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版序 聞知哈佛大學齣版社將要齣版《衝突的策略》平裝本,我頓時感到自己有必要刪除或重寫書中一些陳舊的部分。或者至少應該在新序中嚮他們錶示歉意。雖然《衝突的策略》一書已經齣版瞭二十多年,但是我平時很少完整地讀過此書。書中有些部分,我甚至十多年都沒有看過瞭。我必須指齣,書中有些部分已經過時,或者不切主題,有的甚至是完全錯誤。
當然,這隻是就部分內容而言。總體來說,我認為,盡管書中有些案例看似古怪離奇,但是該書大部分內容還是正確的。現在看來,我在該書第一章中有關軍事戰略不被大學學者和軍事部門重視的論述存在明顯錯誤。這些內容除瞭其曆史價值外,可以完全丟棄。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學生──特彆是那些第一次閱讀《衝突的策略》的學生,是否熟悉書中齣現的赫魯雪夫和穆沙德(Mossadeq)等曆史人物,以及瑞恩高德(Rheingold)小姐的當選曆程。
盡管如此,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該書附錄A的內容尚未過時,其存在前提是原子武器自美國在日本長崎首次使用以來從未再次被用於戰爭。希望《衝突的策略》再版之時,該前提依然成立。
最初我在該書第十章中提到的一些觀點,今天已經廣為人們所認可。不可否認,其中有些觀點已經過時。現在存在很多有關軍控的文章,其中許多觀點我都曾經論述過。而且,第十章中涉及很多限製戰略武器條約 (the 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reaty)的部分與我現在找到的其他25頁相關文章論述得一樣準確。
希望進一步瞭解本人有關戰略和軍控思想的讀者,可以查閱我和莫頓•H. 哈爾伯林(Morton H.Halperin)閤著的《戰略與軍控》(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一書,該書由21世紀基金會於1961年齣版;或者參閱我編著的《武備與影響》(Arms and Influence),該書由耶魯大學齣版社於1966年齣版。
現在,大多數人閱讀《衝突的策略》一書是為瞭滿足理論需要,而非實際外交決策。我之所以蒐集整理眾多資料編寫此書,主要目的是為瞭建立一個跨學科領域──該領域曾被人們稱之為「討價還價理論」、「衝突理論」或「策略理論」。我想嚮人們證明,一些橫跨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甚至是法學和哲學,或者是人類學的基礎理論不僅對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大有裨益,而且也有助於人們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我最初還認為賽局理論(the theory of games)在某些領域應該具有更多實用性。但是現在看來,這也許是一種麯解,因為除瞭大傢比較熟悉的霍華德•雷夫(Howard Raiffa)、馬丁•舒比剋(Martin Shubik)和尼格爾•霍華德(Nigel Howard)等學者外,賽局理論傢更傾嚮於將賽局理論限製於數學範疇。盡管我緻力研究的領域可能不會突飛猛進,甚至尚未有自己的正式名稱,但是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有誌之士投入到這一領域,使其完善和發展。現在,一些期刊雜誌也為這一領域的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衝突解決雜誌》(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這些期刊為瞭滿足實際決策者,以及實際工作者等非專業人士的需要,除瞭一些賽局術語外,大都是沒有過多涉及賽局的基本概念等。(僅在幾年前,為瞭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我在一篇討論美蘇兩國對軍控武器態度的文章中引入瞭一個2×2的矩陣圖例。但是,雜誌社的主編(在此我不便透露其姓名)堅持讓我將其中的矩陣圖例刪掉以免嚇著讀者,並錶示文字說明已經足以滿足文章的需要,盡管他本人對我的意圖也沒有完全理解。)
自齣版以來,《衝突的策略》受到瞭讀者的廣泛好評。許多讀者嚮我反映,他們非常喜歡這本書並從中受益頗深,這令我感到高興。但是這20年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後來約翰•斯特雷奇(John Strachey)對該書的評價。約翰•斯特雷奇是20世紀30年代傑齣的馬剋思主義經濟學傢,我在大學時曾拜讀過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擔任英國工黨執政政府的國防大臣。因為他寫過一本關於裁軍和軍控的書,哈佛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許多學者曾邀
請他來哈佛進行學術訪問。當約翰•斯特雷奇來我傢做客時,他聲稱《衝突的策略》對他的研究幫助非常大,並興高采烈地滔滔不絕講個沒完,而此時我卻在思考該書到底是哪個章節的哪些觀點對他産生瞭如此大的影響。事實證明,並不是因為某個章節的某個觀點與他的觀點有分歧,而是直到讀瞭《衝突的策略》一書,約翰•斯特雷奇似乎纔領悟到非零和衝突的存在。此前,他隻知道衝突能夠與共同利益並存,並想當然地認為二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彆,而不是一個完整結構中的兩個部分。這位前半生緻力於研究壟斷資本主義與階級衝突、核戰略與聯盟政治,而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研究軍控和維和的學者讀瞭《衝突的策略》後,被書
中的精闢分析──甚至連我本人都未意識到──所震驚,並謙虛、鄭重地把此事告訴我。由此可見,一本書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是我們難以預料的。
湯瑪斯•謝林 (Thomas C. Schelling)
於麻塞諸塞州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