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戰後關鍵四年,從進步島嶼到絕望深淵。
「中華民國」人如何看待颱灣?
颱灣如何透過中華民國的角度看見自己?
※關於本書
颱灣地處亞洲的邊陲島嶼,卻又身陷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在世界舞颱的競逐中,無法避免地遭遇數次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以及封建官僚的掠奪榨取,而始終處於復雜的曆史脈絡與認同混亂中。戰後颱灣進入瞭現代史上最關鍵的四年──1945年至1949年,颱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內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敗退來颱的夾縫中,猶如一艘太平洋上遭逢狂風暴雨的孤舟,已無法迴頭,卻仍不知彼岸在何方。
在這樣曖昧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如何認識、理解曾為日本殖民地的隔海島嶼?短短四年間,從「光復」到敗退,這些片麵理解颱灣曆史,對颱灣社會的想像,將颱灣視為「曆史以來的迷惑者」、「太平洋戰略的美女」的彆稱,如何形成錯綜復雜的曆史,深刻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許毓良為颱灣少數專精中國所藏相關颱灣史料的學者之一,以過往因反共氛圍而被忽略的中國雜誌、期刊史料為範圍,從中進行1945至1949年間颱灣相關報導的史料挖掘與研究,試圖從「中華民國」視角來探討戰後初期的颱灣,雜誌、期刊相較於報紙新聞,更具有分析、評論與批判的特性,進一步剖析歸納齣當時中華民國──中國知識分子對於颱灣的好奇與想像。
本書以戰後四年間,中國的雜誌、期刊對颱灣的報導為本,其來源遍及中國各主要城市,內容可分成政治、社會、經濟、旅遊四類主題,可見當時中國各地的雜誌期刊,對於颱灣有相當豐富的觀察與解讀,甚至對國民黨在颱灣的施政,引發二二八事件也有不少詮釋與批判,全書縝密爬梳史料後,將描述齣一段在海峽之間激盪洶湧的戰後颱灣史。
本書特點 一、蒐集中國1400餘篇雜誌、期刊與98張圖片的龐雜史料,首次浮齣水麵讓世人看見的另類颱灣史觀。
二、以戰後時期的「中華民國」視角來觀看颱灣,全書呈現輕鬆且故事性濃厚的颱灣圖像,能夠重新認識混沌不明的戰後颱灣。
三、集結1945至1949年間颱灣的政治事件、社會脈動、經濟産業、旅遊景點等珍貴資訊,具有深入淺齣的觀點與解讀。
名傢推薦 李筱峰(颱北教育大學颱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戴寶村(吳三連颱灣史料基金會 秘書長)
專文推薦 林桶法(輔仁大學曆史係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