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

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茶文化
  • 茶道
  • 茶葉
  • 品茶
  • 茶藝
  • 曆史文化
  • 生活方式
  • 傳統文化
  • 清風細雨
  • 慢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新手到行傢,給您最好看易懂的茶知識

  源:茶的起源、名稱、功效
  造:茶葉的採摘時間、採摘方法
  器:煮茶、飲茶的全套器具,各器具的尺寸與品質比較
  煮:烤茶、煎茶的方法,茶之水的選擇
  飲:飲茶的曆史、風俗

  本書收錄瞭茶葉鑒賞、茶葉沖泡、泡茶技藝、茶具使用、茶和健康、茶和文化、茶席設計、鑒茶等,與茶相關的知識、資訊都涉及,圖片精美,審美性高。

  全書設計風格大氣、時尚、簡潔,貼近生活,易於操作。在泡茶、品茶的需求上更加享受;在茶具組閤上更加生活化。

  清清心,靜靜氣,泡壺可心的茶細細地飲來......
煙雨江南憶舊遊:一部關於江南水鄉風情的史詩 作者: [此處可虛構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者或作傢名字,例如:吳江鬆、蘇黛] 齣版社: [此處可虛構一傢有曆史感的齣版社名稱,例如:江南文史齣版社、姑蘇書局] 裝幀: 函裝精裝,附贈手繪江南地圖一幅 定價: [此處可設定一個符閤書籍厚度和價值的定價,例如:RMB 288.00] --- 捲首語:水墨暈開的韆年畫捲 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江南地理風貌的描摹,亦非對水鄉風俗的簡單羅列。它是一部試圖穿越曆史的迷霧,探尋那片浸潤在煙雨與吳儂軟語中的獨特生命哲學的深度文獻。我們相信,要真正理解“江南”,必須潛入其水脈,感受其氣息,聆聽其低語。 本書以江南的“水”為核心綫索,串聯起自先秦至近現代的社會變遷、審美取嚮、生活藝術乃至精神信仰。它試圖解答:是什麼樣的地理環境,孕育齣瞭如此細膩、精緻而又韌性十足的文化品格?它如何影響瞭詩詞、園林、絲綢、戲麯乃至士人的日常起居? 我們摒棄瞭傳統地理誌的刻闆敘事,轉而采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調,將嚴謹的考據與生動的現場感融為一體。閱讀此書,如同乘坐一葉扁舟,穿梭於周莊的石橋之下,停泊於西塘的月夜之濱,最終抵達心靈深處,體悟那份獨屬於江南的“溫柔的堅韌”。 --- 第一部:水之源起與地理基因(溯源篇) 第一章:大江東去與太湖之鏡 本章深入剖析長江三角洲的形成曆史,重點關注太湖流域如何成為江南文化的地理核心。我們不僅考察地質變遷對物産(如稻米、蠶桑)的影響,更追溯瞭古越族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融閤過程,探討水患治理(如都江堰體係對江南的影響)如何塑造瞭早期江南社會的組織結構與集體意識。 第二章:運河動脈與南北交匯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與繁榮,是江南經濟騰飛的關鍵。本章聚焦於漕運對沿岸城鎮(如杭州、蘇州、揚州)的“時間膨脹”效應。通過對運河沿綫商幫、稅收體係、以及北方士大夫南下定居現象的梳理,揭示江南如何從邊陲之地,一躍成為帝國的經濟與文化中心。此處重點分析瞭運河沿綫獨特的“市井宗教”與節慶習俗。 第三章:氣候的魔力:梅雨與季風的雕刻 江南的“濕潤”不僅僅是氣象學概念,它是一種塑造審美的哲學基礎。本章細緻分析瞭梅雨季節對建築材料、生活節奏、乃至繪畫用色的影響。探討“煙雨朦朧”的美學如何從自然現象升華為藝術母題,以及這種濕熱氣候如何催生瞭對涼爽、通風、精巧園林的極緻追求。 --- 第二部:風雅的極緻與日常的藝術(生活篇) 第四章:園林:在有限中求無限的哲學 本書將江南園林視為一個微縮宇宙,而非單純的休憩之所。我們將聚焦於蘇州拙政園、留園等代錶性園林的設計思想,分析“藉景”、“對景”、“框景”等技法背後的儒釋道思想交融。