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忍古樓詩詞話

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忍古樓詩詞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夏敬觀
  • 近代詩詞
  • 詩詞評論
  • 文學批評
  • 忍古樓
  • 傳統文化
  • 中國文學
  • 詩詞鑒賞
  • 文化評論
  • 文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忍古樓」源自「朕情而不發兮,餘焉能忍此而終古」一句,謂詞人並非躲進象牙塔裏,反以文字抒發對社會的憂慮與眷戀。

  江西派著名詞人夏氏評論集,《忍古樓詩話》、《學山詩話》、《忍古樓詞話》三冊首次集結齣版。
 
  絕版史料重新點校分段編輯╳文史專傢蔡登山專文導讀

  「漢火中衰遘閏餘,露車敢陋九夷居。王城如海猶宜陋,人境無喧便可廬。延月穹樓陪母飲,藝蔬隙地課兒鋤。治生不是吾儒事,終勝求營但抱虛。」弢庵工為詩鍾,雖嵌字詠物,題極縴仄,於十四字中,必有深遠寄託。其律體極似晚唐人韓鼕郎渡海後詩,彌深亡國舊君之感。──〈陳寶琛詩有亡國舊君之感〉,《忍古樓詩話》

  「富貴同誰共久長?劇憐無術媚姑嫜。房星乍掩飛霜殿,已報中宮撤膳房。」此言穆宗後死事也。相傳穆宗未大婚前已得隱疾,後入宮未久,又頗為孝欽所不喜。故禦史潘敦儼請更定後謚號摺,內有「道路傳聞,或稱悲傷緻疾,或雲絕粒霣生」之語。──〈文廷式詩穆宗後死事〉,《學山詩話》

  長樂王允皙又點,予三十年之文字交也。所著有《碧棲詞》一捲,吐屬清婉,有一唱三嘆之妙…〈海棠花下作‧浣溪沙〉雲:「葉底遊人不自持。枝頭啼鳥尚含癡。玉兒愁睏有誰知。淺醉未消殘夢影,薄妝原是斷腸姿。人生何處避相思。」又點兼工詩,絕句尤庯峭,蓋亦緻力於白石詩。──〈王又點〉,《忍古樓詞話》

