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各论(下)

税法各论(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税法
  • 税收
  • 各论
  • 下册
  • 法律
  • 经济
  • 税务
  • 财政
  • 专业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书对于财产税法、交易税法、特别消费税法以及关税法等进行理论体系分析探讨,可使读者理解各项税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其背后之基本法理,并培养读者解决税法问题之能力。

  二、本书可作为大学讲授税法教科书,亦可供法官、律师以及实务界人士办案之参考,并可作为准备国家考试税法科目之参考用书,具有理论及实用价值。
 
《公司法精要与实务操作》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公司法学习指南。面对日益复杂和快速迭代的商业环境,传统上对公司法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理论条文的罗列,而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晦涩的法律条文与日常商业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公司高管、法务人员、创业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精准把握公司治理的核心脉络与风险控制的要点。 全书内容结构清晰,共分为六大部分,层层递进,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司生命周期法律图谱。 第一部分:公司设立的基石与陷阱规避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公司设立的法定前置程序与关键决策点。我们不仅会梳理不同类型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要件,更会聚焦于“章程”这一公司的“小宪法”的起草艺术。实务中,章程条款的细微差异可能导致未来股东权益分配和决策权限的巨大分野。本书将列举大量因章程设计不当而引发的纠纷案例,重点解析股权结构设计(包括同股不同权架构、优先股条款的设置)、注册资本的认缴与实缴制度的风险点、以及设立瑕疵下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复杂的集团公司设立,如何通过控股公司架构实现风险隔离与资源整合的法律布局,也将有详尽的论述。 第二部分:股权的流转、确认与僵局破解 股权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权益载体。本书将深入探讨股权的合法转让程序,包括内部分析(股东之间转让的优先购买权)、外部转让的程序合规性(向非股东转让的报备与决议要求)。特别地,我们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股权的“确认”问题,例如在代持、委托持股背景下的实际权利人认定标准。 公司僵局是股东关系恶化的常见表现。本部分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僵局化解工具箱,包括股东知情权的有效行使、召开临时股东会的程序性对抗,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依据判例法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法律路径与证据要求。我们不只停留于“可以做什么”,更会指导读者“如何证明”和“如何执行”。 第三部分:公司组织机构的权力制衡与高效运作 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这“三驾马车”的权责划分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本书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司法实践对“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最新司法认定标准。对于董事会决议的有效性认定,我们将详细拆解表决权冲突、回避表决制度的适用边界。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防止“一股独大”带来的侵害至关重要。我们深入解析了中小股东的防御性工具,如特别表决权、否决权条款的效力,并对比了不同法律体系下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差异,确保读者能根据自身公司性质选择最优的内部制衡结构。 第四部分:公司投融资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从A轮融资到Pre-IPO,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倍增。《公司法》与《证券法》的衔接点是本部分的核心。我们将详细解析增资扩股的法律流程,包括定价机制的合规性、老股东的对赌协议(VAM)的有效性边界与司法风险。 针对私募投资中的常见陷阱,如不当的清算优先权设置、股份回购权的触发条件,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模板分析和风险提示。对于涉及境内外资本运作的条款,如何确保其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可执行性,提供了基于最新裁判思路的专业解读。 第五部分:关联交易与董事、高管责任的界限 这是公司治理中最容易滋生道德风险和法律纠纷的领域。本书详细梳理了公司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申报、批准程序,并引入了公平交易原则(Arm's Length Principle)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特别是当公司陷入危机时,债权人集体诉讼的可能性。我们详述了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重点分析了“故意”与“重大过失”的认定标准,并提供了如何通过合规内控体系来有效抗辩的实操建议。 第六部分:公司生命周期的终结——解散、清算与重组 公司的终结并非简单的“关门大吉”。本部分详尽阐述了公司解散的法定事由(如章程规定的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以及强制解散的司法途径。 清算程序是风险暴露的高峰期。本书将清算组的组建、财产的及时申报、债权债务的处理、剩余财产的分配等环节进行流程化梳理,尤其强调了未进行清算的隐性法律责任,以及在特定情形下,股东被推定为清算义务人并承担连带责任的司法规则。此外,对于通过破产重整实现“涅槃重生”的法律路径,也进行了概要性介绍,为面临困境的企业提供法律层面的解决方案参考。 本书特色: 案例驱动: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近年发布的典型案例和各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鲜活的法律适用场景。 实操导向: 每一章节均配有“合规自检清单”或“风险预警提示”,直接服务于企业日常管理决策。 跨法衔接: 强调公司法与其他部门法(如合同法、劳动法、证券法)的交叉影响,提供综合性的法律视角。 本书适合所有与公司运营、治理、投资及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士使用,是理解和运用中国公司法进行高效商业活动的必备案头工具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清秀


