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都会滥情众生
{胡晴舫 十五週年}纪念版×{聂永真}独特诠释
61个词条 × 61种情境
多年前,胡晴舫和这个世界谈的一场激情恋爱
──即使这个世界从不回头多看她一眼
你只有抽取了她写作的具体时空,才会发现文本超越时空的能力
不到三十岁的胡晴舫,好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佩索阿、班雅明一样,用辞典式写作完成了自己的跨世纪观察——空间是在亚洲,这就是《滥情者》,在15年后的今天看,这个早熟的「台湾现代性小孩」(李欧梵语)和那个世界谈的一场恋爱,依旧轰轰烈烈,犹如时代列车滚滚而来。如果你不知道此书文本创作于15-20年前,你会认定,这是作者献给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滥情读者的一封封独特的情书。只有在抽取了写作的具体时空后,文本超越时空的能力才会绽放。
设计师聂永真也是《滥情者》15年前的读者,他操刀设计的15週年版,以25/35世代的想像和生命经历为出发点,选择了「减色野兽派」来诠释这本经典之作。
胡晴舫最与众不同的写作特质是犀利冷隽,而她的主题是永恆的现代性。你可曾在《旅人》中看到胡晴舫自身,看到她是个沉溺于自己感官和心情日记里的行人?你可曾在《滥情者》里看到她自身?当她谈论着慾望、香菸、性、滥情、傲慢、暧昧……时,那是她自己还是所有的滥情众生?在台湾文坛洋溢充沛的感性、自我沉溺和私人书写之际,胡晴舫的存在几乎是个意外。她实在太理智、太克制、太无情了。
然而,她如此冷隽犀利,却懂得克制,明白诙谐的价值;她无疑张爱玲般洞悉世事,却该停下就停下,点到为止;她看到了现代性和人性融合交织成丑陋,却也不无悲哀怜悯。她如何做到冷血却又热血?如何做到无情却又多情?她如何做到身在台湾之外,心却徘徊在世界和台湾之内?这是一个等你去寻找、解答的谜题。
名人推荐
15週年年纪念版封面设计──聂永真/德国红点设计奖、iF传达设计奖得主 设计理念:参考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以色块的拼贴达到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视觉风格,但彩度上减淡了马蒂斯的鲜艳和强烈,以呈现暧昧、精致、可口的「当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