本書特色    

  ●從評論中看見夏敬觀如何結閤「經學」、「史學」為根乾,解構「經史之用」的經世濟民的文人創作。

  ●以「溫柔敦厚」的詩教為鞭,評解創作者如何以學問為基石,並結閤個人思想作詩詞。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忍古樓詩詞話》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書中可能涉及的文學主題、時代背景、批評視角,同時避免提及“夏敬觀談近代詩詞”這一具體名稱: --- 《忍古樓詩詞話》:迴響於時代洪流中的詩心與文脈 一捲沉澱著光陰與情思的詩學探幽之作。 《忍古樓詩詞話》並非簡單地羅列前人詩作或生硬地進行年代劃分,它是一部深入探究近現代以來詩詞創作脈絡、審美品味演變與文人精神睏境的深度對話錄。本書以“忍古樓”這一富有曆史感與哲思意味的場所為精神坐標,引領讀者穿越風雲變幻的百年歲月,去審視那些在時代巨變麵前堅守、掙紮、或奮力前行的詩人們的心靈圖景與藝術實踐。 一、 時代之鏡與個體之聲的交響 本書的核心關切在於探尋“近現代”這一特定曆史語境對詩詞創作帶來的質性影響。這個時代,是舊秩序崩塌與新思潮湧動的劇烈時期。傳統詩教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白話文的興起、西方文化思潮的衝擊、以及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的翻天覆地,無不投射在詩人們的筆端。 作者不拘泥於對格律的僵硬分析,而是著重考察詩人們如何在既有的藝術規範(如格律、用典)與時代的需求(如白話的融入、新事物的入詩)之間進行艱難的平衡與取捨。例如,書中會細緻辨析那些將傳統意象與現代情境相融閤的嘗試,探討它們在形式上如何做到“立異存舊”;也會對那些大膽革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疏離傳統韻味的詩作進行公正的評判,探究其背後的時代驅動力與文學抱負。 二、 詩史的側影:被遮蔽與被彰顯的記憶 《忍古樓詩詞話》的選材極具匠心,它不滿足於聚焦於少數“標準答案式”的大傢名傢。作者以一種爬梳曆史檔案般的細緻,重新審視瞭那些在曆史洪流中可能被忽略或低估的詩人群體。 其一,地域與流派的再發現。 書中著墨於地域文學群體的獨特生態,如特定地域文人圈的唱和之風、地方風物的入詩習慣,以及他們如何藉由詩詞來維係地域文化的身份認同。這部分內容,展現瞭詩詞藝術並非單一綫性的發展,而是多點開花、相互影響的復雜網絡。 其二,女性詩人的獨特視角。 麵對曆史中相對邊緣化的女性創作群體,本書緻力於發掘其詩作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對傢庭倫理的獨特體悟,以及在有限的社會空間內所展現齣的精神超越性。這些篇章,是瞭解近現代社會生活側麵的重要補白。 其三,對“舊體詩”衰微期的挽歌與堅守。 書中細緻描摹瞭那些在“新文學”浪潮中依然堅持傳統詩體,並試圖在其中注入新內涵的文人。他們的堅守,與其說是固步自封,不如說是對一種審美範式的文化責任感的體現。作者通過分析他們的創作軌跡,探討瞭在文化轉型的陣痛期,如何定義“傳承”與“創新”的邊界。 三、 論辨的鋒芒:審美範式的流變 “忍古樓”的意象,寓含著對傳統的敬畏與審視。“詩話”的體裁,則決定瞭本書必然充滿作者的主觀判斷與深入論辯。本書的批評視角是多維度的: 1. 境界論的重估: 傳統詩學強調“境界”的營造,即情景交融、意境深遠。作者在審視近現代詩作時,反復追問:在新的生活經驗和新的認識論麵前,古典的“境界”是否依然適用?如何構建符閤現代人精神狀態的、新的審美高地?書中對那些試圖將宏大敘事或個人沉思融入傳統意象的努力,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與衡量。 2. 語言的張力: 近現代詩詞在用語上呈現齣明顯的張力——一方麵是文言的洗練與凝練,另一方麵則是白話敘事的鬆動與直白。本書探討瞭這種語言混閤體帶來的審美效果,是增強瞭詩歌的錶現力,還是削弱瞭其特有的音樂性和含蓄美?作者對用典的新舊結閤、對口語的提煉,提齣瞭極具啓發性的見解。 3. 意象的更新與替換: 從馬車到機器,從園林到都市,外部世界的劇變必然帶來意象的更迭。本書特彆關注瞭那些將工業、政治、科學新事物引入傳統詩歌意象係統的實踐。這些“新意象”是如何被傳統詩歌的語法所接納、改造,最終內化為新的審美符號的? 四、 文人精神的沉潛與關懷 《忍古樓詩詞話》的底色,是對近現代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深切關懷。詩詞創作,往往是文人應對時代不確定性的最終庇護所。通過對大量詩篇的細讀,我們得以窺見: 憂患意識的傳遞: 麵對國是積弱、民生凋敝的現實,詩人們如何通過委婉的筆觸錶達深沉的傢國之思,避免“言之過直”而招緻禍患。 個人情感的微觀世界: 在宏大敘事之外,個人在戰亂、遷徙、傢庭變故中的悲歡離閤,如何成為詩詞中永恒的母題。 文化自覺與身份認同: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詩人們如何通過詩詞來確認自己作為“中國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曆史使命。 結語: 《忍古樓詩詞話》是一部充滿思辨性的文學讀本,它邀請讀者放下預設的評判標準,以一種開放而審慎的態度,重新進入近現代詩詞那片復雜、糾結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園地。通過對具體篇章的爬梳與品評,我們不僅重溫瞭詩歌的審美價值,更觸摸到瞭一個偉大而動蕩時代下,文人階層不屈的靈魂律動。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夏敬觀


  夏敬觀(1875-1953),字劍丞,或作劍臣、鑒成,號盥人,又號吷庵,室名忍古樓、窈窕釋迦室。江西新建人,江西派著名詩人。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舉人,隨經學大師皮錫瑞學習,工詩,專學孟郊、梅堯臣,詞則齣入歐陽修、晏殊、薑夔、張炎,硃孝臧稱其詞可與文廷式相頡頏。曾入張之洞幕府,辦兩江師範學堂,任江蘇提學使,兼復旦公學第三任校長,和中國公學監督。1924年辭職閑居上海,著書作畫以終。著有《映庵詞》、《忍古樓詩話》、《忍古樓詞話》、《詞調溯源》等。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傢,曾製作及編劇《作傢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鬱達夫、徐誌摩、硃自清、老捨、冰心、瀋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傢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鬍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鼕》、《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圖書目錄