重點探討瞭“漏窗”與“花窗”如何成為連接室內外、虛實之間的媒介,以及園林藝術在明清士人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第五章:絲竹巷陌:吳儂軟語與地方戲麯 江南文化的一大標誌在於其聲音景觀。本章專注於昆麯、評彈的興衰史,分析其音樂結構中蘊含的細膩情感錶達,以及“吳儂軟語”作為一種生活符號如何滲透到日常交流中。我們探討瞭戲班子在市鎮中的社會功能,以及女性在這些藝術形式中的崛起與地位。 第六章:衣食住行:精細化的生存哲學 衣: 從宋錦到緙絲,江南絲綢的工藝演變及其與士大夫階層的緊密關係,以及服飾色彩在不同季節的講究。 食: 詳述淮揚菜係的精緻化過程,重點解析江南人對“時令”的極緻追求。不僅僅是食材的選取,更是烹飪技法(如文火慢燉、清淡取鮮)對食材本味的尊重。對蘇式糕點、糟貨的製作哲學亦有獨到見解。 住: 探究江南民居的“天井”與“廊道”設計,如何適應多雨的氣候並維係傢族的內在聯係。 第七章:市井間的信仰:城隍廟與地方神祇 江南的宗教信仰錶現齣高度的世俗化和實用性。本章考察瞭地方士紳與宗教機構的互動,分析瞭城隍、土地公等神祇在維護地方秩序、調解商業糾紛中的實際作用,揭示瞭江南人“入世”的宗教態度。 --- 第三部:士人的心性與時代的側影(人文篇) 第八章:藏書與刻版:知識的平民化 明清時期,江南的印刷業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詳細描述瞭徽州刻書、蘇州版畫對文化傳播的巨大貢獻。重點分析瞭藏書樓(如天一閣)的建立背景及其對傢族榮譽體係的意義,以及“閑書”的齣現如何標誌著市民階層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 第九章:科舉的榮耀與逃逸:纔子的宿命 江南地區是曆代科舉考試的“高産區”。本章探討瞭科舉製度對江南士人精神的塑造:既有對功名的熱烈追求,也存在著對政治洪流的“優雅退隱”。對唐伯虎、徐渭等具有叛逆精神的纔子形象進行深入的心理側寫,解析他們如何在體製內與體製外尋找精神的庇護所。 第十章:商人的崛起與文化的贊助 與北方不同,江南的商業資本更早地與文化生産相結閤。本章剖析瞭範氏、瀋氏等商幫傢族如何通過贊助戲班、修建園林、收藏古籍,將財富轉化為文化資本,從而提升其在士紳階層中的地位。這種“商文互滲”的模式,是理解江南社會結構的關鍵。 尾聲:水鄉的未來與永恒的倒影 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江南的水鄉風貌麵臨巨大的挑戰。本章以一種懷舊而審慎的態度,探討瞭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保護和傳承這種依賴於特定地理環境的“慢生活”哲學,以及這種古老的審美經驗對當代中國社會精神重塑的潛在價值。 --- 本書特色: 1. 跨學科整閤: 深度融閤曆史學、社會學、建築學、藝術史,構建立體化的江南圖景。 2. 史料翔實: 大量運用地方誌、傢譜、私人尺牘、清代檔案,確保論述的紮根性。 3. 圖文並茂: 收錄近三百幀珍貴曆史照片、民國時期測繪圖及當代學者手繪的園林剖麵圖,直觀呈現江南的精妙結構。 4. 敘事鮮活: 避免學術腔調過重,采用敘事體引導讀者沉浸於曆史場景之中。 目標讀者: 對中國傳統文化、區域曆史、園林藝術、精緻生活方式感興趣的深度閱讀愛好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緝東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常務理事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普洱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北京東方茶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生態茶園管理倡導者、攝影師、茶文化策劃人、作者。

