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鱼随想集

阿鱼随想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随笔
  • 散文
  • 生活
  • 情感
  • 治愈
  • 成长
  • 思考
  • 阿鱼
  • 文学
  • 个人随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创达人》包罗各体,而最吸引我的,是封面人物与《随想集》专栏。初读颜国民的随想,觉得琐碎,家事、国事、天下事,鉅细靡遗,有闻必录。读多了,读久了,又感受到每一则记事、抒情,尽有情节舖陈,有故事张力,有主角也有主线,并寓含人生启示。

  《阿鱼随想集》里,不乏「王乐仔仙」、「苏先生」这类对身边人物的处境、情境描述,可能是邻居、同学、同事,或书商、计程车机、路人甲,他擅于捕捉「有感」的题材,观察入微,瞬间人镜,又因着有文采、有组织,可以让原本单一的情节,剪裁出简洁、俐落的的画面,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名人推荐

  妆有浓淡,文有深浅。《阿鱼随想集》,化的妆,不浓不淡;写的文,不深不浅。扣合时空顺序,一篇一篇连缀成书,28万5千字,3800多页,可以是日记、杂记,可以是散文、极短篇;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在我读来,又接近小说体的「新闻文学」,每篇总有一个新闻点,一个现场,非时事也能有一个生活事件引爆点,再加以特写、评论。随想集的内容,全系阿鱼这三年多来,创办《文创达人志》,观看时事动态,观察人生百态的专栏书写产物。南宁路35号,成了阿鱼一个人的主播台、新闻台、摄影棚,随时切入现场,精准运镜,为我们剪辑、放送精釆好看人生新闻。──杨树清推荐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图书简介 一、 故事背景与世界观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数次“大坍缩”之后,终于掌握了跨越光年的“曲率驱动”技术,开始向宇宙深处探索。故事设定在公元3500年,地球已成为一个受保护的生态圣地,绝大部分人口迁移至庞大的空间站群落“新伊甸园”。然而,资源枯竭的危机并未远去,对新家园的渴望驱动着星际探索的脚步。 本书的主角,艾拉·凡恩博士,是“先驱者计划”中“奥德赛号”的首席考古学家兼语言学家。她的任务并非寻找宜居行星,而是追踪一个被称为“先知”的远古、高度发达的文明留下的信号。这个文明在宇宙中留下了难以理解的结构和能量残留,却在一万年前神秘地消失,没有留下任何战争或灾难的直接证据。 世界观的核心冲突在于“遗留知识的危险性”与“文明延续的必要性”之间的张力。宇宙中充满了未知的物理法则和潜藏的威胁。先进文明的遗迹往往伴随着足以颠覆当前物理认知的力量,是救赎的钥匙,也可能是毁灭的种子。 二、 核心情节概述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的故事始于奥德赛号接收到一个异常清晰的信号——它指向银河系边缘一个被称为“幽灵星云”的区域。那里是已知的航行禁区,充斥着无法解释的引力异常和时间扭曲现象。 第一部分:深入迷雾 艾拉的团队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进入了幽灵星云。他们发现的第一个遗迹并非传统的行星基地,而是一个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型几何结构——“时钟之环”。这个环体散发着微弱的、有规律的脉冲能量。艾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用于记录或导航的装置,而非居住地。 在解读初始信息时,船员们开始遭受“记忆污染”。他们会无故产生关于遥远过去的强烈幻觉,这些幻觉与先知文明的语言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工程主管亚伦坚信这些幻觉是外星智慧试图侵入他们心智的手段,主张立刻撤离;而艾拉则认为,这是理解先知文明的关键钥匙,是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包”。 第二部分:时间悖论与实体接触 为了深入解读“时钟之环”,艾拉冒险进入了遗迹核心。她发现先知文明并非通过物质形态传播信息,而是通过操纵时空结构来存储信息。在核心,她激活了一个“记录仪”,这让她瞬间体验了先知文明消亡前的最后一刻:一场没有硝烟的“认知大迁移”。 原来,先知文明发现了宇宙的某种基本限制——即物质形态的文明终将衰亡。他们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延续自身:将全部意识和知识压缩成一种纯粹的“信息流”,并将其发射向宇宙的各个角落,希望能在新的宇宙周期中以新的形态“重启”。 然而,艾拉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回响”——这种信息流并非完全安全。它会以极高的效率“重写”接触者的基础认知结构,使接触者产生对当前现实的深刻怀疑,最终导致逻辑崩溃。一些船员在返回飞船后,开始按照先知文明的古老习俗行事,甚至试图破坏飞船的曲率引擎,认为物质世界是“腐朽的牢笼”。 第三部分:抉择与牺牲 奥德赛号陷入内讧。亚伦的安保小队试图强行控制艾拉,认为她已被“污染”。艾拉必须在被捕之前,完成对最后一块“回响石碑”的破译。 石碑揭示了先知文明留下的真正遗产:一种“宇宙中和器”的设计蓝图。这个装置可以稳定任何因过度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局部时空裂痕。但激活它需要一个巨大的、有自我意识的能量源——它要求一个活体文明的全部知识库作为“引子”。 艾拉面临最终的抉择: 1. 自我牺牲:将自己(以及她已经吸收的先知知识)作为“引子”,激活中和器,稳定幽灵星云的时空,确保后续探索者能够安全通过,但她自己将永远被困在信息流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2. 逃离:带着部分技术信息返回新伊甸园,但这可能导致关于“认知污染”的警告被忽视,并引发一场关于利用先知技术的星际军备竞赛。 在最后关头,艾拉选择了一条更隐秘的道路。她并未完全激活中和器,而是修改了信息流的接收协议。她将自己对先知知识的“理解”打包,以一个无法被任何现有技术直接读取的加密形式,植入了奥德赛号的深层数据库,同时设置了一个只有符合特定道德标准(即非掠夺性探索)的后继者才能解锁的密钥。 她最终选择利用一个尚未稳定的时空通道,将自己和那部分被污染的船员“抛入”了宇宙的未知深处,以自身的“流放”来保护新伊甸园免受危险信息的直接冲击。奥德赛号在亚伦的指挥下,带着残破的数据和对艾拉的“背叛”指控,踉跄地返回了人类的领地。 三、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几个核心主题: 认知的边界与腐蚀:知识的力量是否会超越人类心智的承受能力? 文明的责任:一个先进文明在消亡时,对后来者应负有的伦理责任是什么?是留下全部真相,还是只留下可控的工具? 历史的重量:我们如何辨别继承来的遗产是智慧的结晶,还是精心布置的陷阱?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回响》是一部结合了硬科幻、考古悬疑和深刻哲学反思的作品,描绘了人类在面对超越自身理解的宇宙尺度文明遗迹时,所经历的荣耀、恐惧与最终的自我救赎。故事的结局充满开放性,暗示着艾拉的“流放”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宏大、更孤独的星际漂流的开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颜国民


