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

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Mac开发
  • Android开发
  • Android Studio
  • 移动应用开发
  • 手机应用
  • iOS开发
  • 跨平台开发
  • 编程教程
  • 软件开发
  • 应用程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Android已成为世界上市佔率最高的手机作业系统,想要成为App开发人员,Android一定是第一选择。

  Google自从推出整合的Android开发平台Android Studio之后,大大简化并统一了Android程式开发的速度,但更重要的,就是现在你已经可以在Mac OS上开发Android应用程式了。如果你已经是苹果手机App的开发人员,现在不需要再买一台PC或安装虚拟机,就可以直接用Mac OS开发原生的Android应用程式,不管是原生的API、模拟器、执行环境或连线实体手机,本书都解释的十分清楚,这也是新版Android Studio最重要的功能,让你能一机两用,开发出跨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式。

  适用:Android开发初学者、想从Eclipse转到Android Studio、想深入了解Android Studio、想深入了解IntelliJ IDEA、Android开发测试的相关从业人员。
书籍简介:软件工程与现代移动应用架构探索 图书名称:软件工程与现代移动应用架构探索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软件工程的基石、前沿设计范式以及它们在构建高性能、可维护移动应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希望超越基础语法学习,深入理解软件系统设计哲学,并掌握构建健壮、可扩展应用的专业开发者和高级爱好者。 本书首先从软件工程的原理与实践入手,探讨敏捷开发(Agile)、精益软件开发(Lean Development)的核心理念,并详细阐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的构建、版本控制的高级策略(如Git Flow与Trunk-Based Development),以及代码质量保障的实践,包括测试驱动开发(TDD)和行为驱动开发(BDD)。 随后,内容迅速转向现代应用架构设计。我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而是全面介绍当前业界主流的MVVM(Model-View-ViewModel)、MVI(Model-View-Intent)以及Clean Architecture(整洁架构)的精髓。对于每一架构模式,本书不仅解释了其结构和优点,更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移动环境中高效实施,并权衡其在可测试性、模块化和团队协作中的利弊。 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高性能与用户体验优化。我们详细分析了移动设备上的性能瓶颈,涵盖了内存管理、渲染管线优化、线程调度与并发编程的最佳实践。特别地,本书提供了关于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在处理复杂异步事件流中的应用案例,无论是使用RxJava/RxKotlin还是SwiftUI/Combine等框架,其背后的反应式思维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核心章节细述 第一部分:坚实的基础——软件工程实践 1. 敏捷与精益的实战应用: 本章超越了Scrum的基本流程,重点讲解了如何将看板(Kanban)应用于移动开发周期,如何进行有效的迭代规划和风险评估。讨论了“完成的定义”(Definition of Done, DoD)在移动应用发布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将用户反馈无缝整合到开发循环中。 2. 高级版本控制与协作: 深入讲解了Git的高级命令,如交互式变基(Interactive Rebase)、子模块管理以及如何设计私有仓库的访问权限策略。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利用静态分析工具(如Linters)和自动化代码审查(Code Review)流程,在代码合并前就捕获潜在的工程问题。 3. 测试的深度与广度: 本章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它详细区分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端到端(E2E)测试在移动生态系统中的实现技术。对于单元测试,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Mocking和Stubbing框架有效地隔离依赖项;对于集成测试,则聚焦于如何使用模拟器/真机集群进行自动化UI测试,并讨论如何平衡测试覆盖率与开发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构建蓝图——应用架构的演进 4. 从传统到现代的架构演变: 本章系统回顾了早期架构的局限性,并详细对比了MVVM与MVI的内在差异。重点分析了MVI模式如何通过明确的状态管理(State Management)和单向数据流,有效解决了复杂应用中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5. 整洁架构(Clean Architecture)在移动端的落地: 我们借鉴了Bob大叔的设计思想,并将其细化到移动应用的目录结构和依赖规则中。探讨了如何定义清晰的“领域层”(Domain Layer)、“数据层”(Data Layer)和“展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确保核心业务逻辑不受外部框架或UI技术的变动影响。书中提供了详尽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框架选型与使用指南,以保证架构的松耦合特性。 6. 跨平台与原生技术的权衡(非特定平台绑定): 本部分不涉及任何特定操作系统或IDE的配置细节,而是从架构师的视角,分析了混合开发(Hybrid)、渐进式Web应用(PWA)以及原生编译技术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技术经济学分析。讨论了如何设计一个统一的API网关层,以适应未来可能的技术栈迁移。 第三部分:优化与扩展——性能与并发 7. 移动环境下的并发编程范式: 详细解析了同步锁、信号量、队列等底层并发机制,并着重于如何在不阻塞主线程的前提下处理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任务。书中通过代码示例阐述了如何使用协程(Coroutines/Async-Await)进行结构化并发,避免资源泄漏和“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 8. 渲染性能与资源管理: 本章深入探讨了移动设备GPU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过度绘制(Overdraw)、布局穿透(Layout Thrashing)等常见性能杀手。提供了高效的列表视图(RecyclerView/UITableView)实现策略,包括异步数据绑定和预加载技术,以确保滚动流畅度达到业界标准。 9. 数据持久化与网络优化策略: 探讨了关系型数据库(如SQLite/Room)与非关系型存储(如Realm/Core Data)的选择标准。在网络层面,本书侧重于离线优先(Offline-First)策略的设计,包括数据同步冲突的解决机制,以及缓存策略的精细化控制(如HTTP缓存头、ETag的使用)。 总结 《软件工程与现代移动应用架构探索》致力于提升读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单纯的“代码实现者”转变为能够设计和维护大型软件系统的“架构师”。全书强调的是不变的工程原则而非易逝的框架语法,为开发者在快速迭代的移动技术领域中建立起一座稳固的知识灯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毕小朋


