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賽局:衝突的策略(2版)

入世賽局:衝突的策略(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Thomas C. Schelling
圖書標籤:
  • 國際關係
  • 戰略分析
  • 博弈論
  • 衝突管理
  • 外交政策
  • 國際政治
  • 決策分析
  • 入世
  • 中國
  • 貿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什麼有些國傢、團體和個人可以和平地解決衝突,而另一些國傢、團體和個人卻不斷地被衝突睏擾呢?感謝謝林和奧曼的研究,為這自古以來睏擾我們的問題帶來啓迪。」──諾貝爾經濟學奬評委會主席 約爾根‧韋布爾

  「我們迴來看《衝突的策略》這本經典著作,可以體會到謝林教授很多深刻與精闢的見解,在齣版四十六年後的今天,仍然很有啓發性。這本書第一部份討論談判、溝通與有限戰爭的思考架構,第二部份重新定位賽局理論,要求賽局理論『入世』,也是要求著重分析現實世界的一篇宣言,第三部份討論不確定的威脅與邊緣策略,最後一部份討論突襲和我們前麵所舉下樓遇匪徒的例子。在體察謝林教授這麼多真知灼見之後,值得國內讀者深思的是: 在瞭解謝林教授提齣的分析架構後,對充滿衝突與對決氣氛的颱灣,可否帶來一些理性思考的空間?」──颱灣大學國際企業學係 巫和懋

  「《衝突的策略》有什麼特殊之處,使得經濟學界在近半個世紀之後賦予它最高的評價?要真正理解這本書在賽局論發展曆史上的獨創意義和重大影響,我們必須瞭解當時的一些理論背景。在謝林寫作此書的時候,賽局論尚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納許於1950年提齣瞭納許均衡的概念,並證明瞭納許均衡存在的條件。那時賽局論主要作為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對經濟學主流的發展幾乎沒有什麼影響。當人們討論談判問題時主要從閤作性、零和賽局的角度研究什麼樣的談判結果是公平和有效率的。謝林沒有受當時賽局論發展現狀的束縛,而是從非閤作、非零和賽局的角度研究衝突和談判策略的一般理論基礎,該理論可以適用於大國間的核戰略、國外援助、黑社會幫派衝突,甚至大人對小孩的管教策略。更重要的是,謝林不隻是滿足於一般性的理論探討,而是直接關注如何從這些理論框架齣發深入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策略互動和選擇,尤其是國際事務中的衝突與閤作問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周黎安

  「謝林教授的著作《衝突的策略》,理性地分析瞭政治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即當今流行的國際威懾政治學。此書清晰易懂,頗富吸引力。在該領域,作者的分析超過瞭之前的所有相關學者。在眾多國際威懾政治學著作中,《衝突的策略》無疑是迄今為止最優秀、最具說服力和最精采的一部著作。」──《美國科學院年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湯瑪斯.謝林 Thomas C. Schelling


  1921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剋蘭,現年85歲。1951取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的甘迺迪學院政治經濟係,教學長達20年,為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榮譽教授。並為馬裏蘭大學經濟係和公共政策學院榮譽教授。他教授的課程除經濟學理論外,還涉及外交、國傢安全、核戰略及軍控等多方麵。

  謝林重要的理論著作包括《衝突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戰略與軍控》(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等,前者是相關領域中最具開創性的理論著作之一。他的理論和思想不僅適用於經濟學分析中,在外交、軍事領域也深受影響。

  2005年瑞典皇傢科學院授予湯瑪斯‧謝林諾貝爾經濟學奬,以錶彰他在賽局理論方麵的開創性貢獻。在瑞典皇傢科學院頒奬的新聞稿中就特彆提到他的《衝突的策略》一書。毫無疑問,《衝突的策略》是謝林獲得諾貝爾奬的最重要的原因。
 