  笔名:阿鱼,一九五三年生,世界新专编辑採访科、文化大学大众传播系毕业。

  着有:「明星加工厂」(短篇小说集)、「李登辉的身世之谜」、「预言家总动员」、「陈怡魁食物改运」、「陈怡魁卜疗改运」、「陈怡魁风水改运」、「情慾告白X档案」、「他们的公关艺术」、「命理传灯录」、「命理传灯续录」、「阿鱼的乡思组曲」、「阿鱼随想集」等书。

图书目录

杨树清序………………………7     
自序……………………………15

一 、随想篇
大痛苦与大文学………………19
《统一》,非唯一选项?………20
是人是鬼啊?…………………21
10元的迷思……………………22
许伯鑫「城市表情发表会」……23
行天宫撤香炉供桌 值得商榷…25
大女儿手机遗失记……………26
柯P的307风暴………………28
「心富」之唤…………………30
军中宪兵抓三光………………31
就爱开快车……………………32
长庆之怒………………………33
食安与民主阴谋论……………34
相见争如不见…………………35
好友明灿来访 畅谈文创………36
要按摩吗?……………………37
又一件替人解脱杀人案………38
统独两「兰」………………… 41
轻松一下,搞笑诺贝尔奖………42
港选特首难,台湾引殷鑑………47
游览车司机的小故事…………48
健保赚钱  杂音出现…………49
万物有情?预知失宠记事?……51
真的耶!杀一、两个人不会判死刑的啦!…51
运动与扰邻……………………52
一位大陆女书商的来信………53
酒之害,大矣哉?……………55
盲人阿昌的愤怒………………56
无出处时代来临………………56
朋友与麻烦……………………57 
排队买旧书……………………58
即期与过期?…………………59
公园里撞见音乐飨宴…………61
三生有幸.牧蜂农庄之旅……62
已读不回.真夭寿!…………64
防卫过当?或等着被杀?……65
英年早逝,科技人的悲哀?…67
捷运新店松山线,景美新店人抱怨……69 
神奇的门票……………………70
老人搬重物的后遗症…………70
我的幸福岛乡…………………72
蓝灯出版摆书摊,文化人落难…73
选票数字背后的真相…………73
网「陆」作家多金 有人踽踽独74
金门战地古蹟多 电影电视纷取景…75
全球人类平均余命延长与动乱…77
103岁崔爷爷,如假包换!……78 
铁仔烧烧呒通捂………………79
美进入不理性时代……………79
新闻自由或自律──查理没事捅蜂窝?……81
行人徒步区的悲欢情结………83
北市退订报章杂志,媒体挫着等!……84
新金门与老乡愁………………85 
哀二日人之被斩首──主政者和我们想的不一样…86
金门发展海运,很难吗?……88
最成功的印刷厂,服务待加强!89
今天的疲劳,今天消除!………91
现代版「逐客令」……………92
天啊!政府领军做基改?……93
多出来的同学会………………95
六囚自尽,伟大的台湾人情操…96
神奇的印刷厂,三天彩印一本书!…98
身份与危机……………………99
十元阿嬷的启示………………99
永康「千岁团」走春  关渡赏鸟趣…100
轴转的年轻岁月……………105
想忘又难忘的往事…………107
拒绝好题材的诱惑…………111
七饼之恋!…………………113
天涯何处不巧逢……………117
543同学会…………………118
陪女儿返乡记………………120
你相信有灵异吗?…………134
真的一语成谶?……………135
《543》首度包场聚会………137
瑟缩菜摊角落的惨绿少年…140
我的年轻.电影.梦………142
自以为是先生………………144
永康队端午自助早餐会,笑声洋溢!……146
一场坦诚相见欢的难得聚会 《543同学会》第三次聚会实录……151
老婆的子弟兵………………156
免费体检拿礼券……………162
《543同学会》首度结合知性演讲张柏樾校长说明毕业50週年庆腹案……168
王建裕夫妇造访,宾主尽欢…172
台金客轮仍属「评估」阶段173
《543同学会》会员突破30人 9月起更改聚会次数与场地……176
只活在「一天」的计程车司机…178
「灵」可信其有…179
换灯记……182
李如青来访,送「禁区」新书…183
与昔日同事林景渊 雅聚飞页书餐厅…184
聚会换新场地 改变新思维……186
温馨群组的理想构成………188
「老人节」看电影…………189
《543同学会》第6次聚会 温馨谈心……192
中正忆往 浯江副刊登载…193
只剩最后这条路…………194
可敬的残障人………………196
三根毛的自信………………197
《543同学会》第7次聚会 人数破表……200
神清气爽的陶兆麟伯伯…201
泡面促销买一送一 没人要…202
世界上没有一种鱼叫魩仔鱼…203
灭「顶」,如何自救?………204
师大文创区巡礼…………205
宝藏巖的三多老人………206
台北人真有礼啊!…………208
好美的步道,延长版!……209
老面水煎包老板的留言,太有才!…210
年节最后一天,龙山寺祭解去!…212
雾锁金门,海运之议再兴…214
永健老人餐会,崔介忱谈忍字诀…217
如此问政服务态度…………218
可恶的书虫!?……………220
野狗除不尽!?……………223
《543同学会》週年庆……225
聪明的农夫…………………227
一早出门  抢当愚人………229
寻找老同学…………………230
南门小街茶桌仔话沧桑……237
达观的计程车司机? ………241
事故与故事…………………242
摆平公车奥客?……………243
《543同学会》第10次联谊会…245
两个不实际的人……………246
我的打烊SOP………………247
又来了,诡异的店内大仆倒…248
倒行逆施的公车调涨案………249
神仙难救无心人……………250
金钱买时间…………………251
成就一件小善事……………252
对不起,传错………………253
台湾最老书店的分店,吹熄灯号……255
探亡母,怪事多……………256
背包失而复得记……………257
没事别开鬼的玩笑…………259
NBA逆转秀,谁曰不宜?…260
断指少年黄奕权,生命不悲观……261
外甥市场拍卖,技术超棒…263
不喝酒,怪不得没成就……264
守护古厝的女人,倪仔靠「褙箔」转运……268
「茶壶」风暴………………271
第11场《543同学会》出席踊跃……273
《龟毛集》读者回响…………274
先放着,不要吃!……………276
今天笑了没?………………277
倒缩的人生…………………278
欠过我的人,死的死,伤的伤…280
我的第一次《大学同学会》…281
一个杀人犯的告白…………283
大板根一日游………………285
The second is better?…288
同学有人因砲击而往生吗?…289
五老「世纪峨嵋」之约………290
重温「搏状元饼」家乡味……292
一场失控而浪漫的聚会………298
中秋节 与妈有约……………303
20秒钟的耐性………………305
王乐仔仙复出江湖…………306
留个空间给自己……………308
蓝一峰的时空云影天光飨宴…310
每天给自己按一个赞…………311
谁是接班人?………………312
女人,永不放弃白马王子梦…313
好话一句,歹话一句…………314
激情与冷漠…………………316
柯P捷运吃到饱vs.台中免费幸福公车……318
唛搁呶啊……………………319
《543同学会》第13次聚会  出席踊跃……319
前年买的电池,要退换?…320
文创写作家族,点燃一盏灯。…321
市场与烟……………………321
运动与烟……………………322
室内与烟……………………324
寺庙与烟……………………325
游花莲杂感…………………326
小确幸,没有停。…………336
爱,带来改变。……………337
关于老照片的一些旧事…340
不唸名字的祭解仪式……342
Stupid到不行的加拿大政府?……343
 