  CSDN 博客专家,熟悉 Android 开发与测试,所编写的《Android Studio实用指南》电子书持续畅销,备受读者推崇,获得百度阅读的鼎力推荐。

图书目录

前言

01 Android Studio
1.1 什么是Android Studio 
1.2 Android Studio 的特点
1.3 macOS 环境设定
1.4 Windows 环境设定
1.5 Linux 环境设定
1.6 认识欢迎介面
1.7 认识设定介面
1.8 说明和教学
1.9 更新Android Studio 版本
1.10 设定Android Studio 更新通道
1.11 在Android Studio 中使用代理
1.12 认识偏好设定
1.13 认识工作环境
1.14 认识工具视窗

02 专案与模组
2.1 Android Studio 的专案结构
2.2 汇入专案和模组
2.3 建立专案和模组 
2.4 删除模组 
2.5 增加so 档案 
2.6 建立类别和档案
2.7 建立Activity
2.8 建立Fragment 档案
2.9 建立Service 档案
2.10 建立自定义元件
2.11 建立App Widget
2.12 建立可编译的资源档
2.13 建立不同解析度的图示
2.14 建立向量图
2.15 建立AIDL 档案
2.16 建立Android 资料夹
2.17 建立Resource Bundle 档案

03 版面配置
3.1 认识版面配置 
3.2 设计版面配置
3.3 元件列表 
3.4 预览
3.5 结构树
3.6 属性
3.7 工具列

04 管理
4.1 专案视窗
4.2 专案管理 
4.3 档案管理
4.4 Android Studio 管理
4.5 我的最爱
4.6 TODO

05 编辑
5.1 取消/ 重做/ 剪下/ 复制/ 贴上 
5.2 复制技巧 
5.3 合併两行内容 
5.4 选择技巧
5.5 缩排设定 
5.6 自动补全目前的叙述
5.7 一键切换大小写字母
5.8 寻找工具列
5.9 在寻找结果中跳跃
5.10 选择寻找结果    
5.11 指定寻找路径
5.12 替换
5.13 指定取代路径
5.14 在结构中寻找和取代
5.15 寻找用法
5.16 设定寻找用法的过程和范围
5.17 显示用法
5.18 检视在目前档案中的用法
5.19 在档案中反白显示字元
5.20 最近寻找
5.21 Macros (巨集)

