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72梯次「好书大家读」中选绘本套书(二)

2017年第72梯次「好书大家读」中选绘本套书(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Ilona Lammertink, Michael Roher, Heinz Janisch, Wanda Gág
图书标签:
  • 绘本
  • 儿童文学
  • 阅读推广
  • 好书大家读
  • 2017年
  • 第72梯次
  • 套书
  • 亲子阅读
  • 图画书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社2017年第72梯次「好书大家读」中选绘本。
◎本套书精选自本社2017年已出版的绘本,请读者注意不要重复购买。


  本套书共五本:《失忆的爷爷》、《生命之河》、《犀牛来了》、《什么都不是》、《怪东西》。

  1. 失忆的爷爷

  爷爷船长是世界上最棒的爷爷了!爷爷会将过去精彩的航海故事说给米勒听,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可是有一天,爷爷生病了,他开始记不得刚刚做了些什么事,分不清回家的路是哪一条……米勒伤心又害怕,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爷爷好起来呢?他想到一个方法,要帮爷爷留住美好的记忆。

  2. 生命之河

  「你是从哪里开始的呢?」一切都从一个问号开始,

  一场独一无二的旅程,将由「你」来亲身经历。

  从一个小女孩哌哌落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最后变得衰老,她生命的每一页都伴着河水,充满了冒险和奇遇;

  有时充满惊喜,有时安静无声……顺流而下累积的是距离,也是时间。

  「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河流会带领着你,寻找答案。

  3. 犀牛来了

  犀牛的体型庞大,就像是一座挺立的山。每次只要移动,就会天摇地动。犀牛对自己的庞大身躯感到悲伤,他好想要变得又轻又小,就跟他身上的小鸟一样。但他不知道,其实小鸟也有自己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又重又大的,就跟犀牛一样,但是有次犀牛发现小鸟到原来又轻又小也不完全都是好的,因为小鸟的细小身躯有时会被强风吹走。犀牛会继续羡慕小鸟的轻盈,还是他会喜欢上自己的庞大呢?本书隐约告诉我们与其羡慕别人,倒不如喜欢上自己的特质。

  4. 什么都不是

  从前有三只小狗住在一起,第一只耳朵尖尖的狗叫做尖尖、第二只耳朵卷卷的狗叫做卷卷。至于第三只,没有人看得到他,没有人知道他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他的名字叫做「什么都不是」,可是他想要成为一只真正的狗,于是小狗一天一天唸着咒语,身体的样貌也渐渐出现了!本书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没有形体、看不到的东西,就真的不存在吗?相信读者会忍不住一页一页往下翻,想要知道最后的结果。

  5. 怪东西

  波波住在山里,和动物们一起生活,他总是会准备好多好多食物给动物朋友吃。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波波从来没见过的怪东西!他长得有点像长颈鹿,又有点像狗,背上还有一排蓝色的美丽尖角。蛋糕、布丁、沙拉、起司球,他都不喜欢吃,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是……洋娃娃!而且他特别喜欢吃乖孩子的洋娃娃。波波为了要解救孩子们的娃娃,想出了一个妙招!

  *适读年龄:3至6岁亲子共读:7岁以上自己阅读
 

著者信息

作/绘者简介

依儿娜.拉姆汀克(Ilona Lammertink)


  专长为儿童治疗,协助辅导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广泛性发展障碍、焦虑症等病症,以及受霸凌、家暴、父母离婚所苦的孩子。着有:《你擅长什么?》、《我爸爸爱上你妈妈》、《情绪管理绘本套书》等作品(皆由韦伯文化出版)。

艾尔斯.佛梅尔福特(Els Vermeltfoort)

  在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的艺术学院研读插图设计。从小到大最热爱的就是画画,成为插画家之后,最喜欢为童书绘制插图,此外他也为教科书、杂志插画。

米歇尔‧罗尔(Michael Roher)

  奥地利的新锐插画家,也有图文合一的绘本作品。一九八○年生于奥地利南部,在维也纳主修社会教育学。他热爱马戏团、绘图和设计,年轻时着迷于漫画创作,也常与其他艺术家合作。他不喜欢使用电脑,倾向直接在纸上创作,擅用不同素材拼贴,他的作品在奥地利已多次获得不同奖项的肯定,包括奥地利儿少文学奖、维也纳儿少图书最佳绘图奖、奥地利最美图书奖、IBBY荣誉奖等。

海兹‧雅尼许(Heinz Janisch)

  1960年出生于奥地利居兴市,曾在维也纳学习德国文学和新闻学,毕业后在奥地利广播频道任职,他曾发表多部绘本作品,如:《史婆婆的帽子店》、《我眼中的费太太》、《请进来吧!》(皆为韦伯文化出版),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曾获奥地利童诗奖、奥地利儿童及青少年读物奖、义大利波隆那儿童书展拉加兹童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更在2010年获国际安徒生大奖作者奖提名等殊荣。

贺格‧邦许(Helga Bansch)

  1957年出生于奥地利莱奥本市,格拉兹教育学毕业后在小学任教,曾为偶剧团制作戏偶,现在和家人住在维也纳,为自由绘者。她创作了许多绘本图画,如:《艾蜜莉与小鱼》、《乌鸦罗莎》、《史婆婆的帽子店》、《我眼中的费太太》、《请进来吧!》(皆为韦伯文化出版),曾获奥地利儿童及青少年读物奖、维也纳城市绘者奖等多项殊荣。

