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立国论

艺术立国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农业、工业、医疗、教育?
这些都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艺术与文化!

  平田织佐身兼艺术创作者、剧场经营者、戏剧教育者、地区艺术文化推广者及文化政策倡议者等多重角色,以自己在剧场领域、地方城市举办戏剧工作坊和地方艺术行政研习的实务经验为例,从日本实际社会状况切入,分析艺术文化的重要性,主张艺术并非曲高和寡,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社会急遽变化,对个体的不同价值观越趋重视,艺术能够创造人与人相遇、交流的机会与空间,也可作为人们学习各种社会经验的途径,是多元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要素。

本书特色

  1、首度介绍日本的艺术文化政策,对台湾读者极具参考价值。
  2、2017台北艺术节期间,活动现场配合展售专书。
  3、适合对象:艺术文化产业人士、文化相关政府单位、艺术文化推广单位、戏剧教育者等。

名人推荐

  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 专文推荐

  台北艺术大学林于竝老师 专文导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平田织佐(平田オリザ)


  1962年生,毕业于基督教国际大学,成立剧团「青年团」,提倡「现代口语戏剧理论」及自然、真实的对话,影响持续至今。除了戏剧创作,亦任教于东京樱美林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四国学院大学、京都文教大学等。此外,平田也关注戏剧教育,在韩国、美国、台湾、法国等地均举办过讲座与工作坊,戏剧教学方法已列入中小学教科书。戏剧作品包括获得岸田国士奖的《东京笔记》、以韩国留学经验创作而成的《首尔市民》等,近作《三姊妹――人形机器人版》与《蜕变――人形机器人版》分别于2013年及2015年来台演出,极受好评。2017年与台湾盗火剧团合作,演出《台北笔记》。另着有多本戏剧论述与评论专书,如《演剧入门》等;小说《幕が上がる》改编为电影,2015年2月于日本上映;剧本《三姊妹――人形机器人版》收录于《日本80后剧作家选》。

译者简介

林于竝


  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专任副教授。早期曾加入兰陵剧坊及笔记剧团。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现代剧场、艺术评论与剧场空间文化论。曾经担任台新艺术奖提名观察人、日本导演竞赛评审、日本东京国际艺术节(F/T)驻地剧评家等。着有《日本战后小剧场运动当中的空间与身体》(2009年10月,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出版社)、《日本战后剧场面面观》(2010年9月,黑眼睛文化出版社),译有《文化就是身体》(铃木忠志原着,刘守曜合译,2011年1月,PAR表演艺术杂志出版社)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耿一伟
导读  林于竝
前言

序章    何谓艺术的公共性
1 戏剧的票价为什么贵?
2 何谓公共性?

第一章    区域的艺术文化行政
1 创造多元的社会
2 做为广场的剧场及其功能

第二章    从经济面看艺术文化行政
1 如何克服文化的不景气
2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艺术

第三章    教育与艺术文化行政
1 艺术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2 学习生活的智慧
3 樱美林大学的实验
4 公共教育中的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权的确立
1 某次讨论
2 宪法保障的权利
3 艺术保险制度

第五章    文化行政的未来
1 文化省的创立
2 剧场的功能
3 NPO在艺术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4 艺术文化基本法

结语    艺术的未来
1 新时代的艺术
2 对艺术文化行政的期待

后记

图书序言

前言
 
我目前在位于东京都町田市的樱美林大学教书,除了教授表演及导演课程之外,也有一堂从艺术家观点看艺术管理的课程。
 
艺术管理这个字眼本身听起来是个不太熟悉的新名词,要简单说明也有点困难。只不过,说明或者解释这个概念并非本书的目的。
 
总之,如果用我自己的话来简单定义,所谓艺术管理(Arts Management,最近「艺术」这个字的原文常使用复数型),可以说是探究艺术与一般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艺术故意与一般社会造成断裂的原因是,虽然艺术本来就是构成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却有不少人把它当作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事物看待。如果期待用更精准的话语说明,那么所谓的艺术管理,应该说是为艺术找到在社会当中的位置。因为这句话包含着「管理」这个字眼,因此容易引导人们往经济学或者经营学的方向思考。我认为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本书想探讨的是更宽广的面向,因此,我试着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对此问题进行思考。
 
今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带领团体,必须持续费心面对剧场营运的导演或制作人,对他们而言,这种知识非常必要。因为,今后自己的艺术理念到底与这个社会之间有何关联,是否自我认识到这点,以及向社会仔细说明此种自我认识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多。
 
有这种认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例如,我担任大学推甄入学考试的面试审查老师时,常常听学生这样回答老师的提问:「从小学古典芭蕾舞,但是自己知道不可能成为专业舞者,因此想学习艺术管理,所以前来报考贵校。」
 
我觉得最近的考生真的非常有主见。至少,我自己在十七、八岁时,根本连听都没听过「艺术管理」这个名词,而且不只没听过这个字眼,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想都没想过。
 
当社会迈向成熟,人们也会逐渐开始感觉到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吧。如果只看大学的情况,比起学生,有更多家长开始直观地感觉到,今后的时代,不只是知识,文化的教养及素养更会左右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在日本,若谈到艺术文化,就会认为那不过是少数爱好者的事;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艺术对人类而言本来就不可或缺,特别在现代社会中,是决定这个社会应有样态的重要元素。然而,现代日本社会似乎完全没有认识到这点,而且政府在从事艺术文化行政时,也并非从这个想法出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