  现职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教授
  交通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劳动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法务部行政程序法研修小组委员

  学历
  台湾大学法学博士(1991)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1996)

  经历
  科技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
  行政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税法讲座
  法务部行政罚法谘询小组委员
  法官学院及司法人员研习所租税法讲座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
  社团法人台湾行政法学会理事
  植根法律事务所律师、合伙律师
 

图书目录

序 言

第一篇 财产税
第一章 遗产税
 壹、前 言/3
 贰、遗产税之性质与课税正当性依据/4
  一、遗产税之性质/4
  二、遗产税之正当性依据/6
  三、遗产税为基准日税/7
  四、遗产税名义上为国税,实质上中央与地方共享/8
 参、税捐主体/9
  一、无限制纳税义务人与限制的纳税义务人/9
  二、以遗产继承人为纳税义务人/10
  三、数人继承,以全体继承人为连带债务人/12
  四、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13
 肆、税捐客体/14
  一、税捐客体之范围/14
  二、拟制遗产:视为遗产之赠与/14
  三、不属于遗产的情形/15
  四、不计入遗产总额之项目/15
  伍、税捐债务之发生/17
 陆、税基计算/17
  一、净额遗产课税原则/17
  二、时价课税原则与收益价值课税原则/17
  三、实质课税原则/21
  四、信託财产之估价/23
  五、消极财产之减除/24
  六、婚姻关系之保障:剩余财产差额分配请求权之扣除/26
  七、基于家庭照顾原则,应予扣除之项目/28
 柒、税 率/31
  一、平均社会财富与促进经济发展目的之价值冲突/31
  二、本于量能课税原则,採取超额累进税率/32
 捌、重复课税之排除/33
  一、国外双重课税之排除/33
  二、遗产及赠与税之重复课税之排除/33
  三、土地增值税重复课税之排除/34
  四、所得税重复课税之排除/35
 玖、减免优惠/36
  一、基于永续发展原则,继续农业使用之农业用地,继承免税/36
  二、公益慈善捐赠扣除/38
  三、促进社会保障及产业发展政策目的之税捐优惠/38
 拾、租税规避之防止/39
  一、趸缴保费之税捐规避/39
  二、家族间关系人不合常规交易/40
 拾壹、稽征程序/40
  一、税捐申报/40
  二、调查核定/42
  三、实物抵缴/42
  四、税捐保全/44
 拾贰、罚 则/46
  一、未依限申报或短漏报遗产税之处罚/46
  二、逃漏税之处罚/47
  三、违背禁止处分之处罚/47
  四、自动补报免罚/47
 拾参、未来税制改革方向/47
第二章 赠与税
 壹、前 言/49
 贰、课税正当性/50
  一、概 说/50
  二、国际租税条约避免重复课税/51
 参、赠与税之课税要件/53
  一、课税主体/53
  二、课税客体/56
  三、税捐客体之归属/75
  四、税 基/79
  五、税 率/88
  六、减 免/89
 肆、税捐债务之发生/90
  一、赠与契约订立时/90
  二、信託契约订立时/91
  三、赠与契约解除或撤销对于税捐债务之影响/91
 伍、稽征程序/93
  一、申报义务人及受理申报机关/93
  二、合併申报/93
  三、延长申报期限/93
  四、调查核定/93
  五、实物抵缴/94
  六、搜 索/95
  七、税捐保全/95
  八、滞纳金/95
  九、检举奖金/96
 陆、罚 则/96
  一、逃漏税之处罚/96
  二、未缴清税款而办理移转登记/96
  三、第三人违反协力义务之处罚/96
第三章 房屋税
 壹、前 言/97
 贰、房屋税作为财产税之正当性依据/97
  一、概 说/97
  二、基础说:量能课税原则/98
  三、对价说:量益原则(受益负担原则)/99
  四、社会及经济政策功能说/99
 参、房屋税的收入性质及其课税立法权/100
  一、地方税/100
  二、房屋税的课税立法权/100
 肆、税捐主体:纳税义务人/101
  一、一般情形:房屋所有权人/101
  二、管理人或现住人/104
  三、信託房屋:受託人/104
 伍、课税客体/105
  一、房屋及其附属建筑物/105
  二、无法使用收益之房屋,不纳入课税范围/106
 陆、税 基/107
  一、房屋估价之认定基准/107
  二、房屋标准价格/109
  三、台北市房屋评价方式/110
  四、房屋现值核计之救济/114
  五、不动产评价委员会/115
 柒、税 率/115
  一、法定限制税率/115
  二、实际税率──以台北市为例/118
  三、各项税率之适用/118
  四、房屋税应纳税额核算公式/120
 捌、减 免/120
  一、公有公用房屋,免征房屋税/120
  二、私有房屋供公用、公益使用之免税/120
 玖、税捐稽征程序/123
  一、协力义务:房屋税之申报/123
  二、课税处分:固定时间开征/126
  三、税捐保全/126
 拾、罚 则/127
第四章 地价税
 壹、概 说/128
 贰、课税正当性/129
  一、概 说/129
  二、地价税之法律性质/130
  三、宪法上土地不动产课税之价值理念/137
 参、课税规范依据/140
  一、概 说/140
  二、法规竞合问题/141
 肆、课税要件/142
  一、课税主体:纳税义务人/142
  二、课税客体/144
  三、课税客体之归属/147
  四、税 基/148
  五、税 率/154
 伍、税捐债务之成立/163
 陆、稽征程序/164
  一、概 说/164
  二、协力义务:特别税率之申请/164
  三、课税处分之通知、公告及行政救济/165
  四、纳 税/166
  五、税捐保全与代缴/167
 柒、罚 则/167
 捌、结 语/169
第五章 土地增值税
 壹、概 说/170
 贰、课税正当性/170
 参、课税要件/173
  一、税捐主体/173
  二、税捐客体/174
  三、税捐客体之归属/183
  四、税 基/185
  五、税 率/196
  六、税捐减免/202
  七、自用住宅土地等重购之退税/208
 肆、稽征程序/209
  一、概 说/209
  二、税捐申报/209
  三、课税处分与纳税/214
 伍、罚 则/220
  一、未办竣权利移转登记,再行出售之处罚/220
  二、受赠土地之财团法人违规之处罚/222
  三、农业用地移转,违规使用之处罚,已经废止/222

