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正念教养书,
会让所有追求自我成长与喜乐的父母爱不释手。
当我们下定决心将正念带入家庭与生活,
便有机会成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佳父母。
◎正念有助于教养 在教养过程的种种混乱之中,正念是活在当下及保持冷静的最佳利器。不管孩子几岁,都可以运用正念做为教养的指导原则。
亲子关系的品质,不仅攸关子女的发展,也攸关日后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维持一种有爱、同理的态度,可以立即带给你欢喜快乐,也可以让子女在往后人生中,有更大量的同理心资源可以汲取。
「掌控」和「高度理想化」并非成为好父母的要件。让我们真正有办法奋起去应付教养挑战的,其实是「无论当下发生什么,都能去迎接」的那个能力。
正念的技巧很简单,却具有令人焕然一新的威力,我相信人人都能从中受惠。我希望借着分享个人及其他父母的经验,得以探究正念如何应用在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让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以及更广大的世界都能获益。正念(尤其正念教养)对我而言是一件珍贵礼物,我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这件礼物。
◎正念的益处 「正念」是指一种心理素质,当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会觉察到当下发生的事,包括对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思绪,以及周遭环境的觉察。它不是一种固定、集中的注意力,它所具备的特质轻巧多了:广泛觉察当下发生的事。
正念主要可以帮助我们:
• 在紧要关头保持冷静。
• 对子女及他人产生更多连结感。
• 有耐心。
• 全心投入活动。
• 不脱口说出会后悔的话。
• 明察事理。
一旦我们实践正念,便会开始看见真实的彼此,这样可让我们与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有更紧密的连结。然而,如果我们只聚焦在注意力的练习,却不带任何温度,那么可能会导致冷漠,所以为了发展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加进几项正面特质。
佛法教导我们,在正念的基础上,可发展四项特质:
• 慈爱心(loving-kindness)
• 慈悲心(compassion)
• 欢喜心(joy)
• 平等心(equanimity)
我们需要这四种态度(佛法传统上称为慈、悲、喜、舍),才能与他人有和谐圆满的连结,若缺少这些态度,冲突与苦难便会产生。这些特质也在家庭中扮演要角。
如同正念,这四项特质也可「培养」,这意谓着,如果我们多加练习,便能感觉到更多慈爱心、更多慈悲心、更多欢喜心、更多平等心。我们可以让感觉本身更强烈且更连贯,这样对你自己和小孩来说,都具有既立即又持久的效益。
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将这些感觉扩展到平常的生活圈之外,如此便可以为自己及他人带来快乐,丰富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借由发展这些特质,我们也在推动阻碍自己前进的界限,并提高自己本身爱与快乐的能力。
◎本书适用对象 这本书专为想要一边修习正念,一边养育小孩的人而写,主要诉求对象是父母(或准父母),但其他负责照顾小孩的人,例如祖父母或育幼业者,也能从中获益。
在家庭生活中,不管小孩几岁,都可运用正念做为教养的指导原则。本书主要是从教养子女的最初几年汲取实例,因为父母在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寻找新方法来应对挑战。
这本书对所有父母来说都是一个解方,包括:
‧教养及正念的新手。
‧已经为人父母,但对于正念仍是新手的人。
‧已经修习正念,但正在寻求协助,欲将正念融入崭新家庭生活中的人。
◎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章简介正念、正念教养、佛教渊源,以及正念在现代的运用。第二章说明如何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第三至九章深入检视正念父母所面临的各种机会与挑战。第十章探究合乎道德的生活如何支持正念,第十一章讨论如何向孩子引介正念。最后四章,亦即第十二至十五章,则是探索深化静心修习的方法,包括建立正式静心、寻求教学支援、参加静修营,且全部是以家庭修习为考量。
读者如果正要展开教养之旅且初闻正念概念,那么整本书都与你相关;孩子稍大的读者可能想要跳过第三章(此章聚焦在产后几週);已建立静心修习的读者可能不需要阅读第十二章的静心描述,但可能觉得第十三章的实际建议很有帮助,因为第十三章探讨如何建立静心同时兼顾家庭需求。
虽然章节的安排是从头到尾阅读,但我也会建议读者不妨「直接跳入」当下吸引你目光的章节,也许此刻你对管理不良行为或参加静修等主题特别感兴趣,那么随意选读亦可。
◎精选摘要 ‧ 正念让我们保持冷静、明察事理,故有助于我们教养子女。
‧ 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当我们处于正念时,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的体验,并觉察到自己。