  一位熱愛普洱茶的攝影師。從小酷愛美術,十二歲開始學習攝影,擅長拍攝風光、民俗、靜物,作品曾多次在國際、中國的攝影大賽獲奬,齣版過個人攝影集。關注各種人文現象,嗜茶。從1991年起二十多次深入西部地區,其中十幾次走訪茶馬古道,用圖片和文字描繪風土人情,記錄身邊的故事。

  著有《茶馬古道茶意濃》、《輕鬆品飲普洱茶》等書,其團隊策劃、編寫茶書三十餘種。

圖書目錄

Part1 鑒賞茶

一、茶葉的傢事 2
1. 茶來自何時、何地 2
2. 茶傢族成員 3
3. 茶的聚居地 4

二、買茶的技巧 6
1. 挑店 6
2. 初選 7
3. 試泡 7
4. 比較 7
5. 數量 8
6. 茶樣 8

三、存茶的經驗之談 9
1. 冷櫃存茶 9
2. 密封茶葉罐存茶 10
3. 鋁箔袋存茶 11
4. 紙包裝 11

四、鑒賞中國茶 12
(一)綠茶鮮爽 12
1. 龍井茶 12
2. 碧螺春 14
3. 竹葉青 16
4. 信陽毛尖 17
5. 六安瓜片 18
6. 黃山毛峰 20
7. 安吉白茶 21
8. 太平猴魁 22
9. 日照雪青 23
(二)烏龍驚艷 24
1. 鐵觀音 24
2. 白毫烏龍 27
3. 凍頂烏龍 28
4. 大紅袍 29
5. 鳳凰單樅 31
6. 白雞冠 32
7. 武夷肉桂 33
(三)黑茶陳韻 34
1. 普洱熟茶 34
2. 普洱生茶 36
3. 班章 38
4. 冰島 40
5. 安化茯磚茶(湖南) 41
6. 六堡茶 42
(四)紅茶溫婉 43
1. 金駿眉 43
2. 祁紅 45
3. 滇紅 47
4. 正山小種 49
(五)黃茶鮮醇 50
1. 君山銀針 50
2. 霍山黃芽 51
(六)白茶可人 52
1. 白毫銀針 52
2. 白牡丹 53
3. 壽眉 54
(七)花茶飄香 55
1. 茉莉大白毫 55
2. 碧潭飄雪 56
(八)花草茶綻放 57
1. 花草茶 57
2. 造型花茶 60

Part2 泡名茶

一、泡茶通關大法 64
1. 玻璃杯泡法 64
2. 飄逸杯泡法 64
3. 大瓷壺泡法 65
4. 紫砂壺泡法 65
5. 蓋碗泡法 66

二、泡茶好喝的細節密碼 67
1. 茶與水的比例 67
2. 泡茶的水溫 68
3. 沖泡時間 69
4. 沖泡次數 70

三、且泡茶且享受 71

四、各種場所泡茶法 72
1. 傳統茶藝錶演 72
2. 居傢泡茶 76
綠茶 76
沖泡龍井茶 76
沖泡碧螺春 80
沖泡竹葉青 82
簡單沖泡信陽毛尖 83
沖泡黃山毛峰 84
烏龍茶 86
沖泡鐵觀音 86
沖泡凍頂烏龍 88
沖泡大紅袍 89
沖泡鳳凰單樅 91
沖泡白雞冠 93
黑茶 96
沖泡普洱熟茶 96
普洱生茶餅 99
紅茶 100
沖泡金駿眉 100
沖泡祁紅 102
正山小種 105
黃茶 106
簡單沖泡君山銀針 106
簡單泡茉莉花茶 107
沖泡造型花茶 108
3. 辦公室泡茶 109

五、辦公室茶飲 111
1. 保護視力茶飲 111
決明子茶 111
菊花枸杞茶 112
2. 抗輻射茶飲 112
玫瑰絞股藍茶 113
3. 排毒美容茶飲 113
銀花薰衣草茶 114

六、野外泡茶 115

Part3 鑒賞茶

一、最佳拍檔組閤 118
1. 爐與煮水壺 118
2. 茶壺與蓋置、壺承(茶盤) 119
3. 品杯與杯托 121
4. 公道杯與過濾網 122
5. 茶則(茶荷)和茶匙 124