導讀 夏敬觀和其《詩話》、《詞話》| 蔡登山

忍古樓詩話 
梁鼎芬詩孤懷遠韻 
華焯詩冷俊深刻 
先父(夏獻雲)之詩 
範肯堂詩如長江大河 
易順鼎潦倒江湖 
黃鞦嶽輓易順鼎詩 
範肯堂賣文金被盜 
楊增犖佚詩 
楊增犖歸隱西山硃霞寺 
王乃徵詩沉著無凡響 
諸宗元有詩慰憂 
龍毅甫詩纔甚清 
梁公約工詩 
李詳所遺詩稿 
王義門遺稿 
林紓集外詩 
瀋曾植遺詩 
康有為長詩氣勢浩瀚 
羅癭公集外遺珠 
羅癭公為歌伶編劇
王義門遺詩二首 
孫益葊為詩絕少 
吳可讀詩見少
俞明震睏而彌工
姚永概詩亦清絕 
吳涑詩思至清 
陳寶琛詩有亡國舊君之感 
王病山遊山詩 
陳毅詩為時所重 
硃祖謀為詩極寡 
陳金籛詩遒鍊雋永 
周樹模與樊樊山倡和 
樊樊山詩側艷 
郭曾欣和樊樊山詩 

學山詩話 
袁昶詠史詩 
文人典兵誤戎機 
寶廷縱情詩酒 
盛昱衰楊銳詩 
張之洞詩筆力矯健 
何紹基題金石詩 
孫鏘鳴題壁詩 
丁寶楨清廉自守 
勒拔萃詩有詞意 
高心夔詩功力甚深 
林則徐胸次灑落 
姚石甫紀事詩 
葉名琛被執而死 
陳誌和戒煙詩 
張維屏賦詩辭世 
程春海詩險而不夷 
題〈銅官感舊圖〉 
獨秀峰題壁詩 
楊豫庭以新名詞入詩 
文廷式弔珍妃之死 
〈春雲曉靄圖〉有贋品 
高澹人詠茶詩 
《五代史》〈金鳳外傳〉 
以詞入琴譜 
詠和珅故址 
文廷式《楚辭》入詞 
文廷式被譴罷官 
雜劇腳色之名 
鄭孝胥以詩人而為邊帥
鄭孝胥娶女伶為妾 
陳三立贈吳彥復詩 
陳三立哭薛次申詩 
高爾夫球、籃球、足球 
鄭傑談玉石 
董用威輓江標詩 
袁緒欽詩 
文廷式遺集未收之詩 
俞明震登颱北城樓詩
 
忍古樓詞話 
文道希 
鄭叔問 陳伯弢 
張次珊 
桂伯華 
蔡公懺 
嚴幼陵 
陶伯蓀 
王又點 
洪澤丞 
汪憬吾
姚景之 
呂貞伯 
葉遐庵 
黃匑庵 
諸貞長 
王半塘 
冒疚齋 
吳湖帆 
夏瞿禪 
張次珊 
劉麟生 
易實甫 
陳臞庵 
黃鞦嶽 
趙叔雍 
陳濛庵 
張孟劬 
楊梓勤 
鬍栗長 
龍榆生 
林子有 
梁眾異 
李釋戡
左幼聯 
皮鹿門 
蒯禮卿 
楊鐵夫 
楊昀榖 
鬍研孫 
趙堯生 
周二窗 
陳石遺 
王壬鞦 楊蓬海 陶子縝 
邵次公 
郭嘯麓 
潘蘭史 
鬱葆青 康竹鳴
李拔可 
硃大可 
瞿兌之 
溥心畬 
夏午詒 
廖懺庵 
黃公度 
餘伯陶 
盧冀野 
潘若海 
吳董卿 
粵三傢詞 
《雁來紅圖捲詞錄》
徐仲可 
惲瑾叔 
汪袞甫 汪旭初 
吳瞿安 
陳伯平 
黃君坦 
陳寥士 
勞玉初 
陳師曾 
俞階青 
鄭翼謀 
梁公約 
瀋子培 
張文襄 
陳寅恪 方恪 
程彥清 子大 
嚴載如 
邵伯褧 
袁文藪 
關穎人 
瀋尹默 
邵蓮士 蔡師愚 
彭蒓思 
許季純 
陳倦鶴 
吳仲言 
徐紹周 
易大廠 
張次珊 
王木齋 
壽石工 
許守白 
譚祖庚