圖書目錄

導讀
1980年版序

第一篇 策略理論構成要素
第一章 緩慢發展的國際策略學

第二章 論談判
談判實力:自我約束的實力
談判機製及其結構特點
威脅
允諾
賽局範例

第三章 溝通與有限戰爭
隱性調節(共同利益)
隱性調節(利益衝突)
顯性談判
隱性談判和有限戰爭
前期準備

第二篇 重新迴顧賽局理論
第四章 賽局理論的重新迴顧
賽局的再分類
閤作賽局
混和賽局中的暗示與互動認知

第五章 執行、溝通與策略行為
典型的齣招模式
威脅
允諾
執行權的放棄
定位
授權
調停
溝通及其破壞性
賽局矩陣中的行為組閤
矛盾的策略優勢
策略行為

第六章 賽局理論與實驗研究

第三篇 隨機策略
第七章 允諾與嚇阻的隨機化
失敗的風險
意外執行的風險
隨機性承諾

第八章 威脅所造成的改變
意外戰爭威脅
有限戰爭:風險的根源
有限戰爭中的危險行為
報復與侵擾
風險行為和「強製性」威脅
邊緣政策
決策過程不完美

第四篇 突襲:一種互不信任的分析
第九章 雙方對突襲的擔憂
機率的無窮序列
具有「明確答案」的非閤作賽局
重溫舊題
不完全預警係統産生的隨機行為
參數行為
隱性賽局
談判賽局
多人賽局

第十章 突襲與裁軍
誤解侵襲
有限戰爭中的誤解
互存誤解
長期監控
超前機製
附錄A 核武器與有限戰爭
附錄B 賽局理論的非對稱性
附錄C 重新解釋「非閤作」賽局的決策理念
衝突利益
第三者的影響
收益的解釋
參賽者數量
結論
湯瑪斯‧謝林大事年錶
 

圖書序言

1980年版序

  聞知哈佛大學齣版社將要齣版《衝突的策略》平裝本,我頓時感到自己有必要刪除或重寫書中一些陳舊的部分。或者至少應該在新序中嚮他們錶示歉意。雖然《衝突的策略》一書已經齣版瞭二十多年,但是我平時很少完整地讀過此書。書中有些部分,我甚至十多年都沒有看過瞭。我必須指齣,書中有些部分已經過時,或者不切主題,有的甚至是完全錯誤。

  當然,這隻是就部分內容而言。總體來說,我認為,盡管書中有些案例看似古怪離奇,但是該書大部分內容還是正確的。現在看來,我在該書第一章中有關軍事戰略不被大學學者和軍事部門重視的論述存在明顯錯誤。這些內容除瞭其曆史價值外,可以完全丟棄。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學生──特彆是那些第一次閱讀《衝突的策略》的學生,是否熟悉書中齣現的赫魯雪夫和穆沙德(Mossadeq)等曆史人物,以及瑞恩高德(Rheingold)小姐的當選曆程。

  盡管如此,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該書附錄A的內容尚未過時,其存在前提是原子武器自美國在日本長崎首次使用以來從未再次被用於戰爭。希望《衝突的策略》再版之時,該前提依然成立。

  最初我在該書第十章中提到的一些觀點,今天已經廣為人們所認可。不可否認,其中有些觀點已經過時。現在存在很多有關軍控的文章,其中許多觀點我都曾經論述過。而且,第十章中涉及很多限製戰略武器條約 (the 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reaty)的部分與我現在找到的其他25頁相關文章論述得一樣準確。

  希望進一步瞭解本人有關戰略和軍控思想的讀者,可以查閱我和莫頓•H. 哈爾伯林(Morton H.Halperin)閤著的《戰略與軍控》(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一書,該書由21世紀基金會於1961年齣版;或者參閱我編著的《武備與影響》(Arms and Influence),該書由耶魯大學齣版社於1966年齣版。

  現在,大多數人閱讀《衝突的策略》一書是為瞭滿足理論需要,而非實際外交決策。我之所以蒐集整理眾多資料編寫此書,主要目的是為瞭建立一個跨學科領域──該領域曾被人們稱之為「討價還價理論」、「衝突理論」或「策略理論」。我想嚮人們證明,一些橫跨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甚至是法學和哲學,或者是人類學的基礎理論不僅對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助於人們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我最初還認為賽局理論(the theory of games)在某些領域應該具有更多實用性。但是現在看來,這也許是一種麯解,因為除瞭大傢比較熟悉的霍華德•雷夫(Howard Raiffa)、馬丁•舒比剋(Martin Shubik)和尼格爾•霍華德(Nigel Howard)等學者外,賽局理論傢更傾嚮於將賽局理論限製於數學範疇。盡管我緻力研究的領域可能不會突飛猛進,甚至尚未有自己的正式名稱,但是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有誌之士投入到這一領域,使其完善和發展。現在,一些期刊雜誌也為這一領域的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衝突解決雜誌》(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這些期刊為瞭滿足實際決策者,以及實際工作者等非專業人士的需要,除瞭一些賽局術語外,大都是沒有過多涉及賽局的基本概念等。(僅在幾年前,為瞭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我在一篇討論美蘇兩國對軍控武器態度的文章中引入瞭一個2×2的矩陣圖例。但是,雜誌社的主編(在此我不便透露其姓名)堅持讓我將其中的矩陣圖例刪掉以免嚇著讀者,並錶示文字說明已經足以滿足文章的需要,盡管他本人對我的意圖也沒有完全理解。)

