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一位情窦初开的男孩,他暗恋班上的一个女孩。他心中只有她,可是女孩是个鸟痴,她只对鸟类有兴趣;她在野外观察、救护鸟类,无法忍受鸟儿被关在笼子里。她整个人都受到鸟的影响,穿着、打扮,连说话的声音都像鸟儿在唱歌。
为了引起女孩的注意,有一天,男孩打扮成一只鸟!梦想可以和女孩站在洛矶山脉顶或是金字塔尖上。他变成一只很大、很不同的鸟去上学,下课与朋友踢球、用尽力气站在树上,又被雨淋到溼透了,直到和女孩面对面。他们将鸟外套拆去、相拥,他们一起看着满天飞起的鸟,男孩心想:「我虽然不是一只鸟,现在却会飞了。」这样心动的感觉是不是很多人对爱情的期待?而读到这一句,是不是也觉得和他一样开心啊?
我们总是急着看完故事,但看完故事之后,请回头看一下最前面的三张图:
「开学的第一天,我恋爱了」,这是一张草图,是个入口,又像是张大嘴。
「那是我的初恋」,有了一点雏形,我们每个人的初恋是不是都这样开始的?
「下午,我回到家,画了一张她的画像。接着,又画了一张。后来,再画一张。」我们看到一个状似鸟笼带着开口,又形像大鸟的外罩,地上散着拆下的竹枝。
这三张图带着我们渐入情境:恋爱的开始、模煳的雏形与开始想办法接近对方。很多女孩都曾经经历被男孩欺负哭了、斗嘴生气等种种记忆,其实都是男孩试图要引起女孩的注意。但现在我们也经常听说男孩被女孩欺负,其实是喜欢男孩的女孩试图要引起对方注意所做的举动。虽然出发点都是好意,还是要基于礼貌与尊重,幽默与诚意似乎是更好打动彼此的出发点。前后蝴蝶页也从一只鸟变成两只鸟,绘本创作者总是藏着一层又一层的心意,如果读者发现了这些巧思,他们也会快乐得像振翅飞起的鸟!
赖嘉绫/作家、绘本评论
推荐序 初尝喜欢一个人的滋味:关于《那一天我变成一只鸟》 这是一个年轻男孩初尝爱情滋味的故事。爱情的样貌千千万万种,而最令人触动和想念的,无疑是像这故事所描绘的纯净专一、毫无杂质的初恋。年轻男孩在开学的第一天便爱上了同班同学小烛,可是小烛眼里只有她一心一意热爱的鸟类,完全没有注意到男孩的存在。原先对鸟类不特别感兴趣的男孩,因为喜欢上小烛,开始对鸟类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甚至为了吸引小烛的眼光,他将自己打扮成一只鸟,尽管这身鸟衣裳让他受尽同学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而且得忍受这身鸟装扮带来的闷热与行动不便,但他就是不想脱掉这件鸟外衣,这不就是强烈喜欢一个人会有的举动吗?那样的义无反顾、那样的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心中的热情无时无刻驱动着他,要好好全然去感受喜欢一个人的滋味,这滋味唯有亲尝,方知箇中的酸甜。故事最后,把自己扮成鸟的男孩终于成功吸引到小烛的目光,当小烛直截的以拥抱传达对男孩的喜爱时,男孩的心里甜蜜蜜的,感觉自己虽不再装扮成鸟,却有了隐形的翅膀,能够飞上天!
我喜欢文字作者尹格丽‧贾培特以精简文字,巧妙的诉说这么一个带点小幽默、小甜蜜的纯爱故事,而插画家谷瑞迪单色、极简、带给读者极大想像空间的画风,为这个故事大大加分。文图完美的配搭,让整个故事充满新意、不落俗套。是我心目中上乘的绘本之作。
推荐家长和老师可以透过这本绘本,和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聊聊人己关系与分际,也聊聊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对情感的憧憬和迷惘,盼望我们都可以是好大人,以这个好故事作为与孩子交谈的开端,和孩子好好聊聊「什么是爱情?」、「当喜欢一个人,要把这份心意放在心上呢?还是可以勇敢表白?」、「你觉得要如何对待对方,才算是真心喜欢他(她)、为他(她)好?」、「喜欢一个人就要爱到没有自己,全然为他(她)而活吗?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健康成熟的爱情呢?」让我们以不说教、不威权的态度,来与孩子分享我们的感情观。孩子身边有值得信赖、给予关爱的好大人在,他就不会不断的向外索爱、渴求被爱,以至于让自己在感情世界里变得既卑微又渺小,甚至遍体鳞伤。
给孩子饱满丰盈的爱,其实就是给孩子最佳情感教育的核心啊。
李贞慧/绘本阅读推广者
推荐序
就是想化身为你眼里的唯一 爱是隐藏自己的面目与原本的喜好,极力向对方靠近?还是哇啦哇啦地吐露自己的心声?《那一天我变成一只鸟》用安安静静却寓意深邃的声音,道出一则爱的美丽故事。
初恋总是酸酸甜甜,充满难以用语言尽述的奇异滋味。故事中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他开学的第一天就不可自拔的恋爱了!他爱上坐在他前面的小女孩小烛。他们的座位关系就像彼此的关系……「她看不到我。但我的眼里只有她。」因为小烛热爱鸟类,小男孩于是打扮成一只大鸟,上学时整天穿着浑身羽毛的大鸟装,不管别人的嘲笑,也不管生活与行动变得多么不便,他就是只想当一只心仪的女孩喜欢的鸟。
