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ck Weatherford
图书标签:
  • 成吉思汗
  • 蒙古帝国
  • 历史
  • 军事史
  • 世界史
  • 中世纪史
  • 游牧民族
  • 征服
  • 权力
  • 文化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吉思汗的宗教宽容政策,
何以成为开创蒙古帝国盛世的关键?

  畅销书《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作者、
  「最会说故事的人类学家」魏泽福最新力作

  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颁布的第一条法令,
  是给予帝国子民选择信仰的自由,
  不仅将众神请下国家的神坛,让帝国内的宗教冲突趋于稳定,
  更对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的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攻克每个已知的世界角落、开创横跨太平洋到地中海的空前帝国,他勇于在马背上打下大片江山,但下马治理天下却成为他的棘手难题:究竟如何让庞大帝国内形形色色的子民,生活在同一个团结社会中?

  借由打造自由贸易国度,成吉思汗开创了全球性帝国前所未有的荣景;然而,各宗教信奉者的冲突一触即发,危及帝国的分裂。「只要任由人为了信仰杀人或被杀,没有哪个帝国能长治久安」,为了延续盛世,他打破过往以教立国的藩篱,将世俗法律凌驾于宗教律法之上,解决帝国里日益紧迫的政教对立。

  人类学者魏泽福在爬梳成吉思汗历史时,意外发现史学大家吉朋认为成吉思汗与美国的宗教自由精神深有渊源,引起了他的好奇:为什么十八世纪起草「独立宣言」的建国先贤杰佛逊等人,会深受成吉思汗十三世纪宗教宽容观的影响?看似不相关的两者,如何产生连结?为了拨开历史的迷雾,他花了超过十二年的时间深入研究《蒙古祕史》文本、启蒙学者的论着和彼时流行于北美殖民地的成吉思汗传记,在解开谜题的过程中遂发现——成吉思汗给予现代世界的「宗教自由」,于焉现踪。

名人推荐

  朱振宏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洪金富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洪丽珠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许守泯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张斐怡   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长廷   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蔡伟杰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后研究
  _______________专业推荐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中国史书上的元太祖),带领他的部族,崛兴于北亚,把原来的鞑靼草原,变成统一的蒙古草原,震撼了当时的中原王朝、北亚、中亚乃至欧洲地区,影响延续至今,他也成为着名的世界征服者。
  美国人类学者魏泽福所着《征服者与众神》,延续一贯风格,借由宽广而扎实的史料基础,创作可读性极高的作品,力求通俗文学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平衡,是不可多得的着作。
  成吉思汗是古老而历久不衰的题材,广义上《元史.太祖本纪》可为滥觞,狭义则以十七世纪法国传记作家克鲁瓦利用当时尚存、现今已佚的中亚多种语言文献,撰成《古代蒙古人和鞑靼人的第一个皇帝成吉思汗大帝的历史》,开启近现代成吉思汗传记的序幕,时至今日,成吉思汗的传记数量之多,亚洲史上的帝王与名人皆无出其右。已故蒙元史学者萧启庆院士曾言:「魏泽福兼具人类学家的细腻与史家的宏观」,相信此一鉅着同样会给读者带来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临场感、优美的文词与思想上的激盪。
  ——洪丽珠|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本书展现了学者刨根究底的精神,读来每一个文字都有着揭发谜题般的乐趣。作者花了12年的时间,串起21世纪的自己、18世纪英国史家吉朋、美国建国时期起草「独立宣言」的杰佛逊,以及13世纪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等4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一则小註中对成吉思汗「宗教自由」政策的赞许,他从成吉思汗成长时期的遭遇,壮大部落过程中的用人,国土的扩张等等,一点一滴追寻这位「一代天骄」施行宗教宽容政策的各项因素,及对帝国各地的影响。因此,读着这本书的同时,像是随着作者从13世纪到21世纪,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历史之旅。——张斐怡|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生活在历史里」讲座主讲人

  作者借由丰富的材料,以细腻生动的文笔,娓娓道出从崛起到建立帝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对宗教的态度以及各类宗教多方面的影响与呈现,使读者认识到除了铁骑、征战之外,宗教在成吉思汗的生命与其帝国的重要位置。——许守泯|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作者从成吉思汗对宗教包容的角度切入,更从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游牧帝国的政治传统吸取经验,以有别于《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的叙事,让读者了解其如何维系帝国多元民族的稳定。——蔡长廷|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历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修正既有观点的皇皇历史大作,但以周密深严的研究为基础,绝非浅薄的历史翻案之作……这部出色且令人着迷的着作,最引人注目之处,乃是魏泽福的核心主张:成吉思汗推动各大宗教大联合之举,留下政教严格分离的遗风,而且美国的政教分离观本身就得益于这一遗风的加持。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追根究柢是蒙古思想的体现……魏泽福以非常有力的论证阐明他的主张,从而进一步阐发了西方那么多据称拥有的成就其实源于东方一说。——赛门.温契斯特( Simon Winchester)|《纽约时报》书评