06 视图
6.1 工具视窗
6.2 工作环境管理
6.3 检视定义 
6.4 检视同胞元素
6.5 检视文件
6.6 检视方法的参数资讯
6.7 检视运算式的类型
6.8 检视上下文资讯
6.9 检视原始程式
6.10 检视最近开启过的档案
6.11 检视最近改动过的档案
6.12 检视最近的改动
6.13 比较任意档案
6.14 将选取的档案和正在编辑的档案进行比较
6.15 将选取的档案和剪下板上的内容进行比
6.16 切换编辑器配色方案 
6.17 切换程式风格
6.18 切换键盘对映
6.19 快速切换视图模式
6.20 快速切换主题
6.21 设定编辑器是否显示空格
6.22 设定编辑器是否显示行号
6.23 设定编辑器是否显示缩排精灵
6.24 设定编辑器是否使用自动换行
6.25 设定编辑器是否出现汇入提示
6.26 使用示范模式
6.27 使用免打扰模式
6.28 使用全萤幕模式

07 导览
7.1 搜索并开启类别档案
7.2 搜索并开启某个档案
7.3 搜索并开启某个档案或方法
7.4 使用自订程式区块
7.5 快速跳跃到某一行程式
7.6 快速跳跃到游标的历史位置
7.7 快速跳跃到编辑过的历史位置
7.8 标记书签
7.9 使用快速键标记书签
7.10 管理书签
7.11 快速跳跃到导览列
7.12 快速跳跃到宣告
7.13 快速跳跃到实现 
7.14 快速跳跃到类型宣告 
7.15 快速跳跃到父类别
7.16 类别和测试类别之间快速跳跃 
7.17 检视相连结的档案
7.18 检视档案结构
7.19 检视类别的层次结构图 
7.20 检视方法类型的层次结构 
7.21 检视方法唿叫层次结构
7.22 快速跳跃到错误程式的位置
7.23 在方法间前后跳跃
7.24 使用翻页功能
7.25 选择目前档案在哪里显示
7.26 游标快速跳跃到编辑器
7.27 游标快速跳跃到表头/ 页尾 

08 程式设计
8.1 覆载或实现方法
8.2 实现介面方法
8.3 实现代理方法
8.4 产生建置函数 
8.5 产生Getter 和Setter 方法
8.6 覆载equals 和hashcode 方法
8.7 覆载toString 方法
8.8 插入版权资讯
8.9 分析或删除程式
8.10 自动补全提示
8.11 程式补全
8.12 补全循环扩充词
8.13 展开或折叠程式
8.14 插入程式范本 
8.15 使用程式范本包裹程式
8.16 检视和编辑程式范本
8.17 使用常用程式范本包裹程式
8.18 註释程式
8.19 格式化程式 
8.20 自动缩排行
8.21 最佳化汇入
8.22 重新排列程式
8.23 移动一段程式 
8.24 移动一行程式
8.25 操作意图提示
8.26 正规表示法操作意图提示

09 检查
9.1 程式检查工具
9.2 更加了解Lint 
9.3 执行一次程式检查
9.4 指定检查范围
9.5 程式检查结果及辅助工具 
9.6 详解程式检查结果辅助工具
9.7 禁用和启用某项检查
9.8 忽略检查
9.9 在指定范围内执行某项检查 
9.10 解决检查出的问题
9.11 管理程式检查设定档
9.12 设定程式检查规则
9.13 Android 类别目的所有检查项
9.14 Android Lint 类别目的检查项
9.15 在lint.xml 档案中设定Lint 检查
9.16 在Gradle 中设定Lint 检查
9.17 使用Gradle 执行Lint 检查
9.18 在Java 和XML 原始程式中设定Lint 检
9.19 程式清理
9.20 透过名字来指定程式检查项
9.21 设定目前档案自动检查的规则
9.22 汇入并检视离线检查结果
9.23 自动增加是否可为空註释
9.24 分析依赖
9.25 分析反向依赖
9.26 分析模组依赖
9.27 分析循环依赖
9.28 分析资料流程 
9.29 分析堆叠资讯

