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麼國文,都給我來一點!
跨領域威力加強版!
這是一本你想像中的課本,這也是一本不是你像像中的課本!
國文課本的裏的文白之爭,究竟在爭什麼?這些高中國文課本裏常齣現的經典選文,又教瞭你什麼?或沒教你什麼?
或許,國文課文可以有不同讀法,就像你也可以有不同的人生!
看看現在的國文課本對我們做瞭什麼?或者它本來應該做卻沒有做到的事?
現代社會文字使用需求提高,這樣的課本需要開外掛!
各種細讀歪讀一起來──跨領域解讀國文!
墨子也許是超級英雄,孟子活在現代可能是動漫迷。
〈齣師錶〉能從倫理學討論人格完整性的問題,由〈長乾行〉來看究竟誰需要浪漫愛,用〈琵琶行〉思考音樂與人心的關係,〈師說〉則可做個邏輯上的推論練習。
〈賣油翁〉不隻訓誡人熟能生巧,〈桃花源記〉讀到最後發現或許沒有桃花源反而怡然自得。
〈颱灣通史序〉在殖民環境中呈現知識分子夾縫求生存的努力,〈一桿稱仔〉思考日治時期曾經盛極一時的「颱灣話文」在當代的閱讀脈絡下該如何理解。
〈虯髯客傳〉是適閤二創再二創的好故事,琦君的〈髻〉藏著「鬼腳圖式寫作」之祕密。
〈左忠毅公軼事〉明明不是小說卻也很有小說感覺,發現情感在動作裏,政治在空白處。
每篇後麵還有「問題與討論」和「延伸文本」,讓你讀齣自己的意思來!
我們其實可以做些什麼!
本書集閤瞭十多位不同領域對國文課文很有意見的人,有文學作傢、奇幻小說傢、哲學傢、劇作傢、教師、曆史學研究者、文化評論者等等,用他們的方式帶我們重讀一遍國文課文,有「非文學讀者的文學意見」,也有「看看作者對我們做瞭什麼」……
從他們各自的專業來分析國文課本裏的文章,組成瞭本書的第一部分「歪讀--非文學讀者的文學意見」。誰說文學作品隻能使用文學人的讀法?閱讀本來就是多元的,作品總是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從而激盪齣不同角度的迴響,這纔是現代公民社會的常態。文學從來不隻是作傢和教授的私人嗜好,它也可以有廣泛的公共性,有寬闊的詮釋空間,從而能帶給我們更多啓發。
質言之,雖然我們也對現行的國文課本不完全滿意,但這本書的目標卻不是全盤否定國文課本,而是試著讓它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另一部分的「細讀」,則是透過文章的細緻詮解,闡發與傳統國文教科書不同的見解,加深讀者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