第二篇 交易税
第六章 契 税
 壹、概 说/227
 贰、契税课税之正当性/227
 参、契税之课税要件/228
  一、租税主体/228
  二、课税客体/229
  三、税 基/238
  四、税 率/240
  五、税捐债务发生时点/241
 肆、稽征程序/241
  一、税捐申报/241
  二、课税处分/245
  三、税捐保全/245
  四、间接强制手段/246
  伍、罚 则/247
第七章 印花税
 壹、概 说/248
 贰、课税要件/249
  一、税捐主体/249
  二、税捐客体/251
  三、税基及税率/260
  四、减 免/263
 参、税捐债务之发生及变更/265
 肆、稽征程序/267
  一、缴纳方式/267
  二、汇总缴纳/267
  三、印花税之检查/268
 伍、罚 则/269
  一、行为罚/269
  二、漏税罚/269
  三、分别处罚/270
  四、本税与处罚之关系/270
第八章 证券交易税
 壹、前 言/271
 贰、课税正当性及其法律性质/273
  一、课税正当性/273
  二、法律性质:境内交易税/275
 参、课税要件/278
  一、税捐主体/278
  二、税捐客体/278
  三、税 基/282
  四、税 率/283
  五、减 免/286
 肆、税捐债务之发生/288
 伍、稽征程序/289
  一、代征税款/289
  二、自缴税款/289
  三、汇总缴纳税款/290
  四、税务检查/290
  五、证券发行公司之协力义务/290
  六、纳税与错误更正/291
  七、代征奖金及检举奖金/291
 陆、罚 则/291
  一、违反协力义务之处罚:怠报金/291
  二、滞纳金/292
  三、违反代征或自缴义务之处罚/292
  四、逃漏税捐之处罚/293
第九章 期货交易税
 壹、前 言/294
 贰、课税正当性与法律性质/295
  一、正当性/295
  二、法律性质/296
 参、课税要件/297
  一、课税主体/297
  二、课税客体/297
  三、税 基/301
  四、税 率/302
  五、税捐债务之发生/306
 肆、稽征程序/306
  一、代 征/306
  二、核定补税/309
 伍、罚 则/309
第十章 使用牌照税
 壹、概 说/310
 贰、法律性质/311
  一、交易税说/311
  二、财产税说/311
  三、检 讨/312
 参、使用牌照税与汽车燃料使用费之区别/312
 肆、课税要件/313
  一、税捐主体/313
  二、课税客体/314
  三、税捐客体之归属/314
  四、税基及税率/316
  五、免 税/323
  六、税捐债务之发生/324
 伍、稽征程序/325
  一、课税处分/325
  二、税捐保全措施/326
  三、职权调查与协力义务/327
  四、拍卖欠税之遗弃车辆/327
  五、加征滞纳金/327
 陆、罚 则/328
  一、概 说/328
  二、逾期未完税之交通工具,仍使用之处罚/329
  三、报停、缴销或註销牌照之交通工具仍使用之处罚/331
  四、违反临时牌照使用期间规定之处罚/333
  五、新购未领牌照之处罚/334
  六、使用牌照转卖、移用之处罚/334
  七、非交通工具行驶道路之处罚/336

