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2017年重新出版
了解原住民社会的必读入门书
原运领袖们说:
「凭借着阅后心得,大家忽然间取得了自我行动的显着学理支持基础。」 一九八七年,《认同的污名》一书出版,首开以族群、族群意识、族群变迁作为原住民研究课题的先例,探讨:
1.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原住民的文化的确变了,但他们的族群变了吗?
2.他们对他们本身属于何种身份及地位的诠释变了没?
3.他们有没有为自己设计出一套新的生存办法来?
在台湾原住民族群意识的范畴内,已经存在着有些地区或国家内已作用很久了的「污名化的认同」(stigmatized identity)和「族群运动」(ethnic movement)的交错网络。这两个存在现象,不仅就是一族群变迁的事实,同时,也是导引变迁的两个对立动力。
本书讨论它们的作用因果,从而了解到现今台湾原住民族群意识变迁的过程。
三十年来,本书已成为研究台湾原住民族必读的经典,在当今原民意识逐渐釐清之际,重新出版本书,当有其绝对的时代意义。
本书分为五大架构—— 1.介绍台湾的族群结构,从而认识一些基本的族群关系模式。
2.对台湾原住民与外来族群的接触作一历史的回顾,而这个历史背景直接影响到原住民的认同变迁。
3.讨论污名化认同的形成因素与运作过程。
4.分析「原住民族群运动」的背景、发起与发展,及其与台湾政治社会的关系。
5.讨论认同的污名感与原住民族群运动间矛盾与冲突的互动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世忠
台北市人
6月7日生 标准双子座——白天严肃 黑夜搞笑,每年生日都有大排场
学历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1989)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1995-)
台大行为与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2011-)
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理事长(2015-)
经历
美国奥瑞冈大学傅尔布莱特礼访教授(2016/9-2017/7)
俄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交换教授(2014/9-10)
德国海德堡大学交换教授(2013/8-9)
德国汉堡大学交换教授(2010/5-6)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访问学者(2009/11-12)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2003/9-2004/7)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7/8-1998/7)
着有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1987)
餵鸡屋人类学——迷妳论述101(2011)
后《认同的污名》的喜泪时代——台湾原住民前后台三十年1987-2017(2017)
其他尚有200种着作 看了伤眼 不看护眼 看与不看间傻眼
喜爱 慢跑 钓鱼 写作 诙谐 呆滞 钢笔 萤光闪眼绿色 萨克斯风 Blackjack
更多资讯请上人类学系网页或Google查询或向原住民朋友探听或懒得搭理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重新出版序
序
一、前言
二、研究架构与方法
三、台湾的族群结构
四、族群接触与族群地位变迁
(一)第一阶段:原住民——唯一主人
(二)第二阶段:原住民——主人之一
(三)第三阶段:原住民——被统治者
(四)第四阶段:原住民——即将消失?
五、族群认同的污名
(一)概念与定义
(二)污名之认同的现象与分析
(三)形成的因素
六、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一)概念与定义
(二)运动源起
(三)形成的因素
(四)运动的领导组织——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
(五)族称理念与会名指涉——「高山族」对「原住民」及「会社」对「联盟」
(六)基督宗教团体、原权会、与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七)党外运动、原权会、与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八)原住民、原权会、与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九)汉人与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十)紧张关系——原权会、泛台湾原住民运动、与国民党政治理念
七、结论
矛盾与困境:「族群认同的污名」对「泛台湾原住民运动」
附註
参考书目
英文摘要
图书序言
四、族群接触与族群地位变迁
台湾的学术界对近代台湾史的研究,虽说有相当的贡献,但是,总括起来,不外乎着重于「汉人移殖」、「西荷统治」、「郑氏领台」、「清代台湾」、及「日治五十年」等五个主题。仔细地分析起来,这五个课题,事实上系出自一个研究趋向,那就是—「殖民史」。亦即,学者们的兴趣多在于对不同时期之不同的外来群体迁移台湾过程,或领有台湾时的各项活动史实。Peter Corris 在一篇检讨澳洲民族史研究的文章中批评道,「……历史家们多不想去关心土着历史,或者他们甚至是要等到土着们已成过去的故事时(即灭绝)才要行动。的确,即使有一部很不错的本地历史问世,其中对土着的叙述往往都只用了只字片语草草带过,……。」(1969:203)。台湾的研究,目前不但正是这种情形,同时也更类似Jan Vansina 对非洲民族史回顾时所说的,「在二次大战之前,历史学者只对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历史有兴趣,而从未把土着放在主位考量过。」(1962:127)
上举五种课题的研究文献中,原住民几乎毫无地位。换句话说,这些研究在关及台湾历史方面的某些诠释,或许是片面的,及「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c)或「社会中心主义」(sociocentric)的(Lanternari, 1980: 53)⑥。至于人类学家们则多着重在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物质文化等的研究(ef. 李亦园等,1975),对于原住民民族史或民族文化接触过程则交了白卷。也许这种现象是牵涉到历史家与人类学家门户观念或民族史学科归属的尴尬地位问题(cf.Washburn, 1960:31-34),这里不再多论。在本节中,我将一反传统在叙述山地行政时总以各不同的外来势力为各时期划分的标准,而要以原住民为主位,亦即从原住民族群的立场及其族群地位的转变,来讨论台湾原住民的族群接触历史。我把这个历史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来讨论,在每个不同阶段里,原住民的地位也有着巨大的变迁。
图书试读
None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认同的污名: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