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金钱对话:全美理财教育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影响孩子一生的金钱对话:全美理财教育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eth Kobliner
图书标签:
  • 理财教育
  • 亲子理财
  • 家庭理财
  • 儿童理财
  • 金钱观
  • 教育
  • 育儿
  • 财富
  • 投资
  • 财务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龄化、少子化社会,理财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父母若避而不谈,孩子将来会因此吃大亏!
美国总统欧巴马钦点的孩童理财教育专家,
提出每个成长阶段的「生活理财真相」与建议,
传授父母如何跟3-23岁的孩子展开「金钱对话」。

  不说谎,不避讳、不拖延
  与孩子谈钱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若要孩子有钱,现在起开始教他这么做。

  研究显示,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财行为具有最大影响力。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的报告更直指,孩子到了七岁,基本的理财习惯就定型。但绝大多数家长总是认为应该等孩子够大了,开始领零用钱,再跟他们谈金钱。可是孩子几岁才算够大、能谈钱呢?

  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需要学习不同的金钱知识。
  不同的理财观念,需要不同的切入点来说明。

  本书没有任何艰涩术语、完全循序渐进,充满许多有违直觉却又中肯的建议,以「学龄前」「小学」「国中」「高中」「大学」「年轻人」来区分,传授身为父母的你,如何教育3岁到23岁的孩子稳健又聪明的理财之道。精采内容包括:

  给零用钱可能会适得其反,伤害孩子的理财能力?
  超市排队等结帐时,孩子吵着要买东西,该如何应付?
  该不该帮孩子办信用卡附卡?什么时候是最适当时机?
  如何在日常游戏中,教孩子复利率、股票投资和指数型基金?

  不论你的财务能力或是家庭收入多寡,都必须读这本吸引人而有趣的理财书,教导你的孩子在面对金钱时,更精明、更有自信,为孩子创造理财有道的富裕人生。

各界赞誉

  「柯林娜的新书为孩子的理财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甚至让你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习惯,当你的孩子询问金钱时,也能助你找到一个好的答案,非常值得一读。」──《纽约时报》

  「居家必备的一本书,丝毫不拐弯抹角,行文幽默又风趣。真希望孩子还小时就有这本书!」──蔡美儿,《虎妈的战歌》作者

  「在这个史无前例复杂的商业世界,本书应该与儿童安全座椅一起贩售给家长。」──亚曼达.瑞普立,《教出最聪明的孩子》作者

  「这本书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一些微小但重要的事情,能让孩子与父母更具备理财概念!」──苏珊.福尔曼(Susan Fuhrman),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这本书创造奇蹟!它不仅让理财成为有趣的事情,又充满智慧,父母和孩子都能从中受惠。」──凯斯.桑思汀,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和公共政策计画」发起人

  「如果你很怕跟孩子开启理财的话题,绝对要读这本书!照着书中的建议,你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理财小天才!」──阿伦.克鲁格(Alan Krueger),欧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问

  「随着学校越来越重视财务教育,柯林娜为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开了一堂精华课程。无庸置疑,不论家庭背景,每位家长都必须读这本书。」——阿尼.邓肯(Arne Duncan),美国前教育部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贝丝.柯林娜(Beth Kobliner)


  美国知名理财顾问与财经作家,曾主持《芝麻街》幼教节目的理财单元,教导学龄孩童储蓄观念,并受邀在Google总部针对孩童理财进行演讲。

  她曾任《金钱》(Money)杂志撰稿人,也曾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邀稿,也是CNN与MSNBC等媒体财经节目的受访常客。

  2010至2013年,柯林娜受邀担任「国家青年理财能力谘询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向欧巴马总统提出建言。着有《纽约时报》畅销书《建立理财人生:二三十岁的个人财务指南》(Get a Financial Life: Personal Finance in Your Twenties and Thirties)。