第三篇 特别消费说
第十一章 货物税
 壹、概 说/341
 贰、货物税之性质/341
 参、课税要件/343
  一、税捐主体/343
  二、税捐客体/345
  三、税基及税率/347
 肆、免税与退税/353
  一、免 税/353
  二、退 税/356
 伍、稽征程序/357
  一、税籍登记/357
  二、自动报缴税捐/358
  三、其他协力义务/358
 陆、罚 则/359
  一、违反协力义务之处罚/359
  二、违反申报义务之处理:加征滞报金/359
  三、违反缴纳义务加征滞纳金及利息/360
  四、逃漏税之处罚/360
第十二章 菸酒税
 壹、概 说/362
 贰、课税正当性依据/363
  一、菸税之课税正当性依据/363
  二、酒税之课税正当性依据/363
 参、课税要件/365
  一、税捐主体:纳税义务人/365
  二、税捐客体/366
  三、税基(课税标准)与税率/368
 肆、税捐债务发生时点/371
 伍、免税与退税/372
  一、免 税/372
  二、退 税/372
 陆、菸税之课税争议/372
  一、税收专款专用问题/372
  二、理想酒税制度问题/374
 柒、稽征程序/375
  一、协力义务/375
  二、违反申报义务之处理/376
  三、逃漏税案件之搜索/376
 捌、罚 则/376
  一、违反登记等协力义务之处罚/376
  二、违反申报义务之处理:加征滞报金与怠报金/376
  三、逾期缴纳之处理:加征滞纳金/377
  四、逃漏税之处罚/377
  五、违反专卖价格之处罚/378
 玖、税款收入专款专用/378
 拾、健康福利捐/378
第十三章 娱乐税
 壹、概 说/380
 贰、课税正当性/381
 参、课税要件/382
  一、课税主体/382
  二、课税客体/384
 肆、税 基/386
  一、视听歌唱业收费额/387
  二、娱乐场所收费额/387
  三、高尔夫球场收费额/388
 伍、税 率/389
 陆、税捐减免/393
  一、免 税/393
  二、减 税/394
 柒、税捐债务之发生/395
 捌、稽征程序/396
  一、税籍登记之协力义务/396
  二、代征税款之协力义务/396
 玖、娱乐票之发给/397
 拾、课税处分/397
  一、概 说/397
  二、溢缴税款之退税/397
 拾壹、罚 则/398
  一、违反税籍登记之协力义务/398
  二、违反代征义务/399

