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3—桥梁书的第一品牌
精选金鼎奖、好书大家读等奖项好书
文学+科普,阅读不偏食!
让孩子轻巧跨越阅读障碍,
进入【独立阅读】新世界!
★综合【文学】与【科普】读本,阅读不偏食。
★附赠【桥梁书手册】,引导家长了解【何谓桥梁书?】、【如何为孩子挑选桥梁书?】,并精选推荐书单。
《屁屁超人》文/林哲璋/教育部悦读101小一新生推荐书
超能力小子大对决,一场正义与邪恶之战,即将在神祕国小展开!
屁屁超人、哈欠侠、好话骑士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狡猾的校长又会玩出什么样的把戏?
《小东西》文/哲也/儿童及少年图书金鼎奖
小小大世界,来看「小东西」千变万化的世界;来听「小东西」独一无二的故事。
每样「小东西」,都是自己的最佳女主角!
《我家有个乌龟园》文/童嘉/「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大人小孩都不能错过的幽默自然观察笔记,让孩子捧腹大笑,同时体验自然观察的乐趣,培养细腻严谨的科学精神。小朋友不用上自然课、不用到动物园,就能亲眼目睹乌龟的「家居生活」。
《换换书》文/林世仁/教育部悦读101小一新生推荐书
「大风吹,吹什么?」一个大家熟知的游戏,衍伸为一本你从未见过的书,呈现出一个世界、多种视角。只要一点想像力,小毛驴会长出象鼻子、大象会长出翅膀飞翔、大鹏鸟能够用袋鼠袋子装鱼,世界变得如此奇异多变!
《虫来没看过》文/杨维晟/「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你看过昆虫吗?观察过昆虫吗?喜欢昆虫吗?害怕昆虫吗?大家对这个小东西各有不同的想像,但这里说的可不是常见的蚂蚁或蟑螂喔,而是你从来从来没看过的奇特虫虫。现在他们齐聚一堂,为的是争夺「金昆虫奖」宝座!
《狐狸金杯》文/谢武彰/「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国家文艺奖得主谢武彰再造新古典文学,比拟西方奇幻经典哈利波特之东方传奇。取自聊斋的经典奇幻。一只遗失的金杯,串起狐狸与人类间的奇妙经历,勾勒出绝妙传奇,「狐狸千里取物」的传言再次流传……
【阅读123】专为低中年级孩子设计,衔接图画书与文字书的桥樑读物
70万册的肯定,桥梁书的首选!
阅读123,轻松阅读零负担
为初步跨入文字阅读的小读者设计,透过趣味的情节、创意的插图,依照字数、主题与情节复杂度,分为「初阶」与「进阶」,让父母和老师有系统的引领孩子快乐学阅读!
「阅读123初阶」
字数约五千字到八千字,情节简单、趣味。
「阅读123进阶」
字数约八千字到两万字左右,主题和文类丰富多元。
系列特色 1.参考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常用字频表,全系列读本用字遣词以7-9岁孩子应熟悉的两千五百字为主。
2.从五千字一本的短篇开始,延伸至两万字的读本,依照字数、主题与情节复杂度作为分级的基本指标,分为「初阶」与「进阶」,可让小读者选择适合的读本,享受「自己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
3.故事类型多元,「初阶」读本以贴近孩子的童话、生活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并且开发科普读本,将自然知识融入文学;「进阶」读本则发展出寓言、奇幻故事、散文与动物故事等更多文类。
4.邀请儿童文学界优秀作绘者共同创作,结合童书的文学性和进阶阅读的功能性,辅以现代感与创意的面貌,提升小读者阅读的欲望,打好学习的基础。
联合推荐 林良、林文宝、林文韵、柯华葳、张子樟、陈木城(依姓氏笔划排序)
每一位儿童都能成为独立阅读者
「这一系列桥梁书不说深奥的概念,而以接近儿童的经验,採趣味甚至幽默的童话形式,帮助中低年级儿童由喜欢阅读开始,慢慢适应字多、篇章长的书本……【阅读123】系列是一个有目标的尝试,期许有了桥梁书,每一位儿童都能成为独立阅读者,透过阅读学习新知识。」──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柯华葳
读者推荐 某日放学,儿子尧尧跟我提起故事妈妈分享了几本亲子天下出版的「阅读123系列」书籍,他很喜欢,问我今年生日礼物可不可以选这一系列的书,我感到十分惊讶。
当这五本倍受期待,充满幻想、幽默又带点小小搞笑的书寄来了,他只花两个晚上就看完。这个小孩,在七岁生日前夕,也走进了文字世界,开始悠游其间了。──Sama (「Sama记事本」格主)
【阅读123】系列zozo、yoyo每一本都好喜欢!我很喜欢左右姊妹看一些幽默的童书,像是林世仁老师的《换换书》这类颠颠倒倒、跳脱既定模式的书,总觉得遇上什么大困难,幽默一点就能坦然度过。推荐给小一到小三的小朋友。 ──Selena(「一开始就不孤单」格主)
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我「半强迫」全班轮流阅读【阅读123】,每週一本,并上台分享。当听到同学说一本书怎样好笑好玩,每个孩子都会好想看!学生们high作家和插画家的程度,不亚于追星族呢!──杨佳惠(嘉义文雅国小教师)
*有注音
探索未知的世界:一本关于古埃及文明的深度导读 书名:尼罗河畔的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与秘密 作者: 艾尔莎·维克多 出版社: 历史之窗文化有限公司 页数: 680页 装帧: 精装,附赠高清地图与文物图册 --- 内容概要 《尼罗河畔的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与秘密》是一部对古埃及文明进行全面、深入且富含洞察力的研究专著。它超越了传统的法老王年表和金字塔结构解析,旨在揭示这个持续了三千多年的伟大文明在政治结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艺术创造以及科技发展等多个维度上所展现出的独特光辉及其消亡的复杂成因。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次对人类早期复杂社会形态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古学与社会学考察。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庞杂而精炼,分为七大部分,层层递进地构建起古埃及的宏伟图景。 第一部分:尼罗河的馈赠——地理与文明的起源 本部分详尽分析了尼罗河的地理特征如何塑造了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和生存模式。