汪达‧佳谷 (Wanda Gág)

  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其作《什么都不是》获得凯迪克大奖,而她最知名的图画书《一百万只猫》曾获得1929年美国纽伯瑞大奖,并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她逝世后获颁「路易斯•卡罗书架奖」(Lewis Carroll Shelf Award)与「克兰奖」(Kerlan Award),明尼苏达大学甚至为她成立「汪达•佳谷大声唸图书奖」(The Wanda Gág Read Aloud Book Award)。佳谷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绘本创作者,如着名绘本画家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等人。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绘本真的是太惊喜了!我一直都对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故事情有独钟,而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本都像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里面的角色设计得活灵活现,色彩运用也特别大胆鲜艳,完全能够抓住小孩子们的眼球。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兔子为了找到最美味的胡萝卜,踏上了一段充满冒险的旅程。沿途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的对话和互动都特别有意思,充满了童趣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结局并没有简单地落俗,而是留下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空间,让孩子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也能慢慢咀嚼其中的道理。我发现,我的孩子在读完之后,总是会自己编织出更多关于这个小兔子的故事,这正是绘本最迷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的堆砌,更是点燃孩子创造力的火种。我还会经常发现他在模仿书里角色的表情和动作,这让我觉得非常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真正地沉浸在了故事的世界里,与书中的角色产生了共鸣。这套书的纸质也非常不错,厚实耐翻,即便是小孩子手里的折腾,也不容易损坏,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福音。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非常值得推荐给孩子们的绘本,它能够让孩子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收获成长和启发。

评分

如果说我之前接触的绘本是“填鸭式”的教育,那这套绘本就是“启发式”的引导。它的魅力在于,它从来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领悟。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情绪”方面的智慧。有一本绘本,描绘了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沮丧、愤怒、失望,这些情绪的变化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孩子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情绪的宣泄,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巧妙的桥段,比如一只善解人意的猫咪,或者一次意外的发现,来帮助孩子理解如何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发现,在读完这本之后,我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哭闹,而是会尝试着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套书的插画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它们往往充满了想象力,而且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角色的情绪变化,即使没有文字的引导,光是看图也能感受到故事的情感起伏。这让我觉得,这套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可以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给予最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套绘本真的刷新了我对“好书”的定义。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绘本,只是简单地讲个故事,然后就结束了。这套书更像是带着孩子进行一场深度的心灵对话。其中的一些主题,比如关于接纳自我、理解他人、勇敢面对挑战等等,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而且恰到好处地融入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本讲述“不一样”的故事。里面的主角因为自己的一些“特质”而感到自卑,但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它渐渐明白,正是这些“不一样”让它变得独一无二,也让它能够帮助到别人。这个过程的描绘非常温暖,没有强行灌输,而是通过角色的内心挣扎和朋友的支持,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不一样”并从中找到价值。我女儿在读完这本之后,告诉我她以后也要像书里的主角一样,不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因为这样才能展现出自己最闪亮的一面。这让我非常感动,觉得这套书真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插画风格也非常多元,有时候写实,有时候抽象,但都紧紧围绕着故事的情感和主题,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整套书读下来,感觉就像参加了一次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工作坊,既满足了孩子的阅读需求,也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和引导的思考。

评分

这套绘本真是出乎意料的“有料”!我一直觉得绘本就应该是给小小孩看的,充满简单的快乐。但这套书却让我看到了绘本更深层次的魅力。它在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探讨一些非常深刻的社会性话题。比如,有一本讲述的是关于“分享”与“拥有”的界限。故事的主角一开始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宝贝,但是当它看到别人因为没有而感到难过时,它开始动摇。整个过程的描写,没有批判,也没有说教,只是展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典型困惑,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学习。我跟我儿子一起读的时候,他会问我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他不愿意给别人玩?”“分享了之后,他会不会就没有了?”这些问题非常有深度,让我意识到,这套书真的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而且,书中的插画也同样很有意思,它们并不是那种纯粹的卡通风格,而是带有一些现实的质感,能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所传达的情感。我发现,读完这套书之后,我儿子在和小朋友玩耍时,会更主动地分享玩具,也会更理解别人的感受。这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为一个更善良、更懂得体谅的人。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收了这套绘本,没想到打开后简直惊艳到了!画面风格非常独特,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过于甜腻或者写实的画风,这里的插画很有艺术感,色彩搭配也很讲究,每一页都能截下来当壁纸的那种。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很巧妙,不是那种直白的“你这样做是对的”或者“那样做是错的”,而是通过角色的经历和选择,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一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故事。主角是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家伙,但它却因为朋友的遭遇,勇敢地站了出来,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这个过程的描绘非常细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那种从胆怯到坚强的转变。读的时候,我仿佛也跟着主角一起紧张、一起振奋。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文字量对于小孩子来说非常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单调,也不会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语言流畅,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非常有韵味。我注意到,在读到一些比较感人的情节时,我的孩子会特别安静,眼神专注,这表明他已经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这套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甚至成年人读来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触动。它提醒着我们,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争取,并且要珍惜身边的友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