圖書序言

夏敬觀和其《詩話》、《詞話》|蔡登山

  夏敬觀(一八七五-一九五三)是近代著名的詩人、詞人、學者、書畫傢。他在經學、史學、詩學、詞學以及書畫藝術均卓然有成。尤其是在「同光體」江西詩派(「同光體」分福建、江西、浙江三派)詩傢中,除瞭陳三立(散原)外,當推夏敬觀最負盛名。其詞學成就,世人評曰:「自來詞傢,西江稱極盛,同叔發藻於臨川,堯章流聲於南渡。近年作者,推萍鄉文道希學士,而新建夏劍丞,如驂之靳矣。劍丞稟其世學,既喜為詩,又工於詞,詩格規撫孟郊,詞則奄有清真夢窗之長。」

  夏敬觀,字劍丞,或作劍臣、鑒成,號盥人,又號吷庵,室名忍古樓、窈窕釋迦室。江西新建人。十七歲應童子試,得入縣學,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經學大師皮錫瑞來南昌主講經訓書院,夏敬觀慕其名並從之學,專攻《尚書》,旁及諸經,受其影響頗深。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因庚子之亂,夏敬觀避居上海,從鄉賢文廷式學詞,即為當時名傢所賞。至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刊行《吷庵詞》一捲,詞名大盛。根據陳誼所著《夏敬觀年譜》,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夏敬觀捐知府,分至江蘇任用。同年十一月,入江寜布政使李有棻幕府,主持辦理清賦督墾局。十二月,受兩江總督張之洞之聘,兼辦兩江師範學堂,任提調。期間銳意革新,廣延教席,對兩江師範的發展做齣重要的貢獻。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四月,前任復旦公學校長兼安徽高等學堂監督嚴復嚮兩江總督端方寫信,推薦夏敬觀齣任中國公學監督,稱其「精明廉乾」,端方同意,於同年六月聘夏敬觀任復旦公學監督。宣統元年(一九○九)五月,巡撫陳啓泰任夏敬觀為左參議兼憲政總文案,總辦江蘇諮議局地方自治籌備處,十二月,署理江蘇提學使。

  武昌起義後,避亂寓居於上海西郊。一九一二年任江西鹽務局總辦。此前,原與張季直友善,一九一三年,張季直任農商部長後,特聘為秘書,不久亦辭。一九一五年,赴上海就商務印書館之聘,編校涵芬樓宋人筆記數十種。編校既竣,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往浙江省就教育廳長職。一九二三年在杭州創辦捲煙稅。期間雅興不減,時邀三五好友齣遊,杭州西湖當然不在話下,寜波亦曾一遊,另外從這年所寫詩二十四首來看,紀遊者亦占大半,可見遊興之高。同年十二月,夏敬觀在上海西郊康橋自築房屋一棟,名曰「忍古樓」,有〈康橋宅成詩以落之〉一首描寫道:「小園數畝饒有花木亭颱之勝。春鞦佳日,恒集名彥,觴詠其間。」自此以後,與官場絕緣,唯事丹青、詩詞、著述。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經葉恭綽提議,約集滬上詞流硃祖謀、徐積餘、董授經(名康)、潘蘭史、周夢坡、夏敬觀、劉翰怡、吳湖帆(名萬)、陳彥通(名方恪)、易大廠、黃公渚等人於覺林素菜館,議決設立《全清詞鈔》編纂處,印發徵求所有清代詞集啓示。據《夏敬觀年譜》一九三○年鼕,夏敬觀與滬上詞流如硃祖謀、程頌萬、葉恭綽、陳方恪等二十九人,在夏宅成立漚社。漚社成員包括民國時期著名的詞學傢、清代遺老、民國政要、書畫名傢、大學教授等。漚社詞人的詞作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們在詞集文獻整理、詞選編纂、詞話寫作、詞學研究等方麵也均有傑齣的成就。而同年,夏敬觀又與黃公渚、吳湖帆、徐紹周、陳灨一等成立康橋畫社。夏敬觀五十六歲始攻繪事,每遊覽歸,即摹擬點染,凡足跡所至,皆以圖記,狀寫煙巒之景,復附以詩詠,人皆以摩詰視之,不久即名聲大噪,遠近求畫者踵至。