这样的情节与画面尽管有一点超现实的况味,却细腻的表达出陷入初恋的人儿是怎样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打造爱的牢笼。书里的图像用朴拙的手感与单纯的色彩画出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男孩从开学第一天见到小烛起,就开始一点一滴的搭盖鸟的装束。作者对小男孩的心被小女孩占据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他先是画了一张又一张小女孩的画像,因为女孩的模样、姿态与喜好完全占领他的心,后来索性完完全全化身为一只女孩喜爱的鸟!只要看见小烛,小男孩便忘了一切!虽然他不知道小烛的眼睛与心灵有没有可能注意到她,却不由自主的忘却了自己从前的种种,只想成为她爱的鸟类一员。
故事最后的转折令人惊讶又动容。一天下午,男孩总算与小烛相遇。在他们四目相接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小烛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靠近小男孩,脱掉他华丽的鸟装,抱住小男孩。男孩说:「我虽然不再是一只鸟,现在却会飞了。」故事字里行间与图像共构的意涵当然十分明显:小男孩的爱之前囚禁了他,等他终于脱掉那身装束,不再需要一直装扮成小女孩热爱的鸟类模样,能以本来的面貌现身和面对情感,才终于在这份甜美的爱里得到自由。画家的炭笔画出了初恋那种纯稚的情意里满溢的爱与感受。那种感觉在长长的人生旅途中也许短促,却灿烂深刻,让人忍不住漾起微笑,并且把这样纯粹的情感永远珍藏心底。
黄筱茵/儿童文学工作者
推荐序
心有所属是什么滋味? 是在她的话语里,听见了轻柔的旋律?是将她的喜好,推促成为自己的嗜好?或者,即使没有翅膀,心也能乘风翱翔?
心有所属的滋味,那属于爱的第一份砰然心动,在《那一天我变成一只鸟》里,以上皆是,也是每个人可以回想起的曾经与甜蜜。
然而,在心有所属之后,我们又愿意付出多少心力,换来对方的真心进驻?故事里的小男孩在开学的第一天恋爱了,他偷偷注意着她,悄悄欣赏着她,但始终未曾在女孩的心里留下印象。无技可施之下,男孩扮成了女孩钟爱的鸟儿,以一身鸟衣上学、爬树、玩球,无畏他人异样的眼光。直到一场大雨淋湿了鸟儿装,却带着男孩走入奇蹟般的际遇。男孩狼狈的与女孩四目相对,女孩悄然走近,为男孩卸下又湿又重的鸟衣,女孩倏地拥抱了男孩,此时一群鸟儿从天空飞翔而过,默然的,我们明白了男孩的心有所属,也明白了女孩的愿意进驻。男孩自忖,「我虽然不再是一只鸟,现在却会飞了。」
故事情节里,因为爱慕,原本不懂鸟的男孩,对女孩喜爱的鸟类,看法不再空泛;因为领受了爱慕,向来不愿鸟儿受到牢笼禁锢的女孩,为男孩取下化身为鸟儿的一身束缚,鸟儿装里头,那位真心的男孩才是女孩真正心动的理由。
作者尹格丽‧贾培特(Ingrid Chabber)文字精练,以微寓深,绘者谷瑞迪(Guridi)以低彩度的主色与简素的线条,带动读者领受主角的心意言行,让爱之初的单纯美好,在画面中贯穿流动,尤其以孩子为主角,那份悸动,无比纯真、无忧无惧。
刘亚菲/译者、绘本工作者
序 给大朋友的话:
当爱来的时候,它不会先递名片,再给email,让你知道往后的日子不会空白。有的人,到失去以后,才知道曾经爱过;有的人,一直以情圣自居,或许从未爱过。爱情的真面目,你见过吗?爱情的滋味,你记得吗?
爱与被爱是一生的课题,是漫长的过程。孩子从出生开始依赖父母和照顾他的人,自此产生各种情感。然后有一天,他开始关注别人,对那个有点陌生的人发生好感,想要进一步认识那个人的世界,然后从那个人的眼里看到自己的模样。这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心交给家庭圈外的人,第一次有了莫名的奇特感觉,有了自己才知道的改变。心理学分析爱情的理论一箩筐,又有哪里提到每个人心底那些酸酸甜甜的记忆?但有些事,看得太清楚,反而不真实。
此书的作者是尹格丽‧贾培特(INGRID CHABBERT),她出生于法国,只有中学毕业,却以儿童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并且写出好几本老少咸宜的童书,拥有各种语言的译本。她的搭档,谷瑞迪(GURIDI),是一位西班牙插画家,在四十岁才建立自己的画风。他们都不是什么伟大的学者,仅有一颗未泯的童心,用简单的字和平易的图案来传达很多成人已经遗忘的情怀。
孩子的爱没有成人世界的慾望和顾虑。看似简单的初恋,却也不是那么平坦顺利,因为当事人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惦记着那个特别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在乎对方的反应,也不知道应该要做些什么,更不用说应该怎么做了!其实,就算有一天我们长大成人,当爱情悄悄降临,不也是手足失措、患得患失吗?把自己交给另一个人好难,接受另一个人眼中的自己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两人交集的瞬间是多么可贵。幸福若以这样的爱为媒介,我们是否要尽量珍惜剎那的交流,试着用一生去拥护互相的扶持与成全?
李家兰 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