10 重构
10.1 重新命名 
10.2 更改方法签名
10.3 移转变数类型
10.4 转成静态方法 
10.5 静态方法转为实例方法
10.6 移动类别
10.7 移动静态方法 
10.8 移动静态栏位
10.9 复制
10.10 安全删除
10.11 分析变数
10.12 分析常数
10.13 分析栏位
10.14 分析参数
10.15 分析函数式参数
10.16 分析参数物件
10.17 分析方法
10.18 分析方法物件 
10.19 分析委派
10.20 分析介面
10.21 分析父类别
10.22 内联方法
10.23 内联临时变数
10.24 寻找并取代重复程式
10.25 反转布林值
10.26 把成员拉到父类别 
10.27 把成员推到子类别
10.28 尽可能使用介面
10.29 使用委派取代继承
10.30 移除中间人
10.31 包装方法传回值
10.32 将匿名类别转成内部类别
10.33 封装栏位
10.34 使用查询取代临时变数
10.35 使用工厂方法取代建置方法
10.36 使用建置元取代建置方法
10.37 泛型化
10.38 国际化

11 构建
11.1 认识Gradle 
11.2 设定Gradle 环境 
11.3 Gradle Wrapper
11.4 检视和执行Gradle 工作
11.5 建置专案和模组
11.6 Gradle Script
11.7 在专案结构中设定模组建置
11.8 签名和包装
11.9 设定开发者服务 

12 执行和侦错
12.1 执行和侦错设定
12.2 执行应用程式 
12.3 侦错应用程式
12.4 中断点
12.5 页框侦错视窗
12.6 变数侦错视窗
12.7 监看视窗
12.8 侦错控制工具
12.9 步进侦错工具
12.10 计算运算式
12.11 连结侦错到Android 处理程序
12.12 设定和执行单元测试

13 工具
13.1 任务 
13.2 JavaDoc
13.3 将目前档案储存为范本
13.4 IDE Scripting Console
13.5 管理Android SDK
13.6 管理Android 模拟器
13.7 即时执行
13.8 Android 监视器 
13.9 截图
13.10 录像
13.11 捕捉系统资讯
13.12 版面配置解析
13.13 Logcat 监视器
13.14 记忆体监视器
13.15 CPU 监视器
13.16 网路监视器
13.17 GPU 监视器
13.18 APK 分析器
13.19 主题编辑器

14 版本控制
14.1 版本控制系统
14.2 Git 偏好设定
14.3 设定GitHub 帐户资讯
14.4 从GitHub 复制程式
14.5 将本机专案共用到GitHub
14.6 检视本机变更历史
14.7 Git 增加档案
14.8 Git 传送变更
14.9 Git 档案逐行追溯 
14.10 显示目前修订版本
14.11 Git 档案比较
14.12 Git 取消操作
14.13 Git 版本回复
14.14 Git 检视传送历史
14.15 Git 分支管理
14.16 Git 建立标签
14.17 Git 合併分支
14.18 解决Git 合併中的冲突
14.19 Git 使用Rebase 合併分支
14.20 Git 暂存/ 恢复暂存变更 
14.21 Git 取得最新内容
14.22 Git 合併最新内容
14.23 Git 更新专案
14.24 更新档案状态 
14.25 Git 更新
14.26 Git 搁置变更
14.27 检视Git 专案的传送资讯

15 视窗
15.1 最小化和最大化视窗
15.2 储存和恢复视窗版面配置
15.3 工具视窗的显示和隐藏 
15.4 工具视窗的隐藏技巧
15.5 工具视窗调整技巧
15.6 移动工具视窗的位置
15.7 工具视窗的检视模式 
15.8 编辑器标签设定
15.9 快速切换编辑器标签
15.10 关闭编辑器标签
15.11 管理编辑器标签
15.12 标签显示位置
15.13 拆分编辑器视窗 
15.14 多个专案之间切换

16 偏好设定
16.1 外观与行为
16.2 系统设定
16.3 键盘对映
16.4 编辑器正常设定
16.5 设定自动汇入
16.6 编辑器外观 
16.7 程式补全
16.8 档案标签
16.9 编辑器颜色
16.10 程式风格
16.11 档案和程式范本
16.12 外挂
16.13 编译和建置

A 附录
A-1 Android Studio 重要版本发佈时间线
A-2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前言