第四篇 关 税
第十四章 关 税
 壹、前 言/403
 贰、课税正当性/404
  一、财政关税:财政收入目的/404
  二、保护关税:保护本国产业/404
 参、关税之法律性质/406
  一、消费税/406
  二、社会目的规范税/406
  三、国 税/406
 肆、关税课征之规范依据/407
  一、国内法/407
  二、国际法/407
 伍、课税要件/412
  一、税捐主体/412
  二、税捐客体/413
  三、税 基/420
  四、税 率/426
  五、减 免/429
  六、保 税/431
 陆、税捐债务之发生/434
  一、原 则/434
  二、特殊情形/434
 柒、稽征程序/434
  一、概 说/434
  二、电子化报关程序/436
  三、稽征程序之优惠制度(AEO制度)/438
  四、查验与事后稽核/439
  五、课税处分及其前置程序/440
  六、相关业者之协力义务/442
  七、纳 税/443
  八、税捐保全/443
  九、核课期间/446
  十、征收时效期间/446
  十一、退 税/447
  十二、不得进口物品之处理/448
 捌、特别关税/450
  一、平衡税/450
  二、反倾销税/450
  三、报复关税/451
  四、额外税额/451
 玖、罚 则/451
  一、不依限期报关/451
  二、滞 纳/452
  三、规避检查/452
  四、不补缴税款/453
  五、逃漏税之处罚/453
  六、违反电子报关规定/453
  七、运输工具违规之处罚/453
  八、报关业者违规之处罚/454
  九、保税运货工具所有人违规之处罚/454
  十、货栈或货柜集散站业者违规之处罚/454
  十一、快递业务之业者违规之处罚/455
  十二、自备封条之业者违规之处罚/455
  十三、保税仓库业者违规之处罚/455
  十四、保税工厂业者违规之处罚/455
  十五、物流中心业者违规之处罚/455
  十六、免税商店业者违规之处罚/456
  十七、外销品沖退税之厂商违规之处罚/456
  十八、不补足保证金之处罚/456
 拾、执 行/456
 

图书序言

第1版序言

  宪法第19条规定国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课税案件是每年大量反覆发生,以获得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之财政收入,支应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公共任务之财政需要。在课税过程中,难免发生争议情形,因此,税务诉讼案件每年都占国内行政诉讼实务案件之最大宗,值得租税法学界关心。

  有关租税法问题,在租税法理上应如何处理,较为妥当,值得探讨。以往国内租税法学理论研究,较偏重税法总论之问题探讨,至于税法各论问题,则相对研究较少,尤其对于税法各论进行系统化与体系化之分析研究,尚不多见,而仍有进一步探讨必要。

  作者有鑑于此,特别针对税法学上重要领域,包括各项税捐种类之性质以及其课税正当性法理基础等基本问题,进行体系化分析研究,于103年间出版「税法各论」(上册),探讨所得税法、所得基本税额条例以及营业税法相关问题。

  本书为「税法各论」(下册),内容对于遗产及赠与税、房屋税、地价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期货交易税、使用牌照税、货物税、菸酒税、娱乐税以及关税等各项租税法规,进行理论分析探讨,期盼能为国内税法学研究发展,作出适当贡献。

  本书理论部分主要参考德国及日本税法学说见解,并以之作为符合事件本质合理性要求之「法理」,据以对于税法各项问题,进行解析诠释,期盼从「事件本质合理性」观点,探讨税法上各项问题。

  本书惠蒙元照出版公司相关编辑同仁协助编辑校对,备极辛劳,谨此致谢。

  本书内容仍有继续精进空间,留待日后继续改善,谨请各方贤达及税法学爱好者共同雅正。

作者 陈清秀谨志
于东吴大学法学院
2017年10月24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收到這本《稅法各論(下)》真的像收到一本武功秘笈一樣,雖然我一開始拿到書的時候,心裡想著的是,這下子可得好好鑽研一下了,畢竟稅法這個東西,光聽名字就覺得博大精深,尤其又是「各論」的下冊,感覺裡面肯定藏著各種奇門遁甲,各種稅務的箇中奧妙。我一直覺得,稅務是一個國家財政的基石,理解了稅法,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國家的運作邏輯,才能知道我們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還有我們繳的稅款,到底是在什麼樣的體系下被徵收和使用的。所以,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我探索國家財政奧秘的絕佳途徑。我腦海裡已經開始想像,裡面會不會有關於各項稅目,像是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印花稅等等,更深入的探討,像是各項稅法的修訂歷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以及在實際操作中,有哪些容易踩雷的地方,又或者是有哪些巧妙的節稅空間。我還特別期待,書中會不會舉出一些實際案例,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從實際情況中學習,而不只是死記硬背那些冰冷的條文。畢竟,法律條文再嚴謹,終究是要應用在生活中的,沒有實際案例的輔助,學習起來可能會比較枯燥乏味,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引路人,帶領我穿越稅法的迷霧,讓我對這個複雜的領域有一個更清晰、更透徹的認識。我對學習抱持著非常積極的態度,也相信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一定能夠在稅法領域有所收穫。

