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宣化:台湾王爷信仰与传说

代天宣化:台湾王爷信仰与传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民俗
  • 王爷信仰
  • 代天府
  • 宗教研究
  • 台湾历史
  • 民间信仰
  • 文化人类学
  • 神话传说
  • 宗教文化
  • 台湾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论文,为研究调查王爷信仰的相关传说,并结合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探索方向,分析传说背景与故事主题,借由传说、分类及内容特色,归纳出传说之异同关系与联系,以釐清整体结构与特质,并透过传说再次建构与釐清王爷信仰的相关问题。若要深入了解台湾的王爷信仰与传说,本书值得一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洪莹发


  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民间文学博士,长期从事台湾民俗研究与田野调查,专攻王爷信仰、妈祖信仰、民俗饮食、民间仪式、道坛与仪式。

  现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民俗乱弹论坛执行编辑、台湾宗教研究数位平台联络人。

图书目录

序 李丰楙
序 谢国兴
前言
致谢 『坚持会辛苦,但坚持也很快乐…』

第一章 绪论 台湾王爷信仰的历史考察与现况
第一节 研究动机、回顾与方法
第二节 清代台湾文献中的王爷信仰
第三节 日治时期的王爷信仰:以《台湾日日新报》报导为例
第四节 现代台湾王爷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第二章 王爷是谁?谁是王爷?:台湾王爷信仰概述
第一节 「本相」与「变相」:谁是台湾王爷?
第二节 王爷是谁?台湾王爷神明的类型
第三节 王爷庙宇数量与空间分析-以历次宗教调查为例
第四节 王爷的身份:传说、成神、类型

第三章 台湾王爷信仰的仪式
第一节 台湾王爷信仰与仪式
第二节 代天宣化:台湾迎送代天巡狩的仪式
第三节 「隐喻」与「象征」:佳里金唐殿香科的个案考察
第四节 千岁爷与五年王:云嘉南十二瘟王信仰与仪式刍论

第四章 生前与死后:王爷的成神之道
第一节 如何成神?王爷的成神历史与传说
第二节 神的来历:王爷的生前传说
第三节 神的世界:神格、形象与造型传说
第四节 人如何成王爷:台南的案例讨论

第五章 香火与风水:台湾王爷建庙传说
第一节 神源:王爷的香火来源
第二节 王爷的建庙与地理风水传说
第三节 其他神明及寺庙传说
第四节 一艘王船,各自表述:台南王船传说

第六章 灵验与规训:神蹟、惩罚与相关传说
第一节 王爷的神蹟传说
第二节 王爷惩罚与禁忌传说
第三节 其他传说:挑战、赏赐、解释
第四节 传说与寺庙:南鲲鯓代天府的相关传说

第七章 文本与场域:传说在民间信仰
第一节 文本种类与展现
第二节 传说的人、时间与空间
第三节 从万善同归到战水王爷:口湖地区的万善爷信仰
第四节 官方文献与民间传说:王芬与廖添丁

第八章 结论:故事的背后
参考资料
壹、史料
贰、书籍
参、学位论文
肆、单篇论文(期刊、会议论文、专书论文)
伍、庙方资料
陆、网路资料

图书序言



李丰楙
政治大学宗教所荣誉讲座教授


  晚近文化部文资局有一个颇具宣示性的动作,就是用心汇整台湾有关王爷信仰的资讯,亟想将这一文化资源联合相关地区,共同向联合国登记争取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这种行动还在持续中,文化界都乐观其成。围绕着这一动作,总是不能缺少一位重要的行动者,就是出身民间文学科班训练的洪莹发博士,从他投入王爷信仰及相关活动迄今,其时间之久、地区之广及议题之集中,放眼学术界与民俗界,大概无人可以相比,此乃因其专注程度之故。其实在他从事王爷信仰研究之前,作为大甲妈祖荫育下的子弟,从小就在这个小镇的妈祖信仰氛围中成长,按照在地人理解在地事,他熟悉妈祖文化絶对早于王爷文化,却是选择了王爷信仰的调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的「大」论文,本书就是他费时多年的心血结晶,值得推荐给学术界与文资部门,绝对可称得上是当前的权威之作。

  在台湾从事神道文化研究,从日本时代到国民政府时期,当初教育单位与文化单位并不在意,在学术界却仍然能够出现学术系谱,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人类学门曾经偏盛一时,将地方庄庙及其相关事情,作为汉人社会研究的一环,后来在进行阶段性回顾时,执笔者仍然多有人类学者。但是汉人社会并非微型社会,庒庙中的任何一种信仰,都有长久的历史渊源与衍变,亟需多学科的学者长期投入: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尤其是宗教学。但是这种缺憾,却是到学术逐渐自由化的关键期才获得突破,如果以我和莹发作为案例:我们战后世代就是在冷门中成长的一代,而莹发则是赶上「民俗热」的新世代,正因如此,才形成这一段学术渊源。莹发虽非真正註册在我任职的学校,但是陆陆续续来听课、合作,却是前后持续甚久的一位,其间还共同远到马来西亚的麻六甲调查,主要就是兴趣相同:「代天巡狩」的信仰及相关的习俗。