  自齣版以來,《衝突的策略》受到瞭讀者的廣泛好評。許多讀者嚮我反映,他們非常喜歡這本書並從中受益頗深,這令我感到高興。但是這20年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後來約翰•斯特雷奇(John Strachey)對該書的評價。約翰•斯特雷奇是20世紀30年代傑齣的馬剋思主義經濟學傢,我在大學時曾拜讀過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擔任英國工黨執政政府的國防大臣。因為他寫過一本關於裁軍和軍控的書,哈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許多學者曾邀

  請他來哈佛進行學術訪問。當約翰•斯特雷奇來我傢做客時,他聲稱《衝突的策略》對他的研究幫助非常大,並興高采烈地滔滔不絕講個沒完,而此時我卻在思考該書到底是哪個章節的哪些觀點對他産生瞭如此大的影響。事實證明,並不是因為某個章節的某個觀點與他的觀點有分歧,而是直到讀瞭《衝突的策略》一書,約翰•斯特雷奇似乎纔領悟到非零和衝突的存在。此前,他隻知道衝突能夠與共同利益並存,並想當然地認為二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彆,而不是一個完整結構中的兩個部分。這位前半生緻力於研究壟斷資本主義與階級衝突、核戰略與聯盟政治,而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研究軍控和維和的學者讀瞭《衝突的策略》後,被書

  中的精闢分析──甚至連我本人都未意識到──所震驚,並謙虛、鄭重地把此事告訴我。由此可見,一本書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是我們難以預料的。
 
湯瑪斯•謝林 (Thomas C. Schelling)
於麻塞諸塞州劍橋

圖書試讀

第一篇 策略理論構成要素
 
第一章 緩慢發展的國際策略學
 
在研究「衝突」的眾多理論中,對於「衝突」一詞大體存在兩種不同的定義:一種是將衝突視為非理性的狀態,試圖尋找産生衝突的根源和解決衝突的方法;另一種則認為,衝突的産生具有閤理性,並對衝突相關的各種行為,進行研究分析。後者又可進一步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對衝突主體進行綜閤全麵的分析,包括衝突主體的「理性」與「非理性」、有意識與無意識的行為及動機,和對利弊的權衡;另一派著重於關注衝突主體充滿理性、意識和智謀的行為。可以說,後一派把衝突看做是一場衝突雙方「誌在必得」的競賽。研究這些有意識、理智、復雜的衝突行為──特彆是在衝突中獲勝一方的行為──就像是在尋找一個能夠贏得競賽的「正確」法則。
 
我們可以把這項研究領域稱為「衝突的策略」1。至少有三個理由,足以激發我們對這項領域的興趣: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涉及國際衝突,且希望在衝突中取得勝利。我們也希望瞭解在現實衝突中,參與者真實的反應。有瞭對「正確」法則的理解,為我們提供一個研究現實衝突行為的基點。如果我們希望控製或影響衝突主體的行為,那麼就必須先釐清控製過程中的各種變數是如何影響衝突主體的行為。
 
如果把研究放在策略理論的觀點上,一切的推論必須在理性行為的假設下進行,它不僅指明智行為,還包括權衡利弊後所做齣的行為反應,而這種權衡是建立在,衝突雙方皆明白內部協調價值體係的基礎上,如此一來,透過人為的方式,縮小瞭研究結論的適應範圍。如果目的是為瞭研究現實中的衝突行為,那麼在這樣局限的條件下,得到的結論,要麼是對現實完美的反映,要麼就是對現實的扭麯。由於任何抽象活動都存在類似的風險,因此必須做好對自我研究結論進行評判的準備。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