  人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总是发明出一些新的科技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了风雨无阻,人类发明了汽车,为了自由翱翔,人类发明了飞机。人们总是朝着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于是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思考如何使用技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如今,行动网际网路正值浪潮之颠,物联网、大数据、云端运算、虚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又将带来新一轮的巨变,而你我有幸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创意的时代。作为程式设计师的我们,或行动网际网路产品的开发者,应该要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思考,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上。那些简单的、重复的、有规律的、易出错的编码和测试工作,都应该由工具来帮我们完成。

  Android Studio 正是这样一款Android 开发者们梦寐以求的工具,它的诞生就是为了让Android 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含着金汤勺出生的Android Studio,由于继承自Intellij IDEA这个号称目前最好最强最智慧的Java IDE,天然地拥有了智慧和效率上的优势。加上Google为其量身定做的Android 开发工具,让Android Studio成为了Android 专案开发和测试的必备神器。

  从2013年5月16日Google 在I/O 大会上发佈Android Studio 第1 个预览版本开始,到现在2.2版本的发佈。Google 对它的增强和最佳化从未间断过,很多实用的功能被不断地整合进来,每一次重大的更新都会使开发者欢唿雀跃。我对Android Studio的学习和使用也从未间断过,感觉它就像一座需要不断探索和採撷的宝藏,每次不经意地获得一项新的技能都会让我赞叹它的奇妙。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採访过很多资深的开发人员,他们平日里更多地会去研究和学习Android 开发技术,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深入工具的使用。目前市场上关于Android 开发的书籍有很多,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介绍Android Studio 的书,因缘际会,我希望能够透过这本书把我所学习到的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能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体会到Android Studio的强大和便捷之处。

  经过3年的累积,15个月的努力,200 多次的修改,1000多位读者的支援和监督,近70万字最后得以出版。激动和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感谢大家,感谢这个伟大的、一切皆有可能的网际网路时代。

  ✤ 本书定位

  这不是一本循序渐进的学习书籍,它更像是一本Cookbook,你需要有目的地去阅读本书。当你遇到问题或想了解某个工具如何使用时,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的章节。

  本书像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手册,它几乎囊括Android Studio所有的实用功能和操作技巧,适合放在读者的电脑旁经常翻阅。

  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工具和使用技巧,并且每个操作都有实例示范,让读者感觉是在跟一个有经验的人聊天。

  全书以近1500张图片详细描述Android Studio的使用,是真正的图文并茂。

  本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说明如何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专注于操作技巧的说明,对于Android开发的基础知识略有提及,但不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以macOS 上的操作为例进行示范,不同作业系统上Android Studio 的操作差异不大,对于快速键会区分macOS/Windows/Linux。

  本书的大部分操作技巧同样适用于IntelliJ IDEA。

  ✤ 目标读者

  ■ 如果你初学Android 开发;
  ■ 如果你想从Eclipse 转到Android Studio;
  ■ 如果你从其他语言转到Android 开发;
  ■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Android Studio;
  ■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IntelliJ IDEA;
  ■ 如果你从事Android 测试开发;
  ■ 如果你英文不好;
  ■ 如果你想节省搜索的时间;
  ■ 如果你想加强工作效率;
  那么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 读者须知

  关于开发环境:

  ■ 本书适用macOS/Windows/Linux 作业系统,主要以macOS 来示范。

  ■ 本书以JDK1.7为例介绍如何设定开发环境,如果你使用的是Android Studio2.2 及以上版本,需要设定JDK1.8。

  ■ 由于Android Studio介面变化太快,因此本书中有些图片可能是旧版本的介面,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了解和阅读。

  ✤ 勘误与回馈

  本书已经尽可能全面地转换目前最新的2.2版本,但是由于IntelliJ IDEA在持续更新,Android Studio也在持续更新,再加上笔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遗漏、了解错误或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如果你在阅读本书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请发邮件(wirelessqa@163.com)或直接传送BUG到Github:github.com/bxiaopeng/AndroidStudio/issues。

  本书的所有勘误及版本转换都会更新在Github上。

  ✤ 致谢

  好多次,在出门前,儿子都会问“爸爸,你跟我们一起去吗?”或问“爸爸,你去哪里?”妈妈会抢着说“爸爸加班,晚上陪你玩”。现在儿子已经快3岁了,有时候会问“爸爸怎么老是加班啊”,我总是说“因为爸爸忙啊”。