  一九三五年,夏敬觀與滬上詞人又成立聲社。一九三六年創辦《藝文》雜誌,以「發揚國學,增進民族之輝光。」同年,與龍沐勛擬閤辦詩詞函授班。「七‧七」事變既起,日軍鏇入侵上海,夏敬觀的生活頓時陷入貧睏,加上吳太夫人棄養之後,喪事也花費不少,為維持日常生活基本開支,隻得將康橋舊宅賣掉,一九三九年四月,移居霞飛路法租界靜村。生活雖然艱辛異常,但處之泰然,益勤於著述,撰成《八代詩評》、《唐詩評》。

  一九四七年,任南京國史館纂修,主持編年體長編,並負責上海方麵的資料搜集。因勤於著述,而膳食、居所諸條件均不善,經濟負擔亦重,緻一度賴鬻畫為生,多種因素疊加,對身體影響甚大。一九四八年七月突患中風,行動大不如前,但依然著述不輟,翌年,病益重,幾不得起,仍筆耕不已。一九五三年去世,享壽七十九歲。

  夏敬觀一生主編、著述著作甚多,編有《詞調溯源》、《古音通轉例證》、《經傳師讀通假例證》、《今談析》、《漢短蕭鐃歌注》、《曆代禦府畫院興廢考》、《忍古樓世說》、《清世說新語》、《鄭康成詩譜評議》、《詩律》、《太玄經考》、《西戎考》、《梅宛陵集校注》、《王荊公詩選注》、《陳簡齋詩選注》、《楊誠齋詩選注》、《八代詩評》、《唐詩評》、《調律拾遺補》、《匯集宋人詞話》、《春鞦繁露考逸》、《戈順卿詞林正韻訂正》、《毛詩序駁議》、《六續疑年錄》;著述有《忍古樓文》、《忍古樓詩》、《吷庵詞》,《王安石年譜》、《忍古樓詩話》、《忍古樓詞話》、《宛陵集》、《窈窕釋迦室隨筆》、《吷庵自記年曆》、《少川先生年譜》、《清世說》、《編注宋人小說》二十八種、《楊誠齋年譜》。

  夏敬觀的室名忍古樓,其源自於《離騷》中有「懷朕情而不發兮,餘焉能忍此而終古」句,而夏敬觀的集中亦有「兀坐吾樓甘忍古」,「不作入時語,唯餘忍古心」等句。其用意在錶明詩人並沒有躲進象牙之塔,而是對苦難多重的祖國憂慮滿懷、眷戀縈胸。

  夏敬觀的《忍古樓詩話》原載於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起的《青鶴》半月刊,《青鶴》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創刊於上海,至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日齣版的五捲十八號止,曆時五年半,總共刊齣一百十四期,是上個世紀三○年代持續時間較久的文史雜誌之一,由陳灨一發起並任總編一職。《忍古樓詩話》刊登於《青鶴》第四捲第一號、第三號、第九號。前有編者陳灨一識語雲:「夏吷庵先生,詩名播天下,四十年前談詩者,輒能舉其名。所為詩話,見解獨精。他人求之勿得者,而本誌得之,當與讀者共欣賞也。」

  夏敬觀的《學山詩話》是一九四一年二月起連載於《同聲月刊》,《同聲月刊》是龍沐勛繼《詞學季刊》之後主編的一份側重於詩詞創作和研究的學術號刊。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由同聲社在南京創刊,一九四五年七月停刊,曆時五年,共齣版四捲三十九期。《學山詩話》刊於《同聲月刊》第一捲第三至第八號、第十、十一號。

  夏敬觀的《忍古樓詞話》也是連載於《同聲月刊》的第四捲第一至三號,由於當時是抗戰後期,刊物也無法如期齣版,第四捲第一號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齣版,第四捲第二號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齣版,第四捲第三號是一九四五年七月齣版。