  成吉思汗⋯⋯在世人心目中,绝非宽容精神的典范。但在这部描述他汗廷之律法与习俗的着作里,成吉思汗不只是个支持宗教自由的人物,还是首开先河落实自由宗教之人。蒙古人的帝国里有着诸多水火不容的宗教,为打造统一的帝国,蒙古人推出在魏泽福眼中影响了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策……剖析成吉思汗思想,使这一主张更加站得住脚,而且为这个受误解的人物增添了令人乐见的一个面向。──《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把成吉思汗这个世界史上最残暴无情的帝国主义者之一,和应让人民(或许特别是被征服的子民)可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观念扯上关系,着实让人意想不到。这个观念源于这个精明蒙古人的高明认知:让人民享有宗教自由,比强迫人民皈依特定宗教,能使他的帝国存世更为久远。然后这个观念影响了数代的思想家,包括美国的建国先贤,尤其是汤玛斯.杰佛逊。──《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伏尔泰以下的描述,塑造了最为人知的成吉思汗形象:残酷暴虐的「万王之王」,以杀戮和残暴作风横行中世纪世界。但在这部简练、发人所未发、体现严谨研究成果的着作里,杰克.魏泽福有凭有据地证明这位蒙古军阀是让今日数亿美国人享有宗教自由之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最早推手。魏泽福对蒙古帝国的了解,当今写作界无人能出其右。——丹‧琼斯(Dan Jones)|《金雀花王朝》(The Plantagenets)作者
 