二、其他
大陆寻根奇遇记(报导)…346
104岁养生达人崔介忱  20式保健操耳聪目明(报导)………356
爸爸对不起(小说)………360
回家(小说)………………369
幡仔楼(小说)……………373

图书序言

杨树清序

南宁35,阿鱼的人生新闻台
~走进文创达人《阿鱼随想集》的多彩世界
   

  「乡思就像一缕衔接风筝的细线,飞得再高再远,风筝再花枝招展,那条线就是不能断。」

  2014年,《阿鱼的乡思组曲》出版,收录19篇文字,有小说,有散文,有杂记,从1982年到出书之年,写作时空横跨30载,书中留下一些故乡的风土民俗记忆,也保存了游走城市的心情风景。 

  读到阿鱼的乡思,我写了篇<阿鱼回家了,文学回来了!>的序文,阿鱼读后,回以<还好有乡愁>,「而经由相知相惜三十余年大侠(洪建全时期大家对他的暱称)序中的剖析、点醒,我才豁然开悟,原来我的乡思和文思是无法分割的,而两人在文学上的无缝接轨,生命才能显出意义,我用LlNE告诉他:年过六十,是我的文学元年,今后将专此为念,不作他想。」  

  文学风景的两种对照

  <阿鱼回家了,文学回来了!>,我从颜国民《明星加工厂》到《阿鱼的乡思组曲》,作了文学的两种风景对照。                                                                                         
  《明星加工厂》收录了26个短篇,分出《生命篇》、《两性篇》、《冲突篇》、《亲情篇》、《社会篇》等五辑,写作时间横跨了六年,聚焦的是市井人物、都会男女。作家阿盛看他的篇章,直指以「笔法并不奇特,遣词用字平稳。也许颜凡无意『出奇』,他平平顺顺的将一些人事物道来,」又道出写作者的笔法可以见出个性:「颜凡的笔法略偏『温和』、『诚恳』,视其人个性亦如是。」而我,重新检索许多年以前,阿鱼出版的书,可以发觉看尽人间世的形形色色、大悲大喜的阿鱼,早早认定了「生活即是文学」,创作只求「适性达意」。如此清楚的认知,「大痛苦,大文学」,显然不适合套在阿鱼身上了。

  不同于《明星加工厂》纯一的小说情节、文学语言;《阿鱼的乡思组曲》,比较接近文史+文学、小说+散文、游记+札记的混声合唱。但就其架构而言,借由一位返乡的阿鱼说书式的景点、故事串连,混声中也拉出一个单音的「乡思」节奏,时而隐身、时而投入、时而跳脱,是乡思的组曲,也是乡景、乡情的返乡进行曲。《阿鱼的乡思组曲》,多重文字语言、文体交织下复合式的书,字里行间,读不到太重的乡情负担、乡愁重量,隐藏了个人的离愁,笔下反倒是一种明亮的色调,说是一册另类游记也无妨,因为书中的阿鱼,不似夹带乡情的返乡客,而是隐身其间、搭「观光公车.」游金门的观光客,因而产生了另一种介入其中,又能游移在外的书写风景。

  回首我们的文青岁月

  <阿鱼回家了,文学回来了!>我是那样殷殷盼待同乡、文学老友的归来、归队。                                                    

  阿鱼,少年江湖老。曾经为我泼墨「河润千里」,又在社里悬挂了幅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赠予洪建全墨迹「高飞不逐群」,以前我们在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出版部的社长王谷,尊他为「公」,自此,我们跟着一起称他「颜公」,而他,则称我「大侠」。「颜公」与「大侠」,成了我们交谊中的「通关密语」。「颜公」之外,他其实还有多重称号,他也是童年玩伴、同学口中的「阿鱼」,步上文坛写小说的「颜凡」,踏上星象、命理学场域的「颜如蔚」、「颜兆鸿」。从职场回转一个身,知天命之年,他又在都市丛林,在栖身的艋舺大道一个街角,南宁路35号,化身返乡的那只鲑鱼,因而生出阿鱼二书:《阿鱼的乡思组曲》,《阿鱼随想集》。 

