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说城人

台北说城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曾经有一个人,爱她所生活着的台北,
  时常说着写着唸着,处处都有她生活的足迹。

  ★台北文化奖、台北文学奖、金鼎奖得主韩良露
  ★物换星不移,一本关于台北身世最温柔闪耀的作品
  ★收录摄影家陈文发台北速写影像、许悔之封面题签
  ★朱全斌、刘克襄专文推荐
  
  「我是个听故事也说故事的人,走过了时代和历史,我爱台北生活。」—韩良露

  她曾经心向远方,最后还是回到家乡。台北,一个曾属于韩良露童年、少年的城市,成为她人生最眷恋的归属。二○○六年起,韩良露主持「南村落」,摇身一变成为文化魔术师,在城市文明的神经网络中悠游,与台北的灵魂对话、神交,用文字拼凑出台北的身世与真实样貌。她是永不厌倦,也永远令人怀念的台北说城人。

  「虽然书里提到的店铺与事物有些已经不存在了,而台北的美也不像伦敦、巴黎或京都那般的永恆,尽管韶光荏苒,做为华人世界中最具有文化底蕴也最具有创作活力的所在,台北正逐渐成为一个从容、斯文,愈来愈适合慢活的城市。」——朱全斌

  「台北城的文化多样性,那几年随着南村落的推动,如每年花季的繁华盛开。怎奈台北的人文更加璀璨时,她骤然离去。一栋栋楼房依然耸立,唯露台不再出现,甚而荒凉了。」——刘克襄

  韩良露台北语录精选:
  「台北不是玩景点的地方,台北的好玩在生活的细节,在街道巷弄之间由小事累积而成的文化深度与密度。」
  
  「台北也曾经是一座只往前看不回顾的城市,也曾经身世模煳,好在台北在过去十多年慢慢学着成熟与稳健,知道一味求新求变并非城市唯一的发展之道。」
  
  「早餐,也是台北如今做为一个独特城市的特色之一,想到晨起,台北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早餐在等着我,自然不会想移民去巴黎。」
  
  「我爱寒流来的日子,台北需冷静竟与安静,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口再度清静,让天地之冷气带走我们的浮躁与不安。」
  
  「康青龙街区,并非聚光灯,也不是霓虹灯,只是个文化的幽光,却可以让旅人照见心灵,看见台北不一样的价值。」
  
  「我天天在城南村落中走来走去,跟识与不识、熟与不熟的人们微笑点头、寒暄、交谈,在这里我有了归属感。」
  
  「一夜未眠与一觉初醒的台北是不同的台北。」
  
  「南村这样的村落,是台北人心灵的后院,是一个可以在清晨散步黄昏漫步午夜沉思的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韩良露(1958-2015)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识分子、公益文化推广者;种种兴趣、专长、投入与身分,让她成为丰厚多元的文化人。

  十六岁开始于诗刊发表现代诗,开启写作之门,写作触角广及影评、散文、电视和电影剧本等,曾获台北文学奖、新闻局优良剧本奖、广播金钟奖、电视金钟奖多项殊荣。二○○六年起,主持「南村落」,以艺文社会企业方式介入推广、举办超过千场文化活动,重新诠释在地文化,并因此荣获二○一三年「台北文化奖」个人奖,被盛赞为「城市的文化魔术师」。二○一五年,以《良露家之味》荣获图书类金鼎奖。

  平日喜欢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镇,着有《露水京都》《美好生活,其实很简单:韩良露和李渔的「闲情偶寄」》《狗日子‧猫时间:韩良露伦敦旅札》《乐活在天地节奏中:过好日的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上昇星座:生命地图的起点》《灵魂占星:与灵魂对话的和谐生命》《小饮,良露:葡萄酒旅记》《一起,微醺:认识这世界的美妙旅程》等多部作品。

  韩良露原来规划与她一生的挚爱朱全斌,多相陪伴,一起过生活,也从事更多写作、出版、电影等文化投入。但因缘果熟,于二○一五年三月三日舍报,留给她的夫婿、家人、朋友和众多读者丰美的着述和回忆,以及一门人生叩问真善美的修行功课。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南村落与我──侧记韩良露 ◎刘克襄
代序 台北带路人 ◎朱全斌