二、茶桌缺一不可 125
1. 茶葉和茶倉 125
2. 壼與杯 126
3. 建水和水盂 126
4. 茶巾 126
5. 香具 127
6. 花器 128

三、達人茶櫃備用 129
1. 蓋碗 129
2. 奉茶盤 129
3. 聞香杯 130
4. 茶道具 131
5. 茶荷 131
6. 茶刀 132
7. 養壺筆 132
8. 茶玩 133
9. 茶席墊 134
10.茶席設計與雅賞 135

四、經典茶器 141
1. 買把心愛的紫砂壺 141
2. 光器和花器 142
3. 泥料 143
4. 紫砂壺選購秘籍 144
5. 養壺 146

五、隻為茶而存在的建盞 148

六、鐵壺 150

Part4 聊茶事

一、古人怎麼喝茶154
1. 隋唐以前的茶人茶事 154
2. 隋唐時期的茶人茶事 156
3. 宋元時期的茶人茶事 159
4. 明清時期的茶人茶事 162

二、著名茶詩茶對聯 164
1. 著名茶詩 164
2. 茶對聯 167

三、一樣的茶不一樣的喝法(茶俗)169
1. 大碗茶 169
2. 工夫茶 169
3. 酥油茶 169
4. 奶茶 170
5. 蓋碗茶 170
6. 打油茶 170

Part5 話健康

一、茶的保健成分 174
1. 生津止渴 174
2. 滅菌作用 174
3. 興奮提神 175
4. 牙齒防齲 175
5. 防輻射 175
6. 明目護眼 175
7. 延緩衰老 176
8. 降血壓 176
9. 除口臭 176

二、不同茶類的保健特性 177
1. 綠茶 177
2. 紅茶 177
3. 黑茶 178
4. 青茶 178

三、飲茶需有度 179
1. 喝茶前要瞭解自己的體質 179
2. 茶飲四季不同 180
3. 一天飲茶講究 180

四、茶和茶療方 182
1. 感冒茶飲 182
2. 消食茶飲 183
3. 止咳潤肺茶飲 184
4. 解暑清熱茶療方 184 

圖書序言



  慢闆生活,茶養心
   
  不知不覺,光陰飛逝,歲月嚮身後跑去,快得來不及迴望,令人心生茫然,知今夕何夕,卻不知心為何物,也是一種形式的「醉生夢死」。於是,越來越多的時候想來壺茶,想等水燒開時單純的心境,嚮往沸水入壺後,用壺蓋子細心颳去茶葉泡沫時的心無旁騖,嚮往看著壺蓋上滲齣細密「汗水」時的怦然心動,想茶水入口的滾燙和瞬間釋然的心,往往這時纔發現,自己有心,欣喜而鬆弛。
   
  沸沸揚揚,光陰中的茶時光猶如塵埃裏悄然開放的蘭,清幽的香氣、細嫩的花瓣穿透紅塵,凝固瞭清雅淡遠,又如鼕雪中枝頭素白的臘梅,火熱的生命綻放於冰冷之上,傲然天地間,雖疏疏點點卻坦然舒展。
   
  喝茶是鬧中取靜,忙裏偷閑,古人熱愛,今人更需要。茶時光中,人靜心閑,淡然從容,雅緻含蓄。一茶一世界,剎那含永劫,滾滾紅塵中一方清涼世界,孑然的宇宙中一片坦然天地,是茶給人的一種境界。

  不拘一格,茶可人
   
  時間寬裕,三兩知己,孟臣若琛,溫杯燙盞,殺時間的氣魄不輸羽扇綸巾、使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時間緊張,飄逸杯,大茶壺,滋潤心田,忙裏偷閑泡來大杯茶水,不輸細泡慢品時的香甜順滑。
   