  由於夏氏這三本著作所涉及者多為近代詩詞傢,有的甚至是與他同時代的。保留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及詩詞傢的不少軼事,而做為詩人、詞人甚至學人,夏敬觀自然有其精到的見解,所以陳灨一稱他的《詩話》說:「所為詩話,見解獨精。」。例如他談梁鼎芬孤懷遠韻、易順鼎潦倒江湖、樊增祥詩側艷都極精準,另康有為寫長詩氣勢浩瀚,他的〈六十自述詩〉有二百三十五韻,創下長詩紀錄,但他還意猶未盡,再寫兩章續之,以詩作傳,唯康氏有此氣魄。另外還有寶廷縱情詩酒、盛昱哀楊銳、張之洞寫詩筆力矯健、文廷式被譴罷官、鄭孝胥以詩人而為邊帥、郭嵩燾和曾紀澤雖為外交人纔但卻能詩等等。夏敬觀的這兩本詩話,除瞭論詩而外,也記載瞭許多史事。另外這兩本詩話還保存許多詩人所散佚的詩稿,例如有李詳所遺詩稿、林紓集外詩、瀋曾植遺詩、文廷式遺集未收詩、羅癭公集外遺珠、吳可讀和硃祖謀非常少見的詩等等,無疑地這詩話又起瞭輯佚的功能。

  同樣地他的《詞話》亦然,其論點常為人所引用。例如談畫傢吳湖帆工丹青,精鑒藏外,而又能詞。夏承燾深於詞學。其他提及的同時代的詞傢還有汪兆鏞(汪精衛之兄)、葉恭綽、王鵬運、冒鶴亭、黃鞦嶽、梁鴻誌、趙叔雍、龍沐勛、李釋勘、陳衍、潘蘭史、溥心畬、盧冀野、汪東、吳梅、陳師曾、易大廠等等名傢。夏敬觀在談詞之餘,同時記載一些史事,宛如一部近代詞史,令人讀之興味盎然。

  今將夏氏的《忍古樓詩話》、《學山詩話》、《忍古樓詞話》閤為一冊,並重新點校、分段,打字排版。尤其是《忍古樓詩話》、《學山詩話》原本並無小標題,閱讀及查尋甚為不易,今乃重製小標題,以醒眉目。而《忍古樓詞話》後雖有唐圭璋收入《詞話叢編》,然其中詞的題目亦無標示,今乃重新標齣題目及詞牌名,使其更便於閱讀。今既閤刊,另增一書名曰:「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則更為醒目矣。此書當為首次齣版,對於研究晚清及民國詩詞者可謂有莫大的助益。
 

圖書試讀

陳寶琛詩有亡國舊君之感《忍古樓詩話》

閩縣陳弢庵太傅寶琛,有《滄趣樓詩集》。曾自訂稿,將刊行,先寄陳伯嚴吏部審定。伯嚴吏部,其壬午主試江西所拔士也。太傅就商,辭極謙退。吏部遂為刪汰多篇。師弟之間,皆有古人風誼,傳為佳話。然以是生前卒未鋟版,近始尤其哲嗣乞吏部序而刊之。比於眉山之序居士集,殆未妨多讓。

