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正念教養書,
會讓所有追求自我成長與喜樂的父母愛不釋手。
當我們下定決心將正念帶入傢庭與生活,
便有機會成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佳父母。
◎正念有助於教養 在教養過程的種種混亂之中,正念是活在當下及保持冷靜的最佳利器。不管孩子幾歲,都可以運用正念做為教養的指導原則。
親子關係的品質,不僅攸關子女的發展,也攸關日後他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維持一種有愛、同理的態度,可以立即帶給你歡喜快樂,也可以讓子女在往後人生中,有更大量的同理心資源可以汲取。
「掌控」和「高度理想化」並非成為好父母的要件。讓我們真正有辦法奮起去應付教養挑戰的,其實是「無論當下發生什麼,都能去迎接」的那個能力。
正念的技巧很簡單,卻具有令人煥然一新的威力,我相信人人都能從中受惠。我希望藉著分享個人及其他父母的經驗,得以探究正念如何應用在傢庭生活的各個領域,讓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以及更廣大的世界都能獲益。正念(尤其正念教養)對我而言是一件珍貴禮物,我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這件禮物。
◎正念的益處 「正念」是指一種心理素質,當處在這個狀態時,我們會覺察到當下發生的事,包括對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緒,以及周遭環境的覺察。它不是一種固定、集中的注意力,它所具備的特質輕巧多瞭:廣泛覺察當下發生的事。
正念主要可以幫助我們:
• 在緊要關頭保持冷靜。
• 對子女及他人産生更多連結感。
• 有耐心。
• 全心投入活動。
• 不脫口說齣會後悔的話。
• 明察事理。
一旦我們實踐正念,便會開始看見真實的彼此,這樣可讓我們與自己以及周圍的人,有更緊密的連結。然而,如果我們隻聚焦在注意力的練習,卻不帶任何溫度,那麼可能會導緻冷漠,所以為瞭發展人際關係,我們需要加進幾項正麵特質。
佛法教導我們,在正念的基礎上,可發展四項特質:
• 慈愛心(loving-kindness)
• 慈悲心(compassion)
• 歡喜心(joy)
• 平等心(equanimity)
我們需要這四種態度(佛法傳統上稱為慈、悲、喜、捨),纔能與他人有和諧圓滿的連結,若缺少這些態度,衝突與苦難便會産生。這些特質也在傢庭中扮演要角。
如同正念,這四項特質也可「培養」,這意謂著,如果我們多加練習,便能感覺到更多慈愛心、更多慈悲心、更多歡喜心、更多平等心。我們可以讓感覺本身更強烈且更連貫,這樣對你自己和小孩來說,都具有既立即又持久的效益。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將這些感覺擴展到平常的生活圈之外,如此便可以為自己及他人帶來快樂,豐富我們的人際關係。同時藉由發展這些特質,我們也在推動阻礙自己前進的界限,並提高自己本身愛與快樂的能力。
◎本書適用對象 這本書專為想要一邊修習正念,一邊養育小孩的人而寫,主要訴求對象是父母(或準父母),但其他負責照顧小孩的人,例如祖父母或育幼業者,也能從中獲益。
在傢庭生活中,不管小孩幾歲,都可運用正念做為教養的指導原則。本書主要是從教養子女的最初幾年汲取實例,因為父母在這個階段通常需要尋找新方法來應對挑戰。
這本書對所有父母來說都是一個解方,包括:
‧教養及正念的新手。
‧已經為人父母,但對於正念仍是新手的人。
‧已經修習正念,但正在尋求協助,欲將正念融入嶄新傢庭生活中的人。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簡介正念、正念教養、佛教淵源,以及正念在現代的運用。第二章說明如何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第三至九章深入檢視正念父母所麵臨的各種機會與挑戰。第十章探究閤乎道德的生活如何支持正念,第十一章討論如何嚮孩子引介正念。最後四章,亦即第十二至十五章,則是探索深化靜心修習的方法,包括建立正式靜心、尋求教學支援、參加靜修營,且全部是以傢庭修習為考量。
讀者如果正要展開教養之旅且初聞正念概念,那麼整本書都與你相關;孩子稍大的讀者可能想要跳過第三章(此章聚焦在産後幾週);已建立靜心修習的讀者可能不需要閱讀第十二章的靜心描述,但可能覺得第十三章的實際建議很有幫助,因為第十三章探討如何建立靜心同時兼顧傢庭需求。
雖然章節的安排是從頭到尾閱讀,但我也會建議讀者不妨「直接跳入」當下吸引你目光的章節,也許此刻你對管理不良行為或參加靜修等主題特彆感興趣,那麼隨意選讀亦可。
◎精選摘要 ‧ 正念讓我們保持冷靜、明察事理,故有助於我們教養子女。
‧ 正念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處於正念時,就是將注意力放在當下的體驗,並覺察到自己。
‧ 我們可以經由練習來培養正念,讓它更頻繁且更容易産生。
‧ 正念讓我們更充分體驗一切,並對周遭及外界的人事物産生更多連結感。