  写书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这本书几乎用掉了我所有的休息时间。每个礼拜天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在星巴克写啊写,如果没有家人的了解和支援,没有老婆和儿子莫大的支援和鼓励,我是无法完成这本书的,感谢他们的付出。

  感谢楼主、友哥、猴哥、炜哥、战老师对本书的校对,他们都是非常资深的Android 开发工程师,感谢他们对本书提出的修改建议。

  感谢已经买电子书的1000多位读者,他们见证这本书的的成长,没有他们的支援和鼓励,我也没有信心出版这本书。

  感谢所有的读者,感谢你对本书的关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读完之后,真的让我对手机App的开发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我一直觉得在Mac上开发Android App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毕竟Mac是苹果的系统,Android是Google的,总觉得会有很多兼容性问题,而且Android Studio这个开发工具听起来就很大牌,很专业,感觉不是一般人能轻松上手的。但是这本书,它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的嚮导,一步一步地把我带进了这个“新世界”。 从最基础的环境搭建开始,它就讲得特别详细。安装Android Studio的过程,macOS的各种设置,甚至是可能遇到的坑,作者都提前替我们想到了,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办法。我记得有一次,我安装的时候卡在一个地方很久,正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书里提到过一个解决办法,试了一下竟然真的就好了!这让我感觉作者真的是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授。 接着,书里讲到了一些非常核心的概念,比如Activity的生命周期、Fragment的使用、Intent的传递等等。这些都是开发App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以前我看网上的教程,总是断断续续的,理解起来很吃力。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例子,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讲得清晰易懂。他会画很多图,用很多代码片段来解释,让你能直观地看到这些代码是如何工作的,App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UI布局的设计和实现,讲得非常到位。不再是简单的拖拖拽拽,而是深入讲解了ConstraintLayout的强大之处,以及如何用XML写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界面。作者还介绍了Material Design的设计理念,让我的App不只是能用,还能看起来很专业,很有吸引力。我按照书里的方法,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待办事项App,界面简洁大方,功能也很顺畅,这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最后,这本书也讲到了一些进阶的内容,比如网络请求、数据存储,甚至是简单的数据库操作。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些部分,但我知道,当我需要开发更复杂的App时,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宝库。它不仅教会我如何“写代码”,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开发一个好的App。对于想进入App开发领域,或者已经有一定基础想提升的台湾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强烈推荐!

评分

拿到《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毕竟“最新”这个词,在科技领域就意味着变化快,很多东西可能还没捂热乎就过时了。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刷新了对“最新”的理解。它不是那种赶潮流、讲一些花里胡哨但实用性不强的东西,而是把Android开发的核心技术,用一种非常系统、非常扎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作者在开篇就花了很大篇幅来讲解Android Studio这个开发环境的强大功能。我之前以为Android Studio就是写代码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它其实是一个集代码编辑、调试、性能分析、模拟器运行等等于一身的“全能选手”。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视图、工具栏的用法,甚至是一些隐藏的小技巧,让我一下子就觉得“挖到宝了”,开发效率似乎瞬间提升了好几档。 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Mac OS操作系统的集成,处理得非常自然。我之前总觉得在Mac上用Android Studio会有些水土不服,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Mac OS非常熟悉,他讲解的每一步操作,都完美地契合了Mac的操作逻辑。像是快捷键的使用、文件管理的习惯等等,都融入了讲解中,让我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跨平台的隔阂,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畅。 这本书在讲到具体的代码实现时,逻辑性非常强。作者不会一下子抛出大量复杂的代码,而是循序渐进,先讲清楚每一个小模块的功能,再将它们组合起来。举例来说,在讲解网络请求的部分,他先从最基本的HTTP协议讲起,然后引入OkHttp这个库,最后再展示如何处理JSON数据。每一个步骤都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这个之前对网络编程有些畏惧的人,也能慢慢理解并运用。 而且,我发现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都非常贴近实际开发的需求。书中提到的很多功能,比如用户登录、数据展示、图片加载等等,都是我们在开发App时经常会遇到的。作者通过这些案例,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引导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App开发者。