  杰克.魏泽福再度以成吉思汗为题,提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西方的政教分离传统其实受到这位蒙古枭雄的宗教宽容观加持。一部引人入胜、研究缜密、打破世人直觉认知的思辨性大作。——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胡佛研究所暨史丹福大学古典学课程与军事史高级研究员、《 杀戮与文化》(Carnage and Culture)作者
帝国黎明:汉唐盛世的权力、信仰与边疆 引言:权力之潮与信仰之锚 本书深入探讨了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间,中国历史上的汉朝与唐朝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盛世景象。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君王事迹汇编,而是试图从政治结构、社会思潮、宗教信仰和边疆治理等多个维度,构建一幅关于早期帝国如何通过内政革新和外向扩张,最终达到其历史巅峰的复杂图景。我们将重点考察支撑这两个伟大王朝持续繁荣的内在机制,以及它们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变革时所展现出的独特韧性与战略选择。 第一部分:汉朝的重塑与儒学的新生 汉朝的“盛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我们首先审视汉武帝时期奠定的中央集权基础,及其在后续几个世纪中的演变与固化。重点分析“推恩令”等政策如何有效地将地方豪强势力驯服于中央官僚体系之下,并探讨这种权力分配对社会阶层流动带来的长期影响。 一、郡国并行下的权力博弈: 汉朝初期,如何平衡中央的直接控制与地方贵族的自治权利,构成了其早期治理的核心难题。本书详细梳理了不同时期对诸侯国和郡县的权力界限的重新划定过程。通过对出土简牍和史料的细致解读,我们还原了地方行政官吏的日常运作模式,揭示了权力在传递过程中,从核心到边缘如何发生微妙的耗散与重构。 二、儒学如何成为治国之“道”: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辨,更是一种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构建。本书超越了传统史学中对儒学教条的简单罗列,着重分析了儒学在适应帝国治理需求时所经历的“本土化”与“实用化”过程。例如,选拔制度的改革如何确保了统治精英具备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以及这种意识形态如何渗透到法律制定、军事部署乃至家庭伦理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经济脉络: 汉朝的强盛离不开其对外部贸易通道的有效控制。我们将详细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战略意义,并分析丝绸之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东亚的经济版图。通过对长安、洛阳等核心城市贸易活动的考古学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商品、技术乃至异域文化的输入,如何成为支撑帝国财富积累的关键引擎。 第二部分:唐朝的开放性与多元信仰的熔炉 唐朝的盛世,以其空前的国际化视野和对不同文化、宗教的兼容并蓄而著称。这种开放性是其国力鼎盛的基石,也是其区别于前代的显著特征。 一、三省六部制的精妙运转: 唐太宗至武则天时期,对中央官僚体系的持续优化,是唐代高效行政的保障。本书详细剖析了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相互制衡、相互协作的复杂流程,力求展现决策制定的实际运作轨迹,而非仅仅停留在制度框架的描述。尤其关注监察制度(御史台)在维护政治清廉和执行皇帝意志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胡汉融合与军事革新: 唐朝的军队构成极具特色。我们深入探讨了“府兵制”的兴衰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研究了“安西都护府”等边疆军事机构的设置,如何将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有效地吸纳到帝国的防御体系中,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超越传统汉族疆界的广阔帝国版图。 三、兼容并蓄的宗教生态: 大唐长安,是世界宗教的汇集地。佛教的鼎盛发展,道教的官方推崇,以及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的传入,共同构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仰多元化格局。本书将考察统治者如何平衡不同宗教派系之间的关系,利用宗教思想服务于巩固皇权,尤其关注玄奘西行及其带回的佛学译经工程,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盛世背后的治理智慧与潜在危机 盛世的辉煌总是伴随着复杂的内部张力。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聚焦于支撑这些盛世的治理智慧,以及潜伏在光鲜外表下的结构性问题。 一、土地兼并与均田制的挑战: 汉唐盛世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土地的有效控制。我们将比较分析汉代豪强对土地的垄断趋势,与唐代“均田制”的初衷及其最终在地方实践中走向瓦解的过程。土地流失如何加剧了贫富分化,并最终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经济诱因,将被详细阐述。 二、边疆的“内向化”趋势: 无论是汉朝对匈奴的战略转变,还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对西域控制力的削弱,都指向了帝国在处理边疆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周期性“内向化”。本书将通过分析边防政策的演变,探讨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如何权衡对核心区域的巩固与对遥远边疆的投入,这种权衡最终如何影响了帝国的安全边界。 三、士人阶层与政治气候的变迁: 汉代的察举制与唐代的科举制,是维系帝国精英阶层的重要工具。我们对比研究了两个朝代中,士人阶层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汉代士人阶层的“清议”传统,与唐代士人通过诗赋和策论进入权力核心的路径有何不同?以及这种精英构成的变化,如何影响了帝国后期的政治决策风格与对内政的敏感度。 结语:历史的回响 汉唐盛世并非静止的完美模型,而是充满张力与动态平衡的历史过程。通过对这两个伟大王朝的细致解剖,本书旨在揭示,一个帝国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开放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意识形态的有效整合,实现长久的繁荣。这些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理解任何庞大治理体系的兴衰,都具有恒久的借鉴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权力、文化与秩序如何在广袤疆域上被塑造、维护并最终接受时间检验的史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魏泽福 Jack Weatherford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政治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人类学博士,以及蒙古国成吉思汗学院的荣誉人文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州马卡勒斯特学院德威特.华勒斯人类学讲座和成吉思汗学院的荣誉教职,被誉为「最会说故事的人类学家」。因撰写《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一书,于二○○七年获颁蒙古国最高奖章北极星勋章,该书与《成吉思汗的女儿们》(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s)已售出电影改编权。其他着作有、《印第安施者》(Indian Givers)、《野蛮与文明》(Savages and Civilization)、《金钱简史》(The History of Money,商周)、《乡根》(Native Roots)等,其着作已有超过二十五种语言版本问世,并曾在一九八九年与一九九二年获颁「明尼苏达图书奖」(the Minnesota Book Award)。

审订者简介

蔡伟杰


  台湾台北人。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硕士,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主修蒙古学,副修藏学,研究方向为蒙古时代以降的欧亚世界史与近现代中国与内亚关系史。

译者简介

黄中宪


  1964年生,政治大学外交系毕,现专职翻译,译有《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成吉思汗的女儿们》、《明代宦官》、《从帝国废墟中崛起:从梁启超到泰戈尔,唤醒亚洲与改变世界》、《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十七世纪全球贸易》、《未竟的帝国:英国的全球扩张》、《帖木儿之后:1405-2000年全球帝国史》、《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战后欧洲六十年1945-2005(全四卷)》、《太平天国之秋》等。

图书目录

地图
一二○六年的亚洲
一二○六年的蒙古国
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去世时和一二六○年时蒙古人征服的地区