‧ 我们可以经由练习来培养正念,让它更频繁且更容易产生。
‧ 正念让我们更充分体验一切,并对周遭及外界的人事物产生更多连结感。
‧ 正念源自佛教,但你不必成为佛教徒也能从中获益。
‧ 决心以正念来教养子女,意谓着即将踏上充满成长机会的旅程。
‧ 在一天之中,随时都可激发正念,只需将自己带回当下即可,而「唿吸」是集中注意力的绝妙所在。
‧ 抱持着正念,允许宝宝哭泣,如此可防止我们不知所措,也可向宝宝表明,我们爱他们的全部,最终将帮助他们承受自己的难受感觉。
‧ 我们脑中不停发出的声音,有时只是在重复旧脚本,但这些旧脚本可能不再切中要领,不再有所助益。拿正念的火炬照亮它们,如此有助于我们对言语做出清醒的选择。
‧ 抱持正念来说话,随着练习越多将变得越容易,有朝一日,说话本身将成为一种正念活动。
‧ 对于言语的有用指南:请检视言语是否真实、和善、必要且适时。
‧ 了解「不良行为背后必定有其原因」可帮助我们保持同理心,进而有助于我们以正念接受孩子具争议的行为,并看清楚如何应对处理。
‧ 在紧张时刻提起正念,是需要练习的,但不需多久,正念便可成为面对激烈场景时的习惯性回应。
‧ 对强烈感觉保持开放的态度,可提供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平日的处世之道可能不再适用。当我们不能转移注意力时,就必须学习如何接受困境以及与困境共处。
‧ 即使只有些微的正式静心,都能产生正面效益,但建立每日或将近每日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动力。维护每日习惯往往比视情况找时间更容易。
‧ 静心的种类有很多种,最广为流传的是观唿吸。它适合所有类型的人,也适合所有经验阶段。
‧ 「理想状态」下的静心与「不利条件」下的静心,两者看起来可能十分不同,但修习的技能是一样的。
‧ 最好是每天在相同时间及地点练习,但如果不可行也不必担心,可运用仪式来提供一致性。
专家推荐 不论你是正念的初学者,或是熟练的修习者,这本书都能让你深刻体会正念的力量,是在家中施展正念的精辟实用指南。──劳伦思.柯恩(Lawrence Cohen)医师、心理学家、游戏治疗学家《游戏力:陪孩子一起玩出学习的热情与自信》(Playful Parenting)作者
教养子女可说是回报最多、挑战也最大的工作。安珀.赫区在本书中广泛论述正念与慈悲心如何支援并丰富教养工作。她的书写具有知识及经验的深度,加上文笔流畅、技巧纯熟,使得这个概念平易近人且确实可行。在这个重要且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里,她的作品位居前锋地位。──威廉.库肯(Willem Kuyken) 牛津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兼牛津正念中心主任
安珀.赫区在这本精彩的书里,娓娓道出正念的威力,令人折服,不仅小孩可以从中受惠,父母也能获益良多。如果我们学会识别、了解,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将大大有助于孩子管理他们的情绪,我们也将成为收获满满的父母。──吉尔.拉普利(Gill Rapley)博士《宝宝主导》(Baby-led)系列教养书合着者
赫区才华洋溢,将她的想法阐述得淋漓尽致,虽是个人经验之谈,却是正念的实用指南。书中充满赫区的独到见解,也满载着点子、故事、耐人寻味的概念,只有为人父母者方知其中奥妙;教养与正念竟能如此相辅相成,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会让所有追求自我成长与喜乐的父母爱不释手。──蜜雪儿.麦克海尔(Michelle McHale)英国亲密育儿中心(Attachment Parenting UK)主任
这本书让「正念」变得平易近人,任何想要让教养更具意义、欢乐多一点、压力少一点的父母,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书中满是生活实例,所有父母都能心有戚戚焉。身为祖母及正念老师,我确定这本书会帮助到很多父母。当年我拉拔自己的孩子长大时,要是手边有这本书不知有多好。──艾吕恩.构德(Eluned Gold)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正念研究与实践中心专业进修发展主任
怀着大量慈悲心、诚心诚意书写而成,这本书是帮助极大的指南,可为育儿生活的酸甜苦辣带来正念。不论是父母、祖父母或准父母,任何想要追寻个人成长的人,都能因阅读本书而获益,并将更大的觉察力带入家庭生活领域。安珀,谢谢你写出如此良善、睿智又有爱的书!──南希.巴德克(Nancy Bardacke),助产士、静心老师 着有《正念分娩》(Mindful Birthing)
安珀.赫区既是静心者,也是一位真性情的母亲,她发自内心地真诚诉说,正念不仅可协助父母应对教养的诸多挑战,也可为父母开启自我发展的惊奇之旅,那是宝宝及幼童教导我们的,包括身体、心灵及人际关系等面向。──保罗.丹尼森(Paul Dennison)医师、静心老师 奢摩他信託(Samatha Trust)创始受託人、曾任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心理治疗师顾问
在现今忙乱不休的世界中,对任何因养育儿女而挣扎苦恼的父母而言,本书都是无价解方,一份实用、舒缓的指南,它可让你度过重重关卡,常保自在安康。──柯瑞.丝威特(Corinne Sweet)着有《认识不够好的自己》(The Mindfulness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