卷一 食光记忆
追忆台北的晨光、晨音与吃早餐
台北街头小吃风光好
早餐的选择
吃庙口早市
明星咖啡馆的故事
爆米香车来了
巴赛丽厅

卷二 一街一景
下午的阳光、微风和安宁
端午节艋舺早市
台北孔雀东南飞
市场里放爵士乐的修鞋小铺
东区忆往
厝边与商圈
淘书乐

卷三 城南新事
南村漫步──为「南村落」诞生而写
南村落漫走小确幸
城南小日子
生存或生活,那是个问题
庶民的元宵花灯漫步
「细节里的天使」──打造春日永康农人市集

卷四 城市镜像
三城时空镜像
台北生活者的旅行
台北‧生活者的优质城市
台北真好玩
台北康青龙街区的修学之旅
台北现代美术馆需要更多美学的梦想
如果,城市是……
把「生意做成文化」的感动
放生书
城市老灵
城市是我们的时光旅社
为台北老房子请命
旅人的乡愁
野鸟的家
开小店
阳台的人世风景
温柔的生活革命
热爱我们的台北
双城记──伦敦VS.台北
 

图书序言

追忆台北的晨光、晨音与吃早餐
 
关于台北的晨音、晨光与吃早餐的种种,在生命中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往事。
 
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时,都跟着画画、写诗、写影评的人闲混,天天熬夜的我们,总有本领扯东扯西扯到天光鱼肚翻白,才心甘情愿离开不同朋友的家门,但也不想立即返家,于是,吃早餐就成为继续晃盪的理由了。
 
二、三十年前,住在东门临沂街的我,有可能去东门市场走走,五、六点的早市总有种精神抖擞的气氛,通常最早工作的一定是肉铺,大只猪在木板上,肉贩神准地下快刀切割,虽然是无声的演出,却彷彿听得到肃杀之声。
 
鸡摊总是较聒噪,关在铁笼中的红冠公鸡仍尽当日最后职责地叫晨,母鸡也叽叽地唿应着,隔邻的鱼贩将刚运到的大草鱼倒进小鱼池中,过多的鱼哗啦地在浅水中挣扎吐气,早出局的鱼其实也早轻松。
 
菜贩来得较晚,但也慢慢摆好了菜摊,讲究者会洒水好让菜蔬看来像沾着露珠,清晨的菜总看来很有朝气的样子,也较能让疲倦而发红的眼睛看着觉得舒适。
 
市场里有一摊米粉汤,当年顾客还不像今日这般拥挤,可以清闲地吃碗米粉
 
配两块油豆腐,睁着已经逐渐要阖上的双眼,有一种恍惚的倦意,但吃着微饱再回家上床会更容易入眠也保证不会大上午突然饿得醒过来。
 
或有时会去信义路华南银行旁的小巷中吃寿司、味噌汤、脆肠排骨冬粉,当时的中年老板人极沉静,常常小吃做得好的摊家都不唿,静心专注者才能料理细节吧!这家小摊我起码吃了十年,但后来老老板不在了,口味也跟着变差,如今每回忍不住去一趟就只好再失望一回。
 
念大学时,有一阵子搬出临沂街的家,在复兴南路底与人合租公寓过起独立时代的生活,当时天天深夜在信义路国际学舍对面的影评人朋友家大摆龙门阵,总是清谈到清晨三、四点再沿着信义路复兴南路走回租屋处,当时复兴南路还未变身为二十四小时清粥小菜街,整条复兴南路入夜很冷清,但在瑞安街口却有一处清粥摊,卖简单的台式清粥小菜,一盘菜当时只卖二元,吸引一些夜工族及起早做运动的老人,我常挤身其间,在微微的天光下,吃着传统的煮芋茎、煎咸带鱼,喝着暖唿唿的米粥,清晨时光总有种特别清明宁静的时刻,是整晚说了太多的话倒尽了思绪杂质后的空白。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