评分

這本《稅法各論(下)》,光是聽到書名,我就覺得它充滿了學術氣息和專業深度。我一直以來都對台灣的稅務體系充滿好奇,覺得它是一個既複雜又非常重要的領域。我平常關注的,更多是稅收政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但對於這些政策背後的具體法律條文和操作細節,我並沒有太深入的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扮演一個「解惑者」的角色,帶領我深入探索台灣各項稅法的細節。我猜測「各論」的意義,就是會將不同的稅種,像是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等,一一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論述。而「下冊」這個標示,則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會比「上冊」更深入地探討一些比較複雜或者比較專業的議題,例如關於公司稅務的規劃,或是關於特定產業的稅務優惠,又或者是一些關於稅務行政法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夠用比較有條理的方式,將這些複雜的知識呈現出來,而且如果能搭配一些實際案例的分析,那對我來說將是莫大的幫助。我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個更為紮實的稅務知識體系,讓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稅務問題時,能夠更加從容和自信。我對於學習新知識總是充滿熱情,也相信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豐富的啟發。

评分

這本《稅法各論(下)》的書名,一開始就讓我的腦袋裡浮現出許多與台灣稅務體系相關的畫面。我不是本科系出身,所以對於稅法,我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地方,像是繳納所得稅的時候,會收到稅單,然後根據上面的指示去申報。但是,我知道這遠遠不是稅法的全貌。所謂的「各論」,讓我覺得這本書肯定會將台灣的各項稅法,逐一細細剖析,就像在解剖一樣,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然後一步步深入到更複雜的細節。我尤其好奇,像是「下冊」這個標示,通常代表著前面還有「上冊」,那「上冊」可能講了一些基礎的通則,而「下冊」則會更聚焦於特定的稅種,比如我一直不太理解的關於企業營運中所涉及的各項稅務,還有像房地產交易中的土地增值稅、契稅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很明確地將這些不同的稅種區分開來,並且用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闡述。畢竟,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稅法條文本身就充滿了艱澀的術語,如果沒有好的引導,很容易望而卻步。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比較貼近生活,或者說比較貼近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語言來進行解釋,即使是比較學術性的內容,也能透過一些輔助性的說明,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夠跟得上腳步。我準備好迎接這場知識的洗禮,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對台灣的稅務制度有更全面的認識,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繳稅者,而是能夠理解稅務背後的邏輯和意義。

评分

拿到《稅法各論(下)》這本書,我的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面,我對稅法這個領域充滿了求知欲,覺得它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命脈,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我也明白稅法是個非常專業且細緻的領域,要真正讀懂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台灣的稅務體系,尤其是我比較不熟悉的稅種。例如,我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稅務,例如營所稅、營業稅的細節,還有像是一些專案投資可能會涉及到的特殊稅務優惠或規定,都感到很困惑。我猜測「下冊」的內容,可能會涵蓋這些比較專業的稅務範疇,並且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清晰的條文解釋、相關的案例分析,以及一些在實務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畢竟,單純的法律條文有時候會顯得生硬難懂,如果能有實例佐證,或者是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會讓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為紮實的稅務知識基礎,不僅能讓我更好地理解稅務新聞和政策,更能幫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我對學習新知識總是充滿熱情,也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我探索稅務世界的最佳夥伴。