  該怎麼泡茶?該怎麼喝茶?是人定,非茶定,品飲牛飲,歡喜隨心。

圖書試讀

著名茶詩茶對聯
 
1.     著名茶詩
 
中國茶詩年代久遠,最遲西晉就已齣現,而且體裁多樣,妙趣橫生,內容涉及名茶、茶人、煎茶、飲茶、名泉、茶具、採茶、造茶、茶園、祭祀、慶賀、哀悼等,尤多贊揚茶的破睡、療疾、飲用、解渴、清腦、滌煩、消食等功能。洋洋灑灑幾韆首茶詩中,有幾首廣為流傳。
 
一字至七字詩《茶》(寶塔體)
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傢。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詩中概括地敘述瞭茶葉品質、人們對茶葉的喜愛、飲茶習慣以及茶葉的功用。這首詩按字句分層排列像一座寶塔,即「寶塔體」,形式非常有趣,很容易被人記住。
 
七碗茶歌
唐.盧仝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韆捲。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嚮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七碗茶歌」是盧仝的七言古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後半部分中的幾句,被人們廣為傳頌。這幾句詩詞文辭優美,想像力豐富,錶達瞭對茶的深切感受。特彆是對飲七碗茶的描述,更為傳神,可謂膾炙人口、曆久不衰。此詩古人評價很高,並多為後人引用,如蘇東坡《汲江煎茶》《試院煎茶》等,都化用瞭盧仝詩句。
 
西陵道士茶歌
唐.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鬆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遝冥。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描述瞭西陵道士煎茶和飲茶的情景。
 
山泉煎茶有懷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
寄予愛茶人。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瑟瑟:碧色。塵:茶葉粉末。作者在詩中所懷念的愛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楊慕巢,如作者在《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提到的「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僧人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
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
青溪流水暮潺潺。
 
這首七言絕句講述瞭作者與元居士劃船來到青山潭,取野泉煎茶,一邊飲茶,一邊觀賞山水美景,到日暮還捨不得乘舟歸去的野炊之樂,閑適飲茶之趣溢於字裏行間。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我感到非常欣喜。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颱灣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讓我深入瞭解茶文化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期望。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彷彿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茶師,用最溫柔、最細膩的筆觸,引導我進入茶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茶葉沖泡細節的深入探討。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瞭基本的沖泡方法,更是強調瞭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如水溫的選擇、茶葉的投放量、浸泡的時間等。他會詳細地講解,為何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水溫,為何有些茶需要先“洗茶”,為何有些茶需要“醒茶”。這讓我意識到,沖泡一杯好茶,是一門充滿學問的藝術。書中對於茶與人文精神的連結,也讓我深思。作者認為,茶道所追求的,是一種“寧靜緻遠”的心境,一種“淡泊明誌”的生活態度。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內心的平靜,而茶,正是幫助我們找迴這種平靜的良方。他鼓勵我們在泡茶的過程中,放慢節奏,專注當下,感受茶湯的溫潤,體會內心的寧靜。我還被書中關於茶與儀式的描寫所吸引。作者詳細介紹瞭中國不同地區的茶道儀式,如颱灣的功夫茶、日本的茶道,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特色茶俗。這讓我瞭解瞭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變和發展,也讓我對茶的豐富性有瞭更深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藝術性和人文性的優秀讀物,它不僅讓我學到瞭豐富的茶知識,更引導我領悟到瞭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评分

《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就像是一張精美的地圖,引導我探索中國茶文化的奇妙世界。作者的敘述方式,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親切感,讓我閱讀起來倍感舒適。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茶與匠人精神”的探討。作者深入介紹瞭製茶師傅們的辛勤勞作和對品質的極緻追求。他會細膩地描寫茶農們在採摘茶葉時的辛勞,製茶師傅們在揉撚、殺青、烘乾等工藝中的嚴謹態度,以及他們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杯好茶的背後,凝聚瞭無數匠人的汗水和智慧。書中對於不同茶葉的製作工藝的介紹,也是非常詳盡。作者會詳細講解綠茶是如何通過殺青來保留其鮮爽的口感,紅茶是如何通過發酵來形成其醇厚的風味,以及烏龍茶是如何通過半發酵來達到其獨特的韻味。這讓我對茶葉的製作過程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更加珍惜每一口茶湯的來之不易。我還被書中關於茶與哲學的探討所吸引。作者將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等哲學思想相結閤,闡述瞭茶中所蘊含的“和、敬、清、寂”的精神。他認為,品茶不僅僅是一種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修煉,一種對人生境界的追求。這讓我深刻感悟到,茶,早已成為瞭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載體。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既有知識性,又有思想性的優秀讀物,它不僅讓我對中國茶文化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更引導我領悟到瞭茶中所蘊含的深刻人生智慧。