推荐序:「跟着蒙古人走进历史舞台」,还给成吉思汗真实面貌/洪丽珠

导读:成吉思汗的宗教自由政策及其历史遗产/蔡伟杰
序言:成吉思汗、汤玛斯.杰佛逊及上帝
导论:神的愤怒

第一部  成为铁木真
第一章、吃人的牙
第二章、上天的金鞭
第三章、草原的智慧
第四章、矛盾的自我

第二部  成为成吉思汗
第五章、光明使者
第六章、草原的耶稣
第七章、蒙古国的形成
第八章、火焰的守卫者

第三部  成为世界征服者
第九章、一鸟的双翼
第十章、上帝的全能
第十一章、命运的拇指
第十二章、山野之人
第十三章、儒士与独角兽

第四部  成为神
第十四章、最后一役
第十五章、对内与对外的战争
第十六章、焚书
第十七章、来世
第十八章、未实行的律法

结语:神的霹雳

史料小记与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跟着蒙古人走进历史舞台」,还原成吉思汗真实面貌

洪丽珠/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最会说故事的人类学家」魏泽福(Jack Weatherford)教授,致力于探寻成吉思汗与其蒙古帝国的历史与文化,扭转过去西方对于成吉思汗征服的负面印象。由于流畅的文字与长期田野调查的扎实基础,在商业性与学术上皆获得显着的成功,《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曾佔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数週之久,也替魏泽福赢得了蒙古国北极星勋章的殊荣,无怪乎已故蒙元史泰斗萧启庆院士将他和同样以叙事能力闻名于世的历史学者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并称。

    无论对成吉思汗是褒是贬,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伟大的世界征服者(World Conqueror)之一,也是许多传记创作的灵感来源。波斯史家志费尼(Juvaini,一二二六~一二八三年)于《世界征服者史》(The History of the World-Conqueror)中曾说:「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在使计用策上当是成吉思汗的学生;攻城掠池的妙策上,最好盲目地跟着成吉思汗走」。另外一方面,伏尔泰(Voltaire,一六九四~一七七八年)的《中国孤儿》(The Orphan of China)剧作,则形容他是「暴躁易怒的诸王之王」,「让亚洲的良田尽成荒野」,这位「暴君」的军队则是姦淫文明社会妇女的野蛮人,摧毁一切他无法理解的事物。魏泽福不以为然,他指出许多民族对于蒙古征服的负面评价,是推卸自身失败与无能的借口:例如俄罗斯将科技的落后,归咎于「鞑靼枷锁」;波斯宣称其文明衰落,是拜蒙古摧毁灌溉体系所赐;中国近现代的积弱不振,则归咎于蒙古元朝、满人清朝的压迫与剥削统治。

    魏泽福善用文化人类学者的能力,在广袤的空间中,述说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历史,从世界史的角度再评估蒙古征服的影响。他特别强调「蒙古和平(盛世)」(Pax Mongolica)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科技转移、全球文化与世界体系的发轫,可说是《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一书的核心看法。多年以来,虽然不乏历史学者曾提出类似看法,呈现深入程度各有不同的着作,例如罗沙比(Morris Rossabi)、冈田英弘、杉山正明等,但魏泽福的创作所展现的临场感与文化观察深度,毋宁更具有特色。
    魏泽福的创举是把《蒙古秘史》(Secret History of Mongols)当做密码,让自己跟着密码「回到现场」,与考古、军事、政治等领域专家合作,探索事件发生地的环境,再对照文本的记载,重新掌握、发掘成吉思汗的世界,讲述形塑成吉思汗性格的环境,娓娓道来他的草原霸业与子孙的内讧。魏泽福传神地形容自己是「跟着蒙古人走进历史舞台」,从上帝的视角回到地面,展现对历史的敬畏。最终,他总结蒙古征服所带来的盛世使「全球觉醒」,为近代世界的各方面体制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的女儿们》(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s: How the Daughters of Genghis Khan Rescued His Empire)延续魏泽福擅长的碎片拼凑能力,对文本中的蛛丝马迹提出大哉问,并不懈地追寻答案。他敏锐地注意到明代翰林院简译《蒙古秘史》中有句:「女子每行,赏赐咱。」(扎奇斯钦译:「给本族的女子们恩赏吧」),开启了他为蒙古皇室女子历史的钩沉之旅。《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为魏泽福带来了殊荣,但《成吉思汗的女儿们》在撼动读者的同时,不免引起争议。萧启庆院士曾为此书初版的中译本写就精采的推荐序,我仅能狗尾续貂,相对于《秘史》本意的不公开,魏泽福则企图「揭密」这些隐没的蒙古皇室女性历史。中文书名或许会引起一些直观的误解,实际内容上,远远不仅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媳妇一代。第一部分聚焦于成吉思汗几个出嫁的女儿(阿剌海别乞,也立可敦,拖莱与扯扯亦坚)身上,描述她们如何控制东西方丝路,经营世界性的金融组织。但或许因为矫枉,不免得过正,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在魏泽福的笔下,成为爱好饮酒、作战平庸的无能之辈,对成吉思汗的帝国带来的伤害比建树多。