评分

其實,我拿到《稅法各論(下)》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想著的是,這下子終於有機會好好釐清我腦袋裡關於稅務的一些模糊概念了。我平常在公司工作,雖然不是直接負責財務,但偶爾也會接觸到一些關於稅務申報的事情,每次都覺得霧裡看花。尤其是我聽說,很多時候,雖然我們繳納了稅款,但如果對稅法不夠了解,可能就會錯失一些合法的節稅機會,甚至可能因為不了解規定而觸犯了稅法。所以,這本「各論」的出現,對我來說,就像是及時雨。我猜測這本書會將台灣的各項稅法,像是營業稅、所得稅、貨物稅、關稅等等,都一一進行詳細的闡述,而且「下冊」這個標示,讓我感覺它會更深入地探討一些比較複雜的稅務問題,可能包含一些關於企業稅務規劃、國際稅務,或者是一些比較特殊的稅種,例如房地產相關的稅務,或是關於非營利組織的稅務處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比較系統化的方式,將這些稅務知識呈現出來,讓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台灣的稅務體系。我還蠻期待書裡面能夠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這樣我就可以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照到實際情況中,這樣學習起來會更有感覺,也更容易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比較紮實的稅務知識基礎,讓我在面對相關問題時,能夠更有信心,也更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评分

這本《稅法各論(下)》,光看書名就讓人覺得它是一本厚實且內容紮實的學術性著作。我一直對台灣的稅務制度抱持著濃厚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些比較複雜的稅種,像是企業所得稅、加值型營業稅,還有一些像是房產交易中會涉及到的稅務。我認為,要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運作,稅收絕對是一個關鍵的切入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百科全書,為我詳細解讀台灣各種稅法的「前世今生」,包含它們的立法背景、基本原則、適用範圍、稅率結構、徵收與申報程序,還有一些常見的疑難雜症。特別是「下冊」這個標示,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是在「上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更專業、更具體的稅務議題,或許是關於特定行業的稅務處理,或是關於稅務規劃與諮詢的相關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邏輯脈絡,幫助我將零散的稅務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我不是法律背景出身,所以對於書中的專業術語,我希望能夠透過適當的解釋,或者是一些舉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夠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稅法的一張導航圖,引領我逐步認識並掌握台灣稅務的複雜世界,讓我在面對各種稅務問題時,能夠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紮實的知識基礎。

评分

收到《稅法各論(下)》這本書,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這本應該會是台灣稅法領域的一本重要著作。我一直覺得,稅法是一個國家社會穩定運作的基石,而理解稅法,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之一。我平常關注台灣的財經新聞,常常聽到關於稅制改革、稅收政策調整的討論,這些都讓我對稅法這個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夠對台灣主要的稅種,比如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房屋稅、地價稅等,進行更深入、更細緻的探討。我猜測「下冊」的內容,可能是在「上冊」介紹了基本的稅法原理後,更側重於對具體稅種的「各論」,例如詳細解析各個稅種的稅基、稅率、徵收方式、申報流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法律規定和解釋。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案例說明,讓我可以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實際生活中的稅務問題聯繫起來,這樣學習起來會更有實質感。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稅務規劃和稅務爭議處理的觀點,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我對稅法抱持著一種謙虛學習的態度,相信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能夠逐步建立起一個對台灣稅務體系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隔开。

评分

拿到《稅法各論(下)》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有點兒戰戰兢兢的。我知道稅法這個領域,對很多人來說都像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尤其是那種充滿了專業術語和複雜條文的書籍。我個人對稅法一直抱持著一種敬畏之心,畢竟這直接關係到國家財政的運作,也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平常關注新聞時,常常會聽到關於稅制改革的討論,或是關於某些稅種的爭議,這些都讓我對稅法本身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這些議題的背景知識,或者至少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討論背後所涉及的稅法原則。我尤其期待「各論」這個部分,讓我能夠深入了解台灣主要的稅種,像是所得稅、營業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等,它們各自的稅基、稅率、徵收方式、申報程序,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這些稅務。對於「下冊」,我猜測可能涵蓋了比較進階或者比較細分的稅務議題,比如企業所得稅的各種扣除、抵減,或是關於特定行業的稅務優惠,甚至是一些關於稅務爭議處理的原則。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個比較系統性的稅法知識架構,而不是零散的片段。當然,我也知道稅法是一個不斷變動的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的是比較核心、比較穩定的稅法原理,而不是那些可能很快就會過時的細節。我對學習有著很高的熱情,也相信這本書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幫助我踏入稅法的殿堂。

评分

收到,这10段图书评价,皆以台湾读者口吻撰写,内容围绕“税法各论(下)”这本书进行,但实际不包含书本的详细内容,旨在展现读者对书籍的期待、理解误区、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以及对税法学习本身的态度。每段风格、结构、语气均有显著差异,字数均不少于300字,并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