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狂亦侠亦温文:金庸的光影片段

亦狂亦侠亦温文:金庸的光影片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庸是殿堂级武侠小说家,亦身兼编剧、填词人、作家、报人等多种身份;他跟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影坛渊源甚深,并深深影响香港的流行文化。本书作者、着名收藏家吴贵龙多年来搜集金庸相关藏品,从报纸、周刊、广告、戏桥、剧照、小说到漫画,数量甚丰。本书从藏品出发,透过实物介绍金庸参与制作的电影、《明报》及附属刊物的创立、金庸作品改编的电影与电视剧、金庸小说的连载与结集、漫画家的衍生创作等,以近五百张珍贵图片,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金庸的成就与武侠传奇世界。新版随书附送1.《峨嵋影片公司三週年纪念画册》2.《无敌仙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贵龙


  香港收藏家,主要藏品包括邮品、车票、旧照等。研究文章曾见《邮光》杂志及中国邮学会网站。编着有《邮历香江》(二○一六年)、《游历港岛:香港电车轨迹》(二○一六年)及《星光大道——五六十年代香港影坛风貌》(二○一六年)。

图书目录

4  序一 (潘耀明)
6  序二 (连民安)
10  前言
 
第一章 报刊时期
14  进入报业
16  梁羽生和罗孚
18  「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
22  《书剑》定江山
27  《三剑楼随笔》
28  「射鵰三部曲」、《雪山飞狐》
 
第二章 长城电影时期
32  加入长城
36  大侠与怪侠
41  《绝代佳人》
48  《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
54  《兰花花》、《有女怀春》、《午夜琴声》
57  《王老虎抢亲》及其他
65  于粦与草田
 
第三章 明报时期
72  从《野马》到《明报》
78  《神鵰侠侣》
81  《武侠与历史》
92  《天龙八部》》、《素心剑》
101  《侠客行》、《笑傲江湖》
104  《明报月刊》、《明报周刊》
110  明报集团的其他刊物
113  《越女剑》、《鹿鼎记》
 
第四章 粤语片时期
118  峨嵋影片公司
120  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
139  一九六○至一九六一年
154  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五年
160  石坚与金庸粤语片
 
第五章 电视剧时期
164  佳艺电视武侠电视剧
194  无线电视武侠电视剧
214  其他金庸作品电影
223  衍生创作
 
第六章 小说
226  武侠小说的流派
229  金庸武侠小说的连载与结集
232  正版小说
242  盗版小说
 
第七章 漫画
246  横揭式与直揭式
256  黄玉郎、上官小宝、马荣成、李志清
270  兵器热潮
272  内地出版的漫画
273  尾声
 
274  后记
278  附录:金庸作品改编影视年表
316  参考资料
319  鸣谢
 

图书序言

序一

  当翻阅吴贵龙编着的《亦狂亦侠亦温文──金庸的光影片段》清样书稿,我不禁浮想联翩……

  香港的「金庸馆」今年二月二十八日落成,我刚巧人在美国。返港后,香港文化博物馆卢秀丽总馆长打电话来,希望为我安排一次参观。

  我在一个周末上午,偕同钢琴大师刘诗昆的夫人、「钢琴公主」孙颖女士前往参观。

  事前,我提供了几张金庸的手迹及捐赠了一批金庸的资料,供「金庸馆」展出。

  我提供的金庸手稿,大都与读书有关,其中有一份《读书心得》,听説颇受观众关注。

  金庸写道:「我的读书心得,只是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之对于我,那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事,只次于唿吸空气、饮水、吃饭、睡觉。我曾经想:坐牢十年而可以在狱中阅读天下书籍;或者,十年中充分自由,但不得阅读任何书刊。两者由我选择,我一定选择『坐牢读书』。我读书没有心得,就如唿吸饮食之没有心得,那是极大的享受。古人称笔为『不可一日无此君』,在我心中,『不可一日无此君』者,书也。」

  这份手稿是我一九九七年为《明报月刊》策划一个「名人读书心得」专辑时请金庸写的,十年后重读金庸这段话,仍然令人萦回不已!

  多年来,我一直唿吁建立「金庸馆」,并为此而奔走。

  「金庸」是香港一座耀目的文化地标,不光是他的读者满天下,金庸已蔚然成为学术殿堂一门炙手可热的课题,不少硕士、博士论文,都是以他的作品为研究题目。此外,金庸作品版本、手迹也成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对象。

  「金庸馆」的建立,可説是应运而生。

  某次在一个酒会中,遇到当年民政事务局曾德成局长,曾向他表达建立「金庸馆」的强烈愿望。他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只是觉得眼下金庸手迹、资料不多,感到为难。我建议可以公开征集金庸的资料,海内外金庸粉丝大不乏人,应无问题。

  这是三年前的事。结果经过两年的筹备,特别在康文署副署长吴志华博士、卢秀丽总馆长的努力下,「金庸馆」终于建立了。期间有些珍贵手迹,如《笑傲江湖》手稿,还是我从中介绍联繋而取得的。

  曾德成「被退休」后,仍然关心此事。「金庸馆」开馆,他还亲自赴会。

  在此之前,为配合「金庸馆」的建立,我受到康文署、艺发局的委託,举办了「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征文在全球二十多个地区和国家进行,海内外共有一百多个文化团体、传媒负责人共襄盛举,稿件如雪片飞来。

  这一征文,在内地、台湾及海外反应十分热烈,可惜香港的传媒,包括香港电台、无线电视等十分冷待,不予报道,令人纳罕。可见香港某些传媒只对政治话题及与政治相关的文化话题感到热衷,对香港纯文化十分漠视!

  这是题外话。这次获公开征文首奖的,是来自台湾的失明人士李尧,他是利用供盲人阅读的凸字,读毕金庸的全集。他来香港领奖,带了一套金庸《倚天屠龙记》的第一本,那是他已逝的父亲遗下的,是一九八七年台湾远流版。他非常珍惜这个版本,请金庸给他签名,最后金庸给他盖了印章,为此他喜出望外。

  为海内外读者所乐意收藏的金庸相关资料,除了版本外,刊登金庸早年作品的报章、杂志、金庸作品的电影海报及推广品,都是爱好者的珍藏。

  本书作者是有心人,他下了苦功,收藏了不少金庸的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系统梳理、注释,有条不紊,令人一开眼界。相信这是作者第一阶段收藏的物品,日积月累,将有更多更珍贵的资料面世!

潘耀明
《明报月刊》总编辑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