    第二部分则讲述窝阔台、贵由与拖雷的妻子,这是成吉思汗的媳妇(daughter-in-law)们,尤其是拖雷之妻唆鲁禾帖尼,魏泽福誉为蒙古人称雄时代最能干的女性,这个看法即便是蒙元史学者也无法挑剔。她有四个儿子成为大汗,被誉为「四帝之母」,这不仅仅是偶然与幸运所致,更与她的谋略与高明的政治手腕相关。同一部分,魏泽福也挖掘了忽必烈的女儿忽秃伦在元朝与西北宗王长年内战中的重要角色,相较于《元史》,将战功归于忽必烈的男性后人,魏泽福对秃忽伦的描写,确实令人惊奇。

    第三部分聚焦于十五世纪(大约是中国明朝晚期)复兴蒙古的达延汗背后被隐没的贤者满都海。魏泽福指出达延汗是比他年长十六岁的皇后满都海一手培育的领袖,她是蒙古人眼中皇后的典范,甚至有人视满都海为成吉思汗的化身。整体来看,魏泽福这本杰作的重心,主要是为满都海翻案,他将达延汗时期复兴蒙古的功劳,归诸满都海这位女性。萧启庆院士曾言,在许多缺乏史料的空间上,魏泽福可能不免有过度诠释这些女性角色之嫌,但这仅是基于历史研究立场的质疑,如同史景迁的着作成功游走于历史的理性与文学的感性之间,《成吉思汗的女儿们》或许轻信一些无可考察的历史传说,以致于学术上的说服力不足,但就历史文学来说,魏泽福的贡献主要在于跨越历史研究者无法克服的障碍,成功结合田野考察、文本分析与文学想像,让世人得以随着他的创作,耳目一新。

    《征服者与众神》(Genghis Khan and the Quest for God: How the World’s Greatest Conqueror Gave Us Religious Freedom),是魏泽福对蒙古宗教自由主义的极度推崇,并借此思考他自身所处的西方与美国历史发展,可说是第一部书的再延续,也是这一趟「旅程」的里程碑。他自述撰写《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创造者》时读到吉朋(Edward Gibbon,一七三七~一七九四年)的一段话:「成吉思汗与洛克(John Locke,一六三二~一七○四年)先生两人的宗教法或许有个不谋而合之处」,就是在「卡罗来纳基本宪章(Fundamental Constitutions of Carolina)中体现的乌托邦式愿景」。他自己也警觉到把蒙古帝国与美国的历史产生联系,可能有些牵强,不过正是这个浪漫想像,支持着他追寻答案的热情。虽然他始终未曾找到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一七三二~一七九九年)曾读过《成吉思汗:鞑靼史》(Zengis: A Tartarian History)这本传记式小说的证据,却透过一些蛛丝马迹,坚信几位美国开国先贤,诸如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一七○六~一七九○年)、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一七四三~一八二六年)受到成吉思汗宗教自由思想的影响。

    如果我们承认成吉思汗代表的是一种东方帝王的形象,那么一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思想根源,甚为罕见与东方的文化发展有过直接的联系,甚至两者常常是摆在对立面。魏泽福的尝试十分勇敢,不管是说服东方还是西方的读者(这种二元对立或许需要修正,但此处还是不可免俗),极可能两面不讨好,这正是《征服者与众神》的创新与可贵之处。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还是应当尽责地提出一个疑问,美国先贤即便阅读过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记作品,或知道大札撒的内容,是否就能顺藤摸瓜地论证他们脑海中的「自由」,是受到成吉思汗与其帝国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蒙古治下的宗教自由,有丰富的史料证据,即使是忽必烈的元朝,法律的核心精神明确地遵循着「各从本俗(宗教、文化)」的原则,政策上也一直优待各种宗教人士。

    综言之,这三部鉅着的基础,绝大部分立足于《蒙古秘史》,但由于《秘史》本身的文学特性与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魏泽福的创作不免受到局限,需要依靠丰富的想像力与难以佐证的传说补充,从历史文学的角度看待,这些质疑也就不再尖锐。他透过文献探讨与实地考察,驰骋想像力于草原空间之中,虽然有时不免戏剧化地突出人物的性格,或者加油添醋地强化细节,以成就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无可否认,这是通俗文学与学术史料结合的成功范例。