‧ 正念源自佛教,但你不必成為佛教徒也能從中獲益。
‧ 決心以正念來教養子女,意謂著即將踏上充滿成長機會的旅程。
‧ 在一天之中,隨時都可激發正念,隻需將自己帶迴當下即可,而「呼吸」是集中注意力的絕妙所在。
‧ 抱持著正念,允許寶寶哭泣,如此可防止我們不知所措,也可嚮寶寶錶明,我們愛他們的全部,最終將幫助他們承受自己的難受感覺。
‧ 我們腦中不停發齣的聲音,有時隻是在重復舊腳本,但這些舊腳本可能不再切中要領,不再有所助益。拿正念的火炬照亮它們,如此有助於我們對言語做齣清醒的選擇。
‧ 抱持正念來說話,隨著練習越多將變得越容易,有朝一日,說話本身將成為一種正念活動。
‧ 對於言語的有用指南:請檢視言語是否真實、和善、必要且適時。
‧ 瞭解「不良行為背後必定有其原因」可幫助我們保持同理心,進而有助於我們以正念接受孩子具爭議的行為,並看清楚如何應對處理。
‧ 在緊張時刻提起正念,是需要練習的,但不需多久,正念便可成為麵對激烈場景時的習慣性迴應。
‧ 對強烈感覺保持開放的態度,可提供我們成長的機會。我們平日的處世之道可能不再適用。當我們不能轉移注意力時,就必須學習如何接受睏境以及與睏境共處。
‧ 即使隻有些微的正式靜心,都能産生正麵效益,但建立每日或將近每日的練習,有助於提高動力。維護每日習慣往往比視情況找時間更容易。
‧ 靜心的種類有很多種,最廣為流傳的是觀呼吸。它適閤所有類型的人,也適閤所有經驗階段。
‧ 「理想狀態」下的靜心與「不利條件」下的靜心,兩者看起來可能十分不同,但修習的技能是一樣的。
‧ 最好是每天在相同時間及地點練習,但如果不可行也不必擔心,可運用儀式來提供一緻性。
專傢推薦 不論你是正念的初學者,或是熟練的修習者,這本書都能讓你深刻體會正念的力量,是在傢中施展正念的精闢實用指南。──勞倫思.柯恩(Lawrence Cohen)醫師、心理學傢、遊戲治療學傢《遊戲力:陪孩子一起玩齣學習的熱情與自信》(Playful Parenting)作者
教養子女可說是迴報最多、挑戰也最大的工作。安珀.赫區在本書中廣泛論述正念與慈悲心如何支援並豐富教養工作。她的書寫具有知識及經驗的深度,加上文筆流暢、技巧純熟,使得這個概念平易近人且確實可行。在這個重要且大有可為的研究領域裏,她的作品位居前鋒地位。──威廉.庫肯(Willem Kuyken) 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兼牛津正念中心主任
安珀.赫區在這本精彩的書裏,娓娓道齣正念的威力,令人摺服,不僅小孩可以從中受惠,父母也能獲益良多。如果我們學會識彆、瞭解,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將大大有助於孩子管理他們的情緒,我們也將成為收獲滿滿的父母。──吉爾.拉普利(Gill Rapley)博士《寶寶主導》(Baby-led)係列教養書閤著者
赫區纔華洋溢,將她的想法闡述得淋灕盡緻,雖是個人經驗之談,卻是正念的實用指南。書中充滿赫區的獨到見解,也滿載著點子、故事、耐人尋味的概念,隻有為人父母者方知其中奧妙;教養與正念竟能如此相輔相成,令人拍案叫絕。這本書會讓所有追求自我成長與喜樂的父母愛不釋手。──蜜雪兒.麥剋海爾(Michelle McHale)英國親密育兒中心(Attachment Parenting UK)主任
這本書讓「正念」變得平易近人,任何想要讓教養更具意義、歡樂多一點、壓力少一點的父母,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書中滿是生活實例,所有父母都能心有戚戚焉。身為祖母及正念老師,我確定這本書會幫助到很多父母。當年我拉拔自己的孩子長大時,要是手邊有這本書不知有多好。──艾呂恩.構德(Eluned Gold)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正念研究與實踐中心專業進修發展主任
懷著大量慈悲心、誠心誠意書寫而成,這本書是幫助極大的指南,可為育兒生活的酸甜苦辣帶來正念。不論是父母、祖父母或準父母,任何想要追尋個人成長的人,都能因閱讀本書而獲益,並將更大的覺察力帶入傢庭生活領域。安珀,謝謝你寫齣如此良善、睿智又有愛的書!──南希.巴德剋(Nancy Bardacke),助産士、靜心老師 著有《正念分娩》(Mindful Birthing)
安珀.赫區既是靜心者,也是一位真性情的母親,她發自內心地真誠訴說,正念不僅可協助父母應對教養的諸多挑戰,也可為父母開啓自我發展的驚奇之旅,那是寶寶及幼童教導我們的,包括身體、心靈及人際關係等麵嚮。──保羅.丹尼森(Paul Dennison)醫師、靜心老師 奢摩他信託(Samatha Trust)創始受託人、曾任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心理治療師顧問
在現今忙亂不休的世界中,對任何因養育兒女而掙紮苦惱的父母而言,本書都是無價解方,一份實用、舒緩的指南,它可讓你度過重重關卡,常保自在安康。──柯瑞.絲威特(Corinne Sweet)著有《認識不夠好的自己》(The Mindfulness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