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论与方法

中国现代史论与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现代史
  • 历史研究
  • 史学
  • 方法论
  • 理论史
  • 近代史
  • 二十世纪史
  • 中国历史
  • 学术著作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现代史论与方法》从内容上看,书稿分为历史人物论、历史事件论、和谐社会论、史学方法论、史学理论基础五个部分。

  本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论述立足于客观事实与权威史料的基础之上;对历史事件的论述,既将其置于宏观历史的过程进行考察,也有对人物生平细节的重视,既有对历史行动的描述,也有对其深层思想理路的梳理;对和谐社会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对当下社会的密切关注;史学方法论是作者总结的治史心得,史学理论基础论则是作者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近现代史的的个案解读,以期获得一种解史视角。

  全书五个部分有机地组成了一个逻辑系统,对读者解读近现代史有着新的启迪和方法的借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文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史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和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为主攻方向。

  参与编写出版着作多部;先后在《光明日报》、《史学月刊》、《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十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近代史研究》等重要期刊转载、收录或索引。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党史相关事件人物论
一、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述评
二、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党史人物事件论
一、略论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瞿秋白与五四运动
三、瞿秋白主编党报党刊的现实启示
四、蔡和森在中共历史上的三个贡献
五、中共历史上的四次「三反」运动
六、「文革」改革与革命

第三章 党的建设论
一、家族主义与党的建设
二、六条政治标准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命运
三、健全教育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 党史学方法论
一、中共党史解读的新视角
二、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方法
三、名着的瑕疵:再读《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

第五章 党史学理论基础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若干历史定义的经济解读
二、新中国成立前早期中共党史经济解释的考察
后记
 

图书序言



  最初接触党史,并不是自己的兴趣使然,而是改变命运的需要。我原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自认为不应该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次,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更多的选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烟台大学举办的一个英语培训班,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学员,他说他们那儿的英语教师都在准备考研,并且已有几个考上了。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原以为考研与己无关,现在看来也并非高不可攀,可是考什么专业呢?听他说党史比较好考,尤其毛泽东思想研究方向更好考。

  在当时的中国,「毛泽东思想」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并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于是我就到这所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美国人写的《毛泽东传》,这就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关于党史方面的书。

  我这人有个特点,一旦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哪怕再难。培训班回来之后,我开始阅读能找到、能买到的所有党史书籍,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的基本概念都很难理解,到对整个党史体系的基本把握,再到对党史问题有所思考,不知不觉对党史产生了兴趣,并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读研期间的最大收获就是读懂了导师谭双泉先生所强调的「写」字,学会了治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写出了一篇发表在《史学月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的论文。这一切无疑为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然而,市场经济带来了很多诱惑,加之高校理论课日趋边缘化,我对毕业后从事的理论课教学工作并不怎么看好,于是就想通过考博改一下专业,可事实证明没那么容易,经过几年的努力过了一所名牌大学的民法面试分数线,最终却榜上无名,原因在于自己跨学科、年龄大、又无任何优势可言,所以并不怨天尤人。

  直到本单位有了硕士班,我才看到了希望,开始「改邪归正」,潜心久违的党史研究。几年下来,我从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到权威期刊发文,再到教育部规划基金专案获批,也算一步一个脚印,可谓天道酬勤。事实上,做点所谓的研究很不容易,箇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当然,我还会继续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培养起来的这点兴趣,也为心灵深处的那份孤独。

  以上是我对结缘党史心路历程的一点回顾,而本书却是我十几年来主要在核心及以上期刊所发文章的一次整合,也是我对党史学习、思考的一个小小总结。本人学浅识寡,文中疏漏甚至错误一定不少,敬请读者指正。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党史相关事件人物论
 
一、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述评
 
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和人格诸方面。
 
政治上,他力促国家统一但走了一些弯路,由息争统一到统一抗日再到抗日统一,是一个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济上,他注重发展和保护民族工商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对农村经济也给予特别关注,并系统提出了开发建设西北的思想;教育上,他出资办小学、中学和大学,提出了「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人格上,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淡于荣利,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不仅具有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而且落实在爱国救国的具体行动上;不仅要求别人,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无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以避免的历史侷限性。
 
所谓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是指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和自觉维护的思想与行为。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政治生涯尽管极为短暂,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为进一步发掘这一丰厚的历史遗产,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一)和平统一为切要之图
 
如所周知,张学良既反内战又打内战,既「剿共」又联共,既拥蒋又疑蒋,直至「将天捅个漏子」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力主进行了和平解决。对此矛盾现象,学界认为是他接受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蒋介石逼出来的,也是日益激化的中日矛盾使然。但这多是从客观方面来讲的,那么主观因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还有必要从张学良国家统一观的发展变化入手,进一步探究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思想动因。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