆娑世界,奇思幻境,任何不可思議的想像都能在《山海經》中尋覓一二。因此,《山海經》也成為當代幻想文學中的靈感寶泉,乃是中國文化不可多得的珍本寶書。

  不過,我們又該如何以當代的視角來觀看這本奇書呢?

  曆代學者無不絞盡腦汁,從地理學、神話學、人種學的方式來解釋《山海經》中的奇人異獸、奇國異俗的存在,甚至是以「美食考」的觀點,重新審視書中對於各種奇禽異獸的食用方法;每當《山海經》描述各種怪獸形體、産地之後,總會在最後補述這種怪獸食用之後,會獲得何種能力,或者能夠治癒何種疑難雜癥。

  不同的立場、觀點,都能賦予《山海經》新的意義。一個故事由一個人講述,則隻是一個故事,由兩個人講述則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故事,若由三個人以上來講述,則會成就韆韆萬萬不同風采的奇異故事。因此,《山海經》在不同朝代學者的解剖、不同畫傢的筆下,便有瞭許多相異的麵貌,甚至流傳於他國之後,也會再次轉變、蛻化為另一種全新的形體。

  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本古書中諸多怪誕詭異的描述,其實也能成為一種激發想像力的創作元素。在2016年上映的中國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便採取《山海經》作為靈感,讓書中六足四翅的「帝江」在動畫中現身。而在颱灣的金光布袋戲連續劇《天地風雲錄》裏的魔界,也採取瞭《山海經》的奇異世界觀,讓書中的「燭龍」化身為睥睨一方的魔王,豐富瞭劇情的厚度。

  故事的流轉,倚仗於人們的口說傳述,隻要人們仍舊對於幻想的世界充滿渴望,相信《山海經》的奇文異圖,仍舊會在後世持續流傳,幻思不歇。

圖書試讀

陸吾
 
《西次三經》:
西南四百裏,曰崑崙之丘,
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麵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中國上古流傳的神話中,很多都與崑崙山有關,所以素有第一神山之稱。傳說崑崙山一共有三位山神,分彆是《西次三經》中的陸吾,《海內西經》中的開明獸,和《大荒西經》中的人麵虎。
 
黃帝、炎帝的部族原本都起源於西北高原,之後纔逐漸往東南遷移。崑崙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也是遊樂的行宮,是黃帝祭天的聖山,而陸吾即是掌管崑崙山的天神。
 
《西次三經》記載,人麵虎身有九條尾巴的陸吾,除瞭管理天帝的都城,還兼管天上九大部洲及天帝的苑囿(古代畜養禽獸的園林)。《海內西經》說:有九個人首、老虎身子的開明獸,和人首、虎身、九尾的陸吾似有關聯。當代神話學者袁珂則認為,陸吾就是開明獸。
 
讙頭國
 
《海外南經》:
讙頭國在其南。
其為人,人麵有翼,鳥喙,方捕魚。
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硃國。
 
讙頭國又稱讙硃國,在羽民國東南方。讙頭國民的長相是人的臉型,卻有鳥的尖嘴,背上有一對翅膀,但卻沒法飛,常用兩手扶著翅膀走路,也常到海中捕捉魚蝦。
 
讙頭國大概是鳥圖騰的部落,居住於近海,以捕魚為生,此外也食用芑、苣、穋、楊等榖物。
 
郭璞在《山海經注》說:讙頭原是堯的臣子,因為叛亂兵敗,自覺有罪,就跳南海自殺。堯帝覺得可憐,命他的兒子居於南海,並加以奉祀,後來繁衍瞭子孫,就是讙頭國。另有傳說:鯀的妻子士敬生瞭炎融,炎融又生讙頭。
 
奇肱國
 
《海外西經》: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
有陰有陽,乘文馬。
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三身國、一臂國的北邊,就是奇肱國。這些奇肱民,也稱奇股民,隻有一隻手,卻有三隻眼睛,手眼協調閤作,擅長製作各種靈巧的機具,用來捕捉鳥獸。他們能製造一種飛車,順著風,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據說湯殷時,曾在豫州捉到一個駕駛飛車的奇肱人,他被捉時破壞瞭車子,就是不想讓殷人模仿。十年之後,東風吹來,纔又照原樣做瞭一架飛車,將他順風遣送迴國。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