  在代天巡狩的信仰上特别加上引号:「」,就是表示这个学术系谱上的独有标志!学者一定有人不以为然:难道民间不就是这样使用吗?有趣的地方正在这里,既然所有的庙额、甚或庙名就有直标「代天府」的,为何不能从历史探索「瘟神」与「代天巡狩」的关联性?从早期前辈学者像刘枝万博士既有此论,而蔡相煇也曾注意及代天巡狩,但为何无法解决两个名称之间的转变关系?作为从中文转入华人宗教研究的笔者,由于学门必须的礼学训练,逐渐诱导我进行转向:原本仅从道经传统解开「天行使者」之谜,既将其赋加于五瘟主之上,也被纳入洞渊宫的瘟部神系中,这样的企图就是补强归纳式的瘟神说。但是为何被赋予「代天巡狩」的名称?在接触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研究福州的五帝信仰,他採用包装、掩饰的说法解释五显大帝与关帝信仰,这已经是一个突破;但还是无法解决为何福州地区会使用「代天巡狩」?故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一年期间苦思此事,刚好何平立教授有关巡狩与封禅的力作出版,即可据此解决一半问题:巡狩乃是帝王的礼制;另外一半就是设法联系「天行」与「代天」的关联,亦即神道与政道(王道)如何在此融会贯通,就可解决福建与相隣江西的文化象征问题。

  莹发前来问学期间,刚好赶上我提出「复合」儒、道二教的关键阶段,但是当时我已转向其他课题,这个论证的过程就全由他接手。据他向我表明的,他调查的足迹远至福建等地,还一起远赴「南邦」,其论证之广、资料之丰,足可证实福建人与代天巡狩的信仰关系,如此即可解决先前学界的推论:瘟神、厉鬼或郑成功等説的纠葛。其实莹发能够有突破,在于他服务中央研究院的地理资讯,他既公又私方便走遍许多与王爷信仰有关的地方,并将结合「地理资讯」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带入民间的庙会活动。在这样的努力下,不仅台南地区的遶境路线得以资讯化,就是其他的庙会、节庆亦然。莹发既投入王爷信仰的调研颇深,也协助服务单位举办够水准的图像展示,现在又催动我再次一起建立完备的文资档案库。这样的工作虽然繁琐,却是基础性的软体作业,如果没有一些长期投入者,这种文化工程的建立不可能速成!今值其「大」作即将出版,特赘述其调查研究的因由,提醒有志于此者,固守一地固然是一方的权威解释者,但只有走过、看过在许多地方苦过的,才能辨识何谓地方传统?何者为同一现象之所同然?故书此互勉也以此为贺。

前言

  王爷信仰的研究兴趣开启于硕士班,随学长姊到茄萣看送王,即着迷复杂与丰富的王爷信仰文化,随着后续在南部的田野经验,开启长期研究的视野与兴趣。十五年来与田野伙伴们东奔西跑田野纪录王爷信仰仪式,也远赴东南亚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曾陆续参与数个迎请代天巡狩仪式与信仰活动的调查与撰写计画,自己与伙伴也自筹经费拍摄多部纪录片,长期投入在王爷信仰民俗领域内。所以在选择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时,就以王爷信仰为主要方向,但是因为王爷信仰的复杂程度,绝非一己之力与短时间所可完整表述,所以就从自己所学的民间文学下手,以王爷信仰与传说做为出发。

  在长期田野过程中,发现民间信仰甚少透过经典来作为其宗教内涵的传播与教化,多数是透过口传的相关形式,来作为教义、神明生平、处事原则等信仰内涵的传佈,而其形式多以传说故事作为主要文本形式。王爷信仰为台湾重要的神明,其信仰丰富而且复杂,各有不同的来源,同时也拥有丰富的传说,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选定以台湾王爷信仰为例,作为理解传说在民间信仰内的角色。台湾王爷信仰拥有为数众多类型传说文本,从王爷成神、神格形象、香火来源、风水传说、神蹟等类别。传说在民间信仰内,也扮演的多元的角色,包含信仰宣传、教化、禁忌传达、解释等,具有多重功能与意义。除各种宗教功能与意涵外,也再现与传达信众所信仰的宇宙观、「神的世界」等宗教认知,以及对于自我与他者的想像。并透过不同的传说个案,了解不同寺庙或是神,如何透过传说,建构与再现其信仰,并且试图解读其背后的意义。理解传说在民间信仰的功能,包含历史解释与权威建构、神明形象建构、信仰教化与行为准则、信仰传播、信仰认同与解释。除在民间信仰中扮演角色外,民间信仰传说也作为地方历史记忆的一环,建构集体的记忆、想像与地方知识,成为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