评分

《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就像一陣清新的風,吹拂瞭我對中國茶的認識,讓我如沐春風。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沒有使用枯燥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親切、生動、富有人情味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中國茶的點點滴滴。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茶與生活”的探討。作者認為,茶早已深深地融入瞭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早晨的一杯醒神茶,到午後的休閒茶,再到晚間的助眠茶,茶無處不在,承載著人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他會描寫農傢小院裡的茶香,會講述市井巷陌裡的茶館故事,也會分享文人雅士的茶席雅趣。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茶,其實是連結中國人生活情感的重要紐帶。書中對於茶與養生的內容,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引用瞭不少中醫的理論,詳細闡述瞭不同茶葉的功效,以及如何通過飲茶來調養身體。他鼓勵我們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求,選擇適閤的茶飲,讓茶成為我們健康生活的伴侶。例如,他會介紹綠茶的清熱解毒功效,普洱茶的消食化膩作用,以及菊花茶的安神明目效果。這對於注重養生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參考。我還被書中關於茶與地域的描寫所吸引。作者將中國的各大茶區,如江南、福建、雲南等,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闡述瞭各個茶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由此孕育齣的不同風味的茶葉。這讓我彷彿進行瞭一次雲端的茶葉之旅。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茶文化的豐富多彩,也讓我對如何將茶融入自己的生活,有瞭更深的體悟。

评分

《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一個對中國茶文化充滿好奇的颱灣讀者量身打造的。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民間的親切。他就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進入茶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演變,進行瞭非常係統性的梳理。他從茶的起源追溯到現代,詳細介紹瞭不同朝代茶文化發展的特點和代錶人物。例如,他對唐朝陸羽《茶經》的深入解讀,讓我對這位“茶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關於宋代點茶的描寫,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那種將茶末打成泡沫的藝術,充滿瞭宋人雅緻的生活情趣。我驚訝於茶文化是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創新和演變的,而每一個階段,都留下瞭獨特的印記。書中對於各種茶葉品種的介紹,也是非常詳盡。他不僅僅是介紹瞭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這六大茶類,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們各自的代錶性品種,以及它們的獨特風味和產地特色。我被作者對於西湖龍井的細膩描寫所吸引,彷彿能聞到那清雅的豆香;對安溪鐵觀音的介紹,也讓我對這款烏龍茶的獨特韻味有瞭更深的理解。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對於茶與中國傳統美德的連結。作者認為,茶道中所蘊含的“和、敬、清、寂”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在品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會謙卑、感恩、包容和寧靜。這對於浮躁的現代社會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心靈滋養。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場關於中國茶文化的知識盛宴,更是一次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深刻感悟。

评分

《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光是書名就已經足夠讓人心生嚮往。當我真正翻開書頁,那份嚮往便化為真實的感動。作者的筆觸,如同一位溫柔的導遊,帶領我深入中國茶文化的每一個角落。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茶葉的品鑑。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文字的描述,而是用一種極具畫麵感和感官性的語言,去呈現茶的色、香、味、形。他會細緻地描寫茶葉在水中舒展的姿態,彷彿欣賞一場微型的水墨畫;他會捕捉茶湯的色澤變化,從清澈的琥珀色到深邃的紅褐色;他會用最精準的詞彙去形容茶的香氣,如蘭花、蜜糖、堅果,甚至是大自然的氣息。而對於茶湯的滋味,更是描繪得淋灕盡緻,從初入口的甘甜,到迴甘的悠長,再到喉韻的醇厚,每一個層次都讓我彷彿親身品嚐。書中對於茶與四季的關聯,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闡述瞭在不同的季節,如何選擇最適閤的茶飲,以及茶的飲用如何與自然的節奏相契閤。例如,在炎熱的夏季, he suggests the refreshing coolness of green tea, while in the cold winter, he recommends the warming embrace of Pu-erh. This connection between tea and the natural world highlights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embedded in Chinese culture. I was also drawn to the book's exploration of tea and health. The author cites numer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nciples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different teas for the body and mind. He advocates for using tea as a natural way to maintain well-being, offering practical advice on selecting teas based on individual constitution and needs. Overall, this book is a treasure trove of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tea culture,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is both informative and deeply engaging. It has undoubtedly enriched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ea.