  「阿鱼」,是颜国民的乳名。他有个捡骨的外祖父,也有个很会讲古的父亲,我们敬之「九天公」。照阿鱼自己的说法,婴儿时期的他,爱哭闹,「外祖父替人捡骨,身边常有一些金银铜铁的陪葬品,顺手拿了个金鱼的饰品在我眼前幌动,我就破涕为笑了,后来家人把那金鱼饰品当作吉祥物缝在帽沿戴在我头上,顺口也把阿鱼叫成我的绰号」,只有家人、老友,以及街坊邻里才会叫他「阿鱼」,「阿鱼也正是我和家乡之间最好的连结,开始做为我创作怀乡文章的笔名」。 

  阿鱼与我,有太多土地、工作、人事的交集、重叠之处。有趣的是,我是先识得他的父亲「九天」颜添源老先生,再与他结缘的。1977年,我尚就读国二,金门日报每逢周六开辟了一个《星罗专刊》,主编是编辑主任颜伯忠(风衣)先生,他找来一老一少写专栏,颜添源以「九天」笔名写《九天讲古》,我则找来老兵父亲杨国棋先生口述湖南乡事,由我执笔《父亲说故事》专栏,开笔之作名为<雪山虎>,为讨个好綵头,我特地找来时就读高中,后来知名的新闻漫画家季青(蔡海清)插画助阵。一文言,一白话,老少作者同台亮相,哪知讲古正酣,故事正热,1978年10月,九天撒手西去,《九天讲古》成绝响,我有着莫名的失落感。 

  1978年岁暮,因为文友陈为学带来一份《金门文艺》的邀稿函。我与人在台湾的「九天」之子阿鱼产生了联系。往返书信中,他的好文笔,在字里行间为我编织了一个都会美丽新世界的无限想像,给了我探险高飞的动力,我唸了一年高中,就离开家乡,渡海来台北投靠他。但谋食异乡的日子并不过,他在吉林路巷弄内挂了个「美泰企业印刷社」的招牌,一张桌子,两台打字机,一个老板,两个打字小姐,老板的工作是每天跑业务也跑3点半,晚上唸夜校,时而翘课到夜市摆地摊,珠子台,捞金鱼,套圈圈,挣来的一点小利,却用来复刊《金门文艺》,但从「杂志型」搞成「报纸型」,最后难逃再停刊的命运。「金门文艺杂志总编辑」,我职场生涯的第一张名片,竟是阿鱼印给我的。 

  《金门文艺》梦断之后,我加入耕莘青年写作会,继续文青梦。在罗斯福路、辛亥路交界的耕莘文教院楼内的写作小屋内,我先后主编了《冬波文集》、《旦兮快报》,打字油印,全靠来写作会、写作班当「旁听生」的阿鱼火力支援。凡走过的,必留痕迹,克难起家的《旦兮快报》后来正式发展成写作会会讯,成为耕莘写作会50年历史的一部份,也补缀台湾文学教育史空白的一小角。  

  初来台北,烽火红尘快速行走,1982年伊始,我踏向风雨征途,阻绝了社会纷扰。军旅第一站,新竹埔顶的新训中心,几无访客的假日,某天,阿鱼买了两颗橘子,外带一本《诺贝尔文学奖短篇小说选》来探视。理个大平头的「大侠」,至今难忘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也抗拒不了「诺贝尔」的诱惑。 

  由风城而风岛,苦闷的日子,一封封的航空邮简,一篇篇家乡报纸副刊的剪报,手写的温度,化作了他的<老故事>、<瓦厝巷风波>等令人惊艳的小说语言。没有电脑、手机、网路、有线电视,隔着一道黑水沟,翻越台湾海崃的两地书,我们交换的,是缓慢的阅读心得、细熬的创作所得,也是一则则吉光片羽的乡垣旧事,或者情事。

  在人生旅途上紧密缠结的两个异乡人,军旅归来,又历经了在台北市中华路上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出版部,当了三年穿西装、打领带,出新书、编杂志,主持早会、读书会的同事。同时也持续三载在罗斯福路三段巷内的唐山乐集,与黄晓茵,三人同行发起「唐山勤写小组」,风雨无阻,每周一晚上固定聚会,温一壶茶,席地而坐,分享文学阅读也讨论创作,追忆那段文学时光,阿鱼写道,「曾经和杨树清共同发起『唐山勤写小组』,那一段白天忙于果腹营生,夜晚放情于写作的岁月,如今思之仍觉弥足珍贵」。 
 
  多变多彩的人生履历

  忙碌于生活,汲汲营营于传播职场,阿鱼不曾抛落文字,忘郄文学。他曾自剖,「三十多年来,我对『杂志』和『创作』这两大领域永不退热情,它们是我生命里两颗重要的维他命;『杂志』已经退冰了,但『创作』的热情,随着马齿徒增,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度被加温!」                                                                                 

  文字与文学,阅读与书写,新闻与传播,採访与编辑,如果要为阿鱼的职场考题填出一份答案卷,我想到的就是这些了。跑业务不是他,夜市人生不是他,八卦周刊不是他,星象命理不是他,甚至踏入婚姻培养出四位博士子女也不是他。他的内在惟有文字与文学,办刊物、出书籍,目的不在业绩,而是作为一种人生与文化、文字、文学传播的载体。 