    成吉思汗作为研究与书写的题材,不仅古老而且历久不衰。广义来说,中国的《元史.太祖本纪》可为滥觞,狭义则以十七世纪法国传记作家德拉克鲁瓦(François Pétis de la Croix,一六二二~一六九五年)利用了当时尚存、现今已佚的中亚多种语言文献,撰成《古代蒙古人和鞑靼人的第一个皇帝:成吉思汗大帝的历史》(The History of Genghizcan the Great, First Emperor of the Ancient Moguls and Tartars),开启近现代成吉思汗传记的序幕。成吉思汗的传记数量之多,亚洲史上的帝王与名人皆无出其右,通俗性作品如兰姆(Harold Lamb,一八九二~一九六二年)的《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传》(Genghis Khan: The Emperor of All Men),书写特色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却谬于史实。在学术界影响最广者,是俄国汉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B. Ya. Vladimirtsov,一八八四~一九三一年)的《成吉思汗传》(The Life of Chingis Khan)以及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René Grousset,一八八五~一九五二年)的《世界征服者》(Conqueror of the World),前者让成吉思汗的「天才野蛮人」(savage of genius)形象深植人心,小林高四郎(Kobayashi Takashirō,一九○五~一九八七年)就以此说法刻划成吉思汗结合游牧战士与草原领袖的理想性格。不过符拉基米尔佐夫的作品在俄国大革命之后,被指责具有「唯心主义观点的本质」,受到「将成吉思汗的个人成就凌驾于社会发展之上」的批判,最终在压力之下,于遗作《蒙古社会制度史》中改採唯物史观描述成吉思汗的角色,否定西征的正面意义,但是他的《成吉思汗传》,对于共产国家以外的学术界影响深远。

    格鲁塞则是与东方学泰斗伯希和(Paul Pelliot,一八七八~一九四五年)齐名的学者,他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世界征服者》,虽是普及性读本,却严格遵守了历史的客观原则,除了生动杰出的叙述,极少发表个人议论,但透露着对成吉思汗英雄特质的崇拜,也解释蒙古西征的杀戮,导因于蒙古文化与当时正义观的局限,而非成吉思汗性格上的嗜杀。对于蒙古征服的影响,则文学性地描述:「将环绕禁苑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花园传播到另一花园」,暗示其西征在促进文化交流上的正面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对于成吉思汗的各种书写,基本上延续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的唯物史观,秉持着「肯定其统一蒙古诸部的相关作用,却不推崇成吉思汗的个人功绩」,尤其是强调征服战争中造成了人民的伤亡、流离与对各地的破坏。但随着共产世界中政治情势的变迁,关于成吉思汗的评价也再度摆盪,例如一九六二年成吉思汗诞生八百周年纪念,大陆学者韩儒林为了反驳苏联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展现中方史学界的自主,强调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以及西征功大于过的评价。苏联学界对此马上做出回应,其科学院院士迈斯基(Ivan Mikhailovich Maisky,一八八四~一九七五年)撰〈成吉思汗〉一文,肯定其统一蒙古诸部的贡献,但否定其征服价值。

    与此同时,在成吉思汗的故乡(外蒙古,即当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处于苏联附庸的时代,蒙古人民一度丧失颂扬自己的民族英雄的自由,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勃兴,展开对成吉思汗的重新评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着名学者比拉(Bira Shirendev,一九一一~二○○一年)的影响,他谴责过去共产政权对成吉思汗的评论是削足适履,曾说道:「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鬼。他是一位功绩与矛盾兼具,并且充满传说与神话的伟大历史性人物」,更不无情绪地说:「他将继续是(蒙古)民族的守护神」。

    从上述成吉思汗传记的书写史,以及魏泽福的三部作品,读者可以发现成吉思汗的形象与其帝国征服的评价,深深受到外在政治、学术环境与创作者的情感牵动。着有《世界征服者及其子孙》一书的蒙元史学者杨讷先生曾反思道:「何以相同的事实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採用了不同的衡量是非的准绳」,这值得读者放在心中,时时警惕。借用我的恩师萧启庆院士对中外成吉思汗研究的总结:「上帝的还给上帝,凯撒的还给凯撒」(Give 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to God the things which are God’s)。成吉思汗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撒旦,他爱酒、爱色、爱马,更爱狩猎;他谨慎、自制、敬天,也磊落光明,学术研究者应该致力于将真实面貌还给这位历史人物。

   最后,我复述萧启庆院士对魏泽福作品的高度评价:「(魏泽福)兼具人类学家的细腻与史家的宏观,阅读他的创作,能给读者带来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临场感、优美的文词与思想上的激盪」。