评分

一拿到《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我便被它那充滿詩意的書名所吸引,心想這必定是一本能讓人沉靜下來的好書。果然,閱讀的過程,就如同標題所言,是一段與清風細雨相伴的慢時光。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急於傳授知識,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引導讀者走進中國茶文化的豐富世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茶葉的感官體驗的描寫。作者不僅僅是在介紹茶的種類,更是從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個角度,去呈現茶的魅力。他會細膩地描寫茶葉在沖泡時的舒展姿態,描述茶湯的色澤變化,捕捉茶葉在口中蕩漾的層次感,甚至是用詩意的語言去形容那縈繞在鼻尖的茶香。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品茶不僅僅是喝,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書中對於茶與詩詞、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融閤,也讓我大開眼界。作者通過大量的例證,展現瞭茶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重要地位。他會引用古人的詩句來描繪茶的意境,會介紹文人墨客如何在飲茶時進行創作,甚至會探討茶的意象在繪畫中的運用。這讓我認識到,茶早已超越瞭飲品的範疇,成為瞭一種深刻的文化符號。我還被書中關於茶與節氣、時令的聯結所吸引。作者將茶的飲用與中國傳統的農曆節氣巧妙地結閤起來,闡述瞭在不同的季節,應該選擇何種茶飲,以及茶的飲用如何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呼應。這讓我感受到瞭茶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茶的知識寶庫,更是一本引導讀者體驗生活之美,感悟生命之道的藝術品。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光是讀起來就已經很有畫麵感瞭,充滿瞭一種悠然自得的詩意。翻開內頁,果然沒讓我失望。作者彷彿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茶藝師,用最真誠、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為我們揭開瞭中國茶文化的神秘麵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茶與人生哲學的連結。作者將泡茶的過程,比喻為人生的修行,強調瞭“慢”的藝術。在現今這個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瞭身邊的風景,也忘瞭享受當下的寧靜。《清風細雨慢飲茶》彷彿是一劑良藥,提醒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書中對於不同茶類的介紹,也是詳實而有趣。他不僅僅是介紹瞭茶葉的品種,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們背後的故事。例如,關於龍井茶的傳說,關於普洱茶的陳化過程,都寫得繪聲繪色,彷彿將我帶迴瞭那個年代,親眼目睹瞭茶葉的誕生和傳承。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茶道”的詮釋。他認為,茶道並非是拘泥於形式的教條,而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與人產生連結的生活態度。他鼓勵讀者在泡茶的過程中,去觀察水溫的變化,去感受茶葉的舒展,去品味口中的餘韻,從而達到身心靈的統一。這對於長期處於壓力下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心靈的洗滌。書中還穿插瞭不少有趣的茶事軼聞,讓閱讀的過程更加輕鬆愉快。這些故事,不僅增添瞭趣味性,也讓茶文化的傳承,變得更加鮮活生動。例如,關於陸羽《茶經》的誕生,關於文人墨客如何將茶融入他們的創作,都寫得引人入勝。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值得細細品讀的書,它不僅能讓你瞭解中國茶的知識,更能讓你領悟到茶所蘊含的生活智慧。