  阿鱼曾参与过许多形形色色媒体,办过许多五彩缤纷的刊物,写过琳瑯满目的书,媒体刊物如《金门文艺》、《书评书目》、《未来杂志》、《翡翠周刊》、《大成报》、《产经新闻报》、《宗教时报》、《星象家》、《文创达人》等,出版的着作如《智慧型股票投资手册》、《明星加工厂》、《李登辉身世之谜》、《预言家总动员》、《陈怡魁食物改运》、《陈怡魁卜疗改运》、《陈怡魁风水改运》、《情慾告白X档案》、《他们的公关艺术》、《命理传憕录》、《命理传灯续录》、《阿鱼的乡思组曲》、《阿鱼随想集》等。

  就文化、文学所谓的「主流价值」来看阿鱼的一张职场、着作履历,委实而言,丰富,但并不丰美。社会阅历可以多变、多彩,它们可以是创作,特别是写小说的养分。惟他的着作,流于多元,夹杂太多记录、写实,这并不是「文青」年代,那位狂恋罗素的少年,也非那位写作前先捻三炷香、虔敬爬进格子的作家。我对阿鱼有过很深期待,那是文学的,欠缺「大痛苦,大文学」,但有「大悲咒,大了悟」,外冷内热,他有着一种乐在工作、热心友朋的特质,也有着洞烛人世的悲悯情怀。从文字中,我也早读到他隐藏的文学状态。惜他交出的10多种书目,惟早期的短篇小说《明星加工厂》,近期的《阿鱼的乡思组曲》,让我们还能看见「文青」之心。职场的业务量,似乎压垮了那颗文学心灵,压缩了那枝文学的笔。                                                 

  文创达人的文字组曲

  科技兴起,网路高速公路瞬间声光千万里,一只手机、一个Line软体就能掌握一个世界。2013年元月,颜国民在喧嚣的都会,艋舺大道的宁静一角,台北市南宁路35号,创刊起《文创达人志》,採用了过去无可想像的「无版印刷」,可以随时按客户需要印制书量,不再有库存压力。这样一本新印刷科技产物,封面鲜亮,以新世纪语「文创」、「达人」为名,打开内容却带点传统样式,甚至接近五○、六○年代的怀旧刊物格局。从第2期《杨树清文学馆》专辑开始,以后每期都登出一位封面人物:隐地、管管、刘静娟、林文义、林衡哲……。人物多系文坛具份量的「老文青」,开放给知名或不知名作家、作者自由挥洒,小说特区、散文特区、新诗特区,构成厚厚实实的一本杂志,说是「文创」,在我读来却是各种姿态的「文学」。

  《文创达人》,刊物的面貌看来传统,却又是「满版」的文字、文章,也没忽视新世代的写手,即使我们这一辈看不懂的「火星文」。如果没有对待文化、文学、艺术的大热情,也不在乎大众市场的竞争力,是很难诞生、持续这样的刊物。以高人力、高成本制作的《联合文学》、《印刻文学》、《文讯》来对照一个人主编出来的《文创达人》,来稿水平、编辑美学,容有不足,它却自在行走,独树一帜。
                                
  《文创达人》包罗各体,而最吸引我的,是封面人物与《随想集》专栏。初读阿鱼的随想,觉得琐碎,家事、国事、天下事,鉅细靡遗,有闻必录。读多了,读久了,又感受到每一则记事、抒情,尽有情节舖陈,有故事张力,有主角也有主线,并寓含人生启示,诸如<大痛苦与大文学>、<一位大陆女书商的来信>、<已读不回,真夭寿!>、<蓝灯出版摆书摊,文化人落难>、<只活在一天的计程车司机>、<世界上没有一种鱼叫魩仔鱼>、<今天笑了没>、<一场失控而浪漫的约会>、<20秒钟的耐性>、<王乐仔仙复出江湖>、<激情与冷漠>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篇章,一个个即时新闻、事件,经作者瞬间运镜捕、定格,故事绝妙,命题鲜活,让我们的阅读神经产生愤怒、悲伤或者欢笑的多重情绪,譬如他写<王乐仔仙复出江湖>(节录): 

  下午五点多,「王乐仔仙」打电话,说要来店里找我,我高兴的说欢迎欢迎。「王乐仔仙」在耕莘写作会时期即小有名号,报章上发表的作品,还常在班上当作赏析讨论的范本,但因为报社一家家收摊,家无恆产的他,到47岁才结婚,老婆小他五岁,二人怕生出畸形儿不敢怀孕,原本从私立高中总务退下来之后在工厂当仓管的「王乐仔仙」,因工厂的业务萎缩,把他的工作改为兼差记帐员,月入才五、六千元,他每二天要抽一包新乐园,也爱喝点啤酒、高粱酒,劳保退休金跟我一样一次提领,已经花光光,现在什么保都没有,只剩下健保,我说那赶快去投国民年金保险,65岁就可月领四千,我又告诉他,既然他名下无房子无最低工资收入,可以申请低收入户补助啊!「王乐仔仙」才说,他老婆是小学教员,今年退休,有退休俸,老婆名下有一栋房子在租人,现在要乖一点,是老婆在「养」,原来如此,莫怪他叫「王乐仔仙」。 
 
  再如他另一篇<激情与冷漠>(节录): 

  如果你参加的喜宴,坐位上都是彼此不熟的客人,一定吃得很不自在。

  若再加上遇到了「无趣的桌客」,把你当作空气,互相不打招唿,默默吃菜,更会让人受不了吧? 

