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史論與方法

中國現代史論與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現代史
  • 曆史研究
  • 史學
  • 方法論
  • 理論史
  • 近代史
  • 二十世紀史
  • 中國曆史
  • 學術著作
  • 史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現代史論與方法》從內容上看,書稿分為曆史人物論、曆史事件論、和諧社會論、史學方法論、史學理論基礎五個部分。

  本書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和論述立足於客觀事實與權威史料的基礎之上;對曆史事件的論述,既將其置於宏觀曆史的過程進行考察,也有對人物生平細節的重視,既有對曆史行動的描述,也有對其深層思想理路的梳理;對和諧社會的論述體現瞭作者對當下社會的密切關注;史學方法論是作者總結的治史心得,史學理論基礎論則是作者通過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近現代史的的個案解讀,以期獲得一種解史視角。

  全書五個部分有機地組成瞭一個邏輯係統,對讀者解讀近現代史有著新的啓迪和方法的藉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文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史學理論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目前以馬剋思主義曆史哲學和中共黨史學理論與方法為主攻方嚮。

  參與編寫齣版著作多部;先後在《光明日報》、《史學月刊》、《中共黨史研究》等報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十數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近代史研究》等重要期刊轉載、收錄或索引。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黨史相關事件人物論
一、張學良愛國主義思想與實踐述評
二、宋美齡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黨史人物事件論
一、略論毛澤東的文化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二、瞿鞦白與五四運動
三、瞿鞦白主編黨報黨刊的現實啓示
四、蔡和森在中共曆史上的三個貢獻
五、中共曆史上的四次「三反」運動
六、「文革」改革與革命

第三章 黨的建設論
一、傢族主義與黨的建設
二、六條政治標準與四項基本原則的曆史命運
三、健全教育法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第四章 黨史學方法論
一、中共黨史解讀的新視角
二、中共黨史研究的幾個方法
三、名著的瑕疵:再讀《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史》

第五章 黨史學理論基礎論
一、馬剋思恩格斯若乾曆史定義的經濟解讀
二、新中國成立前早期中共黨史經濟解釋的考察
後記
 

圖書序言



  最初接觸黨史,並不是自己的興趣使然,而是改變命運的需要。我原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自認為不應該停留在這樣的一個層次,但在改革開放初期,並沒有更多的選擇。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瞭煙颱大學舉辦的一個英語培訓班,在那裏結識瞭一個學員,他說他們那兒的英語教師都在準備考研,並且已有幾個考上瞭。這給瞭我很大啓發,原以為考研與己無關,現在看來也並非高不可攀,可是考什麼專業呢?聽他說黨史比較好考,尤其毛澤東思想研究方嚮更好考。

  在當時的中國,「毛澤東思想」這個詞使用頻率很高,但什麼是毛澤東思想並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於是我就到這所大學圖書館,藉瞭一本美國人寫的《毛澤東傳》,這就是我接觸的第一本關於黨史方麵的書。

  我這人有個特點,一旦認定瞭的事就一定會堅持,哪怕再難。培訓班迴來之後,我開始閱讀能找到、能買到的所有黨史書籍,從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的基本概念都很難理解,到對整個黨史體係的基本把握,再到對黨史問題有所思考,不知不覺對黨史産生瞭興趣,並考上瞭湖南師範大學黨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讀研期間的最大收獲就是讀懂瞭導師譚雙泉先生所強調的「寫」字,學會瞭治學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寫齣瞭一篇發錶在《史學月刊》,並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全文轉載的論文。這一切無疑為我在學術道路上繼續前行奠定瞭基礎,提供瞭動力。

  然而,市場經濟帶來瞭很多誘惑,加之高校理論課日趨邊緣化,我對畢業後從事的理論課教學工作並不怎麼看好,於是就想通過考博改一下專業,可事實證明沒那麼容易,經過幾年的努力過瞭一所名牌大學的民法麵試分數綫,最終卻榜上無名,原因在於自己跨學科、年齡大、又無任何優勢可言,所以並不怨天尤人。

  直到本單位有瞭碩士班,我纔看到瞭希望,開始「改邪歸正」,潛心久違的黨史研究。幾年下來,我從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到權威期刊發文,再到教育部規劃基金專案獲批,也算一步一個腳印,可謂天道酬勤。事實上,做點所謂的研究很不容易,箇中甘苦隻有自己知道。當然,我還會繼續走下去,不為彆的,隻為自己培養起來的這點興趣,也為心靈深處的那份孤獨。

  以上是我對結緣黨史心路曆程的一點迴顧,而本書卻是我十幾年來主要在核心及以上期刊所發文章的一次整閤,也是我對黨史學習、思考的一個小小總結。本人學淺識寡,文中疏漏甚至錯誤一定不少,敬請讀者指正。
 

圖書試讀

第一章 黨史相關事件人物論
 
一、張學良愛國主義思想與實踐述評
 
張學良的愛國主義思想與實踐,涉及到政治、經濟、教育和人格諸方麵。
 
政治上,他力促國傢統一但走瞭一些彎路,由息爭統一到統一抗日再到抗日統一,是一個麯摺中前進螺鏇式上升的過程;經濟上,他注重發展和保護民族工商業,鼓勵華僑迴國投資,對農村經濟也給予特彆關注,並係統提齣瞭開發建設西北的思想;教育上,他齣資辦小學、中學和大學,提齣瞭「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教育方針;人格上,他光明磊落、無私無畏、淡於榮利,一切以國傢民族為重。張學良的愛國主義思想不僅具有全麵性、係統性,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踐性;不僅具有深沉的憂國憂民意識,而且落實在愛國救國的具體行動上;不僅要求彆人,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張學良的愛國主義思想無疑具有豐富的內容和鮮明的特點,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難以避免的曆史侷限性。
 
所謂愛國主義思想與實踐,是指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繁榮興旺等根本利益的關心和自覺維護的思想與行為。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政治生涯盡管極為短暫,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與實踐卻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並對中國乃至世界産生過重要影響。為進一步發掘這一豐厚的曆史遺産,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麵作一初步探討。
 
(一)和平統一為切要之圖
 
如所周知,張學良既反內戰又打內戰,既「剿共」又聯共,既擁蔣又疑蔣,直至「將天捅個漏子」發動瞭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並力主進行瞭和平解決。對此矛盾現象,學界認為是他接受中共抗日統一戰綫政策的結果,是蔣介石逼齣來的,也是日益激化的中日矛盾使然。但這多是從客觀方麵來講的,那麼主觀因素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還有必要從張學良國傢統一觀的發展變化入手,進一步探究造成這一矛盾現象的思想動因。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