  本书全文大致都脱胎于笔者的博士论文「台湾王爷信仰的传说研究-以台南地区为主的考察」,后经修正增补而成第一版,收录于王见川教授主编的「道教、信仰、民俗专辑」内。本次出版为第二版本,为第一版修订与删节,主要为删除第一版附录的台湾王爷传说的类别,因为为参考性资料,所以进行调整,其他章节也因为思考与行文,进行调整与重组,但大致还是不脱离原本主轴。本书距离完整与成熟的王爷信仰讨论,还需要更多努力,但是因为王见川老师的热心推荐,以及杨莲福社长的大力支持,所以有机会将阶段性成果与大家分享。本书感谢筱婷、琬婷、伟强、祐祯等同仁,协助本版书籍的校订与地图绘制工作,让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而博士论文的完成与这本书的出版,则是另一阶段的开始,希望透过本书的出版,期待与同好进行对话,让不够成熟的思考,能够更加完整,期待下一阶段的田野与研究,能够让这个研究更加成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识台湾的另一面:从庙宇到心灵的触动** 一直以来,我对台湾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都市的繁华、夜市的热闹,亦或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然而,当我偶然翻阅一本关于“王爷信仰”的书籍时,才真正窥见了台湾社会深层文化的脉络。那书中描绘的,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那些深入民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代天宣化”的神明。他们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化身无数,行走在台湾的街头巷尾,回应着人们的祈愿,守护着一方水土。书中详尽地叙述了不同王爷的起源、神迹,以及他们如何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如何演变成今日香火鼎盛的信仰体系。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史料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传说故事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王爷如何驱邪治病、如何保佑平安、如何惩恶扬善的民间传说,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我看到了那些虔诚的信徒,他们口中的王爷,不仅仅是信仰的寄托,更是生活中的伙伴、精神的依靠。书中的图文并茂,更是将那些充满历史感的庙宇建筑、精美的神像雕塑,以及热闹的祭祀活动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对台湾的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宗教信仰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台湾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百科全书,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对“根”与“归属”的思考。

评分

**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烙印:王爷信仰的时代变迁** 在阅读这本关于“王爷信仰”的著作之前,我对“神明”的认知,大多来自于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或是大众媒体的片面呈现。而这本书,却为我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且富有层次的台湾社会文化景观。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神祇本身的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王爷信仰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同经历风雨、一同成长。我了解到,早期的王爷信仰,是如何伴随着移民潮,从大陆渡海而来,并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王爷信仰所扮演角色的梳理,让我看到了它如何从最初的祈求平安、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凝聚力、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作者以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王爷信仰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它如何与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那些关于王爷出巡、祭典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记录,更是对台湾民间社会组织、人际关系、传统习俗的生动写照。我仿佛能听到庙宇中悠扬的钟鼓声,感受到信众们虔诚的祷告,看到他们在共同的信仰下,相互扶持,构建起独特的社群。这本书让我明白,王爷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现象,更是台湾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的重要载体,在无形中塑造着台湾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评分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寻王爷信仰在现代的生命力** 在阅读完这本关于“王爷信仰”的著作后,我对台湾的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我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文化都在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但王爷信仰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将王爷信仰仅仅描绘成一种古老的仪式,而是展现了它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调整和创新。我看到,在现代社会,王爷信仰依然能够与时俱进,例如,一些庙宇开始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推广王爷文化,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在许多地区,王爷信仰不仅仅是单纯的宗教活动,更与地方的观光、社区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一种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我欣赏作者的观察角度,他不仅关注那些传统的庙宇和祭典,更深入到现代社会中,去探寻王爷信仰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如何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古老的信仰,并非一定要被束之高阁,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道路。这让我对台湾的文化充满了信心,也对那些致力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个人和团体,充满了敬意。

评分

**超越信仰的视角:王爷信仰中的社会价值与文化符号** 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入思考的书籍。它以“代天宣化”为切入点,将我们带入台湾王爷信仰的广阔天地。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止步于对神祇和传说的简单罗列,而是更进一步地,揭示了王爷信仰在台湾社会中所扮演的多元角色,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刻文化意涵。我从中读出了,王爷信仰是如何在历史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它所宣扬的“天道”与“王法”相结合的理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教化民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王爷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标志,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在那些遍布台湾各地的王爷庙,我看到了当地居民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情感寄托,也看到了这种信仰如何成为连接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桥梁。作者的分析,让我认识到,王爷信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在于它能够与台湾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感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脉搏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不再将王爷信仰仅仅看作一种迷信,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具社会学、人类学视角的眼光,去理解它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它在塑造台湾社会文化、国民性格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评分

**从“神”到“人”的视角:理解台湾人情味的温情叙事** 读完这本关于“王爷信仰”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台湾。书中的“王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明,而是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有着喜怒哀乐,有着人间的烟火气。作者通过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将这些“神”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是台湾人民对于公平、正义、善良的朴素追求。我被那些关于王爷如何显灵、如何惩奸除恶的故事所吸引,它们不仅充满了戏剧性,更折射出普通民众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我也关注到书中对于信徒与王爷之间关系的描写。那些祭拜王爷的信众,他们所祈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庇佑,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情感的寄托。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王爷信仰在台湾社会中,如何成为一种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我看到了在祭典中,不同背景的人们因为共同的信仰而聚集在一起,分享喜悦,分担忧愁。这种“人情味”,贯穿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让我深刻体会到,王爷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台湾社会温情脉脉、人情味十足的生动体现。这本书让我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这种信仰,而是能够带着理解和尊重,去感受它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