  今天晚上参加的喜宴就是这样的情况。

  晚上五点,与内人到士林外双溪故宫对面的青青食尚花园会馆,参加30年前同事「老长」娶媳妇的婚宴。

  我们被「配」到第42桌,这一桌标示着:「出版同业」,五点多到达时,我最爱的第一选择──最里面靠墙位置已坐了一人,内人帮我挤到他右边空位,原本一直盯着手机的那人说:「我儿子会过来坐。」只好坐他左手边,那人仍盯着手机。

  我问:「您贵姓?」

  那人淡淡的说:「姓苏(姑隐其姓)。」又去看他的手机。

  「请问您从哪里来?」听到那个姓,我以为是30年前台中的那位经销商,虽然样子不太像。

  「我从台北来。」他回答得更令人火冒三丈。

  不久那人的儿子到了,接着又来了二对夫妻档,也是不打招唿,每人滑着手机,我原本就不擅与人交际的,心想今天就「纯吃喜宴」啰。

  菜过三巡,我实在憋不住了,拿起果汁敬左边那对夫妻,那位先生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是你们出版界的啦,我在地检署上班。」

  真错怪他了,那人可能正觉得坐错「出版同业」的位子而忐忑不安哩!接着敬右边那位,他说是「出版人」,但现已不做了,问过他出版社的宝号,印象中好像张觉明有在那家出过书,他说没有,后来我再细想,是记错了,名称差了一个字,又吃了三道,那位「出版人」送他儿子出去先行离席,外套没带走,我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不得了,大侠有在他出版社出过书,等他回座我问他,那人话匣子就开了,说和大侠是在小三通的金门认识,一见如故而帮他出书,我告诉他,「大侠」下午在胡思主持新书分享会,晚上他们都会续摊聚餐,所以应该不会来参加婚宴,那人一付不置可否的模样。

  吃到最后一道主菜「点带石斑蒸鲜露」时,突然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大侠」竟然驾到,还带了摄影家钟永和、大陆台湾布拉格艺术机构总经理潘春鸣同来,「大侠」一眼也看到「苏先生」,兴奋的与他叙旧,也叫「苏先生」和我们一起大合照并立即PO上浯艺会的Line群组,PO完之后,发现其他桌的客人已都走光了,「苏先生」也乘「乱」熘的不知去向,「大侠」开玩笑的告诉我:「『苏先生』的出版社因为倒闭出走大陆,最近才刚回来,就是想低调,结果却被我们二个活宝『联手』曝光,真惨。」

  我也终于想通了,怪不得「苏先生」躲在最角落、一直滑手机,可能就是生怕被台湾的债主认出来,但万万想不到我也喜欢「躲角落」,又「好事」的查出他曾出过「大侠」的书,以至于「大侠」一到,「苏先生」逃都逃不掉,所以原以为他是个无趣的「桌客」,结果却是和我想的不一样。
                                                                      
  「王乐仔仙」与「苏先生」,都是我多年不见的老友,在阿鱼笔下,一个市井中人,再遇时仍不改当年乡土味,坦然面对现实人生,真情流露;一个曾经风光出版界,「跑路」之后,再也回不到从前,好友的囍宴,人来了,郄也只能躲在暗角喝一个人的喜酒。                           

  阿鱼的《阿鱼随想集》里,不乏「王乐仔仙」、「苏先生」这类对身边人物的处境、情境描述,可能是邻居、同学、同事,或书商、计程车司机、路人甲,他擅于捕捉「有感」的题材,观察入微,瞬间人镜,又因着有文采、有组织,可以让原本单一的情节,剪裁出简洁、俐落的的画面,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妆有浓淡,文有深浅。《阿鱼随想集》,化的妆,不浓不淡;写的文,不深不浅。扣合时空顺序,一篇一篇连缀成书,28万5千字,186篇,可以是日记、杂记,可以是散文、极短篇;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在我读来,又接近小说体的「新闻文学」,每篇总有一个新闻点,一个现场,非时事也能有一个生活事件引爆点,再加以特写、评论。随想集的内容,全系阿鱼这三年多来,创办《文创达人志》,观看时事动态,观察人生百态的专栏书写产物。南宁路35号,成了阿鱼一个人的主播台、新闻台、摄影棚,随时切入现场,精准运镜,为我们剪辑、放送精釆好看人生新闻。

杨树清(燕南书院院长,报导文学作家)   

自序  
 
我的生命狂想曲

  我的文学安顿,是从60岁才开始的。

  2013那一年,我60岁,办了文创达人志,用苦行僧式的韧力定期出刊她,因为她已成为我心灵最大的靠岸和避风港。

  其实,在此之前和现在,我还是个文学创作的流浪汉,家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当书房,在家庭生活中,写作更是一项奢侈的消遣;书店和出版的工作也佔据我大部份的时间,无法拨冗享受我最喜爱的文学阅读;创办「文创达人志」之后,每月能饱览一、二十万字的纯文学作品,弥补我错过几十年的缺憾,镇日的心思都在这上面打转,让我更加确立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写作的环境和氛围也慢慢的回来了。

  2014年9月份第12期的「文创达人志」起,我开辟了「随想集」专栏,随时写下周遭人事物值得留下的点点滴滴,是重返写作道路的起手式,但绝非无病呻吟的杂记,每一则都是有感而发,并亟待有心人可以正视并改善,有对家乡金门维持美丽天际线、台金第二航运的期盼;有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当然主要是包括我啦)在生活游走的悲歌;有对国计民生的剀切建言;更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省思,其中有部分以「龟毛集」的栏名发表于家乡的金门日报副刊。

  我用「随想」观天下,用「随想」吐露我的管见心声,有些可能也是您不吐不快的胸中块垒,其实「随想集」有绝大部份的内容是可以发展成小说题材的,感人的深度和主旨的力度会强化很多,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营」她,也许我下一阶段会调整步伐,重返年轻时代最醉心的小说创作之路。

  近三年的经营,竟累积了三十余万字,淘选出二十八万余字,有如三年磨一剑,而这也是我文字的调性和节奏最纯的一本书,她有如一首首娓娓唱起的抒情曲,你可以轻轻松松的沏一壶茶,和我同喜同悲同遐想,你会发现,原来她就是你我这一世代人的「小人物狂想曲」。

  三年前的「阿鱼的乡思组曲」,收录19篇文章,三年后的「阿鱼随想集」,收录186个即兴随想,是生活与生命的长短调,也是个人心境赤裸坦诚的低吟和回唱,承蒙家乡金门县文化局补助出版,才能顺利的与大家见面,希望这本小集子能赢得您的共鸣和喜爱。