餘篋中有太傅詩四篇,亟錄於此。〈再疊平齋見示之作〉雲:「飄發朝朝感匪風,流離誰念信天翁。幸無機事防純白,時復車塵戀輭紅。多難偷生聊作達,餘年寡過敢希功。喜君樂此猶無改,金石聲還齣屢空。」〈平齋有書枉存,並眎近作,次韻奉和〉雲:「八錶氛祲積不澄,海壖霧雨木生冰。起樓無地規多景,礱石何年頌中興。誰遣淹留長作客,自憐老禿漸成僧。聞君詩興猶如舊,能忘宣南盛集燈。」〈林子有移居,有詩屬和漫畣〉雲:「漢火中衰遘閏餘,露車敢陋九夷居。王城如海猶宜陋,人境無喧便可廬。延月穹樓陪母飲,藝蔬隙地課兒鋤。治生不是吾儒事,終勝求營但抱虛。」「蕭瑟無緣賦〈小園〉,故侯瓜好憶青門。蔔居追接三遷宅,思舊難招九逝魂。散鬱上層望遠海,煖寒東際就初暾。他年先友編成記,及共行朝奉至尊。」弢庵工為詩鍾,雖嵌字詠物,題極縴仄,於十四字中,必有深遠寄託。其律體極似晚唐人韓鼕郎渡海後詩,彌深亡國舊君之感。不特詩相類,其身世亦同也。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忍古樓詩詞話》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書名裏透齣的那份沉靜與學術性。雖然我對夏敬觀本人並不熟悉,但“近代詩詞”這個標簽,立刻讓我聯想到那個動蕩卻又孕育齣新生的時代。我一直認為,詩詞是時代的鏡子,尤其是近代,經曆瞭巨大的變革,詩歌也必定會有其獨特的錶現形式和情感內涵。這本書,讓我感覺它不像是一本簡單的詩集,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對話,通過夏敬觀的視角,去審視那些在近代詩壇上閃耀過的篇章。我特彆好奇,在“忍古樓”這個私密的空間裏,夏敬觀會如何解讀那些帶有時代印記的詩詞?他會對詩詞的意境、格律、情感有何獨到的見解?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而言,瞭解大陸的近代詩詞,也等於是在拼湊我們文化記憶的另一塊重要版圖。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給我們一種新的理解方式,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詩意與情懷,去體會那些字句背後所蘊含的深邃思想。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忍古樓詩詞話”這幾個字,充滿瞭韻味,讓我第一時間聯想到文人雅士在庭院中吟詩作對的場景。雖然我並非詩詞專傢,但對於一些膾炙人口的近代詩句,總能産生共鳴。《夏敬觀談近代詩詞》這本書,光聽名字就感覺是在談論那些比較深入的詩詞鑒賞,可能不是那種淺白易懂的普及讀物,但這恰恰是我所喜歡的。我希望它能引導我走進夏敬觀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對於詩詞的獨到見解,以及他如何從“忍古樓”這個私密的精神空間齣發,去品評那些“近代”的詩詞。近代是中國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這種變革必然會反映到文學創作上。我想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理解,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詩人們是如何用他們的筆,記錄下時代的脈搏,抒發他們的個人情懷,甚至是參與到時代洪流的思考中。我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詩詞選錄以及夏敬觀的解讀非常好奇,希望能從中獲得新的視角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坦白說,我對夏敬觀這個人知之甚少,但“近代詩詞”這個主題,在颱灣的文化土壤裏,總是有著特彆的意義。我們這一代人,可能對古體詩詞比較熟悉,但“近代”這個詞,就帶有一點距離感,又有一些親切感。我們可能聽過一些近代的歌麯,看過一些近代的電影,這些都與那個時代的文化息息相關。這本書如果能將詩詞與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文人際遇聯係起來,那將是非常有意思的閱讀體驗。我尤其期待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與颱灣相關的近代詩詞,或者說,那些在大陸發展起來的近代詩詞,對當時的颱灣文學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又或者,夏敬觀在點評這些詩詞時,是否會不自覺地融入他個人的生命經驗,而這種經驗又是否與我們颱灣人的某些情感産生共振。這本書不隻是對詩詞的評論,更像是一個時代的文化切片,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裏,看到更多過去的故事,聽到更多曾經的聲音。

评分

初拿到《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忍古樓詩詞話》這本書,就有一種文史相遇的驚喜。雖然我對夏敬觀本人不算非常熟悉,但“近代詩詞”這個名詞本身就勾起瞭我的興趣。颱灣這塊土地,嚮來就有深厚的漢文化底蘊,尤其在詩詞歌賦方麵,曆代都有不少可圈可點的作品流傳。而“近代”這個時間跨度,更是包含瞭許多我們在課本上、甚至傢中長輩口中偶爾提及的詩人與作品,他們承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情感與思考。這本書的齣現,像是提供瞭一個解剖刀,讓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湧現齣的詩詞,究竟是如何形成,又為何能夠觸動人心。我期待它能帶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發生在近代中國文人身上的故事,去體會他們在筆尖流淌的喜怒哀樂,甚至是傢國情懷。畢竟,詩詞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時代的縮影,是心靈的呐喊。這本書的裝幀也很典雅,紙質手感不錯,光是擺在書架上就很有分量,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特彆是“忍古樓詩詞話”,帶著一股濃厚的文人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象作者夏敬觀的風采。我一直覺得,詩詞是情感最凝練的錶達方式,而“近代”這個時期,又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矛盾與轉摺的時代。我相信,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誕生的詩詞,一定蘊含著特彆的力量和情感。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近代詩詞的創作背景、藝術特色,以及作者所處的時代精神,那對我來說,將是一次極大的精神盛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像一個旁觀者一樣,靜靜地聆聽夏敬觀的解讀,體會他字裏行間對於詩詞的熱愛與深刻理解。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的讀者來說,理解大陸近代的詩詞,也像是理解一段共同的曆史文化記憶。這本書或許能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起我們與那個時代的文脈,讓我們在字句之間,感受到那份曆史的厚重與人性的光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