评分

这本《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我一直以为开发App是个很门槛很高的领域,尤其是看到很多大神分享的代码,感觉自己永远都赶不上。但是这本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看到了希望。 从一开始的安装配置,它就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起来很吓人的步骤,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我记得我自己在摸索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报错,然后就卡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但是这本书里的截图和详细的步骤说明,就像给我配了一张地图,告诉我哪里该走,哪里要小心,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让我觉得特别舒服的一点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亲切,没有那种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作者就像一个朋友一样,在跟你分享他的经验。他会用一些生活中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到“生命周期”的时候,他会把它比作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非常有画面感,也更容易记住。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讲到一些关键的技术点时,会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比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写这段代码,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情况下可能需要换一种方式。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我以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有很多实际的代码示例,而且这些代码都经过了作者的优化和精炼,可以直接拿来学习和参考。我按照书中的例子,动手写了一些小功能,比如一个简单的计数器,一个可以切换背景的页面,虽然简单,但每一次成功的运行,都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它让我觉得,原来开发App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它更像是一本“开发者启蒙手册”,它点燃了我对App开发的热情,让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肯用心去学,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App开发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学习书中剩下的章节,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App。

评分

在看到《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终于等到一本能把Mac和Android开发结合得这么好的书了!”毕竟Mac OS和Android Studio,一个是苹果的经典,一个是Android世界的基石,这两者的结合,在我看来,就是效率和创造力的完美碰撞。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对Android Studio的精细化讲解。我之前觉得Android Studio是个庞然大物,功能太多,难以驾驭。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就像一位细心的向导,从最基础的安装配置开始,一步步地带领我熟悉这个强大的开发工具。从创建项目时的各种选项,到代码编辑器的各种快捷键,再到调试时如何查看日志、分析性能,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能够驾驭这个工具,而不是被它“镇住”。 更让我觉得难得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Mac OS的操作习惯,而是巧妙地将Android开发的通用知识与Mac OS的特点相结合。它会告诉你,在Mac上如何更高效地使用Android Studio,如何利用macOS的一些特性来提升开发体验。这种“量身定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读起来特别舒服,完全没有那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在讲解Android开发的核心技术时,这本书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作者对于Activity、Fragment、Service等核心组件的讲解,深入浅出,并且结合了大量的代码示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讲到如何处理用户界面布局的时候,详细介绍了ConstraintLayout的强大之处,以及如何用XML写出既美观又响应式的界面。这让我觉得,我的App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集合,更能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 除了技术知识,这本书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开发者思维”。它会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关于软件工程、代码优化、以及如何避免常见bug的建议。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编写代码,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这种“软技能”的培养,对我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这本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技术操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名独立、高效的Android开发者的指南。它为我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清晰的思路,以及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于任何想要在Mac上进行Android App开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对Mac OS情有独钟,同时又对开发手机App充满了好奇。一直觉得在Mac上开发Android,听起来就有一种“跨界”的酷感,而且Android Studio这个工具,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不知道会带来多少惊喜。 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把我从零基础带入到了Android App开发的奇妙世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Android Studio的讲解,几乎是手把手教学的程度。从如何创建项目,到每个菜单、每个窗口的功能,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之前在网上零散地看过一些教程,总是抓不住重点,而这本书把所有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特别让我觉得赞的是,书中对于UI设计的讲解。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如何使用ConstraintLayout来构建灵活而美观的界面。以前我觉得做UI很麻烦,但是通过书中的例子,我才发现原来可以用这么高效的方式,来设计出不同尺寸屏幕都能完美适配的界面。而且,他还介绍了Material Design的设计规范,让我的App看起来更符合现代审美,更有专业感。 在讲解核心的编程逻辑时,这本书也做得相当出色。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点,比如线程、异步操作、数据库等等,而是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和详实的例子,将它们一一剖析。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处理网络请求,作者不仅解释了原理,还介绍了Retrofit这个非常流行的库,让我能够快速地掌握如何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让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会提到一些开发者在实际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学习一本死板的技术书籍,而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学习。这种“实战”的指导,对我来说比单纯的学习代码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用Mac OS+Android Studio开发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式》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它为我打开了Android App开发的大门,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想在Mac上学习Android开发,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