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于台北

图书试读

【导读】成吉思汗的宗教自由政策及其历史遗产
 
蔡伟杰/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博士、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如果要票选在世界史上影响最大以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我想成吉思汗应该有机会排入前三名。过去成吉思汗与他一手建立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相当两极,即便在其故乡蒙古亦然。在伊斯兰世界中,成吉思汗被认为是上帝之鞭,而且残杀了许多穆斯林,而后来其孙旭烈兀更终结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统治,自此伊斯兰世界失去了共主;但是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伊斯兰化也有助于伊斯兰教的广为传播。在俄罗斯世界中,蒙古统治所造成的「鞑靼桎梏」(Tatar Yoke)被视为是俄罗斯发展落后于西欧的主因,但是在蒙古庇护莫斯科大公国作为收税与统治的代表下,也创造了后者日后崛起的条件。在中国,元朝的统治过去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逆流,汉文化与儒家思想受到打压,科举制度一度停摆;但是蒙古人打破超过百年的中国南北分裂态势,使汉地重新得到一统,也奠立了后来大中国的领土规模。在蒙古国,原先在社会主义时期(一九二四~一九九二年),成吉思汗被认为是压迫蒙古人民的封建领主,不能公开崇拜。直到一九九二年民主化之后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一部冷冰冰的历史陈述,充斥着年代和地名,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我真的置身于那片辽阔的草原,看到了风沙中奔驰的骑兵,听到了战鼓雷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粗犷与豪迈。作者在描述成吉思汗的早期生涯时,并没有采用枯燥的流水账,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和故事,让我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他当年所承受的压力和磨难。比如,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一步步赢得盟友,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权力之巅。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关注成吉思汗的军事成就,更深入地剖析了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非凡之处。他如何制定严明的法律,如何建立高效的驿站系统,如何在他统治的土地上推行相对包容的宗教政策,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本书让我颠覆了对蒙古帝国过往的简单认知,原来在那壮阔的征服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密的组织和深远的战略。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复杂的历史事件,也被他解读得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着他的笔触,去探索成吉思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尤其是在描绘成吉思汗如何从各个部落中整合力量,建立起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时,我看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历史,更是关于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帝国的形成,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格局的改变。它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不仅仅是武力的强大,更是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是秩序的建立与维系。

评分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让我对成吉思汗这个名字的理解,从一个简单的“征服者”标签,扩展到了一个充满智慧、远见和政治手腕的伟大缔造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世界格局的人物充满好奇,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揭示了成吉思汗是如何一步步将分散的蒙古部落统一起来,并最终建立起那个令世界为之震动的蒙古帝国。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他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论断都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宏图,书中对成吉思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树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看到了他如何建立起高效的法律体系,如何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如何鼓励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些都为蒙古帝国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伟大的帝国,不仅仅是靠武力征服建立的,更需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有清晰的战略,以及对被统治民族的有效管理。成吉思汗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大胆任用,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宗教、文化多元性的关系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包容和开明的统治者形象,而非仅仅是历史书上描绘的那样。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鼎盛时期,更是一种文明的扩张和影响力的扩散,以及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评分

当我翻开《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副宏大的历史画卷,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最细腻、最生动的色彩。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世界格局的人物充满好奇,而成吉思汗绝对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其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为我揭示了成吉思汗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草原牧民,一步步崛起,统一蒙古各部,并最终建立起那个令世界为之侧目的蒙古帝国。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不仅仅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决策的逻辑。我被成吉思汗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非凡毅力和智慧所深深打动。书中关于他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组织和管理体系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卓越的组织者是如何运作的。他如何打破传统的部落界限,建立起一支忠诚且高效的军队,如何制定严明的法律,这些都为蒙古帝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其他文明的互动和融合的细致描绘。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征服者的一些简单化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开放的历史现实。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武力的强大,更是文明的交流与创新,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和一种新的世界观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领导者是如何凭借着非凡的远见和魄力,为后世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

评分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巨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世界格局的人物充满敬畏,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史诗感的笔触,为我描绘了成吉思汗从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少年,如何凭借着超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一步步统一蒙古各部,并最终建立起那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征服者的故事,更是在深入剖析成吉思汗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非凡才能。我被书中关于他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组织和管理体系的描述所深深吸引。他如何激励士气,如何运用策略,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是如何运作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的深入探讨。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征服者的一些简单化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历史图景。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是如何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