  个人网站:BethKobliner.com。

译者简介

林步昇
 

  喜欢语言、绿豆汤和杰尼龟。近期译作包括《深渊书简——王尔德狱中情书》《人性枷锁》与《原来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数学和理财苦手如我,翻译此书时竟觉得相见恨晚!作者丝毫不用艰涩术话,手把手教父母如何给孩子最务实的理财建议,堪称培养理财素养的绝佳典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跟孩子聊理财的14条法则
第二章 建立储蓄的习惯
第三章 培养工作的恆毅力
第四章 当个聪明的消费者
第五章 奠定处理债务的能力
第六章 买对保险,不做冤大头
第七章 投资的真相
第八章 懂得回馈社会
第九章 孩子最重要的理财决策:读大学
第十章 给父母的理财建议

图书序言

前言

  我有个朋友叫作凯伦,今年40多岁,老爱提起一段童年回忆。当时她问妈妈,小宝宝从哪里来的。她妈妈平时最爱碎碎念了,但一听到这个问题,居然喃喃自语说炖肉要煮煳了,然后就迅速离开房间。隔天,凯伦在枕头上发现一本性教育书籍。她妈也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有趣的是,凯伦自己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坚持不像她妈妈那样回避「性话题」。

  她跟我认识的多数父母一样,毫不避讳对孩子就事论事,还认为这是她的责任。不管讨论的是性事、毒品和酒精的危害、安全带的重要性或全谷类食品的好处,我们都会确保传达正确的知识,用字遣词也格外谨慎。我们跟上一代不同之处,在于直接面对尴尬的问题,同时自认知无不言又乐于交流。

  唯一的例外就是金钱。

  每当孩子提起相关话题,我们多半立即慌了手脚,不是说谎(对不起啦,宝贝,我忘了带皮夹出门,不能买这个给你了)。就是担心(孩子要怎么缴清助学贷款呢?),不然就採取拖延战术(我们绝对要制定发零用钱的一致标准!下个月就告诉你)。简单来说,我们不教导孩子人生中的理财观念,包括预算分配的详细机制、因应信用和债务,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基础。身为父母,这只会愈来愈难。凡是看过学步儿玩iPad的场景,就晓得孩子跟世界互动的方式迥异于上一代。你还记得孩子上次走进银行是何时吗?这就是重点。

  我出社会后大部份时间都在撰写个人理财的文章,因此推导出一些理论,说明为何我们对金钱都闭而不谈。父母多半自认所知甚少,单纯提到理财的话题,就算没吓个半死,也足以引发多数人的焦虑,因为大家都怕万一说错话,害孩子误入歧途,甚至债台高筑,那该怎么办?部份父母倍感尴尬的是,自己理财就理得一塌煳涂,担心孩子看到他们缺乏金钱观的窘境。即使是经济状况宽裕的父母,也嫌理财说起来麻烦,干脆就闭上嘴巴。

  这可就有问题了。研究显示,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财行为具有最大影响力。因此,务必要在孩子学龄前就聊相关话题。英国剑桥大学的报告指出,孩子到了7岁时,许多有助理财的好习惯就会定型了。

  过去三十年来,我经常到各地演讲—甚至更常倾听—孩子与理财的关系。我参访了芝麻街,在节目上教导艾摩储蓄的观念;我还花时间到华尔街,向金融学者专家请益;我也当过国家青年理财能力谘询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Capability for Young Americans)成员,向欧巴马总统提出建言,并主导「理财小达人」计画(Money As You Grow),教导父母各年龄层需具备的理财观念。这些年来,我钻研了许多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当然还有财务金融学的报告与研究,随时充实日益复杂的理财知识。

  于此同时,我也访谈或听闻了几十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小孩)的状况,本书撰写过程中也融入了他们的经验。其中,有些家庭原本就是朋友,有些则是找资料的过程中才认识(人名和可供辨识的细节大都经过修改,以保护个人隐私。)这些家庭的理财方式带给我不少启发,珍贵程度不亚于任何学术研究。