作者从古气候学、地质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季节性的泛滥如何催生了精准的历法系统和高度集中的农业生产模式。重点论述了“上下埃及”的早期统一过程,分析了前王朝时期部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并首次引入了对早期象形文字系统形成过程中,对河流自然形态模仿的语言学分析。这一部分强调,古埃及的“永恒”概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尼罗河稳定而可预测的周期性之中。 第二部分:神权与王权——法老的绝对统治体系 本章深入剖析了法老这一角色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二元统一。作者通过解读新王国时期(特别是阿玛尔那改革前后)的王室文献和铭文,揭示了法老如何通过“玛阿特”(Ma'at,宇宙和谐与正义的原则)来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书中特别关注了“卡”(Ka,生命力)与“巴”(Ba,灵魂的移动性)在君主权力延续中的宗教意义,并详细比较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神庙贵族与王室权力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权力斗争,指出神权对中央集权既是支撑,也是潜在的制约因素。 第三部分:生死两界——埃及宗教信仰的复杂结构 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是其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部分花费大量篇幅解析了多神崇拜体系的演变,从早期的太阳神拉(Ra)的至高无上,到阿蒙(Amun)的崛起,以及奥西里斯(Osiris)神话在民间的影响力。作者细致描绘了“亡灵书”的实际应用,并结合最新的木乃伊化技术研究,探讨了古埃及人如何通过精密的防腐技术,试图在物质层面实现对精神永生的固化。书中还探讨了宗教仪式中,祭司阶层如何利用天文知识来强化自身的神秘权威。 第四部分:建筑的史诗——金字塔与神庙的工程学奇迹 本章集中探讨了古埃及最令人震撼的物质遗存。作者摒弃了许多流行的阴谋论,转而采用严谨的考古工程学方法,分析了吉萨金字塔群、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的建造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坡道系统、石材开采与运输的后勤组织能力,并首次引入了对古代绳索、杠杆原理应用效率的量化模拟。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如古王国侧重几何精确性,新王国侧重空间叙事性)建筑风格的差异,展示了建筑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政治信息。 第五部分:文字与知识——纸莎草上的文明记录 “文字是灵魂的影子。”本部分聚焦于古埃及的知识积累与传承。作者不仅对象形文字(Hieroglyphs)、僧侣体(Hieratic)和世俗体(Demotic)的演变进行了清晰的脉络梳理,更侧重于探讨这些文字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从记录税收、法律条文的行政文书,到文学作品如《辛奴赫的故事》,再到科学领域的莎草纸文献(如布莱克病历、数学 papyri),展示了古埃及人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和分数运算)、天文学以及基础医学上的实际成就。 第六部分:社会肌理——日常生活与阶层流动 一个宏大的文明必然有其精密的社会结构。本章将目光投向了普通埃及人的生活。通过对德尔麦迪奈(Deir el-Medina)工匠村遗址的最新发现进行解读,作者描绘了工匠、农民、商人和奴隶的具体生活状态、家庭结构、饮食习惯和娱乐方式。书中特别指出,古埃及社会虽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特定时期,如新王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高于此前被认为的僵化状态,尤其体现在熟练工匠和中层文官群体中。 第七部分:黄昏的阴影——文明的衰落与转折 文明的终结往往比它的诞生更具谜团。《尼罗河畔的辉煌》以审慎的态度分析了古埃及文明衰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尼罗河泛滥减弱、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内部动荡,以及王权在第三中间期后被地方神庙势力过度稀释。外部因素则涵盖了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以及后来的亚述人和波斯人的入侵。本书高潮部分在于对托勒密王朝的细致剖析,论证了希腊化统治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埃及原有的神权-王权一体化的结构,为罗马的最终征服埋下了伏笔。作者总结道,古埃及文明并非被突然“摧毁”,而是在持续的文化碰撞和内部压力下,逐渐“内化”并最终消融于更宏大的地中海世界体系之中。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对世界古代史、考古学、文明比较研究、宗教人类学及工程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不仅是高校历史系学生的必备参考书,也是寻求深入了解人类早期复杂文明的资深历史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理想读物。 推荐理由 《尼罗河畔的辉煌》以其无可挑剔的史料运用和创新的跨学科分析视角,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古埃及文明的认知。艾尔莎·维克多博士以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冰冷的考古发现转化为鲜活的历史叙事,让读者得以穿越数千年时光,亲身感受那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成就与无可避免的消逝。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史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