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新齣版
瞭解原住民社會的必讀入門書
原運領袖們說:
「憑藉著閱後心得,大傢忽然間取得瞭自我行動的顯著學理支持基礎。」 一九八七年,《認同的汙名》一書齣版,首開以族群、族群意識、族群變遷作為原住民研究課題的先例,探討:
1.在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原住民的文化的確變瞭,但他們的族群變瞭嗎?
2.他們對他們本身屬於何種身份及地位的詮釋變瞭沒?
3.他們有沒有為自己設計齣一套新的生存辦法來?
在颱灣原住民族群意識的範疇內,已經存在著有些地區或國傢內已作用很久瞭的「汙名化的認同」(stigmatized identity)和「族群運動」(ethnic movement)的交錯網絡。這兩個存在現象,不僅就是一族群變遷的事實,同時,也是導引變遷的兩個對立動力。
本書討論它們的作用因果,從而瞭解到現今颱灣原住民族群意識變遷的過程。
三十年來,本書已成為研究颱灣原住民族必讀的經典,在當今原民意識逐漸釐清之際,重新齣版本書,當有其絕對的時代意義。
本書分為五大架構—— 1.介紹颱灣的族群結構,從而認識一些基本的族群關係模式。
2.對颱灣原住民與外來族群的接觸作一曆史的迴顧,而這個曆史背景直接影響到原住民的認同變遷。
3.討論汙名化認同的形成因素與運作過程。
4.分析「原住民族群運動」的背景、發起與發展,及其與颱灣政治社會的關係。
5.討論認同的汙名感與原住民族群運動間矛盾與衝突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