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来

见字如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能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字不只是字,字也是人生。
  四十六篇说文解字,写文字,也写他六十年的人生经历,
  看见每个字的来历,也看见与字相逢的的生命记忆──见字,如见故人来。
  
  张大春的字里人生:
  「酒」字从酉,老而变化,却也是青春里的落花一盅;
  「冰」字冷冽,当年山上的果农却让他见识冰心有不与世争的温度;
  「春」字常在,写春联的往事,勾起春字永存父亲之情──
  「父亲喜爱的联语也就那么几对,其中有『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旁人家也贴写,但常见的总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仗比较工整。父亲说,万象更新不如大地回春好,因为:『里头藏着我儿的名字!』」(摘自〈纷纭众说到繁春〉)
  
  自认没有散文行世资历的张大春,六年前接下《读者文摘》的专栏邀请,起因于他愿意学习前辈梁实秋先生当年在该刊主持的专栏「字词辨正」,借着重新辨识文字,写字词源起故事,同时为这个时代没落的汉字文化尽力。

  张大春认字说字,却从来不只是文字。对他来说,字如人生,有开始也有过程;人与字相逢,就有了与文字的情感。五十岁时张大春写下《认得几个字》,如今年届花甲再写文字,回顾与字交织的人生往事,情感更显丰厚。里面有他对文字文化的情感,也有他回首故旧人世的深情。

  「书写,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经验的感受力。」对张大春来说,许多字不只是表意、叙事、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探讨、翫味之时,他习惯回到最初学习或运用这些字词的情境之中──那些在生命里稍纵即逝的光阴、那些被现实割据成散碎片段的记忆、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淀在回忆底部的飘忽念头、那些看似对人生宏大面向了无影响的尘粉经验──全部重新经历一回;不只看见每个字的来历,也看见自己的过去。

  当字与人相遇,每个字都是风景。它们曾经鲜活过的痕迹,留存在诗词文本与时人心中,凝聚出不同时代的样貌,由一代代惜字的人们一一揭露、钻探,最后铭记下来。到了张大春笔下,化作本书四十六篇写自身与字词相遇到相知的散文,并于每篇文末再延伸十道与主题相关的选择题,无论作为自我挑战或趣味猜谜,都能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魅力。

  关于字词──
  ◆《墨子》中记载:「王好士细腰」,当时宫廷凭借小蛮腰取宠的不是嫔妃,是众臣子。
  ◆「怕」字本无恐惧之义,这一「心」加一「白」,指内心恬静、单纯高洁。
  ◆古代博士不问学位:伺候茶水者称「茶博士」、染布工匠称「染博士」、榷酿酤酒的人也可称为「酒博士」。
  ◆「笑」字欢愉,古人说花开是「花笑」,那么「天笑」呢?是指闪电来了。
  ◆林语堂将「humor」译为「幽默」,举苏东坡为例,说的是诙谐、宽容而隽永。

  本书收录──
  ◆字:旅/爱/信/养/笑/龙/母/食/鬼/神/变/瘦/考/怕/赌/病/医/魔/骗/傻/杰/冰/借等等。
  ◆词:礼貌/竞赛/勇敢/英雄/慈悲/幽默/欺骗/委蛇/马子/王母/赌空/傻白/鬼饮等等。

  字与词,不止于纸上,还含藏于人心。
  当记忆凝聚,文字有了意义,生命的美丽样貌也将翩然而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大春


  1957年出生,山东济南人。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硕士。作品以小说为主,已陆续在台湾、中国大陆、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出版。

  张大春的作品着力跳脱日常语言的陷阱,从而产生对各种意识形态的解构作用。在张大春的小说里,充斥着虚构与现实交织的流动变化,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八○年代以来,评家、读者们跟着张大春走过早期惊艳、融入时事、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时期、经历过风靡一时的「大头春生活周记」畅销现象、一路来到张大春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新局的长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团》,张大春坚持为自己写作、独树风骨的创作姿态,对台湾文坛起着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聆听父亲》入选中国「2008年度十大好书」,《认得几个字》再次入选「2009年度十大好书」,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近作为《送给孩子的字》、《大唐李白:少年游》、《大唐李白(二):凤凰台》、《大唐李白(三):将进酒》、《文章自在》等。
 

图书目录

序:见字如见故人来

壹、见自我
别害怕!每个字都是文言文/礼是礼、貌是貌,因貌而知礼/无所用心,不如博上一把/人若宽心不怕肥/醉里干坤大/歧路之羊何其多/赛季开门/人生勇敢果艰难/病字仍需识字医/一个小宇宙/魔与骗的欺迷之障/纷纭众说到繁春/应知痴字最深情/天下的妈妈一样说/一字多少周折/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贰、见故人
关于龙,我们有些误会/英雄不与常人同/蛇龙百变岂虚与?/认栽?认认这个灾/信不信由你/慈悲的滋味/母,除了伟大,还有很多/咬牙切齿说分明/食之为德也,美矣/瘦比南山猴/冰与寒,漫长的历程/提壶醒眼看人醉/相邻两字是天涯/风中之竹开口笑/旅字的长途旅行/工夫就是真功夫/幽默之余妙趣多/相邻幽菌亦天涯

叁、见平生
你甚么控?我赞了!/爱的光谱何其宽广?/一个亲爹天下行/养生之道道无穷/落籍东风不借春/神,不假外求/鬼是人的无知?/蹄痕犹在鞭风里/一丝鼻息万般情/非说清楚不可/甘心说得甜滋味/老有所归

附录:我读与我写
 

图书序言

礼是礼、貌是貌,因貌而知礼
 
──外表不像样,就没有本质;这是中国人讲礼的精神。
 
各人以本分相待,这在我的原生家庭三人组合里,就是关于礼貌的简单註脚。是以我年幼时关于「礼貌」这件事的认知,几乎就是「本分」二字。正由于家中人口简单,上一代七兄弟、二姊妹,一堂数十口成员的光景倏忽零丁,父亲内心是相当焦虑的,总会对我说:「打小没有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你很难学做人。」
 
这话,我是在长大之后许多年、自己都成了家、开始养儿育女之后,才逐渐体会到的。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我的孩子没有叔、伯、姑姑,无论我如何解释:山东祖家那边有多少多少亲戚,他们的反应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看在我的眼里,直觉自己没有尽到甚么该尽的本分,换言之:没有礼貌的是我。
 
父亲当年关于礼貌的教训自有章法脉络。他总会在最欢乐的场合,注意我是否忘形失态,随即耳提面命。所以,我受训斥的记忆常与愉悦厮闹经验的记忆绑在一起。比方说:入学之前我在家里没有玩伴,一旦有客人来访──特别是访客还带着与我差不多同龄的孩子;通常我都会格外撒泼淘气,大人每每唿为「人来疯」的一种毛病。
 
每当访客离去,父亲就会抬手扶一扶眼镜框,那就表示他要认真骂人了。开场白一向是:「常言道:『人前训子,人后训妻。』这是要面子的人干的事;我呢,总想着替你留点面子,所以呢,还是等人走了才说这些。刚才呢……」刚才如何呢?还不就是我闹「人来疯」、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玩了哪些不该玩的把戏;总之也就是失了分寸、没了礼貌。
 
有些时候,就算不闹「人来疯」,这种教训也如影随形。那一年,我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研究所攻读,无论从年纪、经历种种方面来说,都是个大人了,居然还在应对进退上给「人后训子」了一番。大年初一大清早,住在同栋三楼的汪伯伯叩门拜年,我开门迎客,拱手为礼,还道了几声恭喜。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