阿鱼于2017年7月10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家獨立書店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那時候,我正漫無目的地閒逛,被這本書那獨特的書名和封面設計所吸引。 翻開書,我立刻就被作者那充滿個人風格的文字所折服。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隨筆集,而是更像是一個作者內心世界的風景畫。 作者用一種極具想像力的方式,將他的所思所感,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瞬間」的描寫。 作者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並將它們無限放大,賦予它們深刻的意義。 比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夕陽下的偶遇,然後從這個瞬間,延伸出對人生無常的感悟。 這種對時間的獨特感知,讓我覺得非常新鮮。 而書中對「色彩」的描寫,也讓我讚嘆不已。 作者能夠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描繪各種色彩所帶來的感受,以及它們所象徵的意義。 像是他可能會將一種淡淡的憂鬱,描寫成一種灰藍色,那種感覺非常貼切。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探索。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和哲思的世界。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在你孤單的時候,陪你聊天;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鼓勵。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生命力、想像力和智慧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能夠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逃離現實,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评分

我必須承認,《阿魚隨想集》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純粹是那個有點可愛又帶點神祕的書名。 「阿魚」兩個字,總讓我聯想到一些在水中自在游動的生物,而「隨想集」又暗示著一種隨性、自由的風格。 翻開書,我發現我的猜想是正確的,但又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那種獨特的敘事方式。 作者並不像傳統的隨筆作者那樣,按照嚴謹的邏輯去鋪陳,而是像一個在腦海中漫遊的探險家,將各種奇思妙想,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連接起來。 他的文字,充滿了畫面感,讓你彷彿置身其中,親身經歷那些場景。 譬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深夜的街頭偶遇,然後從這次偶遇,聯想到人生的各種際遇,以及那些擦肩而過的故事。 這種從一個點出發,然後無限延伸的寫作手法,真的非常吸引人。 而書中對情感的細膩描寫,也讓我深受感動。 作者能夠用非常樸實的文字,去觸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像是他可能會寫關於「思念」的種種滋味,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無法言說的牽掛,被他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同身受。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並沒有強加任何觀點給你,而是用一種開放的姿態,邀請你去參與他的思考,去碰撞你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會因為書中的某個句子,而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至會停下來,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的一顆閃亮的星,它並不耀眼,但卻能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指引你前進。 總之,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沉浸其中,忘卻時間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溫柔的擁抱,有時候又像是一聲會心的鼓勵。 如果你渴望在閱讀中,找到一份心靈的慰藉,那麼《阿魚隨想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评分

哎呀,我最近在書店裡逛的時候,不小心瞄到這本《阿魚隨想集》,當下就覺得很有趣,書名就很別緻,有點文青的感覺,又有點俏皮,讓我很好奇裡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說來看看這個「阿魚」到底在隨想些什麼。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魚類的生態觀察筆記,畢竟「阿魚」聽起來就跟魚有關,但翻開第一頁,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這本書的隨筆,就好像是一個好朋友,坐在你對面,泡著一杯熱茶,用一種輕鬆、自在的語氣,跟你分享他生活中點滴的觀察和感受。 裡面的文字,有時候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讓人心情格外平靜;有時候又像一陣微風,輕柔地拂過心頭,帶來些許的溫暖和啟發。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像是陽光灑落在窗台上的光影變化,路邊一株默默綻放的小花,甚至是巷口那隻總是懶洋洋曬太陽的貓咪,都能被他捕捉下來,用文字細膩地描繪出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饒富詩意,甚至能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 譬如,他可能會描寫在一個下雨的午後,看著雨滴在玻璃窗上滑落,聯想到人生的無常,或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 這種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提升到藝術層面的能力,真的非常令人佩服。 而書中提到的許多觀點,也常常能引起我的共鳴。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被忙碌的生活節奏推著往前走,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及時的提醒,讓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感受那些被遺忘的細節。 它的文字,沒有說教的意味,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引導你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讓人讀了之後,心情會跟著明亮起來的書。 它的隨筆風格,非常適合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一個悠閒的時刻,慢慢品味。 即使你不是一個特別愛閱讀的人,相信你也會被這本書的文字魅力所吸引。

评分

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在一家舊書店裡偶然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當時,我正好心情有些低落,被這本書那溫暖的書名和簡約的設計所吸引。 翻開書,我立刻就被作者那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所打動。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對「平凡」的深刻解讀。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描寫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生活中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事物上。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一杯水的哲學」,從一杯平凡的水,延伸出對生命、對存在意義的思考。 這種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能力,真的讓我非常佩服。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陪伴」的描寫。 作者認為,陪伴並非一定要有轟轟烈烈的情節,有時候,僅僅是靜靜地待在一個人身邊,就足以給予對方力量。 這種對「陪伴」的理解,非常溫柔,也非常貼切。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用他的文字,與我分享他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理解。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起《阿魚隨想集》的時候,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期待,畢竟「隨想集」這三個字,有時候會讓人聯想到一些零散、不成系統的文章。 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充滿個人風格的文字給吸引住了。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不追求宏大敘事,也不刻意去探討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分享作者對周遭世界的觀察與感悟。 他的筆觸,有時細膩入微,像是在描繪一幅水彩畫,將各種情緒和畫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有時又充滿了哲思,卻不顯得沉重,反而讓人讀來覺得豁然開朗。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文字中透露出來的那種幽默感,還有他那種不羈的、帶點叛逆的思考方式。 即使是在討論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時,他也能用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來呈現,讓人不會覺得壓力太大。 像是他可能會用一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引申出一些關於社會現象的看法,這種跳脫框架的寫法,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有意思,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也不是按照主題分類,而是像一個個獨立的篇章,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翻開閱讀,不受任何限制。 每個篇章,都像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觸。 有時候,我會因為書中的某一句話,突然停下來,反覆思考很久;有時候,我又會因為書中的某個觀點,而會心一笑。 這種與作者之間,透過文字產生的心靈交流,真的非常難得。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心靈的按摩,讓你放鬆身心;有時候又像是一劑心靈的良藥,讓你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忘卻煩惱,重新找回生活樂趣的書,那麼《阿魚隨想集》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

