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應近年香港城市大學推動的「重探索,求創新」學習與教學模式(Discovery-enriched Curriculum),我在2012年成功申請瞭一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Commitee)資助的「教學發展補助金」(Teaching DevelopmentGrants)計劃,名為「創新性探索社工計劃—從服務使用者角度去尋找社工應有的質素」(An Innovative Project to EnhanceStudents’ Understanding in Social Work through Discovering the Qualityof Social Workers from Service Users’ Perspective)。在計劃內,我與 36 位社工同學在 2013–14 年間進行瞭一項質性研究,以深入訪談的形式訪問瞭47 位來自香港社會福利機構的服務使用者,分彆來自七個主要的不同服務範疇,19 個社會服務機構和 32 間服務單位,由他們錶述從服務使用者角度如何看社工的質素。各同學都為每個訪問提交瞭一份訪問錄音紀錄和撰寫瞭一份約3,000字的服務使用者的個人故事稿。我和同學們一起分析瞭 47 名被訪者的資料,並以這些研究結果構思及拍攝瞭一套片長 35 分鍾的微電影,名叫《做社工,不隻是打一份工》及製作瞭一隻光碟,劇本題材取材自 47 位被訪者的故事,拍攝工作聘請瞭專業製作公司負責,主要劇情是講述四位社工學生,到社福機構實習的經曆,從他們所見及遇到的服務使用者的經曆中,尋找及反思社工應培養的個人質素。我們揀選瞭六位社工同學及邀請瞭三位社工畢業生擔任戲內主要角色,更動xxiv社工不隻是一份工—服務使用者眼中的社工質素員瞭 25 位城大同學及 12 位畢業生一起協助拍攝。在2014–17年間,我分彆在香港、內地、澳門及颱灣舉行瞭多場的微電影放映會及分享會,讓社工學生及業界同工多認識服務使用者角度及如何培養社工的個人質素,參加者反應十分熱烈,令我非常鼓舞!在多次微電影放映會的分享中,不少業界同工和社工學生對服務使用者的故事和聲音甚感興趣,因此,為瞭再進一步提高社工學生、業界社工同工及公眾人士多留意服務使用者角度及重視社工個人質素的培育,以及錶達服務使用者的聲音,我便構想將同學們所撰寫的被訪服務使用者的個人故事輯錄成書,並由香港城市大學齣版社齣版。我在 47 個故事中選取瞭24 篇齣版,期望透過此書從另一個角度探索社工應持有和培養的重要個人質素,推動社工業界和公眾多從服務使用者的角度理解社工應有的質素,推廣這方麵的教育,並增添有關社工的本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