评分

剛拿到這本《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儘管我自詡對茶有些研究,但翻開書頁的那一刻,心裡還是充滿瞭期待。翻閱的過程,我彷彿置身於一間古色古香的茶館,耳邊迴盪著溫柔的敘述,手中彷彿也捧著一杯暖暖的茶。本書的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呈現在讀者麵前。從茶葉的起源,到歷朝歷代的演變,再到不同地區的特色茶品,每一個章節都彷彿是一扇窗,讓我窺見茶文化的豐富內涵。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描述茶葉種類時,那種生動的筆觸。他不僅僅是列舉瞭名詞,而是將每一種茶的生長環境、採摘時節、製作工藝,甚至是其獨特的香氣和滋味,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龍井的豆香,聽到普洱陳年的醇厚,感受到鐵觀音那迴甘的韻味。更讓我驚喜的是,本書對於茶與詩詞、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結閤,也有著深入的探討。茶,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早已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承載著文人的雅趣,寄託著士人的情懷。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傳說,將這些聯繫一一呈現,讓我對茶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層次。書中對於不同茶道儀式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儘管我平日也常泡茶,但對於那些繁複而精緻的儀式,一直覺得有些遙遠。然而,作者的講解,讓這些儀式變得親切而富有意義。他解釋瞭每一個動作背後的用意,每一個細節所蘊含的哲理,讓我不禁感嘆,原來泡一杯茶,也可以如此充滿儀式感和心靈的沉澱。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茶的百科全書,更是一場關於中國文化的美妙旅程。它讓我更加熱愛中國茶,也更加熱愛孕育瞭這豐富文化的土地。

评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時,就被它詩意的標題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而茶,無疑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深厚的學識和優美的文筆所摺服。他以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將複雜的茶文化變得淺顯易懂,同時又不失其深度的魅力。本書最讓我驚豔的是,作者對於茶葉的起源和發展史的梳理。他追溯瞭茶葉從遠古時代的藥用到唐宋時期的普及,再到明清時期的繁榮,勾勒齣瞭一幅中國茶文化波瀾壯闊的歷史畫捲。他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文獻,讓整個敘述顯得既嚴謹又充滿趣味。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不同時期茶飲方式的介紹。從最初的煮茶,到宋代的點茶,再到明清的泡茶,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反映瞭當時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變遷。這讓我意識到,茶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部中國社會生活史的縮影。書中對於各種名茶的介紹,也是非常詳盡。作者不僅列舉瞭茶葉的名稱、產地、外形、香氣、滋味,更深入地探討瞭它們的獨特之處。例如,他對於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描繪,就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種獨特的岩韻。我還被書中關於茶與養生的內容所吸引。作者引用瞭不少中醫理論,闡述瞭不同茶葉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閤的茶飲。這對於關注健康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指南。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茶的入門讀物,更是一本引導讀者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領悟生活之美的優秀之作。

评分

讀完《清風細雨慢飲茶:你不可不知的中國茶文化全典》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歷瞭一場心靈的SPA。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溫柔,彷彿在引領我穿越時空的長廊,去感受中國茶文化的魅力。我最喜歡的章節,是關於茶與人際交往的探討。書中強調,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溝通的媒介,一種情感的傳遞。在一次次的茶敘中,人們分享喜怒哀樂,增進彼此的理解和情誼。作者通過描寫歷史上一些文人雅士的茶會,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茶事,展現瞭茶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一杯好茶,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與連結。書中對於茶葉的分類和沖泡技巧的介紹,也是非常實用。作者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複雜的知識傳達給讀者。他詳細介紹瞭不同種類茶葉的特點,以及適閤的沖泡溫度、水質和時間。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茶藝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本絕佳的入門指南。我學到瞭如何通過觀察茶葉的舒展,去判斷沖泡的時機;如何通過聞茶香,去體會茶的層次感。更重要的是,作者鼓勵我們在泡茶的過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專注,將泡茶變成一種冥想的過程。他認為,每一次沖泡,都是一次與自己的對話,一次對當下的全然體驗。書中還穿插瞭不少關於茶具的介紹,從古樸的陶器到精緻的瓷器,每一件茶具都承載著歷史的印記和文化的精髓。作者對茶具的品鑑,也讓我對這個被忽視的領域有瞭新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詩意的書,它不僅讓我更瞭解中國茶,更讓我學會瞭如何用茶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