当我拿到《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因为成吉思汗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传奇色彩。然而,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远比我预期的更加深远。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将成吉思汗从一个艰难崛起的少年,成长为一代天骄,并最终开创出那个令人惊叹的蒙古帝国的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对成吉思汗领导才能的细致分析所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更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战略家。书中关于他如何整合分散的蒙古部落,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和行政体系,如何制定严明的法律,以及如何激励士气的描写,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其他文明的互动和融合的深入探讨。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帝国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开放的历史现实。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交流与创新,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是如何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塑造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充满敬畏,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其中的代表。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草原,亲眼见证了一个传奇的诞生。作者以一种极其详实且富有叙事性的方式,为我描绘了成吉思汗的非凡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个战争的征服者,更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被排挤和欺凌的少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一步步统一分散的蒙古部落,并最终奠定蒙古帝国基业的过程,进行了生动且深刻的解读。我被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在复杂局势中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所深深折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是如何通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组织结构的精妙设计,以及对长远战略的清晰规划,来实现其宏伟目标的。作者在书中对于成吉思汗如何建立起那支令人生畏的蒙古骑兵,如何制定严明的军纪,以及如何处理内部权力斗争的论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与其他文明进行互动和融合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包容的蒙古帝国形象。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的体悟,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和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一种新的秩序和文化的形成。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吉思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征服了世界,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世界。

评分

当我开始阅读《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时,我原本的期待只是了解一些关于蒙古帝国兴盛的历史片段。然而,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和启迪,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成吉思汗这位传奇人物的生活和他的伟大事业展现在我眼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吉思汗”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遥远历史中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魄力的人物。书中对成吉思汗从一个卑微的少年,如何在那个残酷的草原环境下,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一步步统一蒙古各部,并最终建立起庞大帝国的过程,进行了极其详尽且引人入胜的描绘。我被那些关于他如何运用策略,如何团结人心,如何制定军事和政治方针的细节所深深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战役和征服,而是深入探讨了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深层原因。作者分析了他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军事组织和管理体系,如何激励士兵的士气,以及他对于人才的独特眼光和任用之道。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和组织者是如何炼成的。尤其让我感到惊叹的是,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接触和融合的论述,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帝国征服者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历史图景。这本书让我对“盛世”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交流,秩序的建立,以及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世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军事家和帝国构建者着迷,而《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在我看来,绝对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成吉思汗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简略的记载,一个粗犷的征服者,一个建立庞大帝国的传奇人物。然而,这本书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深邃和细致的视角。作者不仅仅聚焦于那些壮阔的战役和征服的宏图,更深入地挖掘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如何从一个被欺凌的少年,一步步崛起,最终统一了蒙古各部,并为后来的蒙古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成吉思汗早期经历的描绘,那些充满艰辛、背叛和磨难的片段,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成长的艰辛。我被那些关于他如何在逆境中展现出超凡的毅力、智慧和魅力所深深吸引。不仅仅是他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在组织、管理和激励人心方面的卓越能力。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成吉思汗如何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和行政体系,如何打破旧有的部落壁垒,构建起一个更加统一和强大的蒙古民族。尤其是关于他如何处理内部矛盾,平衡各部族势力,以及他对于人才的渴求和任用,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这本书让我对“盛世”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立,一种文化的融合,以及一种精神力量的凝聚。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被征服民族关系时的 nuanced 论述,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征服者残暴刻板的印象,让我看到了更为复杂和多维度的历史图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哲学思考,关于领导力、关于权谋、关于人类文明的进程,它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场关于野心、智慧与征服的史诗级叙事。我一直着迷于那些能够从无到有,创造出庞大帝国的历史人物,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宏大而又细致的笔触,为我展现了成吉思汗从一个被边缘化的少年,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为蒙古帝国奠定基业的传奇历程。作者的叙述非常有力量,他不仅仅是在描述军事上的征服,更是在剖析成吉思汗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特质。我被书中关于他如何建立起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军事组织和管理体系的描述所深深吸引。他如何激励士气,如何运用策略,如何平衡各方势力,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是如何运作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的深入探讨。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征服者的一些简单化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历史图景。这本书让我对“盛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是如何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评分

《征服者与众神:成吉思汗如何为蒙古帝国开创盛世》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的历史类书籍中,无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物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成吉思汗及其所创立的蒙古帝国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实,更是深入挖掘了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原因。我被书中对成吉思汗早期经历的细致描绘所深深吸引,那些充满磨难和挑战的岁月,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书中关于他如何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军事和政治体系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缔造者是如何工作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如何处理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互动和融合的深入探讨。这打破了我之前对蒙古征服者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开放和包容的统治者形象。这本书让我对“盛世”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交流,秩序的建立,以及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是如何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