评分

說真的,《阿魚隨想集》這本書,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才買的。 朋友說,這本書的文字很有力量,能夠觸動人心。 剛開始我還半信半疑,畢竟我對「隨想集」這種形式的文章,總是有點距離感。 但打開後,我馬上就被作者獨特的文風給征服了。 作者的文字,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複雜的句式,但卻有種樸實的、直擊人心的力量。 就像是你在跟一個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他用最簡單、最真誠的語言,跟你分享他對人生的看法。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很多關於「平凡」的描寫。 作者總是能夠從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價值。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慢」的文章,描寫在一個步調緩慢的小鎮上,人們如何享受生活,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這種對「慢生活」的讚美,在現今這個 fast-paced 的社會,顯得格外珍貴。 還有,作者對「孤獨」的描寫,也讓我深有體會。 他並不迴避孤獨,反而能夠在孤獨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他認為,孤獨並不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而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機會,一種自我成長的契機。 這種積極的、正面的看待孤獨的態度,真的讓人很受啟發。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作者並不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透過他的文字,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我是在網路上看到《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的推薦,當時就被那奇特的書名和簡潔的封面設計所吸引。 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那種充滿個人色彩的「無厘頭」風格。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追求邏輯的嚴謹,而是以一種隨性的、跳躍式的思維,將各種天馬行空的點子串聯起來。 這種寫作方式,讓我在閱讀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好奇和期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那些充滿戲劇性的情節。 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也能被描寫得像是一場充滿張力的戲劇。 比如,他可能會描寫一次在公車上遇到的有趣對話,然後從這個對話,引申出對人性百態的觀察。 這種將生活中的瑣碎,轉化為引人入勝故事的能力,真的非常難得。 而書中對「偶然」的描寫,也讓我深有體會。 作者認為,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源於一次次的偶然。 這種對偶然的讚美,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冒險。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穿越一個個充滿驚奇的世界。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心靈衝擊。 這本書,就像是一部充滿驚喜的電影,讓你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能夠讓你捧腹大笑,也能讓你陷入沉思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解壓劑,有時候又像是一種心靈的啟發。 如果你渴望在閱讀中,找到一份新鮮感和樂趣,那麼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评分

坦白說,我對《阿魚隨想集》這本書的初印象,是來自於它那種散落在書頁間的、充滿詩意的插畫。 那些畫風雖然簡潔,卻又充滿了生命力,讓我立刻就被吸引了。 接著,我開始閱讀書中的文字,才發現文字和插畫是如此的契合,共同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 作者並不像其他作家那樣,追求文字的華麗,而是以一種更加純粹、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他的句子,有時候簡潔有力,像是一記響亮的鼓點;有時候又婉轉悠長,像是一首低吟的歌謠。 這種富有變化的文字節奏,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時間」的描寫。 作者並沒有將時間視為一個單一的、線性的概念,而是用一種更加立體、更加多維的方式去呈現。 他可能會描寫一個瞬間的感悟,然後從這個瞬間,延伸出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期盼。 這種對時間的獨特理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時間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 還有,書中對「回憶」的描寫,也讓我感觸良多。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美化回憶,而是用一種真實、誠懇的態度,去面對那些美好的,以及那些帶有遺憾的時刻。 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對自己的回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 作者用他的文字,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人生的種種滋味。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心靈衝擊。 這本書,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內心的深處,也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深思的書。 它的文字,有時候像是一種慰藉,有時候又像是一種啟發。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遠離塵囂,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的書,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首選。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被《阿魚隨想集》吸引,是因為它的書名。 「阿魚」兩個字,聽起來就很有畫面感,讓人聯想到一種自由自在、悠遊於水中的生命。 而「隨想集」則暗示著,這是一本充滿個人色彩、不拘泥於形式的作品。 翻開書,我發現這本書的文字,就像是作者在腦海中進行的一場奇幻的旅行。 他並沒有設定一個明確的主題,而是隨心所欲地,將自己的觀察、感悟、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用一種詩意的方式串聯起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 他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中,發現隱藏的詩意。 比如,他可能會寫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從一個簡單的影子,延伸出對人生虛實、存在意義的思考。 這種將平凡事物昇華到哲學層面的能力,真的非常了不起。 而書中對「情感」的描寫,也讓我深受感動。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煽情,而是用一種非常真摯、樸實的語言,去觸碰人心的柔軟。 像是他可能會描寫一次與老友的重逢,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友誼的珍貴。 這種細膩的情感捕捉,讓人讀來倍感溫馨。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而有趣的智者進行對話。 他並不直接給你答案,而是用他的文字,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 很多時候,我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後,陷入沉思,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觀。 這種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正是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靈,也能夠啟迪你的智慧。 如果你渴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那麼這本書絕對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评分

我是在一家小巧而溫馨的獨立書店偶然發現《阿魚隨想集》的。 那時候,我正好處於一個有點迷惘的時期,對生活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翻開這本書,裡面的文字就像是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了我內心的陰影。 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它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和創意的火花。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講述什麼大道理,而是將他的生活經驗、個人觀察,用一種充滿趣味的方式呈現出來。 比如,他可能會用一個關於「失物招領」的小故事,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又或者,他會將一個平凡的早餐,描寫得像是一場充滿儀式感的藝術創作。 他的文字,時而跳躍,時而沉靜,像是一條在溪流中自在游弋的魚,時而激起浪花,時而又恢復平靜。 這種充滿生命力的文字,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愉快。 而書中那些充滿哲思的段落,更是讓我欲罷不能。 作者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有著獨特的見解。 像是他可能會探討「等待」這件事,並非只是一種被動的煎熬,而是一種充滿期待的過程,是孕育希望的土壤。 這種將平凡事物賦予深層意義的能力,真的讓我嘆為觀止。 閱讀《阿魚隨想集》的過程,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享受。 它的文字,像是一場心靈的SPA,讓我感到放鬆,讓我感到被治癒。 每次讀完一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篇能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在你孤單的時候,陪你聊天;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鼓勵。 總之,《阿魚隨想集》是一本充滿生命力、創意和智慧的書。 它的文字,能夠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能夠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暫時逃離現實,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和詩意的世界,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