  本书就是这么诞生的。我在书中罗列了孩子—无论是3岁或23岁—需学习的内容。除了财务基本知识,你也会了解金钱相关话题的秘辛,像是为何零用钱并非教孩子理财的不二法门、为何放学打工也不是解决之道,以及为何排队结帐时若听从学龄前孩子的要求,可能会害他长大后胡乱刷卡;你会明白,为何开股票帐户教家中青少年认识股市完全是馊主意;你也会知道孩子几岁才能有信用卡,以及为何有时直接给笔现金其实是明智之举。我会逐一说明具体步骤,培养孩子扎实的工作伦理并学会储蓄。另外,本书也教你怎么打开支付大学学费的话题,而且没有任何艰深术语。读完这些你就会晓得,为何最晚要在孩子上高中前就讨论理财。

  这全都得归因于一件事:理财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美国政府对于财务管理的态度,愈来愈强调「凡事靠自己」,从健康保险到退休规画皆然,代表及早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足以决定未来收支保持稳定,或因债务和开销而发愁。

  你现在心里可能嘀咕着:好啦,这位太太,就算妳能给些实用的理财建议,但是要帮助我的孩子变成理财天才?别闹了。

  亲爱的读者,我可没开玩笑喔!我真的是指理财天才喔,现在就让我说明清楚。

  个人理财圈子数一数二的秘密,就是真正重要的观念就固定那些。那些理财致富的聪明人都了解这点。问题就在于,许多产业都致力于转移民众(和孩子)的注意力:行销专家运用话术,告诉孩子「需要」最新的运动鞋或电玩;金融机构向穷哈哈的大学新鲜人祭出信用卡优惠。各种广告推销业者的动机,就是要我们忘记那些能省钱的常识。别忘了,他们只想赚得饱饱,不会看顾你的荷包。

  但也不必绝望。

  其实,就算自己不是理财天才,还是可以教出理财天才。无论你多么担心理财(或家庭收入)这件事,本书都能帮助你把理财观念教给下一代,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本书也是一本教战手册,其中的诀窍和偷吃步都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并养成比同侪早熟许多的金钱观念。

  不过,本书绝不能光放在孩子床上,希望他们靠自己阅读吸收。本书虽然有助开启对话,但你必须先踏出第一步。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呢?

图书试读

第一章 跟孩子聊理财的14条法则
 
既然你现在手上捧着这本书,就代表准备好要跟孩子聊理财了。不管你觉得这个话题很可怕还是很有趣,或只是单纯在寻找跟孩子谈钱的方法,好消息是你至少踏出第一步了,那就勇往直前吧!
 
不过进入本章之前得先声明一些事。本章标题看起来好像要你当个魔鬼教官(伏地挺身预备,背出20种复利公式!),但是没那么吓人啦。本章调性其实很温和,目的是简单介绍一些主要概念与背景,帮助你开始跟孩子聊理财。随着孩子的年龄、兴趣或性别不同,可能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所以千万别以为非牢记不可。现在,请放下手中的萤光笔,你不必划重点了,专心阅读就好。
 
最后再分享一个观念:金钱观的沟通并不会无中生有,而是遍布在生活各种场合。本书所提供的任何诀窍,都是要帮助你善用生活中的契机。说起来可能略嫌老哏,但是透过日常的「机会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而钱的问题尤其如此。每天陪伴孩子的时候,不妨多留意这些大小机会喔。
 
1.愈早跟孩子谈理财愈好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研究指出,仅仅3岁大的孩子,就能掌握粗略的经济学概念,像是价值与交换等等。他们也能够延迟享受和做出选择。这些虽然都只是基础概念,却有助理解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幸好,市面上并没有「教出理财小天才」的影片,或是长得像巴菲特的娃娃,一捏肚子就会说出「低买高卖」之类的术语—至少目前没有。
 
即使是学步期的婴儿,也有很大的学习渴望与理解能力。要是你发现孩子在用玩具信用卡「刷卡」,或者要求按提款机的按键,又或者紧盯着你的皮夹看,可别当他是童言童语,不妨开始教孩子本书提到的基本观念,包括钱从哪里来、怎么付钱等等。就算孩子无法完全听懂,仍然会知道你说的是重要的事,也就是大人在乎的事。说不定他装进脑袋的东西,已经超乎你的想像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